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有百萬之師的李自成會兵敗?其實從他起義開始,就已經失敗了

我們都知道,明朝末年的農民起義,中國歷史上持續時間最長,規模最大,鬥爭最尖銳,對後世影響也最深遠的農民起義。其中,闖王李自成的大順政權那是最接近成功的。在1644年3月19號,李自成打進北京,也就在這一天,明朝的末代皇帝——崇禎帝,在景山上上吊自殺,明朝政權宣告滅亡。

為何有百萬之師的李自成會兵敗?其實從他起義開始,就已經失敗了

於是,明朝中央官員盡皆開城投降,這也就意味著李自成已經接手了國家的政權。然而,令人費解的是,李子成在北京只待了42天,正式宣佈登基,坐上皇帝寶座的時間更是不到一天的時候,就倉皇出逃了。之後一路兵敗到九宮山,最終在歷史上徹底消失了。

那為什麼會這樣呢?國家政權都已經到手了,為什麼僅僅42天就迅速走向了崩潰呢?這其中究竟出了什麼問題?按照通常的說法,這是因為吳三桂他本來已經投降了大順政權,可是聽到愛妾陳圓圓被霸佔,自己家產被抄,因為個人的憤怒。打開了山海關,把多爾袞率領的清軍放進了關內,最終大順軍寡不敵眾,因此兵敗。

為何有百萬之師的李自成會兵敗?其實從他起義開始,就已經失敗了

可真的是因為這個原因嗎?要知道當時吳三桂可是有三萬關寧鐵騎,而多爾袞的清軍的也不過就是幾萬,兩個人加起來兵力不過十來萬,來對抗擁有百萬之眾的李自成。可最後結果卻是李自成敗了,而且敗地極為徹底。那麼,為什麼會出現這樣的結果?其中究竟發生了什麼?請跟著小編往下看。

在1644年春節,古都西安的人們放鞭炮,放煙花,一派熱鬧的景象。在當時的中國,這種景象別的地方是絕對沒有的。為什麼呢?明朝著名的學者顧炎武先生曾經算過一筆賬:明末的時候一畝好地,一年的產值大概七八兩銀子。可是朝廷要求農民每畝上交的稅卻高達十兩。在當時,老百姓根本就無法生存了。就更別說過年什麼的了。那麼西北是什麼情況呢?西北民間流行一句話叫作:“打開城門迎闖王,闖王來了不納糧。”

為何有百萬之師的李自成會兵敗?其實從他起義開始,就已經失敗了

當時在西北,因為李自成所到之處,百姓不用納糧交稅。李自成由此受到了“萬民擁戴”。也正因為如此,1644年的新年一天,李自成在西安宣佈建立大順政權,年號永昌。然後他順應形勢,在正月初八率領百萬大軍揮師東進,目標直指北京城。

可能說到這,很多人馬上想到的會是大順軍圍攻北京,崇禎皇帝自殺,然後李自成進京,明朝滅亡,這根歷史主線了。可是事實上,事情並沒有那麼簡單。因為在東進的過程中還發生了一些故事。在發兵北京之初,大順軍一路挺順的,幾乎沒有遭到過像樣的抵抗。

但是,當打到山西寧武關的時候,情況卻突然起了變化,寧武關守軍不僅不投降,還拼死抵抗。雙方打得相當的慘烈,以至於攻下寧武關的時候,李自成手下四員猛將戰死,士兵陣亡一萬多人,傷者更是不計其數,這讓李自成一時間難以接受。

為何有百萬之師的李自成會兵敗?其實從他起義開始,就已經失敗了

這個意料之外的情況,不僅讓李自成的情緒在當時有點失控。更關鍵的是,在當時他跟軍師宋獻策還有過一段對話。大概內容是:因為進軍北京路途遙遠,按這個打法進攻北京,可能還沒到京城,大順軍就可能沒兵了。就這段對話,反應了李自成當時竟然打了退堂鼓了。

想不到堂堂一個闖王,在歷史上赫赫赫有名的農民起義軍領袖,竟然遭遇了一場小小的挫折,居然就要就打退堂鼓了。怪不得最終兵敗,永久地消失在了歷史的長河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