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蘋果博士”甜了藏鄉百姓

“蘋果博士”甜了藏鄉百姓

謝紅江教授(左一)在給西藏米林縣羌納鄉林巴村的村民講授蘋果種植技術(10月27日攝)。

46歲的謝紅江是四川省農業科學院園藝所研究員,博士學歷,研究高原蘋果栽培已有12年。西藏自治區與四川省簽訂農牧科技戰略合作協議後的近3年裡,謝教授帶領的博士團隊往返四川、西藏40多趟。如今,一個種植蘋果近1000畝的現代蘋果標準化示範園已在西藏林芝市米林縣“開花結果”。

林芝市米林縣蘋果種植面積2.3萬畝,但80%以上栽培管理粗放、技術普及率低、樹體老化。謝紅江團隊來了之後,針對當地蘋果種植低效、低產、低質的問題,專門開出一劑“藥方”——矮砧集約栽培,可以控制樹冠大小,減少樹體消耗,結果早,產量大,品質好。在謝紅江團隊手把手培訓下,當地老百姓很快便領會蘋果種植的諸多奧秘。

技術革新帶來了種植模式的“蝶變”,也讓百姓收穫不少實惠。蘋果產業化的發展,不僅使農民掙錢變得輕鬆許多,也讓當地鞏固脫貧成果、振興鄉村探索出了新路徑。

新華社記者 普布扎西 攝

“苹果博士”甜了藏乡百姓

謝紅江教授(右一)在林芝市米林縣羌納鄉林巴村蘋果種植標準化示範園裡和前來考察的農業專家進行交流(10月26日攝)。 新華社記者 普布扎西 攝

“苹果博士”甜了藏乡百姓

謝紅江教授在給西藏米林縣羌納鄉林巴村的村民講授蘋果種植技術(10月27日攝)。新華社記者 李鑫 攝

“苹果博士”甜了藏乡百姓

在林芝市米林縣羌納鄉林巴村,謝紅江教授展示蘋果種植標準化示範園裡的蘋果(10月27日攝)。新華社記者 李鑫 攝

“苹果博士”甜了藏乡百姓

謝紅江教授(右一)在林芝市米林縣羌納鄉林巴村,用蘋果種植標準化示範園裡的蘋果和村民自種的蘋果進行對比(10月27日攝)。新華社記者 普布扎西 攝

“苹果博士”甜了藏乡百姓

謝紅江教授跟西藏林芝市米林縣羌納鄉林巴村的小朋友分享蘋果(10月26日攝)。新華社記者 李鑫 攝

“苹果博士”甜了藏乡百姓

西藏林芝市米林縣羌納鄉林巴村的村民與謝紅江教授(中)在一起(10月27日攝)。新華社記者 普布扎西 攝

“苹果博士”甜了藏乡百姓

謝紅江教授(左)在林芝市米林縣羌納鄉林巴村給蘋果種植標準化示範園管理人員進行蘋果種植技術培訓(10月27日攝)。新華社記者 李鑫 攝

“苹果博士”甜了藏乡百姓

謝紅江教授(右三)在林芝市米林縣羌納鄉林巴村村民家做客,喝酥油茶(10月27日攝)。新華社記者 普布扎西 攝

“苹果博士”甜了藏乡百姓

西藏林芝市米林縣羌納鄉林巴村的蘋果種植標準化示範園(10月28日無人機拍攝)。新華社記者 普布扎西 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