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年人看動漫很幼稚嗎?大家怎麼看?

蛋蛋和鐵頭


個人感覺,喜歡動漫並不是幼稚,動漫也是一個領域,也是成年人的一種興趣。這個不分年齡段,有小孩子喜歡的動畫片了,還有成年人喜歡的動漫,比如海賊王。這種動漫就是四五十歲的人看,也不奇怪吧?


北巷jituan


我25歲,看過的動漫從80、90,00期間的,都有一些。

首先,我覺得幼稚這個詞就很不合適,這絕對是不看動漫的人才說得出來的詞。哈個叫幼稚?我覺得小豬佩奇這種的可以算,不過我不看,看起來我覺得自己有點智障,但是這種劇情小孩子看可以啊。

再者,我看得又有哪些,貓眼三姐妹,魯邦三世,四驅兄弟,戰鬥陀螺,中華小當家,霹靂賽車,棋靈王,遊戲王,火影忍者,海賊王,妖尾,犬夜叉;國產也有,藍皮鼠與大臉貓,小虎還鄉,藍貓淘氣三千問,奇奇顆顆歷險記,小鯉魚歷險記,虹貓藍兔系列,神廚小福貴,天降小子,憨八龜的故事,功夫小子,大耳朵圖圖,秦時明月。我得說明一下,這些,我是到現在有空還會看的,雖然有些資源已經不好找了,但是還是想去看,因為真的好看啊!!!

那些看電影看電視劇的是不是每次看完都會收穫到什麼,都會要表現得很有意義?有的話,看動漫我也覺得能有!沒有的話,就為了放鬆打發時間,我覺得動漫也能做到這效果!

問題來了,為什麼這麼有積極效果的動漫,無論好壞,都有人說它幼稚?我覺得,同齡的90后里面應該沒幾個人會這麼說,因為他們自小就薰陶的,即便不看,班上大部分都看過的,多少也覺得有點熟悉,至少不會覺得幼稚,畢竟身邊同學都在看啊。也就是多數70,80的(父母、親戚等)會說這種看了沒營養,搞得就像小孩子一樣,那麼問題來了,我們覺得他們聽的那個年代歌曲也是老歌,土歌,淘汰歌,可他們就覺得我們說的不對了,他們覺得那才是好聽的,當下的都是些個啥,最典型的一個例子,昔日的JayChou如今已是人父的周董,當初埋汰得不得了的父母現在也會接受新元素了,覺得周董還是有點意思,這就好了嘛,這個能理解,那動漫怎麼就接受不了。

最後,在關於哪吒這個說點,哪吒,無可厚非,這次獲得了巨大的成功,我覺得這是種病態的成功,似乎是壓抑很久突然釋放的那種感覺,其實,如果有時間,可以看下,魁拔系列,追光的小門神,白蛇緣起,這些也是挺好的,我覺得同樣可以被很多人銘記,但是要就這些個點來說明國漫崛起,未免沉重了點;當某天,國人在看到某部動漫,陷入的是劇情而不是所謂的票房,這樣才可謂是真正的崛起;對於哪吒,我想起日本多年前有部電影,阿修羅,這部電影也是個魔化主角一番磨鍊終被感化,裡面的劇情大概就是吃人的人,幡然醒悟,成了修行的和尚,推薦看看,有點血腥。



Cartoonclips動漫


每個動漫都是有自己靈魂的,我喜歡偵探柯南,他到給我很多快樂很多幸福,我喜歡他的勇敢與探索真理,他的沉著泠靜是我們需要學習的,是我們的榜樣,他就像我的童年夥伴,是他每天走進我的夢裡,帶我一起吸收知識的陽光,柯南不只走進我的夢裡一次,他幾乎每晚都陪伴著我,我在夢裡學著像他一樣冷靜分析問題,幫助人們幫助自己。我們配合著一起破案


貞貞有裡2


我國很多家長總是認為動漫是該給小孩子看的,所以在他們看來青少年乃至成年人看動漫是很幼稚的行為,他們反倒是盯著那些神擋殺人佛擋殺佛的抗日劇,還有那些莫名其妙各種機緣巧合的肥皂偶像劇看的津津有味。什麼是幼稚?那些毫無邏輯的鬼扯蛋劇情才是幼稚,簡直就是往人的腦子裡灌屎。

如今有些長輩也開明起來,動漫是一種藝術載體,有給幼兒看的,有給青少年看的,也有富有內涵給成年人看的。影視劇作品也有此分類,有面向兒童的作品,有面向青少年的作品,也有面向大眾的作品。不能因為模式的不同就去給它定義是幼稚還是成熟。

日本是動漫大國,就拿《龍珠》舉例,大多數國家那個年代過來的人,總有一些知道能變賽亞人的孫悟空,歐美國家有些粉絲粉的厲害,甚至一些成年人湊在一起拍攝特蘭克斯的真人版,幼稚嗎?人家演的很好,全為了情懷。美國那邊兒童方面有迪士尼,動漫方面的兩大招牌,估計沒幾個不知道的吧,DC和漫威,就連我爺爺都知道會飛的超人,你我也知道他首先是個動漫角色,人氣高劇情棒就被拍攝成了影視劇,同樣的背景同樣的設定,甚至大同小異的劇情,難道有人會覺得動漫裡的超人幼稚,而影視中的超人就不再幼稚嗎?

宮崎駿大師有聽說過嗎?他的動畫經常在各種影視節上拿獎,甚至走向好萊塢拿到奧斯卡。他的作品深度我就不細說了,不少影視導演與之相比都相形見絀,劇情和人物刻畫會被碾壓的無地自容。自如影視作品有垃圾有精品,動漫方面也一樣,有粗製濫造也有匠心打造,科幻大片《黑客帝國》靈感就來自於日本動漫《攻殼機動隊》,有些優秀作品甚至被影視大導演無恥的抄襲,金敏《未麻的部屋》與達倫的《黑天鵝》,後者只靠淺薄的理解就賺的盆滿缽滿,根本就沒體現作品真意。還是金敏的《紅辣椒》,諾蘭導演的《盜夢空間》,設定一樣連某些分鏡都抄襲,導演竟還說從沒看過《紅辣椒》,《盜夢空間》那年多火不用說吧,動漫轉成影視觀眾們就不覺得幼稚了?或者說只是他們認為自己不幼稚又或是根本沒明白什麼叫幼稚。


小清新動漫


先回答題主的問題。

僅個人觀點,成年人看動漫是不幼稚的。

其次說明原因:美國的電視節目分級制度(包括動畫片)於1997年1月實施,一共分為7個級別,其中涉及兒童的有:TV-Y,指適合包括2-6歲幼童在內的所有兒童觀看的節目,如《芝麻街》《海綿寶寶》;TV-Y7是指可能含有7歲以下兒童不宜觀看內容的電視節目,如《貓和老鼠》;TV-Y7-FV是TV-Y7的替代版本,多數針對美國兒童觀眾的譯製日本動畫就屬於這一級,如《海賊王》;TV-G以及TV-PG是需要家長指引的,如《辛普森一家》;再上就“兒童不宜”了。  而在日本、韓國等國家,也有相關的分級制度,其等級一般直接表明觀眾年齡,如“全年齡”、“12歲以上”、“18歲以上”等等。動畫世界設定得恰如我們所想,這裡有正義、有夢、有驚心動魄,不會有現實的惘然,也沒有猶豫不前,對完美世界的渴望貫穿我們整個人生,不分年齡,不分場合,這也許就是成人以及終將長大的兒童心迷動畫的原因吧。成年人世界中的動漫  這個被稱之為“二次元”世界不乏愛好者,他們理解並沉醉其中“我們在進入這個社會後,就已清醒獲知自己不是超人,騎白馬的不一定是那王子,但是誰能拒絕內心的狂歡呢?”在美國修讀傳播學的Lesile說。她的研究方向是與動漫相關的亞文化,她向記者介紹了一些沉浸於動漫世界的非現實主義者的生存狀態。在網絡世界,愛好動漫的青年人群喜歡給自己貼一個“二次元”的標籤。在漫迷眼中,“二次元”是呈現在平面上被描述的世界,也即動漫中的世界。“三次元”則是我們生活的真實世界。“2.5次元”則是早已耳熟能詳的Cosplay,真人角色扮演,你經常可以看見地鐵上那些揹包裡塞著假髮和道具的少男少女,他們便是Coser。“二次元”文化起源於日本,不過在中國,為虛擬世界的人物茶飯不思很早就有,有傳《紅樓夢》這篇鉅著使得當時很多女子沉浸於此,一女子看到入迷,不可自拔,最後家長只得燒書,女子大呼小叫:奈何痛殺我寶玉。看,這應該是“二次元古人”。在現實生活中,世界各地的漫友們也在用自己的方式“對抗”現實。在韓國,一名宅男就和一個抱枕在當地的牧師面前結婚,併為心愛的“她”穿上了婚紗。這名男子愛上的是印有自己最愛的動畫主人公照片的大抱枕。說了這麼多,其實成年人看動漫究竟幼不幼稚,其實大家心裡也有了很明顯的結論了。


二次元頭像君


正好可以用曾經寫的文章來回答你。

《進擊的巨人》與《空之境界》中我看到的真實

動漫與動畫相比之下,其中一個重要的區分便是它的現實性,而最近我便是從這兩部動漫中看到了一個無比熟悉認同而又真實的世界。

第一個動漫是時間稍微長一點的番劇,雖然up不是剛入坑,但仍然對動漫中的一些知識不太瞭解。

動漫名為空之境界,一開始接觸這個動漫是在b站製作AMV的up千-月-櫻的一個作品中看到了式姐,感覺那個畫面很帥,有點像fate,就搜了一下,不過因為種種原因,沒有去看這部動漫,而最近上了大學,時間也充裕起來,我在圖書館居然找到了這個動漫的原著,於是便開始接觸這個動漫。


這確實是一個很不錯的動漫。但究竟是哪裡讓我感到無比真實的熟悉呢?

第一章,俯瞰景色,主角最後說了一句讓我無比認同的話。



對話是這樣的:

兩儀式:“自殺會是正確的嗎?幹也。”

黑桐幹也:“嗯,怎麼說呢!假設我感染了致癌病毒,我若活著,就會害死全東京的人,如果我的意思能夠拯救大家的話,我可能會選擇自殺。”

兩儀式:“什麼嘛,那種天方夜譚根本沒有代表性。”

黑桐幹也:“好了啦,但那是因為我太軟弱了,因為我沒有膽量為求生而與全東京人為敵,所以才會選擇自殺,因為那樣比較簡單,一時的勇氣與必須堅持一生的勇氣,哪邊更痛苦,想必你也知道吧,雖然有點偏激,但我認為死是一種逃避,但當事人有時候會選擇不由自主地逃避,我無法否認這一點,也沒法反駁,因為我也是個軟弱的人。”


黑桐幹也是一個溫柔的人,是因為溫柔的人都有軟弱的個性嗎?我覺得並不是這樣的,試著想一想,如果我也患有類似的不治之症,但我同時也擁有骨王那樣能與天下人為敵的能力,那我一定不會選擇自殺,誰不想活著?但我沒有那樣的能力,而全世界的人也不會選擇袖手旁觀,與其等著別人來結果你的性命,倒不如選擇自己離開這個世界,我想活下去,但如果不得不選擇離去,這又有什麼辦法呢?我覺得這是很真實的。

第二個動漫便是可以稱得上是非常有名的動漫,LEX曾經評價過,只要這部動漫作者能夠畫完,它必將名垂青史,沒錯,他就是進擊的巨人。


要說巨人究竟好在什麼地方?不必說霸權社震撼的製作畫面,不必說澤野弘之與Linked Horizon的音樂製作,不必說諫山創獨特的世界觀和劇情……我喜歡的一點便是他對小人物(非主要人物)角色的刻畫。

其中有一個印象較為深刻的是出現在第一季的一個小插曲,一群人被巨人圍在屋子裡,所有人都處在絕望之中,只有一個人在忙著組裝槍支,同伴問他,這樣又有什麼用呢?槍是打不死巨人的,那個人把槍管含在了嘴裡,告訴同伴,是這個作用,然後扣動了扳機。小人物的表現將動漫的真實與殘酷渲染到了極致。

還有一幕發生在第三季白夜的前一集,同樣是一群人處在絕望之中,但有位士兵站起來鼓勵大家,但當巨石向他襲來之時,他也感受到了死亡的氣息,他的表情恐懼,也陷入了深深的絕望,他當時在想:“這就是死亡嗎?希琪現在在做什麼呢?肯定是在睡覺吧!那我在這裡做什麼呢?”不光是他,幾乎全團的士兵在衝鋒時,他們的臉上都帶著恐懼。

物理學上有空腔效應一說,簡而言之,子彈並不是只有穿過身體那麼簡單,在它穿過身體的那一瞬間,你的內臟已經被震碎了,這便是戰爭的殘酷,如果他們事先知道自己的內臟會被飛來的巨石砸成一團,那麼露出這樣的表情,也是理所應當的吧?

日漫中經常會出現對生死的考慮,這雖然非常真實,但在每次的思考當中,都讓自己的思想有了一個新的上升。 動漫所擁有的並不僅有一個浪漫,溫柔而又奇幻的世界。那些真實的世界同樣讓人認可。

所以動漫並不是只有給小孩子看得,反倒是那些讓我們產生深思的動漫,更適合成人。


深夜之前


我個人覺得看動漫只是個人愛好而已,談不上幼稚不幼稚!就像打麻將,打籃球一樣正常!那麼為什麼會出現成年人看動漫就是沒長大幼稚的看法呢?

首先發表這些言論的大部分都是老一輩的人

<strong>他們處在的年代可能連電視都沒有普及!那時候的國內動漫,不,應該叫動畫片才處在剛剛萌芽的階段。因此大部分動畫製作公司的技術都不夠成熟與完善!因此對於他們這一代人而言動漫都可能沒怎麼見過。隨著國產動畫片發展以及國外優秀幼兒動畫的引進。同時國內經濟的飛速發展,電視機開始普及。此時此刻正是我們這一代人誕生的時刻。為了迎合我們這一代人的收視需求。幼教類動畫和兒童動畫片在此時的收視效果是最好的!也正是在這個時候我們的父母才算真正的接觸了動畫吧!也正是因此他們心中才烙印下了動畫是針對兒童的產品!所有動漫的畫面都是簡單的紙片人在演繹一些幼稚的畫面吧!

其次老一輩人對動漫基本零關注也沒興趣

隨著動漫的發展越來越好,廣電總局此時引進的動漫早已不再是隻限於幼兒動畫這一種了。與此同時國內也誕生了很多優秀的動畫製作公司。到了此時動漫的針對群眾早已拓展到了全年齡階段或者只適合成人觀看。這個時候的動漫包含了各種各樣的新元素以及成人才能看懂的內容。而我們父母並沒有隨著潮流去了解動漫這些年來的更新換代,應該說他們完全沒有興趣或者沒有時間去了解。他們在我們的童年時代陪著我們看了很多的兒童動畫早已厭煩。當我們長大或者成年,此時有部分人會把動漫等二次元文化當做自己的愛好。但在此刻我們所愛好的動漫早已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難道你認為類似秦時明月之類的3D動畫幼兒能看懂嗎?)但我們的父母根深蒂固的動畫印象對待所有的非真實影視素材都會冠以動畫片的標籤。也正是因為如此才會出現只要是看動漫就是幼稚的行為之類的觀點。

所以根本原因在於年齡上的代溝以及老一輩人對新事物的接受速度太慢而導致!

其實解決的方法也挺簡單的!帶著對你們有偏見的人去了解現代動漫或者跟他們解釋清楚就行了!完全沒必要陷入“成年人看動漫很幼稚”的煩惱當中!因為本身這個觀點就是錯誤的!

以上全屬個人觀點!若有錯誤請留言指正..........


xm2010


我個人認為一點都不幼稚,每一部動漫或動漫裡的主角都有其想要表達或傳達的含義以及觀點。動漫並不幼稚,相反,我們能從中學習到很多精神!

例如:《海賊王》——自由

路飛:想要成為海賊王,因為他是這個海上最自由的人。

《火影忍者》——毅力

鳴人:我決定了,從今天起,我要選擇一條不會讓自己後悔的路,我要創造出屬於自己的忍道。

宇智波鼬——愛:無論村子有多麼黑暗,有多少矛盾,我都是木葉的宇智波鼬。

《龍珠》——勇氣

悟空:只有自己夠強,才可以保護我愛的人。

《我的英雄學院》——努力

綠谷出久:即使沒有個性,也可以成為英雄。

……等等。每一部動漫都有其想傳遞道理與正能量,所以我認真看動漫一點都不幼稚。







愛看動漫的boy


不幼稚,幼稚並非體現在看什麼上,愛看漫畫的人說明有一顆童真的心。



果果05100518


每個人都是從童年過來的,所以成年了看點動漫無可厚非,個人愛好而已,沒有說什麼幼不幼稚的,每個人的每個階段,都會對生活有不同的理解。就拿海賊王來說,在日本,40歲以上的讀者達到百分之四十三,日本著名男星木村拓哉,連續三年拿下‘’onepiece王‘’。動漫一樣可以做的很有深度,日本動漫從來就不是隻給小孩子看的,不過你要是說成年了還看喜羊羊熊出沒,那就沒啥好說的了,建議去醫院看看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