閩清145個集體經濟薄弱村全面“摘帽”

福州新聞網10月31日訊(福州日報記 者 林洪相 林瑞琪 通訊員 邱國文 陳念欽)記者昨日獲悉,在閩清縣深入開展“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之際,最後4個集體經濟薄弱村已於上月實現村集體經濟經營性收入超5萬元,這標誌著該縣提前完成了年底全面消除薄弱村的任務,搬開了鄉村振興路上的一塊“絆腳石”。

發展壯大村集體經濟,是實現鄉村振興的關鍵抓手。然而2018年度,閩清271個行政村仍有145個集體經濟經營性收入低於5萬元的薄弱村,為福州各縣(市)區最多,佔全市薄弱村總數的近三分之一。

“今年我們村的村財收入預計超過13萬元。”閩清縣三溪鄉山墩村支部書記許友鏡給記者算過賬後說。2018年之前,山墩村唯一的村財收入是每年4.5萬元的生態林效益補償基金,5萬元的基準線突破不了,薄弱村的“帽子”遲遲摘不去。

在縣人社局、農業農村局等部門支持下,去年村裡建成了光伏發電項目,預計每年增加收入約1.8萬元;今年7月,通過縣鄉幹部牽頭,利用當地優美的自然生態和白巖山景區資源,醉美福地旅遊度假基地項目簽約落地山墩,每年可帶來不低於5萬元的村財收入,並能帶動當地民宿、農家樂的發展,促進農民增收機會。此外,當地葫蘆門水庫水源保護區批覆後,預計還能增加贖買商品林的2萬至4萬元收入。

今年以來,類似事例在梅邑大地接連上演:下祝鄉翁山頭村整合現有資金,投資同一農牧、爐下溪水電站,每年可獲得分紅10萬元;上蓮鄉溪坪村種植蓮藕、開發水上垂釣發展鄉村旅遊產業,可獲得7.5萬元收入;雲龍鄉臺鼎村盤活出租農貿市場,可獲租金16.3萬元……通過全縣上下齊心協力,145個薄弱村立足各自資源稟賦、區位特徵,各顯“神通”,全面實現“摘帽”。

“這一成果,得益於縣裡出臺推行的‘187’工作模式。”閩清縣委組織部相關負責人介紹,去年國慶節前,縣委、縣政府在全市率先出臺《閩清縣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三年行動方案》,結合實際推出“187”發展模式——組建領導班子,明確1個主體責任;推行產業帶動型、資源開發型、物業經濟型、村企合作經營等8種發展模式;落實“4支主要力量幫扶+3支輔助力量幫扶”的7項幫扶措施,鼓勵各鄉鎮拓寬發展思路。

今年以來,全縣271個村都建立單獨臺賬,全面摸清各村資金、資產、資源,列出了可以利用的資源,可以增收的措施、項目,以及每個月預計的增收情況。以此為基礎,全縣上下結合“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的開展,通過多項措施對各個薄弱村進行精準幫扶。

閩清縣委組織部相關工作人員表示,接下來,該縣將積極推動村集體經濟進入“躍升期”——2020年底前,全縣年經營性收入20萬元以上的村佔50%以上,帶動村集體經濟實現跨越發展。

闽清145个集体经济薄弱村全面“摘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