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觉得我是一个意外”,话说章子怡成功路上的几个关键词

章子怡是一个从北京胡同里走出来的大明星,但这个大明星,却经常把“我觉得我是一个意外”挂在嘴上。这话可以理解成谦虚,她认为自己其实是个普普通通的人,只是因为某种机缘,成为众人眼中的“女神”,成为子人生“大赢家”。

但自觉成功是个“意外”,真的如此吗?不妨从其奋斗历程中,提取几个关键词来看看。

“我觉得我是一个意外”,话说章子怡成功路上的几个关键词

有梦

章子怡的父母是北京市普普通通的上班族。父母是电信局干部,母亲是幼儿园教师。这个背景无疑折射出一个信息,虽然父母是普通人,但“文化”的基因,无疑注入了这个小姑娘内心世界。所以,章子怡小时就有一个梦想,要做一个像她妈妈一样的人——幼儿园老师。

善解人意

小时候的章子怡,和其他孩子一样,渴望周末父母能够陪伴,到一些好玩的地方去玩,渴望家里不时来些客人。可惜,她极少享受这样的时光。不过,她非常理解父母,后来说:“爸爸妈妈以前工作都非常辛苦,要养活我们兄妹两个,好不容易轮到星期天,都筋疲力尽了。”

“我觉得我是一个意外”,话说章子怡成功路上的几个关键词

自立

11岁时章子怡去报考北京舞蹈学院附中,两千多人报考,北方孩子被录取的学生仅她一人。幸运的章子怡,进入学校后,别的同学,都有父母接送,什么都让父母安排得好好的,只有章子怡,什么都要自己来做。洗衣服靠自己,做饭靠自己,学业更是靠自己。学校的训练特别严格,接近军事化的管理和强度了。好在,章子怡坚持下来了,这培养了她的自立能力,也锻炼了她顽强的性格。

“我觉得我是一个意外”,话说章子怡成功路上的几个关键词

独立

章子怡在学校期间,接了一个护肤品广告,赚了140元钱。她没有花掉,虽然也没有交给父母 ,但做了一个很懂事的规划:给自己购买一个礼物,不再要父母的钱,留着慢慢用。也就从这个时候起,章子怡开始靠自己来养活自己,实现了经济独立。

规划

15岁,即1994年,章子怡获得全国桃李杯舞蹈表演奖。她作为北京舞蹈学院附中的一名代表获得了表演奖。随着年龄的增长,章子怡觉得自己在狭小的舞台,这个伴舞者,难以支撑自己的梦想,于是思考转型、转行。因此,在16岁时便考入了中央戏剧学院表演系。大二那年,她接拍张艺谋导演的电影《我的父亲母亲》,成为公众关注的明星人物。

“我觉得我是一个意外”,话说章子怡成功路上的几个关键词

幸运

每个成功人士的一生,都会有“幸运”二字。章子怡选择舞蹈,选择表演,接拍广告,被知名导演看中……这些都可以说是“幸运”,但如果章子怡没有梦想,不勤奋,不自立,不孤独,无规划,没有天赋,这些幸运,一定不会降临到她的头上。

可见,“我觉得我是一个意外”的背后,都有一个必然有“意外”收获的原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