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企业家 纵论创新之道——亚洲艾兰集团公司总经理罗竑 (Christophe LAURENT)先生访谈录

法国企业家 纵论创新之道——亚洲艾兰集团公司总经理罗竑 (Christophe LAURENT)先生访谈录

《国际市场》2019年第5期

本刊记者 项 兰

创新,一直是企业的追求。亚洲艾兰集团公司在中国有20多年的市场经验,在创新方面卓有成就。

记者采访了亚洲艾兰集团公司总经理罗竑先生,请他就企业创新和大家分享成功经验。

创新是企业强大的DNA

“罗先生好,首先请您简要介绍一下亚洲艾兰集团。”记者说。

“好的。亚洲艾兰集团公司主要业务是帮助外国公司在中国寻找合适的合作伙伴。我们有丰富的市场调研经验,直接对接双方企业,帮助企业运营,打开中国市场。”罗总介绍道。

“法国的创新非常有名,您是法国人,可以谈谈法国的创新行业吗?”记者问。

罗竑总经理表示,创新是法国人的DNA。法国自19世纪起就在许多领域占据创新优势,包括医疗、高科技、奢侈品、航天、能源(如核能)、飞机制造(如空中巴士)、广告、通讯行业等。法国

政府认为环境拥有启发儿童创造力的力量,所以政府鼓励儿童参加艺术展、博物馆、图书馆、研讨会等活动,支持儿童发挥创造力,追求梦想。但是,法国的产品生产力不强。众所周知,将创新成果转化为应用产品需要一定的时间。法国经常与中国合作来实现创新理念。法国公司提供创新成果,中国公司帮助建造模型,生产产品。这是个很好的合作模式,很多法国公司都在中国设有办事处。

“在外国公司进入中国市场这一过程里,创新起到什么作用呢?”记者问,“能否举例说明。”

罗竑总经理介绍道,中国市场发展很快,充满挑战,即使外国公司的主业不是创新,也必须要不断升级产品以适应中国市场。消费品的市场营销十分依赖数字化工具,中国每年都会出现很多像微信一样的新工具,外国公司必须适时改变商业模式,利用新工具的优点来推广产品。

法国企业家 纵论创新之道——亚洲艾兰集团公司总经理罗竑 (Christophe LAURENT)先生访谈录

“我曾参与法国著名杂志《Marie Claire》中国版《嘉人Marie Claire》的工作。由于杂志是月刊,每个月都要创作新的精彩内容吸引读者,进入中国市场更要创作中国女性青睐的内容。再比如,中国的数字市场竞争十分激烈,很多App都是免费的,且新功能层出不穷。如果某个电商平台推出一项新功能,一周后其他竞争者也会纷纷设置相同的功能。这是每周,甚至是每天的创新。外国公司必须跟上中国市场的创新速度。” 罗竑总经理说,“我曾是法国敦刻尔克港口在中国的代表。我亲历了港口行业近十年的改革创新,大大提升了装运速度,节省了成本。港口需要提前做很多工作,向海关提交文书、缴纳进口税、确认装运信息、确认货物来源等。特别是中国现在使用机器人自动搬运集装箱,外国港口也必须不断升级数字化系统以做配合。”罗竑总经理说。

关于企业创新的建议

“关于创新,您有哪些建议?” 记者问。

“中国市场已经有很多竞争者,只有那些创新力很强的公司才能在中国市场上发挥优势。创新力一般的就没必要来中国了。另外,许多有成熟创新项目的欧美公司喜欢来中国制造产品,这些公司要确保产品非常契合中国市场的需要,并且要小心竞争者的抄袭。”

记者问:据您的观察,人们是如何看待创新的?

“这是个值得讨论的话题。很多人对创新工作存在误区。其实创新和金融、市场营销等行业一样,是一份真正的工作和生意。几年前,我介绍过一些法国设计师来中国做电子产品的设计工作。中国老板问:‘你的想法是什么?’设计师说:‘我没有带来成熟的产品,我只是来和你一起工作的。’之后设计师花了两小时才解释清楚创新的具体流程和步骤,包括锁定客户,需要的环境等等。优秀的创新理念并不是设计者一分钟突然想到的。创新像烹饪一样有方法和步骤,准备好所有材料才可以开始创作。我们都应该尊重创新,学习创新知识。” 罗竑总经理说道。

法国企业家 纵论创新之道——亚洲艾兰集团公司总经理罗竑 (Christophe LAURENT)先生访谈录

“企业如何提高创新力呢?”记者问。

罗竑总经理强调道,企业想要不停地创造新产品,就必须得时刻调研、分析和学习基础知识,这样才能使创新理念有所产出。另外,组建多元文化的工作团队也是一种很好的方式。中西方创新人员在一起工作有利于获得西方优秀的创新理念,同时也可以更好地理解中国市场的需求。现在,很多从事创新工作的欧洲人和华人喜欢来中国发展,他们在讯息方面可以提供有趣的想法。中国企业可以多聘用这类员工。

如何进一步提升创新环境

“您如何看待中国的创新行业呢?” 记者问。

“中国的创新产业非常有竞争力,尤其是仅在一个城市就可以完成所有创新流程,从产生创新理念、生产产品到销售本地市场或出口,这一套流程速度非常快,世界上没有几个城市可以做到。”罗竑总经理继续说道:“以前总说中国会仿制其他国家的产品,现在不一样了,中国在数字消费领域的发展全球第一,足以影响世界。中国电子商务的发展比国外先进的多,除了日用消费品,甚至体现在工业产品上。在中国,网上下单工业品就和消费品一样便利,比如,客户会在平台下单混凝土等建材设备来建造房屋,商品通过快递很快就能到达,商家还可以提供人工服务。我了解过一家做建筑外窗的公司,现在通过电话订购的客户已经逐渐减少,很多订单都是从网上接的,然而西方国家现在还是老方法,发起报价、交付送货等。我想我也应该在欧洲和美国多多介绍一些中国新兴的发展模式。”

“中国的商业环境很包容,任何新概念的生意都能够在中国开展。中国的年轻人热情,有朝气,有梦想,如果有不错的想法,甚至可以向政府申请贷款办企业。” 罗竑总经理补充说。

法国企业家 纵论创新之道——亚洲艾兰集团公司总经理罗竑 (Christophe LAURENT)先生访谈录

“有什么不足的地方吗?”记者追问。

罗竑总经理说,首先是,中国很多行业依旧缺乏竞争力,发展动力不足,比如时尚、设计、电子产品等领域;这些行业需要变得更加数字化。其次,中国几乎没有专业的创新学校,许多创新人才得不到专业的培训。像在巴黎和伦敦,许多年轻人会花几年时间在专业的学校学习基本原理,有了一定积累之后便可以一直从事创新类工作。创新的理念并不是靠聪明人一下子想出来的,每个人都可以学习。我看到中国有很多优秀的创新人才,如果有学校和老师的引导肯定会更有竞争力。我认为中国未来

可以加强这方面工作。

“再者,中国政府和企业家还没有意识到创作环境的重要性。我曾和一家宁波周边的服装厂合作。老板想要招募一批年轻设计师,但我认为这很难,因为学设计的年轻女孩更愿意生活在广州或上海这样的大城市。果然三个月不到,女孩们全都离职了。不仅如此,中国许多城市面貌都是相似的银色大楼,蓝色的窗户,给人理性、沉闷的感觉。这样的环境会大大降低人们创作欲望。我建议中国在发展更美丽、更富有的环境的同时可以更加注重创新环境的建设。” 罗竑总经理继续说道,“上海是国际化大都市,居住环境舒适,文化生活丰富,给创作者提供了振奋的环境和丰富的灵感来源,十分吸引热爱创作的人居住。创作者往往需要集中工作几周甚至几个月,上海夜生活丰富,可以结交不同文化背景的朋友,进而迸发更多的激情和灵感。再者,十几岁的儿童是最富有创造力的人群,他们居住的环境必须要有激发创造力的元素,这样才能在工作后成为成熟的创作者,为社会提供源源不断的创新理念。从这方面看,上海的环境也非常适合培养创新人才。”

“您认为中国哪些行业需要提升创新力?” 记者问。

“据我的观察,中国的新技术大多为大工业、大生产服务,但我觉得新技术总是应该服务于人。新产品在追求智能的同时也应该做到人性化。中国企业应该更多地将创新设计表达在居民的生活应用中。比如我看到有些隐藏空调外挂机的设计非常好,这些装饰性设计同样可以用在电缆上。另外,中国有很多老龄人口,但城市的基础设施还没有跟上需求,一些电梯、步道的设计还需要提升创新力使之更加符合老龄人口的需要。日本这方面做得比较好,有很多人性化的创新产品。” 罗竑总经理说道,“希望中国可以生产更多智能化、人性化的产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