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減負,障礙究竟在哪裡

近日,25歲的湘西鄉村女教師李田田在微信公號裡的一通“牢騷話”引爆了輿論場,再度將沉重的教師負擔拉入公眾視野。

年初,教育部部長陳寶生承諾,將下大力氣為教師減負,把為教師減負作為一件大事來抓。9月,《關於減輕中小學教師負擔進一步營造教育教學良好環境的若干意見》(下稱《意見》)提出,要聚焦教師立德樹人、教書育人的主責主業,統籌規範督查檢查評比考核、社會事務進校園、抽調中小學教師等事宜,嚴格清理規範與中小學教育教學無關的事項,切實減輕中小學教師負擔,讓中小學教師潛心教書、靜心育人。

在日常教學工作中,老師最重的負擔是什麼?政府三令五申之下,教師負擔為何還如此之重?教師肩上最難減的擔子究竟是什麼?記者與來自小學、初中、高中的三位教師展開深度對話,直擊教師減負的難題。

教師減負,障礙究竟在哪裡

安徽阜陽鐵路學校,老師們正在調整隊列。光明圖片/視覺中國

最重:“教學之外”雜事多

【故事】

“太累了。”這一天的日記,張輝只寫下三個字。作為一名中學教師,張輝已連續兩個月沒有休息了。批改作業、備課等教學工作,佔據了他每天晚上的絕大多數時間。這些本來應該在上班時間完成的任務,張輝卻沒時間做。除了講課,他白天基本上都泡在了會議室,開名目繁多的會,完成各種各樣的材料。前幾天,為準備上級部門的檢查材料,張輝還來來回回“折騰”好幾次,搞得身心俱疲。

●記者:在日常工作中,老師最重的負擔是什麼?

■福建某高中教師陳平:

只有三分之一的時間用在正常教學教研上

教師負擔因人而異,兩極分化很嚴重。如果你是班主任或年級組長,負擔就會特別重。我是我們學校高三年級的年段長,從早上6點半到晚上12點,我需要盯學生早讀、備課、上課、上晚自習,還經常被很多雜事困擾,總之就是兩個字:“無休”。

日常教育教學工作中,老師的任務主要有三部分。一是正常教學教研工作需要完成的任務,比如備課、教研、年段考核等等。二是學校有關部門下發的活動單子,比如校運會開幕式怎麼走,都是很瑣碎的事。三是上級的一些檢查,比如市教育局要來看優生培養等,這些活動雖然一年只有幾次,但主題都不一樣,梳理材料等工作都需要基層老師來做,如果再趕上學校要申請先進校、文明校,任務量著實不小。計算一下,我現在大概只有三分之一的時間用在正常教學教研上,剩下的時間全部耗在這些“雜事”上。

■甘肅某初中教師劉嘉:

職稱是鄉村教師最大的負擔

我在一所初中支教兩年多了。從今年開始,我們這裡的教育主管部門出臺了“教師績效管理辦法”,規定學校每個月都要對教師考核一次,考核檔次決定績效工資數額,目的是鼓勵廣大教師工作的積極性。但站在學校和教師角度,這種政策的調整彈性不大。學校為了“月考核”不得不制定相應的考核制度,比如增加考試次數、用成績給老師排名、家長評教等;有的老師不專心教學而是花大量時間寫論文、做課題,甚至參加各類比賽;有的老師特別是中層管理崗位的教師每個月要準備大量的迎檢材料,加班加點,忙得心力交瘁。教育有其特殊性,教師也不是企業職工,月度考核不利於教師的健康發展。

除此之外,鄉村教育也有著自身的特殊性。我最真實的感受是,職稱是鄉村教師最大的負擔,很多優秀人才不是不願意留在鄉村,而是留在鄉村工作連職稱都上不去,看不到希望。我所經歷的幾所鄉村學校,大部分老師工作20年了還是初級職稱。職稱與待遇掛鉤,但鄉村學校的職稱評價機制不完備或者不科學,職稱名額又有限,導致教師之間惡性競爭,特別是教師對於學生成績的過度重視。隨之而來的就是教師和學生心理、人際關係等問題凸顯。

■山西某小學教師張秀芳:

量化考核有很多不公平因素

教師最重的負擔是學校對教師多方面的量化考核。例如安全方面,口頭強調不行,必須每天都要有記錄,每週每月都要打分評比排名;教學方面,對老師的各種備批改輔、階段測試,也要量化打分排名;還有學校組織的大型活動,目的是豐富校園活動、提高學生綜合能力等,但各種活動都要評分排名。每一位教師都希望被認可,都要爭當優先,但有前總有後,不能單憑一個數字就否定了大家的努力。我認為,量化考核有必要,但過分的“數字化”有很多的不公平因素。

教師減負,障礙究竟在哪裡

湖南永州,湖南科技學院外國語學院教師唐晨在房間備課。李諶涵攝 光明圖片/視覺中國

【專家解析】

◆山西師範大學教育科學學院教授、國家督學董新良:

政策創新力度小導致教師負擔重

幾位老師的感受反映了基層一線部分教師生存的真實狀況。教師負擔重的主要原因在於:一是一些職能部門在行使教育管理職權時,政策創新力度小、靈活性弱,要求多、指導少,重形式輕內容,或為完成工作任務,對基層學校搞簡單的任務攤派,導致基層學校疲於應付,並將壓力層層傳導至一線教師。二是一些地方在進行教育決策,特別是涉及教師考核管理、評級、流動等政策時,忽視了教育教學工作特有的規律性,對國家教育政策領悟不深刻。制度變革不合理、執行不規範,阻礙教師工作積極性的發揮。三是一些學校內部管理不合理,導致教師工作任務不均衡、教師團隊內部分化現象嚴重。

當然,在部分教師負擔過重的同時,還有一些區域或學校存在教師任務分工輕重不合理,部分教師隱性流失、閒置,甚至脫崗等問題。應著眼於建立良好的教育生態,因地制宜做好教師身心負擔的“加法”和“減法”,努力創建有利於全體教師專心於本職工作的政策環境。

《意見》的出臺,為中小學教師減負工作的開展提供了政策依據。但要保證政策落地生根,還要明晰學校的教育屬性和校長的角色定位。為教師減負的前提是讓學校“淨”下來,讓校長專心於治校和育人。學校是育人的場所,不同於政府組織和營利性的工商部門;校長是教育工作者,應努力扮演好教育家角色而非忙於應付校園外的各種事務。同時,要完善教育人事制度,建立寬嚴相濟、疏堵結合的教師管理機制。

最該減:教師精神之壓力

【故事】

讓中學教師劉芸最煩惱的就是各種考核、檢查、評比。劉芸說,這些任務太多了,一項接著一項,佔據了大量工作時間,教師的教育空間無形間被縮小了。尤其是外行檢查、評比、考核內行的現象嚴重。看到他們的指導意見,劉芸覺得很搞笑。她感嘆,老師是天天泡在學校裡的專業人士,應該給他們多一些的信任和尊重。

●記者:老師肩上最該減的負擔是什麼?

■張秀芳:

考核、評比讓教師身陷“名利之爭”

教師最該減的負擔,是精神壓力。例如各級各類優質課教學獎項的評比、爭奪,各級各類教學能手、骨幹教師、學科帶頭人等評選;還有職稱評聘、崗位晉級等。教師本該是最有涵養的,但面對現實競爭壓力,在考核、評比面前,也互不相讓、互不相容。這不能全怪教師,“名利之爭”的背後其實是營生之計。

■陳平:

形式主義作風亟須扭轉

教師工作中有很多形式主義作風亟須扭轉。比如家訪,現在很多學校要求老師家訪前要做到訪前有方案、訪中有記錄,文字視頻缺一不可,甚至訪後還要有反思,並覆蓋全體學生。但緊張的課餘時間根本無法全面完成這種任務。再比如一些教研培訓,經常是“滿堂灌”,還要寫各種學習心得體會,老師們上了一天課再去應付這些,效果很差。

■劉嘉:

必須尊重教師的教育權利

如今太多的人對教師如何教學生指手畫腳,尤其是家長,動輒指責、批評和為難教師。我曾經碰到一個高級知識分子家庭,家長都是大學教授,有一次,孩子的媽媽打來電話建議我給她的孩子“另外佈置一套試卷的作業”,我拒絕了。要有好的教育,必須尊重學校的辦學自主權,必須尊重教師的教育權利,要為教師創造一個安心、靜心的教學環境。

【專家解析】

◆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教師發展研究所副研究員李新翠:

減少外部干擾是教師減負的重中之重

我曾經專門研究了教師負擔的現狀和特徵,在對全國東部、中部和西部的近萬名中小學教師的調查中發現,從中小學教師期待減輕的工作任務來看,排在前3位的分別是迎接各種檢查(81.7%)、準備與教育教學工作關係不大的材料(61.1%)以及參加各種評比和比賽等(50.1%)。

教師最大的工作負擔來自教育教學之外,各類工作進校園,是教師最期待減輕的負擔。西部某省某鄉鎮中心小學和初中教師表示,每天用於教育教學的時間僅為總工作時間的40%左右,其他大部分時間都用於應對各種非教育教學工作,如禁毒教育、消防安全等,每項工作都需要準備、整理大量過程性資料。這擠佔了教師的工作時間,分散了教師的教育精力,更有甚者為教師帶來了焦慮、複雜、不安的情緒和情感體驗,影響了教育教學工作的正常開展。

最難改:教育觀、人才觀、質量觀失衡下的教育生態

【故事】

面對上級迎檢、填各種表格,小學老師鄭羅所在學校的校長也無能為力;面對家長與老師所引發的各種矛盾,老師明知在理,卻也要道歉。現在,他越來越能體會到,很多教育的問題,往往都不在教育本身,這也是教師負擔重,且教師負擔難減的主要原因之一。

●記者:最難減的負擔是什麼?

■張秀芳:

最難減的是家長和社會對老師的期待

雖然國家多次提出要給老師減負,但真正的減負實踐起來卻很難。教師最難減的負擔是家長和社會對老師的期待。例如,孩子沒有完成作業或犯了錯誤,教師進行正常批評,父母不但不配合教師,反而指責教師不夠關愛孩子,有的甚至上告教育局。

教育的根本目的是立德樹人,而不是追求分數、追求升學。對於個人來說,教育是為了激發學生的興趣、挖掘學生的潛能和培養其成人成才;對於國家和社會來說,教育則是為了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為此,我們需要教育文化的深入改革,實現教育觀、人才觀、質量觀等一系列觀念的轉變。

■劉嘉:

學校不是不能拒絕,而是根本沒有權力拒絕

最難減的負擔是教師和學生的學業過重問題。但顯而易見,這個問題歸根結底是整體教育管理體制和評價體系的問題,教育管理體制和評價體系不變,教師和學生的負擔就難以真正減輕。很多學校不是說不能拒絕各種檢查、考核,而是根本沒有權力拒絕,因為每一個表格都關係到學校和校長的考核,有些時候,校長們也無能為力。

■陳平:

真正讓老師把心思用在課堂上

我覺得問題的難點有三個方面,一是如何喚起每一個老師的積極性,真正做到全員德育,而不是一味把負擔都往班主任、年段長身上推。二是如何釐清教師工作的邊界,不要把本該由家長、學校應該承擔的很多責任一股腦都推到老師身上。三是如何樹立好的評價導向,不要用材料評價老師。這樣才能真正讓老師把心思用在課堂上、用在教學和學生身上。

教師減負,障礙究竟在哪裡

北京四中初中部教師王清在上她任教以來第一堂公開課。趙宇宏攝 光明圖片/視覺中國

【專家解析】

◆國家教育行政學院副教授、基礎教育研究中心副主任高政:

政府須劃定自己的作用邊界

其實不僅是教師,整個教育系統,從教育局局長到校長,都需要承擔很多教書育人以外的工作。2018年,我做過一項針對全國200餘名縣區教育局局長的調查,發現教育局局長平均每個工作日要參加3.7個會議,收到7.4份文件。在2017年,我對全國300餘名中小學校長的調查發現,90%以上的校長可以將工作概括為“三多”,即文件多、會議多、檢查多。校長們平均每月收到上級文件或通知26.45份。

為什麼會出現這種情況?在縣區層面,教師一般佔到財政供養人員總數的一半以上,教育系統財政開支佔財政總支出的四分之一到一半。所以縣區主要領導在地區重大活動和創先爭優等評比中,自然會想到充分發動和依賴教師這個體制內規模最大的群體。

切實減輕教師負擔,首先要全社會真正做到尊師重教,尊重教育工作的專業性。尊師重教不僅是保證教育財政投入、保障教師的編制和待遇,更要充分尊重教師工作的複雜性、煩瑣性以及背後的專業性。對一些學校確有必要參與的工作,應由教育行政部門根據實際情況統籌協調安排。避免“婆婆”太多,每個部門提一點要求,佈置一點任務,彙集在一起令學校難以招架。只有真正尊重教師工作的專業性,給教師減負,教師才能有足夠時間和空間發展專業以提升教學效率和質量,學生減負才可能落到實處。

切實減輕教師負擔,更要求我們加快推進社會治理體系現代化。政府必須劃定自己的作用邊界,強化制定規則和進行監管的功能。只有先將基層政府從傳統社會管理的煩瑣中解放出來,真正做到從社會管理走向社會治理,教育系統和教師隊伍的負擔才有可能減輕。

(本文部分採訪對象為化名)

作者:光明日報記者晉浩天、柴如瑾、鄧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