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萬羽蛋雞“落戶”老百姓爭相照顧

在納雍縣董地鄉新華村巖頭上組的一個山凹凹裡,一家從事蛋雞養殖的 公司成為這個小山村的“亮點”。公司的飼料加工房上,“短平快、聯得實、廣受益”幾個大字尤為顯眼。

“養殖場現在有11萬羽蛋雞,雞蛋主要銷往廣州,保底價1.1元一個,我們的雞蛋品質好,供不應求。”10月23日,通過公司大廳裡的監控視頻,看著養雞場裡的蛋雞,新華牧業有限公司負責人劉呂告訴記者。

來新華村發展蛋雞養殖,劉呂說是因為“緣分”。

2017年6月之前,劉呂在自己的老家納雍縣新房鄉經營蔬菜種植和屠宰場生意,因為員工伙食對雞蛋的需求量大,他萌生了自己養蛋雞的想法。

“聽說董地鄉有想引進企業搞蛋雞養殖帶動老百姓脫貧的打算,你乾脆去那裡搞。”有人給劉呂建議。

聽了別人的建議後,劉呂立即聯繫了董地鄉政府有關負責人,雙方一拍即合。

說幹就幹。2017年下半年,劉呂來到巖頭上組,在各級黨委和政府的支持下,蛋雞養殖場開工建設。

2018年8月,佔地33餘畝的蛋雞養殖場建成投產,5萬羽蛋雞進場。

為了帶動董地鄉的老百姓脫貧,該公司按照“公司+合作社+農戶”的運作模式,每年拿出極貧基金總量的5%給新華村和聯合村57戶261名建檔立卡貧困戶分紅。

蛋雞養殖場建起來後,很多老百姓都想到這裡上班,最終有9名老百姓如願以償,其中有6名是貧困戶。

從今年3月開始,巖頭上組的貧困戶李玉全和妻子就開始在養殖場上班,過上了穩定增收的生活。

“以前在外面工地打臨工,有一天做一天,收入不穩定,現在不一樣咯,我和妻子每人每月有2400至3000元的工資,收入穩定,日子越過越好。”李玉全高興地說。

和李玉全家一樣,自今年7月開始,巖頭上組的楊秀和丈夫都在養殖場上班。楊秀的工作是給大家做飯,她的丈夫則負責飼料加工和餵雞等工作。

來養殖場上班之前,楊秀和丈夫帶著孩子在江蘇打工。為了解決娃娃上學的問題,今年7月一家人回到了老家。

“我每個月有2000元工資,我老公每月有3000元工資,活不累,還離家近。”楊秀說,“還好這裡有這個養殖場,要不然回來掙不到錢,一家人的生活開銷都成大問題。”

養殖場發展好,雞蛋走俏,劉呂和老百姓都很高興。目前,養殖場二期已經開始建設,預計今年12月投產。

“擴大規模的同時,我們還發展深加工,做雞蛋麵,下一步還打算做皮蛋。等食品生產許可證辦下來後,我們就開始大量生產雞蛋麵,帶動更多的老百姓脫貧致富。”劉呂這樣說著下步打算。

目前,由省政府辦公廳籌集180萬元、企業自籌100萬元共建的麵條加工房正在試運行,主要生產雞蛋麵、蔬菜面、蕎麵等麵食。正式生產後,可吸納16個人就業,預計每年將給董地鄉貧困戶保底分紅30萬元以上,直接帶動40戶約200人穩定脫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