湘軍名將劉長佑曾提出一項滅亡日本計劃,為何不被採納?

黃潔儀


湘軍名將劉長佑是通過組建地主武裝,鎮壓太平天國、天地會及其他一些農民起義軍而發跡的。靠鎮壓農民起義軍,劉長佑“戰功赫赫”,當到了兩江總督、雲貴總督、直隸總督等一系列高官。從時代的正義性來說,他顯然是一個十分“反動”的歷史人物。

(劉長佑舊照)

不過,劉長佑曾提出過一項主動滅亡日本,避免日本侵略擴張的計劃。這項計劃是在1881年提出來的。當時日本在經歷了明治維新之後,雖然國力得到了極大的發展,但還沒有積累侵略中國的經驗和信心。如果劉長佑的計劃能夠實現,就沒有日本後來的擴張和侵華,甚至一戰、二戰也都沒有日本人什麼事了。那麼,清政府當年為什麼不採納劉長佑的主張呢?

劉長佑當時之所以提出這個主張,是緣於日本強佔琉球群島。

琉球一直是中國的藩屬國,從1372年明太祖時期開始,琉球就持續不斷地向中國朝貢,乃至於他們的皇宮都是坐東朝西的。而明清兩朝數百年都一直很好地保持著和琉球之間的宗藩關係。

不過在1872年,日本突然宣佈琉球是日本的“內藩”,琉球群島是日本的國土。1875年,日本武力佔領琉球群島,廢除清朝年號,強行改為日本明治年號,並勒令琉球不準向清朝朝貢。1979年,日本把琉球最後一任國王尚泰拘押到日本東京,並且擅自宣佈改琉球為沖繩縣。

琉球地小物薄,力量十分有限。為了抗擊日本的侵略,他們只能寄希望於清朝。他們曾多次派人出使清朝,希望清朝能出面幫助他們討回公道。1879年,琉球國使者林世功還在北京自殺,希望以死請求清朝出兵。

但是在此期間,面對日軍的一步步緊逼,清朝僅僅是向日本表示抗議,再次抗議,嚴正抗議。但是抗議有什麼用呢?絲毫也沒有停止日本吞併琉球的行動。

(抗日的琉球國民)

也就是在這樣一種情況下,劉長佑提出了清政府主動並全面進攻日本的計劃。

劉長佑的計劃是這樣的:在兵力部署上,由北及南準備三支軍隊。北方軍隊由東三省的軍隊組成,出松花江以到達庫頁島,由北向南向日本發動進攻。中部軍隊從藩屬國朝鮮出發,攻擊日本的西部。南部軍隊則由寧波、定海乘船北上,攻打日本長崎。三路軍隊同時出發,夾攻日本,必然能夠取得成功。

劉長佑同時分析了滅亡日本的可行性。他認為一方面日本還沒有發展起來,另一方面清朝資源雄厚,而且洋務運動也已經發展到一定階段,正可以利用這些成果。如果舉全國之力和日本一戰,肯定能夠取得成功。就算是一時無法成功,也可以極大地威懾日本,讓日本從此不敢擴張其野心。

劉長佑在上奏中最後寫道:“硫球臣民喜復疆土,必將有助順之師。憑廟算之長,海外有截,天戈遠震,四夷戟兵,朝鮮、暹羅、緬甸諸國可免蠶食,不獨越南也。”也就是說,這不只是為了保護清朝,還是保護東北亞的朝鮮以及東南亞的越南、泰國、緬甸這些藩屬國的最好的方法。

然而,儘管劉長佑一再上奏,但是,清政府並沒有引起足夠的重視。或者說,他們根本就沒有膽量舉全國之力,主動和日本一戰。他們還只是採用談判的方式,和日本處理琉球問題。

(甲午戰爭)

1879年,當時清政府提出把琉球分成三部分:靠近日本方面的庵美大島作為日本國土;琉球本島及周邊的附屬島嶼作為琉球國自身的國土;南邊的先島群島作為清朝的國土。

而日本方面則提出一個二分法:把琉球本土、北方庵美大島以及周邊的島嶼作為日本國土,南邊的先島群島作為清朝國土。

清政府的方案日本人不同意,同時,清政府又不願意在日本的方案上簽字,這事就暫時擱置下來。不過這樣一來,實際上對日本人是好事,因為日本是實際佔有者。也就是說,不管是琉球的北方還是南方,都歸日本人所有了。

後來,隨著日本的進一步擴張,尤其是後來的甲午戰爭中,清朝北洋艦隊全軍覆沒,日本取得了中日戰爭的全面勝利。同時,清朝又面臨著來自於列強四面八方的侵略,因此,想要像劉長佑所說的那樣,主動出擊攻打日本的可能性,已經完全沒有了。

不管劉長佑的計劃能不能成功,但是這種主動出擊,積極防禦的方式,其實應該成為當時清政府的一個重要選項。可惜清政府從未這樣考慮過。

(參考資料:《清史稿》《論本要約琉球》)


張生全精彩歷史


劉長佑那個滅亡日本的計劃純屬腦洞大開的產物,任何一個智商正常的人都不會採納,被否決了很正常。

劉長佑是湘軍名將,參加過鎮壓太平軍、張錫珠、宋景詩等義軍的戰事,後來曾經歷任廣西巡撫、兩廣總督、直隸總督、廣東巡撫、雲貴總督等職。1881年,劉長佑在西南任職期間,恰逢法國加快了侵略越南的步伐。為了震懾法國,劉長佑突發奇想,認為趁著日本吞併琉球的機會,主動對日宣戰,以炫耀武力,讓其他國家不敢挑釁中國。

然而劉長佑的這個計劃可謂漏洞百出,按照他的計劃,清軍將兵分三路:一路從東北出發,出松花江攻佔庫頁島,一路過鴨綠江攻擊日本西部,另外一路由寧波、舟山出發,以水師攻打日本長崎。

簡大臣宿將有威望者起東三省之兵,出松花江以臨庫頁島;別命一軍出朝鮮,以扼其西;而後選明習韜略、熟習水師之將,由寧波、定海率舟師趨長崎,以攻其南。

這個計劃一看就知道,劉長佑完全就把日本當成了太平軍之類的流寇,大筆一揮就起草了這個方案,根本沒用心研究當時的國際形式和日本的實力。

早在1875年,日本和俄國就簽署了《庫頁島千島群島交換條約》,約定庫頁島歸沙俄所有。按照劉長佑的計劃從東北出兵庫頁島,等於是向沙俄宣戰,而不是攻擊日本。

而在明治維新以後,日本已經建立的近代化的陸軍和海軍。陸軍方面,日本參照西方模式,建立了參謀部,組建了7個裝備西式武器的常備師團,還建立了動員機制,戰時可以動員幾十萬軍隊。而海軍日本已經有了3艘鐵甲艦和其他西式軍艦,實力遠遠超過了清朝。

日本的扶桑號鐵甲艦

以西南戰事為例,日本出動了8個旅共計6萬多的軍隊,海軍也派出了各類軍艦19艘。在決定性的田原坂戰役中,11000人的政府軍傷亡達到了4165人,但是依然有能力發起進攻,這個戰鬥力和戰鬥意志根本不是清軍所能比擬的。

相比之下,此時的清軍雖然裝備了一些西式武器,但是其編制還是傳統的勇營體系,缺乏統一指揮,裝備也混雜不堪,不僅冷熱兵器混用,裝備的步槍不同部隊之間也不一樣,後勤供應複雜。至於戰鬥力就更差了,連對付國內的農民起義軍都常有敗績,劉長佑在直隸總督任上就因為被農民義軍擊敗而被免職過。

而海軍此時超勇、揚威兩艦尚未回國,還沒有形成戰鬥力,真正能用的不過幾艘蚊子船,實力和日本相差甚遠。而且此時清朝的海上運輸力量薄弱,根本無力運送大規模的軍隊前往日本。

在這種實力對比下,劉長佑的計劃完全是一個不切實際的計劃,不被採納也是很正常的結果。


不沉的經遠


1881年九月,直隸總督劉長佑對慈禧提出了一個先發制人、滅亡日本的計劃。這無疑是一份非常有戰略眼光的建議,那它是否有可行性,又為何被慈禧拒絕呢?

19世紀60年代中期,中、日兩國都發生了巨大變革。日本發起了明治維新,而大清也開展了轟轟烈烈的洋務運動。

就改革初期的成果而言,大清更為顯著,因為日本蕞爾小國,人力、財力、資源都很有限。日本人明白自己的短處,怎麼解決這個問題,唯一的辦法就是擴張。

1872年,日本入侵中國附屬國琉球,琉球向大清求救,但由於慈禧的短視,拒絕救援。琉球使者悲憤欲絕,在北平自殺以示抗議。

1874年,日本以琉球為跳板入侵臺灣島,這是中國領土,所以慈禧派兵了,並大敗日本。但結果是:在美、英的干涉下,戰勝國大清賠了日本50萬兩白銀。

從這裡可以看出滿清的軟弱,同時也反映了歐美國家是偏向日本侵略的。


1876年,日本又侵略中國的另一個藩屬國朝鮮,並逐步開始消除大清的影響力。

而劉長佑就是在這樣的背景下,提出了對日本先發制人的主張。劉長佑之所以提出這樣的建議,是有一定依據的。

首先,他在擔任直隸總督前,擔任了八年的雲貴總督,長期和法國侵略者打交道,他深知列強的實力和狼子野心。

劉長佑知道日本吞併朝鮮後,下一個目標就是大清。而日本人之所以這麼大膽子,完全是列強在後面撐腰。

但如果大清不趁日本羽翼未豐而主動出力,勢必會助長列強的侵略野心。一旦日本勢大,那將會給大清帶來更大的災難。


劉長佑不僅描述的有理有據,而且還設計了具體的作戰方案和進攻線路。

劉長佑建議先用北洋水師的海上優勢封鎖日本,然後從東三省發兵庫頁島,再另派一路從朝鮮出兵。接著從浙江派一路水師進攻長崎。

劉長佑的計劃有沒有可行性呢?我認為在不考慮其他因素的情況下,是完全可行的。首先北洋水師從建立到1890年,對日本都保持了絕對優勢,後面衰落是由於清廷的原因。

其次,那個時候大清陸軍對日本並不處於劣勢。1884年袁世凱在朝鮮就打敗了日軍。

至於財力和後勤方面,至少大清當時比日本要強,而且日本後面的侵略也不是一撮而就的,都是逐漸尋找跳板,尋找後勤基地實現的。


但這份計劃又有不可行的地方。首先,遠東的老毛子一直對我國虎視眈眈,如果抽調了東北兵力,老毛子會不會趁虛而入這很難說。

其次,歐洲列強一直偏向日本,大清對日本主動進攻,他們會不會參戰也是個未知數。

拋開這兩點因素,慈禧最擔心的可能是湘軍、淮軍、北洋水師等漢人武裝的繼續坐大,即使滅了日本,他們會不會趁機滅了大清呢?

綜合以上幾個因素,慈禧是不可能採納劉長佑的建議,因為對她來說,國家利益遠不如大清多苟延殘喘幾年重要。

如果是漢人統治,民族凝聚力會強一些,再有個強有力的皇帝,或許能下決心幹掉日本,那中國的歷史將會改寫,而東方也少了一個大禍害。



花木童說史


晚清時期的湘軍名將劉長佑曾經是雲貴總督,當時法國軍隊對雲南虎視眈眈,劉長佑身為總督,一直在思考清朝下一步的對外國防策略,從光緒元年一直到光緒七年,這七年時間,劉長佑提出了一個當時驚世駭俗的滅亡日本的計劃,然而卻沒被採納,這是為何?

明明是法國對雲南軍隊虎視眈眈,那為何劉長佑提出要滅亡日本的計劃呢?其實劉長佑之所以提出這個計劃,是因為他認為西南不平靜是因為東南之亂。

清朝時期所有的外藩鄰國,日本離得比較近,而日本對晚清的行為會讓其他列強所效仿,日本當時作為一個島國,從來不向清朝納貢,還得寸進尺,在同治年間,也就是1879年,日本挑釁清政府,對琉球發動了侵略戰爭,趁機滅了琉球。

琉球國當時是清朝的藩屬國,每年都給清朝納貢的,當時琉球王室捱了欺負,向清朝緊急求援,而晚清竟然無動於衷,大氣都不敢喘。

面對清廷的軟弱,劉長佑提出了自己的一個建議,他向清廷上奏:

“伏乞皇上先暴日本之罪,簡大臣宿將有威望者起東三省之兵,出松花江以臨庫頁島;別命一軍出朝鮮,以扼其西;而後選明習韜略、熟習水師之將,由寧波、定海率舟師趨長崎,以攻其南。或慮來擾海濱,則東南沿海久設練軍,亦自有防禦之具。琉球臣民喜復疆土,必將有助順之師。憑廟算之長,海外有截,天戈遠震,四夷戟兵,朝鮮、暹羅、緬甸諸國可免蠶食,不獨越南也。”

也就是說,劉長佑的建議是朝廷派出三路清軍攻打日本,北路經過東三省,到達庫頁島,攻打日本的北部,西路軍經過朝鮮,阻止日本東進,南路由浙江寧波、定海派出水師攻打日本長崎等地。

通過劉長佑的建議可以看出,劉長佑這個建議不僅可以教訓日本,收復琉球,還可威懾其他西方列強。

因為當時的劉長佑清楚的認識到,如果對日本入侵琉球不管不問,任意放之,其他西方強勢的國家會認為晚清政府好欺負,自然就會來侵犯。如果去攻打日本,就會揚晚清國威,威懾其他列強,否則會後患無窮。

而且劉長佑通過對日本的觀察發現,日本地小資源少,日本必須長期執行對外擴張的策略,與其坐等被欺負,不如主動出擊,以解除未來之患。

而剛好當時清政府是有這個實力的,當時洋務運動進行的轟轟烈烈,而左宗棠率領的精銳軍隊剛好收復失地,清朝軍隊也足夠有實力,按照劉長佑的計劃,如果慈禧太后能採納這個計劃,訓練一張強有力的海軍,進攻日本,或許還能收復琉球。

然而劉長佑運氣不好,遇到了最頑固保守又敗家的慈禧太后,慈禧認為這樣要花好多錢,而當時的清政府確實也拿不出銀子來打仗了。

當時晚清大廈將傾,整個大清朝很多地方面臨大災荒,為了籌集銀兩賑濟災民,清朝國力已經衰落,根本沒有閒錢去打仗,況且當時左宗棠收復新疆的費用大部分還是自己籌集的,劉長佑卻沒有能力去自己籌集那麼多銀子。

況且當時的日本並非不堪一擊,日本經過明治維新後,國力大增,雖然軍事能力並不如清朝,可是要打敗日本的話也需要一些時日,再加上當時收復新疆的時候和沙俄的關係鬧得很緊張,不想再去惹怒日本。

因此劉長佑的計劃只能停留在想象中,根本無法付諸實際行動。後來在1895年的時候,清廷和日本簽署了喪權辱國的馬關條約。

劉長佑的想法固然好,去攻打日本,讓日本滅亡,然而在當時搖搖欲墜的晚清,這種方案不可能被慈禧採納,更是不可能變成事實的,他的想法被扼殺在了搖籃裡。


小聰歷史客棧


咱們瞭解一下劉長佑這個人。




(劉長佑)

劉長佑(1818~1887)湖南新寧縣人,清朝大臣,湘軍重要統帥。

劉長佑自幼聰慧,四歲識字,八歲習文,十四歲寫得一手錦繡文章,22歲考中舉人,31歲以國子監生員的身份進入仕途,34歲奉命回湖南老家辦團練,講真他比曾國藩辦團練早兩年。

劉長佑興於團練,在隨後消滅太平軍、鎮壓兩廣天地會,撲滅魯西北白蓮教等農民起義不遺餘力,他的雙手沾滿了農民起義將士的鮮血,他對人民有罪,卻對清廷居功至偉。

劉長佑的功勞堪比當年的曾國藩。因此被慈禧加封為兩廣總督,不久升任直隸總督,成為了清朝封疆大吏。



(曾國藩)

劉長佑不但擅長鎮壓農民起義,他對付洋人也有獨到的眼光。比如在他晚年(1881年),63歲的老劉曾準確預測越南時局。

當時法國入侵越南,老劉敏銳覺察到法國佔領越南的目的,就是以越南為跳板入侵我國雲南。於是上書光緒皇上早做準備,必要時候“援越抗法,以衛國土。”

我們都知道光緒是個傀儡皇帝,而慈禧太后又懼怕洋人,所以清廷對老劉的提議置之不理。以後法國果然通過越南入侵我國雲南,這是後話。

就在同一年,老劉還提出了一項滅亡日本的計劃,同樣被朝廷拒絕了。假如當時慈禧採納老劉的計劃,我估計日本早就滅亡了,也就沒有以後的黃海和甲午海戰了。



劉長佑滅亡日本的計劃是這樣的:1881年,日本公然侵佔琉球群島,琉球群島原屬於清朝的藩屬國。

劉長佑上書朝廷分析道:“日本這樣做違背了國際公法,一旦開戰,日本在國際道義上得不到支持,由於日本人侵略成性,遲早他會吞併朝鮮,不如乘其羽翼未豐,先發制人把日本一舉消滅”。

接著老劉制定出了具體計劃:朝廷調動三支軍隊,由北向南部署。北方軍隊由東三省的皇家鐵騎軍組成,出松花江到達庫頁島,由北向南向日本發動進攻。

中部軍隊從藩屬國朝鮮出發,攻擊日本的西部。

南部軍隊則選水師由寧波、定海乘船攻打日本的長崎,三路軍隊同時出發進攻日本,只要把日本滅亡,緬甸,朝鮮,越南等諸國就可免遭日本蠶食。



可惜慈禧是個軟蛋,光緒是個傀儡,劉長佑滅亡日本的計劃被朝廷拒絕,清廷選擇了和日本坐下來談判。

最初日本同意把琉球島的一部分歸還清朝,但是隨後一拖再拖,最後日本還是全部佔領了琉球群島。

綜上所述,清廷如果採納劉長佑的作戰計劃,也許未必能滅亡日本,但會給日本狠狠地打擊,畢竟此時日本剛剛實行明治維新,還沒有達到鼎盛時期。清朝錯過了這次機會,以後就更沒有機會和日本抗衡了。


秉燭讀春秋


光緒七年(1881)九月十七日,湘軍名將劉長佑遞交了一份奏摺給光緒,奏摺的主題叫做《熟審邊情敬陳管見疏》,其中主要陳述瞭如何應對法國和日本對清王朝可能造成的威脅。

劉長佑在奏摺中,對於日本的態度相當強硬,他的態度是:日本人狼子野心,我們一定要主動出擊,滅亡日本!

1、劉長佑其人

這劉長佑是何許人也,為何敢說出這樣豪氣沖天的話呢?

1935年,湖南省選定湖南古今鄉賢名單,劉長佑被選為30位賢人之一。

晚清兩大定國支柱南曾北僧中的“南曾”曾國藩,曾經評價劉長佑:此老胸中甲兵,吾不復能窺測矣”《中興將帥別傳》。

【曾國藩】

從實戰到大佬曾國藩背書,都足以說明劉長佑此人軍事實力一流,他不僅有長遠的戰略格局,還是位能征善戰的勇將。

2、劉長佑的戰略眼光

劉長佑寫這封《熟審邊情敬陳管見疏》,有三個原因:

一、光緒七年正月二十六日,清朝外交官曾紀澤和俄代理外交大臣吉爾斯在彼得堡簽訂了《中俄伊犁條約》,到此為止,中國收回了在伊犁地區的管理權,取消了《裡瓦幾壓條約》中割讓特克斯河流域的條款。

這次外交勝利,鼓舞了中華兒女從鴉片戰爭開始,內心在面對外國侵略者時屈辱的感受。

二、洋務運動此時已經開展了十幾年,清王朝整體實力有了很大提升。

三、劉長佑透過日本在朝鮮,法國在越南的作為,預料到它們今後必定會有更大規模的入侵,如果坐視它們壯大,一定會威脅到清王朝統治。

【劉長佑紀念像】

不得不說,劉長佑的眼光是相當長遠,法國問題上他提出讓越南王重用劉永福訓練新軍,再結合雲南、廣西兩省的士兵來阻擋法國人的攻勢,如此“非滇越併力以圖,不能挽越國之殘局;非水陸同時並舉,不能阻法人之貪謀”。

在對待日本人,如何主動展開攻勢,滅殺危險於搖籃的問題上,劉長佑提出:伏乞皇上先暴日本之罪惡於天下,佈告西人絕海上通商之東使,倭人已可坐困。簡大臣宿將有威望者,起東三省之兵,出松花江,臨庫頁島,別命一軍出朝鮮以扼其西,而後選明習韜略,嫻熟水師之將,由寧波、定海率舟師趨長崎以攻其南。倭人離貳已久,必當自潰,即負隅抗拒,而我朝師武臣力必無撓敗之虞。

【對日海戰】

這個計劃翻譯過來,一共有三步:

第一步,由皇帝出面昭告百姓,再聯繫西方不要運輸物資給日本人,以此從經濟和政治上斷絕日本人的發展,這樣一來,在劉長佑的設想中日本便成了被孤立的態勢;

第二步,派遣大臣中有能力和威望的人,率領東三省的士兵到松花江,臨庫頁島,最後再派一支士卒到朝鮮,好徹底封鎖日本人往西發展的可能性;

第三步,封鎖了日本人的退路後,再選擇精通兵法、擅長水戰的將領,從寧波、定海率舟師趨長崎以攻其南,這樣以來,清王朝便可以迅速佔領日本本土。

看完這三條策略,是非常具備可實施性的,但很可惜“然法謀越南,長佑言之數年前,且歷疏請備法,皆為李鴻章所厄”。

【中間的便是李鴻章】

劉長佑的措施之所以不被採用的原因:

一則是因為當權者並不把日本放在眼中;

二則是經歷過幾次賠款,朝廷的經費是非常緊缺的,故而他們不願浪費經費;

三則便是經歷過鴉片後,清王朝統治者一直把西方當作首要的敵人,卻又不願意和它們硬碰硬。所以劉長佑這種出動出擊硬剛法國和日本的做法,在慈禧眼中,是非常不可取的行為。他們不打法國,是擔心法國的西式裝備,而不動日本,是擔心戰局開啟後,列強趁機對自己動手。

故而,這件事,也就乾脆被壓了下去。清王朝自以為躲過一劫的做法,其實正為自己的滅亡埋下了引子。

如果喜歡,歡迎點個關注支持一下,每天都將為您帶來有趣的文章分享


腦洞趣味歷史


劉長佑是陸軍將領出身,有一定戰略眼光和敏銳性,能預感到日本對大清的潛在威脅,提出先發制人,待其羽翼未豐之時,先攻滅之。總體來看,滅日計劃不可行,劉長佑的計劃是清廷經略東北三省,以朝鮮為前出戰略基地,集中兵力登陸日本,爾後陸上作戰滅亡日本,以當時的清朝國力根本難以實現。

清朝要想滅亡日本至少要投入30萬軍隊,這個數量也並不佔優勢,而且要跨海攻堅,運兵運糧十分困難,很難速戰速決,很可能打成況日持久的戰爭,要比平定太平天國和捻軍起義艱難得多。會拖跨清朝政府,甚至造成日本沒攻下,朝廷被推翻的可能。

今天來看(當一次事後諸葛),如果修改一下劉長佑的計劃,改滅日為弱日,改陸攻為海攻,以殲滅日本海軍為作戰目標,先發制人,達成目的後,以海困島,鎖住日本對外發展的空間,漸漸削弱日本實力,是值得冒險,而且較為可行的。

1882年北洋水師剛剛完成五年整軍計劃,有9000噸級巡洋艦兩艘,7000噸巡洋艦一艘,3000噸級巡洋艦兩艘,2000噸級巡防艦兩艘,1000噸魚雷艦和巡防艦八艘,實力足以戰勝日本海軍(當只有2000噸級以下戰艦,數質量都不高)。

如果清朝確有膽略,可將作戰時間定在1886年或1887年左右,再用四、五年進行作戰準備,努力再增添六艘大型巡洋艦,配套部分保障艦船,先發制人,直撲日本,圍堵消滅日本海軍,並實施有限局部登陸作戰,以奪佔日軍海港炮臺為目標,配合海軍攻擊行動,只要達成消滅日本海軍的目的,即可實現制海困日的局面,挫敗日本海外擴張的能力和本錢。至少五十年內日本難以對中國構成實質威脅。這要比滅亡日本的計劃更加有效。


靜水深行


晚清給我們什麼樣的印象?愚昧、懦弱、一味妥協投降。但是在晚清政壇也有過左宗棠、劉長佑,這樣被稱為“鷹派”的豪傑,他們的錚錚鐵骨,成為晚清中國的另類存在。

這裡給您講述,在1880年代,劉長佑看到到日本侵吞琉球后,預言日本下一步就會威脅朝鮮半島和我國。並提出了趁日本羽翼未滿,發動“進攻日本本土,收復琉球”的大計劃。

【劉長佑是何許人?】

劉長佑現在名氣或許並沒有“晚清四大名臣”顯赫,但是他在當時名望和地位絲毫不弱,在魄力和見識方面甚至有過之而不及。

跟眾多晚清湘軍名臣一樣,出生湖南新寧的劉長佑,發跡於鎮後太平天國,一介書生從辦團練開始,從知縣一路升級,歷任兩廣總督、直隸總督、雲貴總督,鎮壓過太平軍、天地會,也參與過援越抗法。

劉長佑絕對是晚清封疆大吏裡面的一股清流,他為人忠厚實在,不會在官場拉幫結派,也不會炫功賣名,更不喜歡摟錢,他很務實地恢復社會生產,減輕轄區百姓負擔。

另外,劉長佑在鎮壓太平天國時期,是為數不多“不殺降”的。就因為這一點,石達開在西征困境時,劉長佑差一點就收降了石達開。可惜,信使帶著石達開的降書,被土匪害死。劉長佑沒有收到降書,石達開遲遲沒有得到劉長佑迴音,只好轉戰四川。

劉長佑在雲貴總督時期,就能看出他的鷹派風格,他很早就提出法國染指越南,威脅中國,為此他編練軍隊,支援劉永福,多次建議援越抗法。

在1881年,劉長佑在日本侵佔琉球的背景下,提出了三路大軍討伐日本的計劃。

【劉長佑為什麼提出討日計劃?】

早在1874年,日本藉口“琉球居名被臺灣生番殺害”,西鄉從道領兵3000人入侵臺灣,滿清簽了《中日北京專條》妥協賠款的。這一下,讓剛剛開始“明治維新”的日本,就看出了滿清的懦弱。

以《中日北京專條》為藉口,在1879年全面佔領琉球,將琉球國廢掉改為沖繩縣(人家的理由:你清朝為什麼賠款,不就是承認琉球是我們的)。

在清政府和李鴻章一味投降主義下,琉球事件中,滿清沒有派出一兵一卒。劉長佑深感痛心,提出:再這樣妥協下去,必然助長日本的野心,日本的爪子不就將來就會伸向朝鮮、伸向大清。

【劉長佑"討日計劃"是什麼?】

為此,劉長佑經過思考,認為滿清應該先發制人,討伐日本。具體方略如下:

  • ◆為什麼要討伐日本?

放任日本侵吞琉球,只會助長日本野心,下一步勢必吞併朝鮮,絕對是大清隱患。另外,如果對日本侵吞琉球毫無作為,會讓列強更加認為大清軟弱,還會助長其他列強的野心。如果討伐日本,則可以震懾法國對越國的侵略。

  • ◆討伐日本伐日能夠取勝的理由?

日本彼時剛剛經過內亂,國力尚弱,羽翼未豐。而我朝同治以來,20多年洋務已初具規模,水師、軍艦、槍炮處處領先,絕對有一戰之力。

  • ◆劉長佑伐日具體方案?

劉長佑給出方案——政治、經濟、軍事全方位打擊。

【政治上】日本的侵略琉球行徑,違反國際公約。通告國際列強,爭取道義支持。

【經濟上】阻斷日本海上貿易,使日本經濟受困;

【軍事上】“三路伐日”:

第一路,東三省出松花江,從庫頁島威脅日本北方;

第二路,出兵取道朝鮮,威脅日本西部;

第三路,由寧波、定海出動水師,直搗日本南部長琦等地。

這裡咱們要說一下,劉長佑這個方案並不是無厘頭的譁眾取寵或者異想天開。從他保守務實、為官低調作風可以看出,他作出這個“伐日方略”不是一時熱血,而是調查論證後的深思熟慮。

【"討日計劃"石沉大海】

單就他的設想,在滿清朝廷妥協投降,坐吃等死的大環境下,絕對是振聾發聵的見解。

不出意外,劉長佑的計劃也遭到了否決。多麼諷刺呀,左宗棠開始提出收復新疆的時候,也遭到李鴻章等人的阻撓。而劉長佑提出"討日計劃"時,左宗棠已經收復新疆,滿清兵威正盛。

關鍵是當時的日本,明治維新剛剛開始,正是日本新舊勢力相互絞殺、血流成河的時期,滿清國力、軍力、裝備穩壓日本,攜收復新疆之威,民心可用之際,未免沒有一戰之力。

可惜,滿清氣數已盡,根子上就已經爛了,整個官場就是摟官、摟錢,已經沒有了脊樑,對於劉長佑出了根本不看一眼。歷史沒有如果,或許,曾經清朝有機會將日本扼殺在搖籃?

後來中法之戰“不敗而敗”,讓左宗棠死不瞑目,讓劉長佑吐血數升,兩人前後腳含恨而死。鷹派已逝,歷史只能坐看,李二先生一次次簽字割地又賠款。


爾朱少帥


劉長佑的想法和慈禧相背。

劉天佑是湘軍重要統帥,從知縣起家後步步高升,任過兩廣總督,廣東巡撫、雲貴總督等職,是清朝的大臣,除掉鎮壓起義軍,他還是算得上是一個有作為的封疆大史的。不管是地方治理,還是打擊法軍,都還是有功勞。劉天佑在去世前幾年還數次請纓殺敵,卻始終得不到答覆,最後是抑鬱而終。

劉天佑很有才能,曾國藩誇他是:“此老胸中甲兵,吾不復能窺測矣。”為何他提出的滅亡日本的計劃不被採用了?最主要的原因是因為慈禧太后是晚清的實際掌權人,而慈禧太后奉行的政策是:“量中華之物力,結與國之歡心。”八國聯軍打到京城的時候,慈禧太后跑得比兔子還要快,然後就一邊鎮壓義和團,一邊讓李鴻章和八國聯軍談判,願意割地賠款,只求繼續過上奢侈的生活,這樣的人,怎麼可能同意去開戰了?

1881年,劉長佑建議討伐日本。

光緒七年(1881)九月十七日,劉長佑給光緒遞交了《熟審邊情敬陳管見疏》,直接建議討伐日本。對於日本,他的觀點很明顯,日本狼子野心,應該趁早滅掉它:

伏乞皇上先暴日本之罪,簡大臣宿將有威望者起東三省之兵,出松花江以臨庫頁島;別命一軍出朝鮮,以扼其西......硫球臣民喜復疆土,必將有助順之師。憑廟算之長,海外有截,天戈遠震,四夷戟兵,朝鮮、暹羅、緬甸諸國可免蠶食,不獨越南也。

劉長佑很有眼光,認為日本早晚會吞併朝鮮,之後勢必會侵略我國。而1879年4月,日本正式吞併我國的藩屬國琉球,認為我們討伐日本是師出有名,會得到國際社會上的輿論支持。劉天佑還提出了三路軍討伐日本,認為可以收復被侵佔的琉球國,認為這樣可以震懾西方列強,要不然都會認為清朝軟弱可欺,也會趁機來要地要賠款。

慈禧太后為何不願意採納?

劉天佑的想法很美好,卻始終不被採納:

第一,本文開篇就說了,當時大清的實際掌權人是慈禧太后,八國聯軍打來了她就跑路,她這樣一個貪生怕死的人怎麼可能會同意開戰了,這是劉天佑的計劃不被採納的最重要的一個原因。

第二,清朝的國庫空虛,沒有多少銀兩去支持戰爭,左宗棠的行動都是自籌銀兩的。

第三,經過明治維新後的日本很強大,打敗它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開戰未必能勝。

本文總結:將熊熊一窩。

分析完了劉天佑的計劃不被採納的原因,還是得再說一句,那就是我們經常說的將熊熊一窩的道理。慈禧太后作為晚清的實際掌權人的確是奢侈無度,禍國殃民的人物,雖然說晚清大廈將傾,清朝走向滅亡是歷史的必然,但是要是換一個有作為的掌權人,還是可以延緩大清滅亡的時間。


湘西小木魚


甲午中日戰爭爆發以後,清朝戰敗,清政府被迫簽訂喪權辱國的《馬關條約》。日本海軍在甲午戰爭中的勝利,是對中國洋務運動的重創,自此以後,清政府徹底淪為列強眼中的魚肉,列強掀起瓜分中國的浪潮。在諸多侵略者當中,日本對於中國侵略的程度最深,危害最大,中國險些就亡在了日本侵略者手裡。

然而,早在日本真正入侵中國以前,就已經有中國人認識到日本對於中國的巨大威脅,而他就是湘軍名將劉長佑。在甲午海戰爆發以前,劉長佑就主張武力對抗列強的侵略,他甚至提出了驚世駭俗的計劃,主動攻打日本,必要時可以將它滅亡,但卻沒有被清政府採納。那麼,劉長佑究竟是何許人也,他提出的攻打日本的計劃到底是怎樣的,清政府又為何不採納呢?

劉長佑

在清朝末年,湖南誕生出許多中興人才,而劉長佑就是其中傑出的代表。儘管劉長佑在名氣上遠不及同鄉曾國藩、左宗棠等人,但他的謀略以及遠見卻絲毫不輸同時期的中興名臣。

嘉慶二十三年(1818),劉長佑出生在一個書香門第當中。劉長佑的曾祖父和祖父都是儒學生,父親則是當地有名的富豪,樂善好施,素有美譽。富裕的家庭沒有令劉長佑心生懈怠,他曾求學於嶽麓書院,苦讀11年,其中竟有九年除夕沒有歸家。然而刻苦學習的劉長佑的科舉之路卻沒有一帆風順,他屢考不中,直到三十一歲時才考取拔貢。

同年劉長佑進京參加會試,而當時的主考官正是他的同鄉前輩曾國藩。曾國藩見劉長佑行事穩重,又是自己同鄉,於是便向他索要楷書,提前記住他的筆跡,提攜一下後輩,但劉長佑卻黑著臉沒有答應,令曾國藩尷尬之餘愈發欣賞。

科舉沒有讓劉長佑平步青雲,改變他人生軌跡的,是太平天國運動。1852年,劉長佑作為一位儒生,率軍討伐太平軍。在戰場上,劉長佑的表現比許多久經沙場的武將還要出色,他戰功卓越,深受朝廷信任,成為湘軍名將。

鎮壓太平軍以後,劉長佑先後任兩廣總督、直隸總督,1875年又調任雲貴總督。在擔任雲貴總督期間,劉長佑大力練兵,同時堅決主張援越抗法,抗擊法國人的侵略。抗法名將劉永福正是在劉長佑的推薦下得到重用,在越南給予法軍重創。

劉長佑作為儒將,沒有拘泥於紙上談兵,他眼光深遠而敏銳,提出許多獨到的見解,其中尤以提前攻打日本最為驚世駭俗。

日本侵佔琉球以後,清朝對此反應平平,包括慈禧在內的許多統治者認為琉球太遠,又沒有什麼價值,出兵得不償失。然而劉長佑看出日本的狼子野心,他認為日本侵佔琉球只是第一步,若是清朝對此沒有反應,日本的野心將會進一步膨脹,入侵朝鮮、侵略中國勢必會在未來發生。劉長佑認為,還不如趁日本羽翼未豐,清朝海軍強大之機,主動攻打日本,消除威脅。

劉長佑在《熟審邊情敬陳管見疏》中上疏道:“日本狼子野心,奪佔我琉球群島,違背了國際公約,如不加誅伐,則列強視我軟弱,將會助長他們的侵略野心。且日本遲早會吞併朝鮮,不如乘其羽翼未豐,先發制人。 不若及法師未出,東京未滅之時,先討日本以復琉球,則時雨之師,足以下俘囚之涕,九伐之法,尤足以攝夷逆之心。”除戰略以外,劉長佑還制定出具體的作戰方案,他建言道:“伏乞皇上先暴日本之罪惡於天下,佈告西人絕海上通商之東使,倭人已可坐困。簡大臣宿將有威望者,起東三省之兵,出松花江,臨庫頁島,別命一軍出朝鮮以扼其西,而後選明習韜略,嫻熟水師之將,由寧波、定海率舟師趨長崎以攻其南。倭人離貳已久,必當自潰,即負隅抗拒,而我朝師武臣力必無撓敗之虞。”

劉長佑提出攻打日本的戰略並不是痴人說夢,而是有其現實基礎。在日本侵佔琉球時,正值清朝洋務運動如火如荼之際,左宗棠收復新疆,士氣正盛。而且日本當時的海軍實力羸弱,遠不能跟清朝海軍相比。日本侵佔琉球是侵略行為,清朝出兵是正義之舉,西方列強也挑不出什麼毛病。若是趁此良機一舉滅亡日本,不僅可以收復琉球,揚我國威,還能借此練兵,震懾列強。

不得不說劉長佑的建議實在令人心潮澎湃,後世人看到也多是驚為天人,隨即又因清政府沒有采納而扼腕嘆息,深感中國失去提前消滅日本這個巨大威脅的良機。然而,客觀地講,清政府沒有采納劉長佑的建議,也有自己的考慮。

日本作為中國東部的島國,已經存在上千年,從唐朝以後,日本不斷侵擾中國沿海地區,歷朝歷代都想滅亡日本,但都沒有成功。元朝鐵騎縱橫在亞洲大陸上,但兩次遠征日本均以失敗告終,明朝海軍實力位於世界前列,但對於日本依舊採取守勢。清朝時海軍的實力進一步提高,但它所要面臨的環境也要比前朝嚴峻的多。

東北地區是清朝的戰略要地,更是京城的屏障,萬不可丟失。左宗棠剛剛收復新疆不假,但沙俄實力依舊強勁,攻打日本需要重兵,北方防守勢必薄弱。一旦清朝在攻打日本的時候沙俄趁機出兵清朝北方,清朝將陷入兩線作戰的局面。而且法國等西方列強也在虎視眈眈,隨時有可能再次侵擾中國邊境。清朝的財政本就入不敷出,讓統治者們採納劉長佑的建議,傾全國之力,與日本開戰,將自己陷於危險境地,是不現實的。

然而有時候機遇本就與危險並存,日本抓住機遇,不懼危險,最終豪賭成功,成為亞洲列強,而清朝卻畏手畏腳,腐朽不堪,最終淪為列強的殖民地。這實在令人遺憾,也不免讓後人不斷設想,若是當時清政府真的採納劉長佑的建議,歷史的軌跡是否會發生改變?

《熟審邊情敬陳管見疏》劉長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