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泉區:壯麗70年 奮進路上闊“步”行

玉泉區:壯麗70年 奮進路上闊“步”行

景色宜人的住宅小區

一條條通暢的大道,不斷拓寬和延伸著城市框架;一座座環境優美的公園,遊人如織……深秋,漫步在玉泉區的大街小巷,映入眼簾的是一幅幅美麗的畫卷。在玉泉區這片約260平方公里的土地上,生活著約60萬人。便利快捷的公共交通、魅力十足的旅遊產業、獨具特色的古城文化……無不在向人們述說著生活的幸福和美好。

新中國成立70年來,玉泉區煥發出蓬勃生機與活力,城區鄉鎮面貌發生巨大改變、綜合實力得到大幅提升、人民生活水平全面提高,這些歷史性、根本性轉變,彰顯著玉泉區在高質量發展的新時代中大步向前。

疏通城區脈絡 改善城區面貌

玉泉區作為呼市的老城區,前幾年面臨城區棚戶區面積大、地下管網、水電配套設施等基礎設施相對落後,道路破損、斷頭路嚴重影響居民出行等問題。同時,伴隨著城市圈範圍的擴大,城郊道路建設嚴重滯後,建設比例失調,阻礙了城市化進程以及區域經濟、社會發展,不能夠滿足城區快速通行的要求和緩解日益增大的通行壓力的作用。

“以前在這條路上,連個人影都看不見。”在鄂爾多斯西街蛋廠路附近住了近60年的王粉梅形象地告訴記者,過去的蛋廠路環境是出了名的髒亂差,沒人願意經過這裡。可現在蛋廠路寬闊整潔,路燈屹立兩側,綠化帶內草木蔥鬱。

據附近居民介紹,蛋廠路從前是八里莊村、後八里莊村、西水磨村、北源村幾百戶村民日常出行和周邊伊利公司、食品公司、火柴廠公司等單位營運的交通要道,名字就起源於這裡曾經營著的鴨蛋廠。72歲的老黨員於學和說:“我從小就生活在這裡,過去的人們填飽肚子都難。現在我們身邊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蛋廠路就是最好的證明,我們為祖國的富強而自豪。”新建成的鄂爾多斯西街,由寬40米的主路、5米的人行道、5米的綠化帶組成,作為鄂爾多斯西街重要組成部分的蛋廠路也煥發出新的生機。

一座城市的發展,不僅表現在經濟、社會、文化等各項事業的繁榮上,體現在外來人口的快速增多上,而且會呈現在城市空間的不斷擴展延伸方面。

玉泉区:壮丽70年 奋进路上阔“步”行

“該工程建成後將成為首條貫穿呼市西部城區的南北大動脈,實現南二環與南三環交通快速轉換的重要保障。”玉泉區住房和城鄉建設局局長李慧勇所說的正是2018年起由玉泉區負責進行的雲中路連接線南段工程。呼市雲中路連接線工程南段工程起自世紀十八路,北至南二環快速路,全長約3.25公里。根據規劃,該道路紅線寬度60米,定位為城市快速路,設計速度80公里/小時,全線採用“主路高架+地面輔路”的快速路敷設形式,斷面佈置為主路雙向八車道,輔路雙向八車道。

雲中路連接線南段工程的建設,將實現雲中快速路與南三環快速路的交通轉換,為三環快速路和呼市西部南北大通道的交通轉換提供便利,解決市區快速路和從市區至新機場的快速出行需求,同時構建市區內快速路與新機場的路網格局,為建設和完善綜合交通運輸體系奠定基礎。項目位於城區規劃範圍邊界,不穿越城市,既能起到公路的服務功能,又不會與城市發生較大幹擾,使交通快捷通暢,又為城市發展留有空間。

下一步,玉泉區將繼續結合“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和“十四五”規劃,規劃建設一批市政道路、綠化、棚戶區改造工程,通過大的主幹道謀劃實施,打通區塊之間沒有交通路網的現狀,消除交通出行的瓶頸,為百姓出行提供便利。爭取在五到七年的時間裡,使玉泉區現代化的城市群、建築群拔地而起,高架快速路網加快實施,道路路網結構儘快打通,城鄉人居環境進一步提升,讓玉泉區城鄉面貌發生新的變化,提升新的檔次。

兩代環衛工 見證玉泉之變

王紀生、郭愛愛夫婦是玉泉區石羊橋路的老環衛工人,他們的兒媳婦安風蘭,2009年也隨著公公婆婆一起幹起了環衛工作。這個名副其實的環衛家庭,兩代三口人用默默無聞的付出為玉泉區的潔淨奉獻著,同時也見證著玉泉區環衛事業的發展。

玉泉区:壮丽70年 奋进路上阔“步”行

兩代環衛工人郭愛愛和兒媳安風蘭

“以前就是用笤帚把垃圾掃作一堆,用鐵簸箕一收,然後用小推車把垃圾推到中轉站。”郭愛愛回憶,剛參加工作時,她們把垃圾運到中轉站的時候也要兩三個人一起,不然一個人根本推不動。如今,郭愛愛用上了腳蹬三輪車,“跟以前相比,腳蹬三輪車既方便又省時。以前的垃圾車沒有蓋子,拉到中轉站的時候風一吹就可能把垃圾吹得滿天飛,現在的腳蹬三輪車把蓋子一蓋嚴實得很,垃圾跑不出來,味道也幾乎聞不到。”

據玉泉區環衛局工作人員介紹,玉泉區以前所有的機動車道、輔路、人行車道、過道均採用“一把掃帚掃到底”的模式。隨著經濟的快速發展,玉泉區逐步引進一批機械化設備。機動車道和輔路採用機械化作業,人工對人行過道進行清掃並清理樹坑、擦拭果箱,確保清掃工作更加精細。

目前,玉泉區根據城區道路現狀及現有機械化設備,對具備機掃條件的道路全面實行機械化清掃保潔,併科學安排、合理使用環衛作業車輛,實行快速保潔車督導撿拾,著重加強機動車道及人行道的動態撿拾,有效減少路面灰塵,縮短雜物滯留時間,極大地減輕了環衛保潔員的勞動強度。

小巷好“總理” 勤勤懇懇為居民

“這些年來為我們社區老百姓解決了不少困難,社區能有這樣的‘小巷總理’是老百姓的福氣。”聽聞社區主任榮獲“全國道德模範提名獎”的消息,清泉街社區居民為其送祝福的同時都忍不住誇讚。

1979年參加工作,1986年加入中國共產黨,1988年起擔任社區居委會主任,在40年的時間裡,武荷香一直在清泉街社區工作,她既是一名社區志願者,也是一名社區“大管家”,始終以一名共產黨員的初心使命,時刻鞭策自己,活躍在服務群眾一線、活躍在社區基層一線。

40年來,武荷香不計報酬、不計得失,踏踏實實、勤勤懇懇為清泉街社區居民服務,用“大愛”溫暖著社區居民、溫暖著這個“特殊”的大家庭。所謂的“特殊”在哪兒呢?據瞭解,清泉街社區是一個擁有漢、蒙、回、滿、朝鮮和達斡爾等多個民族的聚居社區,也是下崗失業人數多、困難居民多、殘疾人多,基礎設施差的老社區。清泉街社區現有居民2732戶8800人,其中少數民族753人,流動人口627人,下崗職工1100人,殘疾人326名,享受低保95戶154人,是弱勢群體比較集中的社區。因此,武荷香特別關照社區困難群眾,設身處地為群眾著想,動真情、辦實事,千方百計為群眾排憂解難,把愛心融入社區工作中。

“我是1950年出生的,差一點成為共和國同齡人。”武荷香笑著說,“在清泉街社區工作的40個年頭,跟老百姓就像朋友、親人。居民對我們的社區工作非常支持,也非常認可。原來社區沒有辦公場所,自己就在家辦公,工作都在社區裡轉,後來政府給我們社區蓋了兩棟樓,到2018年又加了一層。現在從衣食住行到辦公環境都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越來越好。”

變化的是歲月 不變的是初心

都說一個城市的變遷,都寫在城市的“門面”上,而作為城市管理不可或缺的角色,城市管理人員更是我們城區發展的最好見證者。近年來,隨著“三城同創”工作的不斷推進,玉泉區的城市環境發生了巨大變化,衛生死角、佔道經營不見了,取而代之的是整潔暢通的道路和清新亮眼的綠植花壇。這種舒適感的背後,是每一位市民的自覺踐行,更是無數城管隊員汗水的結晶。

玉泉区:壮丽70年 奋进路上阔“步”行

城管隊員在街頭巡查

改革開放以來,城市管理工作經歷了一個探索前行和改革創新的發展歷程,取得了階段性成效,在改善城市環境面貌、提高城市生活質量、促進社會和諧穩定等方面作出了重要貢獻。車輛亂停亂放、流動攤車“遊擊”作戰、“牛皮癬”亂張亂貼、私搭亂建等問題在城市管理中十分棘手。但是現在有了“數字城管”系統這個得力助手後,城市管理的效率大幅提高。目前,玉泉區城管局已構建了完善的“路長”工作機制,各部門聯動配合,並依託“智慧玉泉”數字平臺,利用網格化管理,將屬地單位和相關職能部門全部納入指揮平臺,實現了問題上報、結果反饋、督察落實線上線下“一張網”。

玉泉區城管局副局長劉峰說:“目前,玉泉區城管局全面推行‘721’工作法,讓70%的問題用服務手段解決,20%的問題用管理手段解決,10%的問題用執法手段解決。”玉泉區城管系統還設立了960116這個24小時便民服務熱線,接受群眾對城市管理問題的舉報和投訴,切實做到全時段、全方位解決群眾需求,實現事事有回應,件件有著落,起到了政府聯繫群眾的橋樑和紐帶作用。此外,依託玉泉區社會綜治平臺視頻監控技術,在玉泉區的大街小巷設有6000餘個電子監督員,全天候進行視頻監控,切實做到了發現派遣無時差。

時代在變,玉泉區城管的初心不變;城市在變,玉泉區城管的使命不變。玉泉區城管將“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繼續踐行“特別能吃苦、特別能戰鬥、特別能奉獻”的玉泉區城管精神,用實際行動書寫“滿城盡顯責任心”的城管情懷。

山清水秀地乾淨 環境優美人宜居

家住玉泉區小西街附近的呂文明大爺是玉泉區綠化建設舊貌換新顏的見證者之一。“十幾年前,玉泉區像樣的廣場很少,道路綠化帶也很少。現在是一年比一年好,出門就是綠地公園,植物種類也越來越豐富,我們老年人遛彎、下棋有了很多好去處。”

從弘揚時代主旋律的黨建主題公園,寬敞筆直、綠樹成蔭的林蔭大道,再到鱗次櫛比、拔地而起的高樓……作為呼市老城區的玉泉區城市建設面貌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城市公共設施日臻完善,生態環境提升效果顯著。玉泉區堅持以“山清水秀地乾淨、環境優美人宜居”為目標,積極發展建設綠色經濟、綠色路網和生態城鎮,換來了今天的“天藍、水清、地綠”的宜人景象。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近年來,玉泉區更是把提升城區品位,增加綠化量作為切入點,高度重視園林綠化建設,把建設園林城市作為營造城市特色、打造城市品牌、優化生態環境的重要途徑,作為提升城市影響力和綜合競爭力的重要措施。自2017年以來,玉泉區實施新建、改建遊園綠地35處,累計栽植樹木約225萬株(叢),新增綠地面積約59.9萬平方米,建成區綠地面積達到1621.8萬平方米,建成區綠地率36.17%,人均公園綠地面積達38.33平方米。

“在玉泉區委、區政府大力重視和投入支持下,從上世紀九十年代只有一個遊園,到現在的28處遊園廣場,綠地35處,68處主次幹道綠化,基本可以實現300米見綠、500米見園的標準。從單一的榆樹、楊樹、柳樹,到現在可以搭配種植幾十種苗木,包括丁香、金葉榆、國槐等,喬木、灌木合理搭配,規模也逐漸擴大,到如今已經擴大為130萬平方米的養護規模。”說起綠化工作,玉泉區園林所所長馬明如數家珍。

七十載波瀾壯闊,七十載碩果累累。新中國成立70年來,玉泉區委、區政府帶領全區人民,上下勠力同心、擔當作為,奮勇挺進高質量跨越發展新徵程。(呼和浩特日報記者 阿柔娜 通訊員 楊帆 丁根厚 文/圖)

玉泉区:壮丽70年 奋进路上阔“步”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