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中与你详说

近年来,小麦出苗后经常发生苗稀、苗弱、苗黄、枯死现象,这些症状都是什么原因引起?出现这些问题怎么办?今天就来详细说说。

1

有些地块尤其是秸秆还田的地块未压实或整地粗糙、土坷垃较大,易造成麦苗根系悬空,水分、养分相对缺乏,引起麦苗黄小瘦弱,也会造成小麦出苗不齐,稀疏。

2

播种密度过大时会造成小麦群体过大,影响到小麦光合作用,养分供应不足,导致叶片发黄。麦苗过于稠密,麦苗之间发生争肥、争光、争水等现象,导致黄弱苗。应受到根据时节、温度适量播种。


汉中与你详说 | 麦苗弱的原因


3

播种过深引起麦苗发黄。由于播种过深,造成麦苗根系发育不良,麦苗瘦弱。

4

施肥不当引起的麦苗发黄。农家肥、豆饼等有机肥没有充分腐熟,种肥使用过多,施肥位置与种子太近,幼苗、种子易被烧伤,致使叶片或叶尖发黄。

5

土壤干旱引起的麦苗发黄。主要发生于抢墒播种,在墒情不足的情况下未浇水的麦田。

6

玉米秸秆还田,可以起到改良土壤、培肥地力的作用,现在秸秆还田量大,耕层一般都不足20厘米,使田间部分小麦出苗后根系扎在疏松秸秆上,难以从土壤中吸收养分,造成麦苗发黄。因此提倡深耕深翻,每隔3年应深耕一次,深度达25厘米。此外,秸秆还田未补充氮肥也会引起麦苗发黄,施用秸秆腐熟剂的地块没有增施氮肥,易出现秸秆与麦苗争氮现象。

7

地下害虫也可以危害小麦造成黄叶,如金针虫、蛴螬等。防治方法是药剂拌种和土壤处理。

8

根腐病、纹枯病、土传花叶病等病害引起的麦苗发黄。小麦病虫害主要有纹枯病、全蚀病和根腐病三种。它们都是真菌病害,发生初期都能表现黄叶,但病斑发生的部位和病斑形状有所不同。纹枯病主要危害叶鞘;全蚀病主要危害茎基部和根部;根腐病只发生在根部。它们都是依靠土壤传播的病害。

9

药害引起的麦苗发黄。1. 拌种量大,造成叶片黄死;2. 上茬作物除草剂残留,如农民在玉米上施用烟嘧磺隆类除草剂,即便正常用量的话,也要与后茬种植小麦间隔3个月以上,才能保证对小麦没有影响。

10

缺素症引起的麦苗发黄。缺磷、缺氮、缺锰、缺钾均会导致小麦发黄。

11

土壤贫瘠、质量差引起的麦苗发黄 。土壤贫瘠、土壤保肥能力差、播种时底肥不足,麦苗因长期缺肥而变黄。

12

土壤板结引起的麦苗发黄。土壤板结造成通气性不良,使麦苗根系活力变差,根系吸收能力减弱,导致叶黄而小,分蘖不能按时出现。

13

持续低温,光照时间少,小麦苗情整体较弱,受低温冻害影响表现出叶黄。防治措施是寒流到来之后加强管理,喷施叶面肥。

审核:付丽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