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宫是溥仪的家,也曾是他的家,溥仪买票回家,他却用命回家

公元1644年,闯王李自成率军攻破北京,此时的崇祯知道此时的自己已经无力回天,大明王朝真的亡了。虽然有臣子进言,可以退往南京,重整旗鼓,来日再复大明山河,但是此时的崇祯皇帝已经彻底死心了,他不想再继续苟延残喘下去。于是他杀光了自己所有的妃嫔,之后在煤山之上自缢,结束了自己的一生。同是末代皇帝的溥仪走到崇祯上吊的地方,曾经讲过这么一段话:“过去,是不会有人让我到这里来的。今天看到这棵树,心里真是感慨万千啊!

故宫是溥仪的家,也曾是他的家,溥仪买票回家,他却用命回家

故宫是溥仪的家,也曾是他的家,溥仪买票回家,他却用命回家

故宫是溥仪的家,也曾是他的家,溥仪买票回家,他却用命回家

不过话又说回来,崇祯皇帝在临终之前虽然对自己的妃嫔大下杀手,但是对于自己的儿子却始终下不了手。正因为如此,他的几个儿子才得以留下一命,李自成入主紫禁城之后,出于种种原因考虑,并没有杀害崇祯皇帝的这几个儿子,相反还对他们极其礼遇,给他们封王。说实话,对于这些皇子来说,能有这样的待遇也算的上是好日子,毕竟捡回了一条命,还有个王爵,也能凑合的活下去。

故宫是溥仪的家,也曾是他的家,溥仪买票回家,他却用命回家

故宫是溥仪的家,也曾是他的家,溥仪买票回家,他却用命回家

不过他们的好日子过得并不长久,吴三桂放清军入关之后,原本能够压着吴三桂打的李自成被清军打得落花流水,一败再败,刚刚坐稳的紫禁城也落入了满人的手中。这时候,崇祯皇帝的儿子们就难过了,只得仓皇出逃,但是作为从小娇生惯养的皇子,过得是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又哪有什么生存技能可言,在这种乱世之中,没有生存技能就意味着死亡。

故宫是溥仪的家,也曾是他的家,溥仪买票回家,他却用命回家

故宫是溥仪的家,也曾是他的家,溥仪买票回家,他却用命回家

故宫是溥仪的家,也曾是他的家,溥仪买票回家,他却用命回家

唯有朱慈焕,幸运的跟着一位姓毛的将军一路逃亡到了河南,并在河南地区隐姓埋名,种地为生。可是后来清军占领了河南,开始清查“流贼”,那位毛将军也在清算范围之内,无奈之下,毛将军只得独自跑路。孤身一人的朱慈焕为了能够生存下去,摇身一变成了小乞丐,一路流浪,一路乞讨,流浪着流浪着就到了凤阳(明太祖朱元璋的故乡)。也许冥冥之中真的存在着天意眷顾吧,朱慈焕遇到了一位曾经官至给事中的前明官员。这位官员不但没有告发他,还收留了他,并给他改名“王士元”(倒过来念就是“原是王”),朱慈焕也就此停下了流亡的脚步,开始安稳过日子。可是安稳的日子没过几天,这位收留了朱慈焕的老大人便去世了,朱慈焕再一次开始了流亡生活。

故宫是溥仪的家,也曾是他的家,溥仪买票回家,他却用命回家

故宫是溥仪的家,也曾是他的家,溥仪买票回家,他却用命回家

后朱慈焕辗转各地,为了求生,他还曾剃发为僧,一直到他流浪到浙江余姚,朱慈焕结识了当地的一个姓胡的人家(明官员后裔),才再一次安定了下来,并且在当地娶妻生子,在乡塾里当了教书先生,如果生活能够就这么平淡下去,朱慈焕也能得个善终。

可惜天不遂人愿,虽然说朱慈焕改名换姓,但是作为明朝皇室的嫡系子孙,他依旧按照明朝皇室的传统给自己的儿子命名,他也因此进入了一些有心人的眼里。康熙四十七年,浙江再次爆发了以“朱三太子”为由头的造反活动,事实上这和朱慈焕半毛钱关系都没有,但是朱慈焕却因此迎来了灭顶之灾。

故宫是溥仪的家,也曾是他的家,溥仪买票回家,他却用命回家

故宫是溥仪的家,也曾是他的家,溥仪买票回家,他却用命回家

很快朱慈焕便锒铛入狱,押送回京,阔别紫禁城六十四年的他,怎么也想不到会有回来的一天,看着红砖碧瓦,亭台楼阁,他仿佛又回到了烽烟四起的当年。朱慈焕坦言了自己崇祯儿子的身份,面对官员的造反指控,朱慈焕一口否认,直言当年三藩之乱时尚未造反,又怎么可能在天下太平之际造反呢?而且此时的朱慈焕已经是个七十五岁高龄的老人。尽管审查官员没有找到朱慈焕丝毫的造反证据,但是康熙皇帝却以“虽无谋反之事,未尝无谋反之心”为借口下令将其凌迟处死,朱慈焕的全部家人也通通被斩首示众。

多少年后,一个叫溥仪的人花钱买票回了家,不知他是否会想起,两百多年前一个叫朱慈焕的家伙,却是用命回的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