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圖說話,感受近幾十年以來哈爾濱的滄桑鉅變


近日,哈爾濱防洪紀念塔江畔正在舉辦“想改變哈爾濱面貌的建設者致敬”主題圖片展,從圖片中可以看到近幾十年來哈爾濱的滄桑鉅變。圖中是濱江鐵路橋,過去這裡被稱作“小八站”,當年濱州鐵路將道里道外分開,從道外去道里,人們需要登上“36磴”,跨過鐵路才行。1988年改造了北環路,打通了道里道外的道路。如今,這裡建起了濱州高鐵橋,老鐵橋和周邊建成了中東鐵路公園,成為了新的旅遊景點。

南直路,看圖片這裡應該是南直路的北端,當年這段南直路有大量低矮的民房,道路泥濘、交通不便。如今,這裡的南直路變成了高架橋,兩邊的小區規劃整潔。

職工街,當年職工街一帶是哈爾濱市西部城鄉結合部,既有農田菜地,又有連成片的棚戶區。如今職工街一帶高樓林立,多個高層社區拔地而起,行程了交通便利,配套設施完善的新格局。

省政府對面的高新技術開發區,在上世界80年代以前,這裡是馬家溝機場,一片荒蕪,基本沒有什麼建築。如今,馬家溝機場改成了高新技術開發區,這裡高樓林立,一派繁華的景象。我上班就在開發區,對此的感觸很深。

群力新區,當年這裡是一片農田和沼澤地。1999年,市政府決定開發區裡新區。群力新區的規劃建設,在完善各項配套設施的同時,因地制宜,圖片中是用水塘建成的體育公園。

埃德蒙頓路,當年太平機場建成後,市區通往機場的要道埃德蒙頓路遠遠不能不適應需要,1986年對這裡進行了第一次改造。如今的埃德蒙頓路形成了立體交叉的交通格局,路邊現代化建築林立。

火車站,一個城市的窗口,火車站的建設都是至關重要的,從建國之初到2019年,哈爾濱火車站共進行過6次改造,其中5次都發生於近30年,可見發展速度之快。如今的哈站已經實現南北廣場互通,南北站房總面積達7萬平方米,可同時容納1.5萬人候車。

文昌街,與中山路交叉的文昌街,過去道路狹窄,交通不便,1992年建設了橫跨中山路的文昌橋。如今文昌橋已經變成高架立交橋,成為了重要的交通樞紐。

友誼路至公路大橋路段,當年這裡一側是成兩場圍牆,一側是危房棚戶區,道路狹窄,交通不便。如今這裡變成了江畔黃金地段,車輛廠搬遷後,這裡建設了愛建高檔社區,香格里拉、龍江銀行、交通銀行、哈公館等一批現代化大廈,友誼路道路也得到了了拓寬,入夜之後這裡燈火輝煌,成為了一道亮麗的風景線。

道外江畔,當年道外江畔只有很少的新建築,大多還是舊房老街區,景陽街北端最出名的就是“百花園”了。如今的道外江畔建設了景陽廣場,中間是雕塑,周邊高樓林立,樹木鬱鬱蔥蔥。

上江街一帶,當年是顧鄉大壩意外,這裡都是農田和散落的民房。如今這裡建成了松柏生態園,丁香公園,成為了市民健身休閒的樂園。現場展出的圖片還有很多,如果您喜歡請到防洪紀念塔參觀展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