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BA為什麼一定要限制外援上場時間和人數呢?把聯賽水平搞上去不好嗎?

海子云


有人說,CBA不應該實行外援政策,也就是說我們大天朝籃球不需要外國人,也有人說我們應該廣納賢才,廢除外援限定名額限制。

我認為呢,在任何歷史發展的不同階段就要實行不同政策,如中國從新民主主義社會到現在社會主義社會,是一種自動選擇符合社會發展的,也可以用達爾文的進化論裡說的,“物競天擇,適者生存”。

迴歸正題,當然現在CBA實行的外援政策我認為是非常合理的,每個隊有一大一小外援分別在不同的時段登場,既可以提高聯賽的競爭力又可以給觀眾帶來更好的觀賽視覺,最重要的是可以帶動國內球員的發展,提升我們球員自身的實力和形成一些良好的習慣,舉個例子吧,前NBA球員比斯利在為我們大山東效力時,一場季後賽中計時器好像出現問題,我們所有的國內球員都在旁邊靜靜地等待恢復,而我們熟知的NBA刺頭卻在練罰球,他可是出了名的刺頭,在NBA以不訓練出名,而在我們聯賽中缺很好的成為了榜樣的作用,就這樣的一些小事都是我們國內球員不做的,在外援的引領下,我相信我們的聯賽會越來越好。

我有個大膽的想法,我們聯賽終有一天會引進像詹姆斯庫裡這樣的大牌,等到那一天我們聯賽也不會有外援的限制,我們將會是世界第一大聯賽,我相信待祖國超越美國之時,這一天終會出現。

我們生在世界最安全的全家,生活在一個發展日新月異的祖國,只要我們奮發圖強,有一顆好學的心,我們的聯賽將會越來越好,祖國會更加強大。





19岸上人


CBA外援的過度試用變相阻礙了國內球員發展

CBA的外援制度成型已久,CBA聯賽與國外其他聯賽相比,最大的區別毫無疑問是外援。CBA引入了外援制度,而在過去的歷史中外援制度也是不斷地在變化。很多聯賽排名墊底的球隊為了能早日翻身,不惜花重金招募一些國際聯賽球員或者NBA退役球星,甚至是發展聯盟的球員來改變球隊。效果還是比較顯著的,如今兩三個外援是CBA球隊的標配。唯獨剩下八一男籃因為制度原因不准許外援。



在姚明上臺後,CBA更是對外援的使用增添了更多的限制,比如第四節外援更換次數,最後時刻外援的出場時間都做了詳細規定,最近更是出臺了2019季後賽外援規則,在未來的季後賽中可能將再也不會有亞洲外援的出現。這些大動作都是為了中國哪裡未來發展考慮。


實話實說,國內球員如今的三分能力和關鍵球意識低下,很大程度都歸結於外援,在俱樂部的時候本土球員們很難得到最後時刻的終結權,教練總是把關鍵球和絕殺機會留給表現更加出色的外援,這讓我們的球員失去了很多本應該具有的本領。在CBA翟曉川,方碩,阿布都沙拉木等三分球相對較好球員,在國際賽事上卻頻頻打鐵,這源於平時出手空間太大,外援往往能吸引包夾製造空位,而在國家隊很少能完成輕鬆的三分出手,這就是使用外援後遺症。

聯賽水平的提高就想木桶理論一樣,永遠取決於最低的那一塊板,所以用外援把木桶搭的高高的,無法改變實質,唯有治標治本才能改善CBA的現狀!!


愛籃球,沒理由,點波關注不迷路!

同時感謝大家一直的支持,我粉絲馬上突破100,這是對自己的一個小小的肯定!更要感謝大家的支持!!!

喜歡我的朋友可以在下方評論區留言交流,我會一一回復的!!!


羅斯的冠軍夢


CBA聯賽要想提高聯賽水平,就需要有高水平的球員,而請外援就是立竿見影的效果,隨著一大批高水平的有過NBA經歷的球員的加盟,使聯賽水平有了明顯的提高,讓比賽更加激烈,更加好看!但是為什麼限制外援人數和上場時間呢?我覺得這也是為了中國籃球的發展考慮,如果不限制外援人數,那麼就有可能每個隊都引進大批外援,甚至有可能出現場上10名外援在打球,然後替補席坐一排外國面孔,知道的是CBA,不知道的以為是NBA呢!這樣聯賽水平肯定上去了。但是中國籃球怎麼辦,中國球員打不上比賽,中國籃球人才凋零,國家隊成績一落千丈!所以說,為了中國的籃球水平提高,就需要外援來帶動中國球員,幫助中國球員水平提高!外援可以有,但是不能多。這樣既保證聯賽水平,又能為中國籃球培養更多的本土球星!畢竟,中國球員水平的提高才能表示中國籃球水平的提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