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物质文化遗产,曲艺孟戏,有什么样的艺术魅力和文化价值?

非物质文化遗产,曲艺孟戏,有什么样的艺术魅力和文化价值?

相传秦国统一天下后,为了防范北边的胡人入侵决定倾举国之财力修建长城,杂役劳役繁重,青年男女范杞梁、孟姜女新婚三天,新郎就被官兵抓走建长城,不久后因为劳累和饥饿死了,尸骨被埋在长城角下。孟姜女跋山涉水,历经千辛万苦来到长城找丈夫,得到的却是丈夫死亡的噩耗,孟姜女悲痛不已,在长城下痛哭了三天三夜,长城崩塌,露出丈夫的尸骸,孟姜女悲痛万分乃至绝望投海而死。

非物质文化遗产,曲艺孟戏,有什么样的艺术魅力和文化价值?

孟姜女庙中有楹联这样说:“秦皇安在哉,万里长城筑怨;姜女未亡也,千秋片石铭贞。”孟姜女的故事在民间可谓是家喻户晓,广昌孟戏是一种以孟姜女哭长城为题材的戏曲。广昌孟戏起源于明初,起初有三路,如今只剩下赤溪曾家孟戏和大路背刘家孟戏两路存在,孟戏一般只在正月民俗活动时演出一次。在江西省广昌县境内广泛流行。两者皆是以孟姜女的故事改编的剧本进行演出。2006年,孟戏入选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非物质文化遗产,曲艺孟戏,有什么样的艺术魅力和文化价值?

赤溪曾家孟戏被认为是元代的版本,属两夜连台本。元代版本中的孟姜女具有强烈的反抗意识,着意描写了孟姜女哭倒长城,绝望投海的片段,具有强烈的反封建意识,强烈地反击了封建朝廷,剧本共有64场戏,需要9个小时才能演完。赤溪孟戏唱腔多有古南曲,具有独特的艺术价值。而大路背刘家孟戏是明传奇本,于明万历年间进行了第一次演出,获得好评,是三夜连台本。

非物质文化遗产,曲艺孟戏,有什么样的艺术魅力和文化价值?

明代版本的孟姜女则显得很温和,反抗意识不是很浓,虽然孟姜女因为丈夫的死亡而悲伤,结果秦王看上她的美貌,而封为一品夫人,获赠金银。全剧分为69场戏,重点在于描述孟姜女的情深,需要表演11个小时。广昌孟戏的唱腔属于曲牌体,以高腔为主,采用了一人主唱、众人帮腔的演唱形式,并有“杂白混唱”的特点,另外声腔里还有乐平、徽青阳等腔以及海盐腔的遗音和曲牌,这些都具有非常高的历史文化价值。

非物质文化遗产,曲艺孟戏,有什么样的艺术魅力和文化价值?

而赤溪曾家孟戏的古南曲的唱腔,字多腔少,以广昌官话演唱,在演奏中用鼓、锣、钱等打击乐器伴奏,节奏较快,显现出简单原始的古曲特征,因而具有很高的研究价值。无论是赤溪曾家孟戏,还是大路背刘家孟戏,两家的剧本都是古南戏的孤本,具有很高的历史文化价值和社会学价值,通过这些剧本可以推断出古南戏发展时期人们生存的社会环境,从而为历史研究提供更多的依据,这些资料为中国戏曲史和民俗的研究起了促进的作用。

非物质文化遗产,曲艺孟戏,有什么样的艺术魅力和文化价值?

随着时代的发展,孟戏的重要性越来越突出,县政府曾多次对孟戏进行了挖掘整理和抢救,但苦于财政紧张,无法对孟戏进行全面完善的保护,很多措施和规划都没有落到实处。目前,孟戏中的演员趋于老龄化,年轻人对孟戏缺乏兴趣,孟戏传授方法都是采用言传身教的方法,很多老龄演员都面临着后继无人的危机。如果没有入选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孟戏可能会像舍溪孟戏那样湮灭在历史长河中。不过现如今,在党和政府的扶持下,孟戏正在慢慢地复苏并步入正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