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徐德亮、王玥波、王文林、應寧、王磊等人,紛紛加入了李菁的星夜相聲會館?

知天下cc


相比李菁曾經駐紮的德雲社,星夜相聲會館是一個不太一樣的地方。星夜會館並不像德雲社那樣屬於一個演員全職在崗的團體,它其實是一個相對鬆散的團隊,表現之一就是,這些人都有自己的單位,單位有事情包括演出還要回各單位,業餘時間才可以在會館進行演出。因此,即便徐德亮、王玥波這些人都屬於星夜相聲會館,但不像德雲社演員之於德雲社那樣關係緊密。而這些人之所以一起成立這個團體,主要是由於這些人要麼從小認識,要麼十幾歲認識,屬於互相知根知底的多年好朋友。

這些相聲演員從小就認識關係融洽

李菁與何雲偉2010年退出德雲社,而在那之前徐德亮和王文林已然從那裡離開。李菁、何雲偉找到和他們兩個,還有相熟的一批相聲演員,聯合成立了星夜相聲會館。之所以起這個名字,與德雲社當年在北京衛視參加的一檔節目《星夜故事秀》有直接關係。

而為什麼找到這樣一批人,與這些人從小關係貼近有關。應寧和徐德亮從小就在一起學相聲,學習班在崇文區,叫小花藝術團。後來這個團解散,從前門少年之家來了另外的老師和學生。其中的老師就是馬貴榮,他當時的丈夫叫趙小林,兩人培養過很多相聲和曲藝小演員。這些學生當中,就有當時就有些胖的王玥波。王玥波從小是胖子,後來班上又來了一個胖子,就是王磊。王磊成名之後與他重名的人太多,才改名王大磊。

李菁其實與他們幾個並不是從小認識,因為他小時候沒有學相聲,而是跟著梁厚民學習快板,直到大學期間有一次參加文藝演出,才認識了王磊,後來經過王磊認識了應寧。這些人因此而熟悉起來。

星夜相聲會館發展無驚喜

李菁他們幾個人成立星夜相聲會館的最開始,就不是想做成德雲社那樣。德雲社裡有最大的角兒,就是郭德綱,而且他還是社內很多演員的師父,在星夜幾乎不存在這樣的狀況,沒有突出誰在這個團隊裡的領導位置,需要的是大家群策群力。

這與每人都有自己的單位有關,單位有任務也要參加,因此不可能集中所有精力放在團體當中。李菁與何雲偉的關係在北京曲藝團,應寧和王玥波在煤礦文工團。

成立這樣一個團體有一個好處在於,有時候需要開展巡演,用團裡的人員去組織不現實,國營院團的機制還是不那麼靈活,他們就可以用星夜的名義來組織,財務上也自由很多。但成立之後演員們並沒有太大發力,而且現在國有院團對演員也加強管理,不允許演員放太多精力做院團以外的演出。

因此從這些年星夜相聲會館的發展來看,它沒有獲得特別長足的發展,從知名度上早些年還具備一些名氣,這些年提及的已然不多。從團體影響力來說,不要說比德雲社,比青曲社和嘻哈包袱鋪,都有一定的距離。

李菁何雲偉發展甘苦自知

從李菁個人來說,如今他與何雲偉基本已經不再在一起說相聲,只有逢年過節特別演出才走到一起。除說相聲之外,李菁把很大精力放在影視劇演出上,這在一定程度上也影響了他相聲事業的發展。

李菁、何雲偉,以及徐德亮、王文林當年意氣風發離開德雲社,風風光光地辦起了自己的組織星夜相聲會館。如今會館已差不過走過十年光景,其中的甘苦得失,恐怕也只有李菁他們這些當事人最為明白吧。



鄭捕頭


李菁和徐德亮、王玥波、應寧、王磊這些人年齡相當,又都是北京的,基本上是從小認識他們紛紛加入星夜相聲會館倒並不奇怪。

這裡面沒提到的孫越,我反而覺得他值得說一下。

因為作為王玥波、應寧等人的發小,孫越其實處境挺尷尬的。尤其是在網絡輿論環境的大趨勢是聲討星夜相聲會館這個由德雲社叛離出去的何沄偉李菁建立的團體,

這種情形之下,孫越有點身在曹營的感覺。

因為郭德綱早年說的在北京看到的幾個說相聲的北京小孩。這些小孩就是紛紛加入星夜相聲會館裡面的主要成員,而孫越是唯一一個留在德雲社的其中之一個小孩。

雖然孫越不太可能離開德雲社,尤其是為了何沄偉李菁兩個人離開德雲社更是不可能。

何沄偉李菁離開德雲社也有他們自己的理由。

孫越留在德雲社也有他自己的理由。這兩件事本來沒有什麼內在的聯繫,不應該放在一起說的。

但這個不應該放在一起說,是在大家理性探討問題的角度上而言的。

如果按著網民輿論大趨勢,討論什麼陣營,抱團,關係……無論從哪個角度來看,孫越都是跟星夜相聲會館這邊更近,而跟郭德綱更遠。

但是藝馨社整個社團都在德雲社,郭德綱不是隻養了一個孫越,是養了他一個社團,所以孫越沒有離開的理由。

他們沒有這層羈絆,郭德綱也沒拉攏,聚在一起是很自然的事情。


閒白社


看這些人基本都有一個共同點,他們曾經都在德雲社說過相聲。可能有些網友會認為,這些人湊在一起是在抱團取暖,也有的認為這些人基本都與德雲社不太和睦。其實這是大家的一個錯覺,星夜相聲會館成立之初,因為由何沄偉李菁創立,所以大家會有這個錯覺也很正常。如今何沄偉(名聲不太好)已經離開,星夜相聲會館的官方微博已經將何沄偉除名,反而這時候顯得郭德綱確實像是個局外人。下圖是星夜相聲會館近期(7月13日演出宣傳海報)筆者將這些人圈出來後,筆者發現除了王文林年齡較大外,如今的這些人在一起,其實應該稱為是再相聚。


記得郭德綱經常介紹自己第三次闖北京時,在琉璃廠旁邊有個茶館叫京味茶館,偶然看見裡面有幾個小孩在說相聲。郭德綱只說其中裡面有李菁等人,沒介紹過其他人。其實除了李菁還有應寧、王玥波、王磊等等。那一年(1995年)這些人基本是同齡人,大約都在17歲左右。筆者簡單的來介紹一下這些人之間的關係,大家也就會明白這些人為何如今會“又重新聚在一起了。”李菁與王磊屬於校園時的搭檔,他們認識的最早。有一次演出王磊臨時去不了,所以換成了應寧。演出完後二人覺得效果挺好,所以二人組成“應李組合”。後來應寧介紹李菁去琉璃廠附近的“京味茶館”演出。這時候李菁與王玥波正式成為朋友,“京味茶館”一直是王玥波帶領幾個小兄弟在演出(當時郭德綱還沒加入),應寧又是王玥波一個小區的鄰居(類似發小)。所以從這個角度來說,李菁王玥波應寧等人的關係,要好於他們與郭德綱之間的關係。在天津衛視《你看誰來了》節目中,李菁王玥波部分提及此事。


郭德綱後來發現了這些小孩在京味茶館說相聲,他就經常去看。而郭德綱的笑點和叫好與別人不一樣,該笑時不笑(演員抖包袱時),不該笑時笑了(演員出錯時)。一來二去就引起了王玥波李菁的注意了,雙方一搭訕才得知原來郭德綱也會說相聲,從此郭德綱加入了這個小團隊。郭德綱那一年(1995年)22歲,從年齡上說他自然是團隊的老大哥,其他人大概都在16.7歲的樣子。郭德綱的相聲功底又好,腦子反應也快,業務上這幫孩子也都很服氣他。尤其讓王玥波佩服的是有一次,下午他倆一起去京味茶館說書。由於郭德綱工作多,根本沒時間準備。郭德綱跟王玥波說:你先去,我去看看書,你只要說夠一個半小時,我就準備好了。果然王玥波說完了,郭德綱的新書也準備好了,所以以郭德綱的能力,也就順其自然的成為了團隊的領導者。後來在2010年,應寧和王玥波二人,在北京文藝臺《藝苑新視角》節目中,以“評書”的形式,將郭德綱在琉璃廠京味茶館的經歷完整的介紹了一邊,名字叫《郭德綱和他的德雲社》。其中二人不乏對其有讚美之詞,可見他們的關係也不像部分網友想象的那麼糟糕。下圖是2010年《藝苑新視角》截圖。



徐德亮也是後來通過李菁加入的德雲社,李菁和徐德亮是同高齡人。當時徐德亮在某報社有一份記者的工作,恰巧一次李菁快板書獲得一等獎,徐德亮要對他做個專題報道,就這樣二人成了朋友。除了王文林老先生之外,筆者認為:這些人去了星夜相聲會館,應該是多年後的重新再相聚。部分網友總認為他們都是郭德綱的敵人,其實李菁走後從來沒詆譭過郭德綱。不像何沄偉那樣,到處詆譭自己的授業恩師。王文林老先生,他也曾受到過郭德綱重回德雲社的邀請,二人之間並沒任何矛盾。王玥波也和郭德綱沒矛盾,只是部分自媒體斷章取義,從中給二人制造過矛盾。王玥波心直口快,郭德綱成名後二人雖然是朋友,但確實王玥波說過郭德綱膨脹了之類的話,如果不被斷章取義,全文大致還是在稱讚郭德綱。

星夜相聲會館的部分成員,他們從十幾歲就認識,有共同的價值觀。例如:李菁離開德雲社後,他就覺得德雲社發展的太快了,這樣不利於公司長遠發展。他覺得招相聲演員,不能招的全是白紙(學員)這樣不太好。如今他自己成立的星夜相聲會館,原著上就不招收新學員,除非有天賦。這個觀點與王玥波的觀點一拍即合,至今他的相聲團隊都是些非常成熟的演員。最後筆者認為:徐德亮、王磊、應寧、王玥波、王文林、都在李菁的星夜相聲會館發展,更像是多年的老朋友再相聚,是一件很正常的事,他們有著共同價值觀。同時也沒有與德雲社為敵,星夜相聲會館的部分演員與郭德綱還是有交際的。筆者一直認為:何沄偉(欺師滅祖)與李菁二人之間,還是有很大區別的。不知大家是如何看的呢?


明辨是非123


物以類聚,人以群分,這幫貨聚一起,決不是想為相聲做點什麼,而是在郭德綱豎起的大旗下,討點飯吃,我認為相聲現在的興旺,全是郭德綱出類拔萃的藝術造詣,所形成,前輩們只是延續了這個門派,而郭德綱把它推上了頂峰,我相信郭德綱之後再無相聲,那幫孫子,打著相聲的旗號,幹著害人的勾當,成不了氣候,座吃等死去吧。


無為52204787


這都是十年之前的事情了吧?北京星夜相聲會館成立於2010年,小十年了

而且,成立之初借的就是何雲偉、李菁的名氣,畢竟2010年還有人熱捧何雲偉、李菁兩個人。不然,星夜相聲會館也成立不起來。

只可惜,後來的何雲偉和李菁兩個人再次裂穴,這對兒曾經在退社之後大火的相聲演員也從此分道揚鑣。

看這張宣傳圖

主打的相聲演員就是何雲偉和李菁。除了他們倆之外,早他們一步退社的王文林、徐德亮也加入了星夜相聲會館。之後王玥波、應寧、張德武(已去世)、崔琦等人也紛紛的加入了這個相聲團體。畢竟,學的就是這門手藝,就要靠這門手藝吃飯。

與星夜相聲會館差不多時間成立的應該還有曹金的聽雲軒,反正是當年退社之人應該都有自己的小九九,至於說現如今是否還在維繫這說相聲就不得而知了。

有的人說,如果何雲偉、李菁不離開德雲社,或許就沒有後來岳雲鵬什麼事了。

但是,事情不是這麼假設的。當時有人選擇離開,同樣也有人選擇進來。何雲偉、李菁離開了,但是孫越等人卻進來了。不僅進來了,孫越和岳雲鵬還成為了郭德綱、于謙之後能夠獨立開商演的第一對兒相聲人,這個可能就是對紮實說相聲人的最大的回報。


蜜桔娛樂


作為相聲愛好者,德雲社的粉絲,為了相聲的繁榮與發展,我熱切期待相聲出現一個良性競爭的市場。徳雲社如果沒有外部的壓力和競爭,遲早會出現瓶頸期:沒有新段子、演員自大、始終是幾個老面孔、負面新聞不斷……徳雲社有了競爭,有了超越,才會有危機意識,才會有負重奮進的精神。中國的傳統相聲,才會躍上一個新的臺階。辱罵和自大,都會傷害相聲,最終砸了自己和後輩的飯碗!


一杯濁酒慰平生


人才流動在現代企業屬於個人行為,而相聲界的“團體性人才流動”是常事,尤其在相聲團體十分密集的京津地區。

道理嘛很簡單,幹不下去了就散夥、然後一波一波的轉而投靠其它相聲團體,目的還是希望通過抱團壯大、吸引觀眾買票。

星夜相聲會館是李菁和何雲偉在2010年離開德雲社後創辦的相聲平臺,初心自然是想在相聲事業有一番作為、甚至能達到與老東家德雲社分庭抗禮的高度。

只是事以願違,星夜會館即使一開始就以“親民價”問世,還是逃不過類似北京其它相聲團體的命運——高企低開。

尤其隨著何雲偉的離去、李菁專注於影視綜藝,星夜會館其實離創立時的初衷已經漸行漸遠了。當然,對於沒什麼好去處的相聲藝人來說,也不啻是一個不賴的舞臺。

徐德亮當年打著“走出去發財”的口號、把王文林拉走了。然而此後事實證明、王文林確實是被徐德亮“哄”走的。這件事說明:跟對人很重要。

王玥波是北京相聲界難得的人才,既能說相聲、又能把評書說好,難能可貴。但王玥波有個致命弱點:心高氣傲,這是皇城根下生長又具有一技之長孩子的通病。

在相聲界、王玥波評書說得很溜,在評書界、王玥波相聲演得不賴。從這點上看,可以和老搭檔郭德綱有一拼。

但和北漂身份的郭德綱之謙卑姿態不同,王玥波自視甚高、又頗有幾分不值錢的俠義柔腸——因為“乾哥哥”李菁、以及北京臺和郭德綱鬧矛盾,把自己也擱入了不必要的“站隊”。

自從2010年德雲社“八月風波”之後,王玥波再也沒出現在德雲社舞臺上。從務實和現實角度說,其實大可不必,左右逢源方能吃飽喝足。然,性格決定命運。

總體上說,王玥波有不俗的才學、卻缺乏足夠情商,在他身上頗具有舊社會酸秀才的味道。這也恰恰說明,王玥波加盟李菁星夜會館的必然性。

王玥波的老乾媽兼恩師連麗如、曾經教導過他“少跟相聲界來往”——這裡所指之“相聲界”其實是說曲協(有興趣的可以搜索下連麗如和劉蘭芳)。但王玥波還是那麼不聽話地和相聲界“苟合”,或許和“名”無關、但事關“利”。


岑詮


我不認識這些人,相聲界我就認識郭德綱。還是那句話,他們去哪裡無所謂,能賣出票房來就養活自己。市場決定了生存的法則,別逼逼!


大盛說話


都是被德剛的燈照亮過的二線演員,扎堆取暖過冬的時候,要仔細反省。


非常汽車28929067


有其它地方去嗎?嘻哈為什麼不去?不景氣不能去。德雲社不錯,但咬碎鋼牙也不能去。又舒坦又掙錢又不得罪領導的地界幾乎沒有選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