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的你》:周冬雨哭泣的背後,我們的教育更需要反思


《少年的你》:周冬雨哭泣的背後,我們的教育更需要反思

所有的社會問題都是人的問題,都跟教育脫不了干係。

近日,觀看了電影《少年的你》。

為校園霸凌痛心的同時,國粹君也在思索:所謂“霸凌”,是單純因為某一兩個“問題小孩”的罪過嗎?學校、家庭、社會、教育系統在事件中又處於何種位置?

當問題發生,我們予以重視並積極解決的同時,是時候後退一步,做更深層次的思考了。

《少年的你》:周冬雨哭泣的背後,我們的教育更需要反思

做人,是最基本的教育

《少年的你》中,陳唸的一句話很扎心:

“你們都說,高考以後就是大人了,變成大人就自由了,可是從來沒有一節課教過我們,如何變成大人。”



《少年的你》:周冬雨哭泣的背後,我們的教育更需要反思


即便是優等生陳念,最大的理想也只是:讀書,考試,上好學校,變成最聰明的人。

成為一個大人,其實就是“如何做人”。

顯然,片中無論學校還是家長,對於“做人”的教育都是缺失的。

先說學校:

對於霸凌,班主任只會說“以後要是誰欺負你,一定要告訴我”,卻並不去深入調查霸凌的原因;陳唸的椅子被人倒了紅墨水,老師輕描淡寫地說:快高考了,怎麼還搞惡作劇;跳樓事件發生後,班主任被緊急撤換,新的班主任,只會帶領學生們喊口號,給他們打雞血……



《少年的你》:周冬雨哭泣的背後,我們的教育更需要反思



再說家長:

陳唸的媽媽,販賣劣質面膜四處躲債,竟把女兒單獨留在了家裡,還振振有辭:“你是小孩,他們不會把你怎麼樣的!”她不關心女兒的生活、情緒,在乎的只是成績。魏萊的媽媽,得知女兒的霸凌行為後,不僅不批評,反而為其辯護:對方怎麼心理那麼脆弱啊?你們有真憑實據嗎?魏萊的爸爸,因為復讀的事,已經一年沒有和女兒說話了……


《少年的你》:周冬雨哭泣的背後,我們的教育更需要反思


這樣的學校和家長,教出了一群怎樣的孩子?

他們,一心追求高考夢而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面對同學墜樓自殺,只會冷眼旁觀,在網絡上大肆傳播;面對別人的求助,事不關己高高掛起;甚至參與欺凌同學,只為釋放累積的學習壓力……

在他們的眼中,沒有對他人的關心和同情,沒有善惡之分,更沒有成為一個大人的自覺。

《少年的你》:周冬雨哭泣的背後,我們的教育更需要反思


《少年的你》:周冬雨哭泣的背後,我們的教育更需要反思


如同作家鮑鵬山所說:

我們從中小學到大學的教育,更多的是在教知識、技術、專業,唯獨缺少文化。我們培養了很多精緻的利己主義者,很多高學歷的野蠻人,他們是冷冰冰的。


可是,我們的社會,要這樣“高學歷的野蠻人”有何用?

陳念質問女警的話令人深思:“你願意讓你的孩子來到這樣的世界上嗎?

所以,養育一個孩子不是給他吃給他穿能長大就夠了的,要有足夠的耐心和愛、有充足的陪伴和引導、要保證生活條件也要照顧到精神世界,他才會身體健康心理健全地長大。

《少年的你》:周冬雨哭泣的背後,我們的教育更需要反思


希望我們的學校,在重視分數的同時,去建立有效的心理干預和治療機制,少一點功利與急切,多一點包容和自由。

希望我們的老師,在傳授知識的同時,也能讓孩子明白:分數不是人生的全部,健康的身心、善良的品性、正直的人格、樂觀的精神、積極的態度等等,都是寶貴的財富。

希望我們的家長,既是撫養者,也是教育者和陪伴者,以身作則,言傳身教,不只關心學習,也關心孩子的內心世界,不要讓愛成為永遠的遺憾!

《少年的你》:周冬雨哭泣的背後,我們的教育更需要反思

高考很重要,但它決定不了你的一生。

校園霸凌,造成了胡小蝶的跳樓,造成了陳念被孤立被剃頭拍裸照,更間接造成了魏萊的意外死亡。

然而,這一切,在全校轟轟烈烈的高考備戰氣氛中,似乎顯得那麼無足輕重。

在眾人的眼中,沒有什麼能比高考重要。對高考的執念、高考至上的思想,已經接近病態:

校門處的大屏幕是隨時更新的高考倒計時;胡小蝶跳樓後引圍觀,老師們的第一反應居然是“別看了,快回去讀書”;警察來學校調查,辦案程序卻敵不過準時響起的上課鈴,因為高考生的時間耽誤不起;學生們按月考成績排列座位,幾十平米的小教室裡有森嚴且不可跨越的“階級分層”……


《少年的你》:周冬雨哭泣的背後,我們的教育更需要反思


陳念為了考上北大,可以去環境壓抑的復讀中心上學,也自覺忽視著身邊人的好意或是求助,好友跳樓後才後悔莫及;在過失殺人後仍堅持完成高考,取得632分的不錯成績……

無論是學校、家長還是學生自己,似乎只為高考而活,在他們的眼中,高考就是一道嶺,越過它就是一個嶄新的世界。果真如此嗎?

幾年前,人民日報發過一篇文章《致還在沉睡的大學生:你不失業,天理難容》,指出:不好好上課、不好好學習的大學生,畢業等於失業,咎由自取!

另一方面,寒窗苦讀進入理想的大學,倘若躺在功勞簿上睡大覺,不思進取,很可能畢業都是奢望:清華大學2名博士生被勸退、廣州大學72名研究生被退學、河北體育學院40名大學生因曠課太多被退學……

《少年的你》:周冬雨哭泣的背後,我們的教育更需要反思


相反,即使高考落榜,甚至沒上過大學,也未必沒有出息。

比如馬雲、鞏俐、徐靜蕾等人,也曾經高考落榜,卻“不拋棄不放棄”,最終在各自領域取得了耀眼的成功。

主持人孟非,1990年高考落榜後,他為了生活四處打工,送水、拉廣告、做保安、當印刷工、開小超市……如今,打工仔已經成為了著名主持人。

孟非寄語高考生時說:

“都說‘知識決定命運’‘性格決定命運’,就是沒有聽說過‘高考決定命運’。考上大學最好,考不上,也別太在意。像我這樣勤勤懇懇工作一樣可以掙錢,一樣可以過得很好。


他們的人生軌跡告訴我們:高考不是唯一的出路,努力才是。


《少年的你》:周冬雨哭泣的背後,我們的教育更需要反思


知識就是力量,但良知才是方向。


如今,隨著教育的發展和普及,接受高等教育的人越來越多。

然而,

如果課程設置只注重知識的灌輸和技能的培養,而不注重社會公德和家庭美德的培養,缺乏文化素養,那將是很可悲的。

否則,不管多麼“優秀”的人,哪怕就讀於一流學府,照樣會出現偷竊、自私、霸道等不良品性,甚至出現殺母這等滅絕人性的事情。

高鐵“霸座男”博士研究生孫某,弒母的北大學子吳某,千里追殺同窗的“學霸”周某等等,就是一個個活生生的例子。

而生活中的一些普通人,即使沒有太高的文化,但他們的善良、他們努力生活的樣子,也值得去尊重。

比如《少年的你》中的小北,在小混混外表下隱藏的善良、義氣和擔當,深深打動了我們。

《少年的你》:周冬雨哭泣的背後,我們的教育更需要反思


梁啟超說:

你如果做成一個人,智識自然是越多越好,你如果做不成一個人,智識卻是越多越壞。


今天,我們應該崇拜成功,通過教育塑造精英。但同時,我們更應該首先搞清楚,什麼樣的人才是精英,我們應該努力塑造什麼樣的人。

讀萬卷書,不如好好學做人。而良知,才是培育一切美德和能力的土壤。


《少年的你》:周冬雨哭泣的背後,我們的教育更需要反思


影片的開頭和結尾,都有這樣一幕:

已成為一名英語教師的陳念,教孩子一遍遍念著,“這是我們的樂園,這曾是我們的樂園,這就是我們的樂園……”

然而,因為校園霸凌,校園已不再是樂園。


《少年的你》:周冬雨哭泣的背後,我們的教育更需要反思


好在,有更多的人加入到反霸凌的隊伍中來,勇敢發聲,並訴諸行動。

好在,國家開始日益重視校園暴力,並且制定了相應的法案進行干預和控制。

這一切,離不開法律、學校、家庭的參與,更離不開社會中你我他的努力。

每一個人都貢獻力量,

我們就能保護少年,保護世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