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块链又火了,来看,这些保险机构早已深扎其中

导读

区块链,再次燃起了一把火,而这一次,已上升到了国家战略层面。

10月24日,国家高层一次集体学习,明确指出,区块链技术的集成应用在新的技术革新和产业变革中起着重要作用,要把区块链作为核心技术自主创新的重要突破口,明确主攻方向,加大投入力度,着力攻克一批关键核心技术,加快推动区块链技术和产业创新发展。要加强区块链标准化研究,提升国际话语权和规则制定权。

变革、创新、突破,是对区块链技术的期待,“区块链+”则是落地的核心竞争力指标。

技术的落地,离不开场景运用。保险,则为区块链提供了典型场景。事实上,稳健的保险业虽然保守,但却科技“嗅觉”灵敏,无论是为解决经营难点及痛点的现实需求,亦或是探索新商业模式的未来走向,我国保险业在区块链技术的探索上,早已起航。

区块链又火了,来看,这些保险机构早已深扎其中

01

上海保交所:横纵联合,夯实行业区块链底层基础的构架者

2016年揭牌的上海保交所,是保险业前沿科技、区块链运用全方位探索者。

据了解,截至目前,保交所已上线国际再保险平台、国际航运保险平台、保险资产登记交易平台、保险招投标平台、区块链底层技术平台、数字健康保险交易示范平台等,其中,区块链技术是重要支持之一。

2017年9月,上海保交所正式推出自主研发的区块链保险业务平台“保交链”,这是国内保险业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步。“保交链”系统为全行业保险交易提供区块链基础设施,可以在金融清算结算、反诈骗,合规性监管及保险交易等多领域实现应用。

不同于其他区块链,保交链在安全体系、灵活部署及应用开发三方面都有着自己的特色。首先,保交链研发并装载了支持国密算法的Golang算法包,支持国际标准密码算法,可满足国际化业务的安全要求。

同时,保交链节点可以按照企业的需求实现本地部署及保交所云平台托管部署的两种部署模式,缩短部署周期,降低开发成本,方便不同类型机构的快速接入。

性能可靠、监控运维、多链架构,又能满足监管审计要求,以“保交链”为代表,保交所打造“保交所+区块链”模式,从横向、纵向两个方向打通了保险业内部、上下产业链的互联互通,重塑了保险业的信用基础。

02

中国平安:“速度+维度”的区块链运用突破者

在保险行业,乃至整个金融业,不可否认,中国平安是方向的带领者、模板的打造者。

2015年,将科技作为驱动力的中国平安正式进军区块链,不算先发,却胜在场景丰富。不到5年,区块链探索与运用已触及金融、汽车、医疗、农业、政务、公益等多领域。

金融壹账通作为平安试水区块链的排头兵,打造的“福金ALL-Link系统”,解决汽车上下游多级供应商、经销商融资难题,提升汽车全产业链的协同合作;区块链贸易平台“贸易联动”(eTradeConnect),联通香港、欧洲、粤港澳大湾区、渤海湾等地区的国际贸易枢纽,构建了金融贸易“空中走廊”;天津口岸区块链验证试点项目,则实现了区块链技术在跨境贸易中的验证应用,破解跨境贸易数据割裂零散、难以验真的痛点。

此外,平安旗下智慧农业产销溯源平台,通过区块链技术连接物联网设备,实现全产业链溯源管理;“1+7+C”智慧交通一体化管理平台,实现了助力深圳交警实现“数字交警、数字交通”的目标;“供应链应收账款融资平台”,完善了企业信用体系,降低风险管理成本,化解中小企业融资难题。

可以说,从底层技术开发,到实际场景运用,中国平安用速度展示了一个综合金融集团的能量,更在已有业务场景优势中拓展了区块链运用的维度。

03

众安保险:4年129项的区块链专利“收割者”

作为最早一批拿到互联网保险牌照的众安保险,本身就是创新的产物。从成立开始,众安保险便一直探索科技赋能的力量,因为众安深知,新入局者想要进入保险这个传统、相对封闭的领域,唯有从空白处突破、痛点处颠覆,才有出路。

2015年,众安组建区块链团队,开始储备核心技术。最初,针对保险业普遍存在的电子保单存储效率及理赔环节的用户隐私保护问题,众安研发了区块链分布式存储产品钛空舱和钛存证。钛空仓是一个保证数据安全的分布式加密存储产品;钛存证则运用众安自主研发的众安链智能合约、分布式存储、密码学等技术,对存证文件进行安全加密存储。

如果说创新的初阶是模仿,那么众安的可贵之处就在于自主研发的能力。众安自主研发的Annchain,成为众安科技区块链开拓之路上的“利器”,是工信部首批三大开源链之一,也是首批通过《区块链参考架构》符合参考架构测试的5个产品之一。

2016年,众安科技联合复旦大学计算机科学院成立了国内首个专注于区块链研究的“复旦-众安科技区块链与信息安全联合实验室”,专注于区块链核心技术研究,探索应用落地。2018年,众安科技、众安保险推出了首个保险通证PBT(Policy Backed Token)。

创新的不断推进,让众安也不断利器傍身。截至2019年9月底,众安科技提交的发明专利申请总共290项,其中,已授权2项,实审公开可查241项。区块链相关(名称含区块链三字)发明专利,已提交申请129项,实审公开可查112项。

04

中国人保:“区块链+养牛保险”溯源系统探索者

创新驱动发展,已成为保险业的共识

中国人保此前曾发布战略全景图,明确表示,探索区块链、无人驾驶、生命科学等前沿技术运用。一系列动作开启,寻找外部合作伙伴与区块链平台VeChain,扩展数据管理和更有效的数据处理服务,改善欺诈预防;完成第一份保险区块链研究白皮书;与全球最大区块链人工智能平台新舸人工智能基金会合作;开展“人保V盟”,利用区块链分布式技术,对保险营销管理模式进行再造。

此外,中国人保也进行了区块链运用探索,典型案例就是“区块链+养牛保险”。据保险学者、原人保财险副总裁王和此前公开介绍,这一运用中,中国人保以区块链技术为核心,以生物特征、DNA和耳标等多种生物识别手段为基础,以移动互联网为平台,实现了肉牛个体识别与验证。

通过区块链溯源系统,真实记录个体识别信息,以及进口、饲养、防疫、养殖、产仔、屠宰、物流等养殖和食品供应等全方位和全流程信息,实现有效溯源以及全生命周期的“验明正身”和连续记录。

在专家看来,这种区块链溯源系统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和社会意义。能够为养殖保险提供良好的技术支持;同时,还能为金融机构的农业贷款业务提供风险管控手段,确保信贷风险相对可控;为政府部门,特别是动物检疫管理、农业生产管理和农业补贴管理等提供技术支持;为食品安全,包括运输、流通、销售和消费的全程跟踪管理,提供技术和数据服务。

05

泰康保险:试水企业级区块链,规划“区块链+大健康”的攀登者

泰康保险对于区块链的开发运用,在行业中并不算早,但基于其大健康链条的闭环优势,却是“区块链+”落地场景最可期待的一家。

2017年2月,泰康保险上线了积分管理平台,这一平台采用基于超级账本Fabric(Hyperledger Fabric)架构的企业级区块链技术,通过邀请制对用户开放,与第三方京东商城实现积分兑换。

泰康也曾表示,积分平台将接入更多子公司积分应用,并且,在不断完善积分平台的云服务能力后,将逐步为泰康保险集团大健康生态下的各类机构,包括医院、养老社区、体检机构等,提供积分管理能力,围绕积分场景助力集团的大健康战略落地。

对于保险业而言,借助区块链技术,可以融合不同行业的企业构成一个联盟链,为客户提供更好的消费体验,有效增加客户粘度并扩展获客渠道。而这种模式,也并非在保险业首次推行,2016年3月,阳光保险用区块链技术作为底层技术架构推出了“阳光贝”积分;同年9月民生保险计划与区块链开发平台BlockApps、区块链初创公司ConsenSys联手建立区块链员工积分奖励系统,用于激励公司的销售人员。

除了积分管理平台,2017年,泰康在线还试水搭建了基于Fabric区块链技术的“反飞蛾”联盟平台,整合技术创新,以合作互惠形式进行的行业技术输出,将各个保险公司数据共享到区块链上,形成强大的数据资源,通过数据的应用降低风险。

对于区块链运用的未来,泰康保险还有着更大的规划。泰康保险集团助理总裁兼首席信息官刘大为曾公开表示,未来,随着区块链技术的不断成熟,泰康保险集团计划将区块链技术尝试应用于泰康大健康生态内更多的场景建设,包括健康管理、互助保险、供应链金融,黑名单共享等。

06

互助新生力:“区块链+相互保险”的挖掘者

2018年,相互保险有过一轮突破性探索,尽管争议之中,相互保最终更名相互宝,从一款相互保险产品转变为一款互助计划,但其与区块链技术结合探索的意义却值得深究。

相互保在推出之时,介绍页面就出现有“相互保×蚂蚁区块链”的字样,这款产品的背后,有着区块链技术的支撑。据了解,为了保障公开透明,“相互保”引入了两大措施:一是设立公示制度,接受全体成员监督,确保只赔给应该赔的人;二是引入了区块链技术,所有的赔案相关证据、资金使用流向通过区块链上的公证处、司法鉴定中心、电子证书中心、法院等全节点见证,除不可篡改外,也具有法律效力。

此前,保险学者王和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曾表示,从区块链的特点,相互保险是一个典型的应用场景。他认为,传统的商业保险一般采取“前信任模式”,即客户先交保费,出险后按照条件进行赔付。而相互保险公司应采用的“后信任模式”,但这种“后信任模式”在实际工作中往往面临信用风险,难以逾越。

利用区块链的“全网共识”机制和“不可抵赖”功能,结合互联网和大数据等技术,能够实现对信用的重构,构建一个可靠安全的信任体系,进而建立一个更加公平、透明、安全和高效的互助机制,打造真正的相互保险2.0时代。

结语

赢科技者赢未来。

看来,区块链技术在不断渗透、探索中,保险业这一大场景仍值得持续挖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