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圣节、亡灵节,西方的“鬼节”为什么在10月末11月初?

七七二一


万圣夜,Halloween 是Hallows' Even 或者Hallows' Evening的缩写,诸圣节的前夜。在每年的10月31日晚庆祝。是西方世界的传统节日,主要流行于盎格鲁撒克逊人后裔云集的美国、不列颠群岛、澳大利亚、加拿大和新西兰等西方国家。当晚小孩会穿上化妆服,戴上面具,挨家挨户收集糖果。国内对万圣节是有误解的,讨糖日是万圣夜,或者哈喽畏鬼节,并非西方人所指的“万圣节”。


诸圣节 (All Saints' Day)是天主教、圣公宗和东正教都有的节日。在天主教会和圣公会中,诸圣节在每年的11月1日。又称诸圣日、万圣节。这才是西方真正的“万圣节”。

诸灵节(All Souls' Day),又称悼亡节,天主教称追思已亡节或追思亡者节,是在每年的11月2日。这个节日是天主教会和圣公会的炼灵月的第二日,而这日是用作纪念及追思亡者,特别是已亡信众的瞻礼日。


亡灵节(Day of the Dead)通常在拉丁美洲国家和其他讲西班牙语的国家中庆祝。 庆祝活动的重点是死去的家庭成员。 家庭聚集并为亲人建造祭坛。 他们还将礼物送到墓地。 假期类似于基督徒在11月庆祝的“诸圣日”和“诸灵节”。 每年的10月31日至11月2日庆祝亡灵节。

在墨西哥,亡灵日是一个举国欢度的节日。


节日都在10月末11月初,这位人物起着重要的作用。

Saint Odilo of Cluny

圣奥迪洛(大约1096年962 – 1月1日)是克鲁尼的第五位本笃会修道院长,任期约54年。 在他任职期间,克鲁尼成为西欧最重要的修道院。 奥迪洛不仅在克鲁尼(Cluny),而且在其他本笃会房屋中积极致力于改革修道院的习俗。 他还提倡上帝休战,出于表面上的宗教原因,军事敌对行动在某些时候被暂时中止。 他在克鲁尼及其修道院设立了“万灵节”(11月2日),作为每年的纪念活动,为所有信徒的离世祈祷。 这种做法很快被整个西方教会所采用。


西方的“鬼节”与中国的中元节以及日本的百鬼夜行类似。西洋传统如天主教、基督教使得节日过程中有着和中国不一样的文化。基于中国文化,探索不同国家的文化,对不同文化的了解和包容,也是一个有趣的过程。


跃起的咸鱼









巧巧207663997


每年的10月31日是西方的鬼节——万圣节。这个节日的由来说法很多,比较普遍的一个说法是万圣节原本是古代高卢、不列颠和爱尔兰的祭司赞美秋天的节日,从10月31日的午夜到次日11月1日,持续整整一天。

  这些古人认为,在10月31日晚上伟大的死神——萨曼会把那年死去的人的鬼魂统统召来,这些恶鬼要受到托生为畜类的惩罚。当然,只要想到这种鬼魅的聚会,就足以令这些头脑简单的愚民胆战心惊了。于是他们点起冲天的篝火,并严密监视这些恶鬼。万圣节前夜到处有女巫和鬼魂的说法就是这么来的。



韩海军易学


万圣节又叫诸圣节(All Saints' Day),在每年的11月1日,是西方的传统节日;而万圣节前夜(Halloween)的10月31日(万圣夜)是这个节日最热闹的时刻。

  万圣夜起源于不列颠凯尔特人的传统节日,在10月的最后一天,他们相信这是夏天的终结,冬天的开始,这一天是一年的重要标志,是最重要的节日之一,被称为“死人之日”,或者“鬼节”。

万圣节的习俗:

  万圣节(万圣夜)的主要活动是“不请客就捣乱”(Trick-or-treat)。小孩装扮成各种恐怖样子,逐门逐户按响邻居的门钟,大叫:"Trick or Treat!"主人家便会派出一些糖果、朱古力或是小礼物。部分家庭甚至使用声音特效和制烟机器营造恐怖气氛。

“不请客就捣乱”:

  “不请客就捣乱”的起源是这样的,古西欧时候的爱尔兰异教徒们,相信在万圣节前夜鬼魂会群集于居家附近,并接受设宴款待。因而,在“宴会”结束后,村民们就自己扮成鬼魂精灵,游走村外,引导鬼魂离开,避邪免灾。于此同时,村民们也都注意在屋前院后的摆布些水果及其他食品,喂足鬼魂而不至于让它们伤害人类和动物或者掠夺其他收成。后来这习俗一直延续下来,就成了孩子们取笑不慷慨之家的玩笑。


嘶鸣的孤狼


万圣节又叫诸圣节,在每年的11月1日,是西方的传统节日;而万圣节前夜的10月31日是这个节日最热闹的时刻。在中文里,常常把万圣节前夜(Halloween)讹译为万圣节(All Saints' Day)。

为庆祝万圣节的来临,小孩会装扮成各种可爱的鬼怪向逐家逐户地敲门,要求获得糖果,否则就会捣蛋。而同时传说这一晚,各种鬼怪也会装扮成小孩混入群众之中一起庆祝万圣节的来临,而人类为了让鬼怪更融洽才装扮成各种鬼怪。

万圣节英语是All Saints Day,亦称“诸圣瞻礼”,天主教和东正教节日之一,是西方国家的传统节日。华语地区常将万圣夜误称为万圣节。“Hallow”来源于中古英语halwen,与holy词源很接近,在苏格兰和加拿大的某些区域,万圣节仍然被称为“All Hallow Mas”。那一天,要举行的弥撒仪式(Mass)是庆祝在天的全体圣人(Hallow)。现在社会上为了商业利益或其他目的,在10月31日夜里组织各种充满妖魔鬼怪的活动,完全背离了万圣节的神圣意义。

关于万圣节由来的,版本繁多,流传较广的是:

两千多年前,欧洲的基督教会把11月1日定为“天下圣徒之日”(All Hallows' Day)。“Hallow”即圣徒之意。传说自公元前五百年,居住在爱尔兰、苏格兰等地的凯尔特人(Celts)把这节日往前移了一天,即10月31日。他们认为该日是夏天正式结束的日子,也就是新年伊始,严酷的冬天开始的一天。那时人们相信,故人的亡魂会在这一天回到故居地在活人身上找寻生灵,借此再生,而且这是人在死后能获得再生的唯一希望。而活人则惧怕死人的魂灵来夺生,于是人们就在这一天熄掉炉火、烛光,让死人的魂灵无法找到活人,又把自己打扮成妖魔鬼怪把死人的魂灵吓走。之后,他们又会把火种、烛光重新燃起,开始新的一年的生活。

万圣节原本其实是赞美秋天的节日,就好像五月节是赞美春天一样。古代高卢、不列颠和爱尔兰的祭司——德鲁伊德有一个赞美秋天的盛大节日,从10月31日的午夜到次日11月1日,持续整整一天。他们认为,在那天晚上他们伟大的死神——萨曼把那年死去人的鬼魂统统召来,这些恶鬼要受到托生为畜类的惩罚。当然,只要想到这种鬼魅的聚会,就足以令当时那些头脑简单的愚民胆战心惊了。于是他们点起冲天的篝火,并严密监视这些恶鬼。万圣节前夜到处有女巫和鬼魂的说法就是这么开始的。至今在欧洲某些与世隔绝的地区,还有人相信这是真的。

古罗马人在11月1日也有一个节日,那是用来向他们的波莫娜女神表示敬意的。他们在熊熊的篝火前烤坚果和苹果。我们的万圣节似乎就是由古罗马人的节日与德鲁伊德的节日糅合而成的。

万圣节的活动原来是非常简单的,而且大部分是在教堂里进行。但在整个欧洲,人们都把万圣节前夜看作尽情玩闹、讲鬼故事和互相吓唬的好机会。于是人们不再把这节日用来赞美秋天,却让它变成神怪、巫婆和鬼魂的节日。

亡灵节是以印第安土著文化为主导的印第安文化和西班牙文化结合的产物。印第安土著的亡灵节在每年七八月间。土著人认为,只有善待亡灵,让亡灵高高兴兴地回家过个节,来年活着的人才会得到亡灵保佑,无病无灾,庄稼也会大丰收。

西班牙人来到美洲大陆后,他们把西方的“诸圣节”、土著的亡灵节以及土著的一些陪葬和祭祀风俗结合起来,创造了今天的亡灵节,日期定在11月1日和2日。如今在墨西哥和其它拉美国家,每年的11月1日是“幼灵”节,是怀念故去的孩子的节日,2日是“成灵”节,是大家缅怀故去的成年人的日子。


诗词与美文欣赏


关于万圣节由来的,版本繁多,流传较广。传说自公元前五百年,居住在爱尔兰和苏格兰等地的凯尔特人,把这节日往前移了一天,即10月31日,他们认为该日是夏天正式结束的日子,也就是新年伊始,严酷的冬天开始的一天,那时人们相信故人的亡魂会在这一天回到故居地在活人身上找寻圣灵借此再生,而且这是人在死后能获得再生的唯一希望,而活人则惧怕死人的灵魂来夺生,于是人们就在这一天熄掉炉火和烛光,让死人的灵魂无法找到活人,又把自己打扮成妖魔鬼怪把死人的灵魂吓走,之后他们又会把火种烛光重新燃起,开始新的一年的生活。


振兴中华81570676


西方的万圣节原文是all saints' day”,是每年的11月1日。历史上罗马帝国将基督宗教正式定为国教初期,基督教会将原来几年亡灵的11月1日all souls' day”改为纪念所有圣徒的节日。 中文一般将万圣节前夜halloween”翻译成万圣节,实际上,10月31日是西方的鬼节,而不是万圣节,这是最初译者以讹传讹,流传至今。人们在鬼节这天吃南瓜饼、化装、戴假面具,尤其在晚上恶作剧;孩子们会挨家挨户敲门,问主人trick or treat? ”倘若主人拿出糖果招待,就开心离去,假如拿不出糖果就会被孩子们恶搞一通。 10月31日除了是鬼节外,还是宗教改革运动纪念日。1517年10月31日,德国神甫、威登堡大学教授马丁?路德按照当年组织公开辩论会的惯例,将自己的《95条论纲》钉在威登堡大学教堂大门上,从而引发了开辟人类历史新篇章的伟大宗教改革运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