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讓跟你交往的人覺得放心,舒服?

得人心者得天下,“放心”蘊含著一個人的品格,也體現著一個人的修養。

讓跟你交往的人覺得放心,舒服,這才是最聰明的做人之道。

讓人對你放心,是對一個人最高的評價,這意味著這個人厚道,靠譜。

曾國藩出生於農民家庭,祖父、父母的文化都不高,他卻最終成為“千古第一完人”。

他進入仕途後,一路升遷可謂順風順水,升遷速度之快,當時朝中無一人能及。後又被封為一等毅勇侯,成為大清朝唯一一個文人卻被封武侯的人。

當時政局不穩,內憂外患加劇,身在官場卻能全身而退,去世時還能得到清政府的最高優待。

縱觀曾國藩一生,他能取得如此輝煌的成就,與做人做事之道脫離不了關係。

曾國藩一生都在探尋做人做事之道,其中最重要的一點就是讓別人覺得放心、靠譜。雖然說起來很簡單,但做起來卻不容易。

“放心”蘊含著一個人的品格,也體現著一個人的修養。

如何讓跟你交往的人覺得放心,舒服?



如何讓跟你交往的人覺得放心,舒服?

話不多,我放心



與人交談,總是對照別人的短處,誇獎自己的長處,或指著比人的短處不放過,都是為了貶低別人,從而抬高自己。

這樣的行為是典型的心胸狹隘,被人所不齒,也容易遭人嫉恨。

所以說話要給自己留餘地,從語言上把自己逼到絕境的人,絕對是愚蠢的。那些沒有涵養、淺薄而又俗氣的人,常常是那些滔滔不絕、嘴上不饒人的人。

曾國藩曾說:“大處著眼,小處著手,群聚守口,獨居守心”“行事不可任心,說話不可任口”“禁大言以務實”。

這些無不展示曾國藩的“戒多言”,也說明只有精闢的、有價值的見解才會受人歡迎,口不擇言、誇誇其談反而會令人生厭。

曾國藩的“戒多言”起因於一件小事,當時的他剛升遷至翰林院,人生最得意之時。

一次給父親過生日時,好友鄭小珊前來祝賀,曾國藩對其大放厥詞,甚有得意忘形之態,結果鄭小珊大失所望,揚長而去。

事後,曾國藩意識到自己的錯誤,在日記中寫道自己的三大錯誤。

一是常常自以為是;二是說話不經過大腦思考,想說什麼就說什麼,不考慮他人;三是無理攪三分,明明自己已經錯了,還不承認,和別人爭辯。

隨後,曾國藩說自己連“惡言不出於口,忿言不反於身”的道理都參不透,連說話這關都過不了,還能成就什麼大事呢?

曾國藩在“戒多言”上下足功夫,他經常在日記中反思自己當天的語言過失和語言的真誠性,致力於改變自己的語言習慣。

對於“戒多言”,他不僅嚴格要求自己,還將它當成家訓,嚴格要求自己的兩個兒子和弟弟,希望他們也能做到這點。

“立身以不妄語為本”,俗話說,“禍從口出”,立身最大的挑戰就是驕傲和自大,說出一些言過其實的話,為了誇耀自己的能力而吹牛。

這樣做首先會給自己招來災禍,再有也會失去別人對自己的信任和尊重,誰還會放心把事情交給你呢?

所以,喜歡逞一時口舌之快的人,最終都難成大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