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通產業和行業融通“梗阻”——業界熱議工業互聯網融合發展

經濟日報記者 陳 瑜

深秋的京城寒意漸濃,北京望京的一棟寫字樓的會議室內,有關工業互聯網的議題卻熱火朝天。

“更廣範圍、更深程度、更高水平”,座談會的主題源於國家主席習近平的賀信。

2019工業互聯網全球峰會近日在遼寧瀋陽召開。習近平主席在賀信中指出,中國高度重視工業互聯網創新發展,願同國際社會一道,持續提升工業互聯網創新能力,推動工業化與信息化在更廣範圍、更深程度、更高水平上實現融合發展。

“賀信再次強調了發展工業互聯網的重要意義。”在28日的座談會上,中國工業互聯網研究院院長徐曉蘭解讀。當天,恰逢中國工業互聯網研究院一週歲生日。

2017年12月8日,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二次集體學習時,習近平總書記提出要深入實施工業互聯網的創新發展的戰略,這是總書記最早提到的工業互聯網創新發展。

什麼是工業互聯網?徐曉蘭認為,它是IT(信息技術)和OT(操作技術)的融合,會誕生很多新興的業態;是互聯網下半場,實現的是人、機、物全面鏈接,鏈接更加廣泛;作為新型的基礎設施建設,它能夠讓經濟實現高質量發展;它也將帶動整個生產製造模式的全新變革。

座談會上,來自企業的代表分享了近幾年推進工業互聯網的成績。

“要實現更高水平的發展,一定要有更新的模式。”用友網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助理總裁王勇介紹,用友有一個平臺叫友雲採,是工業品交易市場,預計今年交易量為1500個億。“它的優勢是很多頭部企業,像鞍鋼集團、南方水泥、中石化都在應用用友的友雲採平臺。這是我們用友在商業模式上的創新。”

圍繞如何推動工業互聯網更廣範圍、更深程度和更高水平的發展,與會人員發表了自己的看法。

徐曉蘭建議,打通產業和行業融通的“梗阻”,擴大工業互聯網創新發展範圍;打破應用和數據壁壘,深化工業互聯網創新發展程度;打造生態和體系建設,提升工業互聯網創新發展水平。

中國聯通網絡技術研究院首席科學家兼智能網絡中心總架構師唐雄燕認為,企業到底需要多大的投入才能獲得收益,這是工業互聯網的關鍵價值所在。

“發展工業互聯網不但是IT部門的事情,還需要IT跟工業本身更好的結合,推動融合的發展。”唐雄燕說,現階段大家做了很多的試驗,包括工業機器視覺跟5G有很好的結合。但5G的發展現在仍處在非常初步的階段,下一步要推動獨立組網的發展,網絡建設和發展要真正滿足工業要求還需要一段時間。

工業互聯網的特色是開放性,數據被認為是工業互聯網平臺的核心。

北京和利時智能技術有限公司諮詢規劃部總監馬駿在回答記者提問時說,尤其對大型流通化企業來說,工業數據是封閉的,是內網型的,安全永遠是企業考慮的核心問題。

針對上述問題,馬駿提出了自己的建議,“在加強安全能力建設的同時,通過建立行業的工業信息模型,讓企業的數據還在自己內部,但可以將企業生產過程通過行業化標準開放出來,在避免數據安全風險的同時,可以更快地促進大型企業的發展。”

相比起來,大家認為,中小企業對數據安全要求沒那麼高,應該加快生態建設過程,尤其提高中小企業應用的性價比。

“目前招聘OT和IT深度融合人才非常難。”東方國信工業互聯網研究院副院長金風明建議加快兩化融合人才的培養和新工科的建設。他介紹,東方國信將投入10億元用於數據科學平臺的建設,構建數據科學軟件領域的自主知識產權和標準體系,培育大量的數據科學家、應用程序開發人員和業務分析師等軟件高端技術人才,形成可持續的產學研協同創新機制。

奇安信集團合夥人、副總裁左英男則提出,提升工業互聯網安全保障水平是非常重要的命題。(科技日報北京10月29日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