鱔魚體內寄生蟲含量的多少的決定性因素是什麼?如何減少寄生蟲?

從消費者的角度來講,鱔魚越大,肉越多下火鍋就更加好吃,因此在鱔魚產卵之前養殖生長的大鱔魚一直都是食客的最愛,在不考慮價格高低的情況下,沒有人不喜歡大規格鱔魚的,會吃的會將鱔魚肉剔出來,然後將留下來的鱔魚骨架,以及鱔魚頭收集好。這樣一條鱔魚至少可以做成三道菜,鱔魚肉一道,鱔魚頭一道,還有鱔魚的骨架用來熬湯更是一道美味。

但是在很多人的心目中都有這樣的一種觀點:就是生長年限越長,個頭越大的鱔魚,身體裡面攜帶的寄生蟲也就越多。這種觀點的傳播範圍還比較廣泛,受眾的人群也比較多,包括一些老養殖戶都是這麼認為的。先不論這種觀點的正確錯誤與否,認同這種觀點的人有一個最大的論點或者說是證據擺在其他人面前,就是:以前和現在在農村溝渠湖泊等天然水域捕撈的大規格的鱔魚經過檢測確實含有的寄生蟲在相同條件之下要比小規格的鱔魚要多,這樣讓那些喜歡吃鱔魚的食客覺得人心惶惶,在心理上是比較拒絕大鱔魚的。

鱔魚體內寄生蟲含量的多少的決定性因素是什麼?如何減少寄生蟲?

曾經我也是這麼認為的,鱔魚的寄生蟲的多寡與鱔魚大小有沒有必然聯繫我沒有觀察和研究過,不過我曾經對蛇和寄生蟲之間的聯繫深有體會。我們南方地區水網密佈,吃蛇肉是一種習慣,也是一種很普遍的現象,見的最多的是水蛇,青蛇和赤鏈蛇等等,記得以前捕捉過很多小蛇,摸蛇的皮膚感覺光滑順手,但是又一次抓了一條超大號的赤鏈蛇,這條蛇的皮膚摸上去感覺上面有無數的疙瘩,用肉眼都可以看見這些疙瘩還在動,可以說大蛇寄生蟲多的觀點對於我來說是深入人心。我想鱔魚的生活習性和蛇也差不多,因此持有鱔魚生長年限越長,寄生蟲就越多的觀點的人有很大的市場這種現象也就很正常了。

但是我的觀點是:鱔魚生長年限的長短與鱔魚體內寄生蟲含量的多少沒有必然的聯繫。鱔魚體內寄生蟲的多少取決於鱔魚所處的生態環境。也就是說,越是惡劣,水質汙染嚴重的環境,長出來的鱔魚體內含有的寄生蟲也就越多,有機質酸化嚴重的水體,溶氧量缺乏,裡面含有的有害病菌和寄生蟲也就越多,自然這些鱔魚體內的寄生蟲也就越多。無論是天然水域還是人工養殖條件下都是這樣,所以你可以發現生活在野生溝渠裡面的鱔魚要髒一些,而生活在流水環境裡面的河邊岩石縫隙裡面的鱔魚則大多數身上攜帶的寄生蟲要少很多。

鱔魚體內寄生蟲含量的多少的決定性因素是什麼?如何減少寄生蟲?

猜猜有沒有寄生蟲

要想徹底講清楚我的觀點,我首先從鱔魚的不同的生活環境來分析一下:

1,良好的生態環境:鱔魚良好的的生態環境主要有以下幾個硬性指標溶氧量充足,水草豐富,藻類和浮游動物豐富,這樣一方面可以確保鱔魚有充足的天然俄日奧可以攝食,能夠讓鱔魚在規定時間之內快速生長,同時溶氧量充足可以確保鱔魚的生長環境安全健康,我們知道大部分的生態環境惡化都是在氧氣缺乏的前提下產生的,溶氧量不足,厭氧有害病菌和有害寄生蟲就會大量滋生。這樣在沒有人工干預管理的情況下,鱔魚體內就很容易寄生大量不同的寄生蟲。這裡又有兩種情況,鱔魚可以生活在靜水水體裡面,也可以生活在微循環的水體裡面,前者以野溝渠和稻田為代表。後者以河流湖泊為代表,相比之下前者的養殖密度會大一些但是生長的鱔魚貴哦比較小,後者密度比較小但是相對生長的鱔魚要大一些,而且流水環境下長出來的鱔魚感染寄生蟲病的概率要少很多。

鱔魚體內寄生蟲含量的多少的決定性因素是什麼?如何減少寄生蟲?

2,惡劣的生態環境:無論是哪一種水產養殖項目惡劣的生態環境都有一些共同的特徵,基本上都嚴重缺氧,耗氧生物很多包括大量酸化的有機物,同時厭氧的有害病菌和寄生蟲會大量滋生,水體透明度通常都會嚴重不足,而且水體通常都會發黑髮臭有異味,這些都是大量有機物在厭氧狀態下降解生成的有害物質自然形成的結果,主要包括亞硝酸鹽,硫化氫,有機磷,分子胺等有害物質,當然更少不了大量的寄生蟲,其實鱔魚養殖和小龍蝦養殖在管理過程中有許多共同的地方,只不過具體的感染寄生蟲的疾病有所區別。

鱔魚體內寄生蟲含量的多少的決定性因素是什麼?如何減少寄生蟲?

具體來說,容易寄生在鱔魚體內的寄生蟲主要包括以下幾類,如下:

1,鱔魚錐體蟲病:這種病是由錐體蟲病引起的。由於錐體蟲病寄生在鱔魚的血液裡,使得鱔魚飲食下降,活動力僵若,身體瘦弱,鱔魚常常將身體裸露於水草上面昏睡。要注意這種寄生蟲是以螞蟥為宿主,所以除了使用生石灰在放養之前清塘之外,最好的辦法是將螞蟥消滅,在沒有發病之前,可以使用阿維菌素潑灑來預防。但是一點發病,理論上來說是沒有特效藥的,有人建議使用硫酸銅來治療,不過由於硫酸銅使用過多對鱔魚有很大的危害,隨意建議使用最好最多也只使用兩次而且不能夠連續使用,中間要間隔5到7天,否則很容易引起鱔魚藥物劑型中毒大量死亡到時候就得不償了。

2,鱔魚顫動隱鞭蟲病:這種病是由隱鞭蟲寄生在鱔魚血液中引起的,危害不大,但是嚴重感染的時候,可以引起鱔魚貧血,身體瘦弱,生長不良,常常將身體裸露與水生植物上面昏睡。預防的方法同樣是以生石灰徹底清塘為主,注意這種寄生蟲病一旦發病,沒有有效的治療方法,可以試用治療錐體蟲病的方法。

3,鱔魚棘頭蟲病:棘頭蟲病是鱔魚最常見的寄生蟲病之一,是又棘頭蟲寄生在鱔魚的腸道里面引起的,它的寄生能夠引起鱔魚禪道充血發炎,部分住址壞死,大量寄生在鱔魚體內容易引起鱔魚腸穿孔,而且導致鱔魚食慾減低,生長緩慢,直到死亡。由於棘頭蟲病一年四季不論寒暑都會發生,要想避免鱔魚發病,最好是在放養之前,使用生石灰對水體清塘,殺死中間的寄主勞氏中劍水蚤。每年4到8月份的時候,使用阿維菌素,全池潑灑,每個月1到2次,可以有效預防該病發生。

鱔魚體內寄生蟲含量的多少的決定性因素是什麼?如何減少寄生蟲?

4,鱔魚線蟲病:線蟲病可以說是鱔魚最常見的寄生蟲病之一,是由線蟲的幼蟲寄生在鱔魚提筆安和內部器官引起的。線蟲的幼蟲以包囊形式附著與腸壁以及腸繫膜等處,發病的鱔魚外表沒有明顯的症狀,停止吃東西,逐漸消瘦,最後引起死亡。如果將發病死亡的鱔魚拿去解剖,會發現鱔魚的腸道發炎紅腫,肉眼就可以看到線蟲的幼蟲。少量寄生的時候對鱔魚的危害和影響不大。但是大量寄生的話就會降低鱔魚的抗病能力,導致其他疾病發生。這種線蟲的感染率和感染強度會隨著鱔魚的生長而增加。很多時候我們常說常見的鱔魚寄生蟲病就是指的這種,生長時間長,長的大的鱔魚摸上去表面會有凹凸不平的觸感,因此,這種寄生蟲病最具有代表性。應該說,通常說鱔魚長的大,寄生蟲就越多這種說法指的寄生蟲病就是指的這種。

對於線蟲病的防治方法通常採取的是全池潑灑敵百蟲晶體配合內服大蒜素粉混合餌料投餵,連續投餵三天,每天一次。

鱔魚體內寄生蟲含量的多少的決定性因素是什麼?如何減少寄生蟲?

5,鱔魚獨孤吸蟲病:這種病是由獨孤吸蟲寄生引起的。獨孤吸蟲寄生在鱔魚的胃裡面,引起鱔魚胃充血發炎,鱔魚身體消瘦,生長緩慢。防治措施同樣是在放養之前使用生石灰清塘。發病之後的補救措施是使用適量的甲苯咪唑連續喂三天。

6,鱔魚螞蟥蟲病:螞蟥在淡水養殖中很常見,一般螞蟥用吸盤附在鱔魚的體表,以鱔魚前半部的軀體表皮最容易吸附,主要以吸取鱔魚的血液和體液為食。大量的螞蟥在鱔魚身上,會造成它營養不良,體質瘦弱,還會引發細菌繼發性感染,嚴重的時候可以導致鱔魚全部死亡。這種病的防治方法如下:放養之前使用生石灰對蝦田(塘口)或者其他水域進行徹底的清塘消毒,消滅螞蟥。每年的4到8月份,用敵百蟲晶體,全池潑灑,每月1到2次,以預防螞蟥病發生。

鱔魚體內寄生蟲含量的多少的決定性因素是什麼?如何減少寄生蟲?

小結:

上面我介紹了集中比較參見普遍的鱔魚的寄生蟲病以及防止方法,可以看出寄生蟲病雖然隨著生態環境的惡化會常常發生,但是通過養殖戶的人工藥物管理和提前預防,可以得到有效控制,因此可以這麼說,野生鱔魚在沒有人為藥物管理的情況下,得寄生蟲病的概率還是很普遍的,不過也是要看具體環境的,一般來說靜水環境下鱔魚得寄生蟲病的概率要比流水環境下要高一些,比如河流湖泊生長的鱔魚感染寄生蟲病的概率就比生長在溝渠池塘裡的鱔魚少很多,捕捉野生鱔魚遇到被寄生蟲感染的鱔魚比較多,但是人工養殖環境下生長起來的鱔魚只要水質管理到位疾病事先預防就可以有效避免鱔魚被寄生蟲感染,不注意管理,水質惡化,人工養殖條件下的鱔魚依然會出現被寄生蟲感染的可能,說不定鱔魚苗子身上就有很多寄生蟲,而水質清新,生長兩年以上的鱔魚身上攜帶的寄生蟲也很少。

所以:最後的結論是鱔魚體內攜帶的寄生蟲與生長年限沒有關係,與生長環境和人工管理有關係,通過有效的人工干預,可以降低鱔魚體內的寄生蟲數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