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威医学期刊:“高功能自闭症”?很可能不存在

2013年,DSM-V(美国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五版)面世,将曾经独立的自闭症、阿斯伯格综合征、儿童期崩解症和待分类的广泛性发育障碍,全部归纳为同一个名称——自闭症谱系障碍。

在医生家长中间,还常常将自闭症谱系分为多个类别:典型与不典型自闭症;重、中、轻度自闭症;高、低功能自闭症……

因着这些分类,家长和相关人士也对着自闭症孩子情况对号入座,渐渐生出比较,还有一层层的鄙视链。

如,在儿童干预的小组课上,有家长就抗议自己的高功能自闭症孩子,与他们眼中的重典低孩子在一起小组活动。

“我孩子是高功能,凭什么与他的孩子分在一个组。”

当然,重典低孩子爸妈很多时候也无法理解,高功能自闭症孩子的爸妈的艰难。

“你的孩子都会说话了,还能上学,还有什么愁的?”


恰巧,大米和小米也看到了一篇关于此话题的相关文章。



权威医学期刊:“高功能自闭症”?很可能不存在


自闭症鄙视链的顶端会崩塌么?

高功能自闭症到底有多高

在自媒体时代,在朋友圈微博晒娃的时代,哈佛的家长鄙视普渡的,普渡的鄙视社区大学的,社区大学鄙视高中辍学的,高中辍学的鄙视自闭症群体。自闭症群体不被理解,处于鄙视链的底端。

然而,这个底端也要分出三六九等。高功能鄙视中功能,中功能鄙视低功能,低功能鄙视再低功能......

高功能自闭症处于自闭症群体的鄙视链顶端。

这个顶端会崩塌么?

自闭症鄙视链顶端的制造

其实,高功能自闭症并不是一个正式的医学诊断。但是演化成了自闭症鄙视链的顶端。

DSM-V之前,在所有自闭症的诊断中,大概有30%孩子的智商(IQ值)在正常范围(IQ>70)。

这部分孩子在认知行为上往往并不落后,学习成绩可能也很不错。有学者就创造了“高功能自闭症”这个词来描述这部分孩子。

DSM-V将DSM-IV区分的自闭症与阿斯伯格综合征,PPD-NOS统统归入自闭症谱系障碍。

高功能自闭症这个词就和阿斯伯格综合征有些含混不清了,大概就泛指那些智商不低于70,语言能力也不错的孩子。

对此,“大米和小米”曾做过上述二者联系和区别的推文,点击阅读:高功能自闭症 vs 阿斯伯格征,哪个更幸运一点?

将高功能自闭症推演成自闭症鄙视链的顶端,可能要归功于英国剑桥大学的Cohen。

这位自闭症领域的研究专家认为,像爱因斯坦,牛顿,莫扎特等等天才都有自闭症,属于高功能自闭症或者阿斯伯格综合征。

从此,在许多人的心里,可能还偷偷摸摸地希望自己或者自己的孩子是高功能自闭症——那可是天才啊。

于是我们经常在儿童干预的小组课上,有家长严重抗议自己的高功能自闭症孩子,与他们眼中的重典低孩子在一起小组活动。

最新研究:自闭症鄙视链顶端的崩塌

权威医学期刊:“高功能自闭症”?很可能不存在

研究论文摘要

许多自闭症人士成年后的生活,往往还是非常困难,他们独立生活能力为家长所担心。

因而,现在的观点认为,自闭症人士能力的高低,应该由他们在自己所处环境中的行为能力来评估。

西澳洲大学教授Alvarez指出,“自闭症人士的行为能力并不取决于他的IQ有多高,而取决于,在他相应的年龄,他们适应自己所处环境的能力。”

西蒙基金会网站,www.spectrumnew.org报道,Alvarez领导的研究小组6月19日在《Autism》杂志发表文章指出,没有智力障碍的高功能自闭症人士,在他们的日常生活技能上依然存在很大的问题,他们的适应能力依然不足。

研究小组调查了西澳大利亚州的2225名年龄1-18岁的自闭症少年儿童,其中1041名有智力障碍,1184名没有。

他们使用 “Vineland适应性行为量表 (VABS)” 对所有少年儿童进行行为能力评估,同时测试智力来评估他们的认知能力,然后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智商测试(IQ)代表了个体的认知水平,经常反映在学习成绩上。

高智商的孩子,就被认为是高功能的,而低智商的孩子,就被认为是低功能的,形成强烈反差。

而“Vineland适应性行为量表(VABS)”主要着重于测试个体的适应性行为,包括对所处环境发生变化的处理能力,以及学习生活技能,达到自理自立的能力。这代表了个体的社交技能与自我生活的能力。

通过一系列的统计分析,结果发现,没有智力障碍的自闭症少年儿童,他们的VABS平均比IQ值低了28个点。

与之对应,有智力障碍的少年儿童,他们的行为能力只比IQ低了4.5个点。

而且,孩子年龄越大,VABS值与智商相差越大。据此,Whitehouse指出,试图用自闭症人士的IQ值来预测他们的独立生活能力,其预测能力是很弱的。

作者进一步指出,在澳洲和欧美的公共教育体系,如果一个孩子被认为是高功能自闭症的孩子,学习成绩也很好,学校往往会忽视孩子的行为能力。

而家长也可能因此放松对孩子的干预,使他们的适应性能力,行为能力与正常孩子的距离越来越远,显然不适合孩子的成长。

而那些智商低的孩子,虽然学习成绩可能不好,但是学校和家长往往更注重培养他们的生活技能,使他们的独立生活能力更强。

因而,文章的通讯作者,Andrew Whitehouse认为,“高功能自闭症”往往对孩子的能力有误导作用。应该推倒自闭症鄙视链的顶端——高功能自闭症。这个词不应该存在。

在自闭症儿童的干预中,特别是学业的提高上,智商高的孩子,往往更容易看到进步,这也造成了许多机构与个人,筛选所谓高功能的孩子,而排斥所谓重典低的孩子。过度注重学习,而偏离了“自理自立”这一重要原则。

文 | 小丫丫爸爸

文案校对 | 桂林毛豆妈 桂林泡泡妈

大米和小米写在后面

感谢丫丫爸爸直面自闭圈真实存在的现象。

自闭症孩子千人前面,不同程度的自闭症孩子,能力和各方面表现相差很大,长大后,面临的困境自然也不同。因此,家长的苦恼也不一。

那么,我们用什么方式去帮助自闭症这个群体,更是一个值得探讨的话题。

自闭症家长卢莹也说过儿子森森的情况,她把森森归为中低功能的自闭症孩子——没有社交欲望,智商和心理年龄偏低,学习成绩从小学开始就跟不上。

因此,她对孩子的期望是,上学只是生活的甜点,独立生活能力的培养才是人生的主菜。

生活自理能力,对高功能自闭症和阿斯伯格孩子来说,或许不是一个难题。

但高功能和阿斯伯格综合征孩子,也有自己的难,比如,更多是精神和心理方面的问题。他们在成长的过程中,可能一直游离在集体之外,自身需求不断与社会环境产生冲突。随着而来的还有很多行为问题等。

这种情况的出现,除了社会因素的影响,还与家长的教育方式存在一些联系。一些家长羞于启齿孩子的自闭症,担心外界看轻自己和孩子,这在医学的角度上被称为“病耻感”,而家长这种病耻感很可能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到孩子。

因此,高功能自闭症和阿斯伯格孩子的家长们,一定要注意自己和孩子的精神状态,远离精神问题的漩涡,不要过分苛求孩子的表现。

所以,无论高低功能,没有必要比较,更不必有鄙视链。

最后,引用邹小兵教授常挂在嘴边的话,无论轻中重度自闭症,及时的、科学的干预和支持和帮助是最重要的事宜!

而针对确诊自闭症或怀疑自闭症儿童的干预,不是国内医院和机构中常见的打神经营养针、吃补脑药、感统训练和各类“先进仪器”治疗,而是正常教育的加强版,干预教育强调3点:

1 促进全面发展,但务必以社交为干预的核心内容;

2 开展有组织有计划的干预,给干预制定一个基本框架;

3 将行为疗法作为干预的基本手段。

对自闭症这个群体有一个全面认识是医疗康复机构,媒体科普宣传的重要责任!自闭症重度不必悲观,轻度不可大意。医生给予科学的指导是责任!家长寻求科学的帮助是关键!社会大众和教育者给予全面认识和理解是文明!

参考文献

https://www.spectrumnews.org/news/large-study-supports-discarding-term-high-functioning-autism/

https://www.sciencealert.com/why-we-all-need-to-stop-referring-to-people-with-autism-as-high-functioning

https://www.brighthubeducation.com/special-ed-law/13506-the-vineland-adaptive-behavior-scale/

-END-

图片|陈皮 内容顾问 | 孙旭阳


权威医学期刊:“高功能自闭症”?很可能不存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