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如果再誕生一個類似於華為的公司,你覺得哪些公司有這樣的潛力?

北境農場周小逸


首先,我們要搞清楚現在華為究竟是一傢什麼樣的公司?起初,華為做通信起家,但近些年華為可以說是轉型成為一家互聯網公司了。這就好比大家以為蘋果公司是賣手機的公司?其實不然,蘋果公司已在今年開啟了轉型之路,那就是“從硬變軟”!而從華為未來的成長軌跡來看,華為也可以說是一家互聯網公司或者說物聯網公司。

為什麼說華為是物聯網公司?

手機的核心是芯片,華為目前已經具備全球高端芯片的研發實力。華為也相繼推出了主打物聯網領域的“鴻蒙”系統。華為為什麼要做手機、華為電視、華為音箱和車聯網等產品呢?說白了就是為了搶佔下一個入口,就連華為創始人任正非都說了,華為與M國的下一個戰場在物聯網領域。

阿里未來依然可期

有人說,阿里巴巴不就是一個電子商務平臺嗎?從營收上看,電商依然是阿里的主業,但人家阿里巴巴多年前就定下了戰略,那就是要將阿里做成“互聯網經濟體”。阿里也並不是嘴上隨便說說,也是拿出了實際行動。

阿里相繼成立了達摩院、羅漢堂以及主打芯片研發的平頭哥公司。現在的阿里可以說是是一家以技術驅動為主的公司。

小米的潛力

怎麼說呢?當年小米手機問世,成功的滅了一波國內的山寨機,但近些年小米手機的前景並不是很好。但也正如雷軍所說,小米手機的利潤不高,小米也從未打算依靠小米手機來賺錢。其實小米的玩法和華為類似,也都是想贏在物聯網的騰飛時代,所以小米也相繼推出了小米音箱、冰箱以及電視等產品,說白了,就是為了搶佔入口。

在我看來,現在的小米不是什麼硬件或者說互聯網公司,而是一家定位在物聯網領域的物聯網公司。

結論:中國公司發展了這麼些年,像阿里和小米雖然以前沒有什麼技術,但現在這兩家公司用行動再證明,他們將為中國的科技力量作出應有的貢獻,這也是我看好這兩家公司的原因!


春公子


我不知道有哪些公司可以發展成華為,我從另一個角度,談談成為華為需要什麼條件吧!

中國只有一個華為是遠遠不夠的,看看美國,有英特爾、微軟、高通、IBM、谷歌…而我們呢,除了一個華為,還有幾個能和對方勢均力敵的企業?

經濟學家張五常說:在中國的悠久歷史上,算得上是科學天才的有一個楊振寧,算得上是商業天才的有一個任正非。其他的天才雖然無數,但恐怕不容易打進史書去。

成就偉大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一個企業的命運如何,實際上是和創始人的性格、價值觀和格局息息相關的。

就像電視劇《亮劍》中的李雲龍說的那樣:“軍隊的傳統與性格,是由這種部隊組建時首任軍事首長的性格與氣質決定的。”



華為的成功,和任正非息息相關,我認為任正非有三點非常關鍵。

1、以“科技為本”的意識

要想成為“華為”,需要有“博觀而約取,厚積而薄發”的精神,專心致志為客戶服務,擁有“持之以恆做好一個螺絲釘”的戰略耐心,還要具有攻克艱難,挑戰尖端,進入行業無人區的追求與決心。

企業間的競爭就是“科技競爭”,華為要爭奪的是什麼?就是“核心技術”,持續數十年,用資金、人才對一個領域的衝鋒。

核心的技術是最根本的東西,一個企業如果沒有核心競爭力,那它在這個產業鏈當中沒有話語權,也就必須是接受別人的遊戲規則。

2、建立一整套完整的公司管理體系

華為花鉅額學費學習西方最先進管理經驗的企業,同時又融合進自己的管理理念。“無私、奮鬥”是任正非從始至終堅持的理念,捨得把權力和錢往外分。任正非通過分錢建立了一個有活力、追求發展的組織架構、體系,華為的發展才沒有上限。

任正非經常說:“錢給多了,不是人才也成人才了”



3、時刻保持憂患意識與超前意識

任正非說:“以客戶為中心,以奮鬥者為本,長期堅持艱苦奮鬥是我們的勝利之本”!

創業如同打江山,一旦打下了江山、成功了,也就追求享受、鬆懈了,失去了奮鬥的精神,企業自然就會走下坡路。

為了保持組織的活力,讓華為持續生存下去,他幾乎是把自己的權力和財富都分享給了華為,他逼著自己和華為一直向前奔跑,老闆都不貪生怕死,員工又何惜去英勇戰鬥!

最近風雲激盪,華為的海外員工都喊出了“用勝利回報公司,不負青春。人在,陣地在!”的口號。

中國的強大,不是一個“華為”能解決的,需要幾個,幾十個,一百多個這樣的“華為”,加油!


數碼你我他


其實這個問題,美國商務部於10月9日在《聯邦紀事》中發佈的“實體清單”就給了我們答案了。

這是一個增列的清單,一共增加了28家中國實體。如果要說誕生一個類似於華為的公司,我認為這個公司就是這次增列的實體之一:海康威視。

我是2015年左右接觸海康威視的

說接觸,只不過是接觸了他們的產品,當時我們公司在雲南做“平安城市”項目,安裝了大量的海康威視監控設備。好象就是2015年,雲南昭通魯甸縣發生地震,災情還比較嚴重,災區通訊設備、監控設備的正常運行顯得格外重要。我們公司組織人力物力搶修,確保了通訊及監控設備的正常運行,據我的同事說監控畫面始終穩定,清晰。雖說人力重要,但最終考驗的是產品質量。

我們普通大眾對高科技企業的瞭解的渠道無非就是網絡:

(以下摘自網絡)

1、海康威視是以視頻為核心的物聯網解決方案提供商,面向全球提供綜合安防、智慧業務與大數據服務。

2、海康威視是博士後科研工作站單位,以杭州為中心,建立輻射北京、上海、重慶、武漢、新疆以及加拿大蒙特利爾、美國硅谷和英國利物浦的研發中心體系,並計劃在西安、武漢、成都、重慶和石家莊建立新的研發基地。

3、海康威視擁有視音頻編解碼、視頻圖像處理、視音頻數據存儲等核心技術,及雲計算、大數據、深度學習等前瞻技術,針對公安、交通、司法、文教衛、金融、能源和智能樓宇等眾多行業提供專業的細分產品、IVM智能可視化管理解決方案和大數據服務。在視頻監控行業之外,海康威視基於視頻技術,將業務延伸到智能家居、工業自動化和汽車電子等行業,為持續發展打開新的空間。

4、海康威視是全球視頻監控數字化、網絡化、高清智能化的見證者、踐行者和重要推動者。連續六年(2011-2016)蟬聯iHS全球視頻監控市場佔有率第1位;連年入選“國家重點軟件企業”、“中國軟件收入前百家企業”、A&S《安全自動化》“中國安防十大民族品牌”、CPS 《中國公共安全》“中國安防百強”(位列榜首);2016-2017年, A&S《安全自動化》公佈的“全球安防50強”榜單中,蟬聯全球第1位。


和民營企業華為不同的是,海康威視屬國有控股,一個國有控股企業做成這樣也相當不錯了。和華為相同的是,海康也注重研發,多處建立研發基地,也擁有自己的核心技術,業務遍及全球。

從某些方面來說,美帝更瞭解我們的科技企業。美帝看中國的科技企業哪一家都象華為,所以就拉“清單”了,清單上的中國實體都不慫。

還有一家未被列入實體清單的企業也類似於華為:比亞迪

和華為一樣同屬民營企業。我們對比亞迪的瞭解似乎是從汽車開始的,早期的比亞迪汽車因模仿、質量、外觀設計等原因深深被國人詬病。其實比亞迪真正發家靠的是電池,就目前來說,比亞迪掌握鐵鋰電池和三元電池百分之百的自主研發和生產能力,在儲能方面更是全球領先的來自中國的供應商。

比亞迪汽車的市場表現就不用多說了,大家都有目共睹。但必須要提一下比亞迪的新能源,憑藉自身在電池方面的優勢,比亞迪應該是國內最早涉及新能源汽車的車企,“比亞迪唐”強勁的市場表現也說明了國人對比亞迪的認可。標誌漢字化也使比亞迪與市場距離快速縮短。

純電動巴士,比亞迪的商用車遍佈全球數十個國家和地區,包括美國、英國、日本。美國的純電動巴士市場更是被比亞迪佔據了80%以上。

僅”雲軌“項目,比亞迪就投入1000多人的研發團隊,歷時5年,累計投入50億元打造而成,比亞迪正式進軍軌道交通領域。該項目與國內多個城市和全球多個國家和地區達成戰略合作關係,發展勢頭可謂相當兇猛。

如果說電池和汽車是我們最直接能看到的比亞迪,那麼接盤偉創力才真正暴露了比亞迪的實力。前一段美帝一連串的小動作,不僅替華為在全球打了免費廣告,也暴露了比亞迪的另一個實力,比亞迪居然是全球即富士康之後的第二大手機代工廠商。偉創力不自量力斷供華為,比亞迪立馬跟上,多麼可怕的比亞迪,過去隱藏得太深。

”研發、高技術、全球“,這些屬性和華為是多麼的相似。


楊哥150380488


感謝您的閱讀!

我發現大家最看好的是大疆!畢竟現在大疆已經在國際市場中,大疆佔據全球消費級無人機70%以上的市場份額;在國內的消費級無人機市場上,更是佔據90%的份額。但是,我對於無人機市場的未來,並非絕對的看好,最為關鍵的是——大家都在盯著它!

大疆的未來確實很大,它現在主要是在消費級無人機市場上,而未來的它也將在行業應用無人機中進行進一步耕耘;未來的大疆確實會有更多的發展可能,可是它還面臨著更多的挑戰。(它雖然用途大,可是和廣大消費者之間,還是缺乏了廣泛性)

除了大疆,大家認為比亞迪很可能會直接可以媲美華為的存在:

比亞迪的領域——IT產業、汽車產業、新能源產業及“雲軌”產業四大業務板塊。

比亞迪以電池起步,接著開啟了汽車產業,同樣比亞迪具有我們熟悉的代工產業的優勢同樣驚人,雖然說有了富士康的代工第一,可是比亞迪的代工表現同樣優秀:排名世界第二手機代工廠。

其實,比亞迪的業務,還包括了電子產品金屬結構件、塑膠結構件、3D 玻璃、陶瓷、充電器、鋰電池Pack等零部件等等。而且,比亞迪的汽車行業,同樣在國產汽車中,嶄露頭角。

比亞迪確實可能會在未來所有行業中能夠媲美華為的存在,而且它佈局世界。

其實,我們看到的只是比亞迪、大疆,卻不知道除了比亞迪,大疆之外,還有其他的一些企業,比如說:海康威視、中芯、京東方等等!


LeoGo科技


華為已經準備把所有事情都幹了,還需要其他公司嗎?

本來做通訊設備的公司,後來做終端,再到自己做芯片。

終端本來做手機和平板,後來又做到了電腦,已經快乾掉聯想。服務器也做上去了,據說已經超過聯想。然後,華為電視、華為汽車,也在路上了。

硬件幹上去,然後就是軟件,有emui,自己的操作系統鴻蒙。又做雲服務,要做世界上第五朵雲。搞不好會成第一朵。

更要命的是,華為已經進入到科技上游,從源頭開始研究。掌握了源頭,就掌握了科技的母體,以後產崽就跟母雞生蛋一樣。

中國如果再誕生一個華為,也是華為自己產的崽,在每個領域都產一個。

這不是偶然,不是恰巧誕生了偉大的企業家和偉大的企業。華為的成功,除了自身的努力,還是三個外部因素的產物。

第一,他誕生在全世界工程師產量最高的國家。日本,韓國,也盛產,但奈何國家小。而中國是全世界人口最多,又最愛讀書的國家。其工程師紅利絕非任何一個國家可比。印度要上來,也還要至少二十年。

第二,科技的發展,越來越依靠集團軍的戰術。那種個人一支筆、一臺電腦、一個小實驗室一個創意就可以搞出顛覆性成果的時代已經過去。誰更有資本,誰能聚集和整合更多的人才,誰就是科技的主要推動者。換句話說,科技產業,也越來越具有規模效應。有規模效應的領域,就會誕生壟斷者。

第三,信息技術的發展使得一個企業的管理幅度和深度都空前提高,以前有個幾萬人,管理就會很難,現在幾十萬幾百萬也不會出問題。因為管理的最大敵人,就是信息不對稱,而信息技術極大地削弱了這個問題。華為在十幾年前,拼了命也要上ibm的管理系統,面對各種內部質疑,甚至喊出削足適履的口號,可謂深謀遠慮。

養過盆栽的人都知道,盆有多大,樹就可以長多大。

一個國家企業可以長多大,取決於國家能有多大。

三星這個企業,就是韓國這個盆養出的大樹。

但中國這個盆,比韓國大上幾十倍。

而華為的野心還不至於此,它要把自己的根,伸到全世界那麼大的盆裡。

所以,我們可以看到,華為的總部,就是個歐洲城。

我們可以看到,無論民族主義者怎麼綁架華為作為民族企業代表,任正非都一再強調不搞民族主義。

因為對華為這樣的企業來說,真正的威脅已經不是其他企業。只有走出去,立足全球,才能高枕無憂、長盛不衰。


如實境界


未來中國大陸會不會再出一二個達到華為級別的科技公司?應該可以期待,從目前觀察,上海的中芯國際有這個潛質,從體量看,未來8~1O年,中芯國際完全可能達到營收過千億美元,再往前發展,營收總規模超華為不是沒有可能。

為什麼說中芯國際可能成為下一個華為級別的公司?可以由三個維度觀察:

第一,從目前全球最大的芯片製造代工廠“臺積電”角度看,據報導,2O18年臺積電總營收規模已過一萬億新臺幣,折人民幣2500億,折美元40O億左右。而中芯國際正在朝國內芯片製造方向發展,目前12納米芯片製造趨向量產,且技術發展速度很快,完全有可能發展成為大陸自創芯片的最大代工廠之一。

第二,芯片製造將成為未來20年發展潛力最大的行業。明年,世界將真正進入5G時代,這裡不僅是5G相關通信設備,基站乃至終端手機需要巨量芯片,5G衍生出的大量智能家電需要巨量芯片,進一步看,在5G環境下正在快速發展的物聯網,大數據,雲計算等也需要海量芯片;再進一步看,5G時代將大大推進人工智能,特別是製造和服務業人工智能機器人的快速發展,那麼產業用芯片的數量也難以估量。完全可以預測,未來各類芯片的市場需求量會呈幾何級數的爆發式增長。

第三,據瞭解,中芯國際不僅以芯片加工製造為主業,他還在加緊研發具有中國自主產權的芯片製造關鍵設備,如光刻機等;也不完全排除,中芯國際也會增加部分芯片設計的業務,為中國大量創新型小微企業提供芯片設計服務。

從上述分析可以得出一個基本結論,芯片設計與製造將成為未來具有巨大發展潛能的行業,目前己處在大陸領先地位的中芯國際,其成長的速度,潛力正在顯現。這裡,不能不提及的是,美國對中國包括中興、華為科技公司的封殺,無形中助推了並激發了中國加快自主芯片產業發展進程,也許5~1O年後,中國自創芯片產業不僅站住了,而且呈欣欣向榮發展之勢,那麼,我們不應該忘了感謝美國。


沈啟群337


我覺得是雷軍的小米,因為具備成為強大公司的幾大條件:

強大的研發能力

小米的研發團隊,特別是高層研發實力碾壓華為。

雷軍:我自己是做技術的,小米手機過去兩年的研發都是我在管。研發費用不是越多越好。


雷軍:我不同意華為的說法,我覺得他們不懂研發。

還有這個著名的高科技


華為甩了一張國家專利申請排名圖,沒說話

強大的國際視野

雷軍英語比較好


餘承東中式英語


強大的組織力和執行力

打法研究會,討論結果做好紀要,很快全網都沸騰起來了


公司高層強大的個人能力


有充足的資金儲備

小米行政支出費用暴漲


這102.28億裡有99億是給雷軍開工資了,這也是全球公司史上最大獎勵之一,小米不差錢。

小米股價較17港元發行價跌去一半


總結:小米公司具備了成為偉大公司的基礎條件,看好小米。


沉思的楓葉


華為的誕生有天時(80年代國內物質匱乏,各行各業空白很多,深圳特殊的改革開放前沿地,國家對華為員工內部持股政策的支持,國內通訊業剛剛起步等)地利(中國改革開放剛起步巨大的市場和需求量,當時世界其他通訊設備或電子行業巨頭根本沒有把中國和華為放在眼裡,剛起步沒有受到很多打擊,等到他們注意到了華為已經有能力對抗了)人和(華為領頭人任正非經歷過困難時期和部隊生涯的磨難及磨練,那種鋼鐵般的意志,高瞻遠屬放眼全球的眼光和無時不刻存在的憂患意識,對科技的執著和名利的淡泊及對人才的重視其他時代的人很難做到。國內改革開放以來對教育的普及使華為獲得大量優質的高級技術專家和各種工程師,保證了人力資源),現在無論國際國內,各種產品極大豐富,稀缺產品都需要高投入大集團作戰,已經到了贏家通吃的階段,新興的小公司要發展起來難上加難,而且99.999%人總會有私心虛榮心,公司做大了老闆總會漂,總會想要向政界得頭銜或想著上市,任總那樣經歷過有定力的人太少,再要誕生華為那樣一個企業估計很難。


手機用戶51800657953


在美國,擁有很多原創性高科技公司,如高通、英特爾、甲骨文等芯片公司,還有無數的半導體公司,它們幾乎以自己研發的核心技術,控制著全球的命脈。中國也渴望誕生這樣的公司。

所以我有時候很納悶,馬雲如此有影響力,卻只是在低毛利的“商品零售”電商領域有能力,卻從未涉及到半導體技術和芯片技術的研發。後來發現,阿里巴巴的控股人幾乎全是外國的,所以,不是馬雲想做什麼就做什麼。

華為是中國目前最著名的高科技公司,鴻蒙操作系統未來延伸的空間也挺大。中國已經在國際上有一定的影響力,但我們在技術領域一直落後於歐美,所以我們的企業目前想走出過門,就要受到老美的限制,這就是因為我們缺乏核心技術。

當然,除了華為之外,其實在深圳、東莞、上海和北京,還有很多默默無聞的公司,但實際上他們的很多產品的技術都是獨家原創的,只是一直沒有涉及到消費電子領域,相信我們偉大的中國,未來一定能夠誕生比蘋果、微軟、甲骨文、英特爾、高通等更牛逼的高科技企業。讓我們翹首以待~!

感謝大家喜歡我的回答,我努力貢獻更多佳作。歡迎更多好友關注我的頭條!


創新策劃沈坤


現在中國在全球出名的公司華為算是一個了吧,那麼現在的華為如此成功了國內有沒有可能誕生第二個華為呢?其實講真的國內想誕生像華為一樣的公司已經幾乎不太可能了,無論是通訊領域還是手機領域,好像都不太現實了,之前最有可能的中興現在手機業務基本上已經不行了,因為中興也和華為的業務差不多都是通訊方面的!

由於華為的5G領先所以在通訊方面目前華為也領先於中興了,中興想超越華為目前來說也不太可能了,而且手機業務在國內基本上是忽略不計了,旗下的努比亞手機也不溫不火,知名度低銷量也上不了檯面。

那麼基本上國內就沒有做通訊又做手機的公司了,所以基本上出現第二個華為的可能性也不大了,通訊業務這個東西是有門檻的,技術壁壘和市場壁壘都比較高,就好像一些傳統行業一樣新的公司根本進不來這個市場,而且華為在通訊行業方面的專利積累也是新公司無法達成的,你以為華為能夠在5G上面領先不是靠的實打實的技術麼?

既然通訊領域基本上沒有華為第二了,光談手機業務有沒有可能達到目前華為的高度呢?說實話這兩年來看難度有點大,今年華為是有可能成為全球第二大出貨量廠商的,當然了這是在谷歌不打壓的情況下,那麼想做到全球出貨量第二的其它國內廠商幾乎不可能吧…

OPPO和vivo只是在發展印度市場,歐洲市場好像不見蹤影,一加是進入U S A的運營商市場了但是體量受限啊,目前來說歐洲市場還是華為佔優,而且今年榮耀也要大力發展印度市場,所以說這個年出貨量想超越華為是很困難的啊!

如果光看格局的話小米的攤子算是很大的,佈局生態鏈、小米之家的模式不錯,印度市場也拿了第一,自己還在倒騰處理器,所以就看小米這個攤子能不能越玩越大了,當然了這種事不能強求,從華為的發展歷程來看短時間內小米想超越還很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