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火山、海嘯,日本真的災難多嗎?人類學家:他們活得挺滋潤

全球的岩石圈可分為六大板塊,即亞歐板塊、太平洋板塊、印度洋板塊、非洲板塊、美洲板塊和南極洲板塊。日本的地理位置非常的特殊,處於亞歐板塊、太平洋板塊和美洲板塊這三大板塊的交界處。日本列島就是這三大板塊相互碰撞、擠壓後形成的,眾多的島嶼從整體上來看,呈現出弧形,如同從海底隆起一般。因此,日本列島的地質年齡十分的年輕,地震、火山活動十分的活躍。

地震、火山、海嘯,日本真的災難多嗎?人類學家:他們活得挺滋潤

日本列島的位置

因為日本列島四周都是海,所以,當海底發生地震時,沿海地區又往往會遭受海嘯的襲擊,英語中的“海嘯”一詞為“tsunami”,即來源於日語,說明日本的海嘯非常頻繁。

日本不僅地震、火山、海嘯等地質災害頻繁,而且每年夏季還會受到颱風的襲擊。

因為日本經常發生地震、火山、海嘯、颱風等自然災害,再加上日本是一個礦產資源貧乏的國家,所以,我們常常誤認為日本列島是一個不太適宜人類生存的地方,其實這是一種錯覺。

日本列島因為處於亞歐板塊、太平洋板塊和美洲板塊這三大板塊的交界處,而有了頻繁的地質災害,同時也受惠於這三大板塊的交界處。

日本的自然資源貧乏,僅僅是指工業所需之礦產資源,而非農業所需之生物資源。日本列島其實是一個生物資源非常豐富的島嶼。

地震、火山、海嘯,日本真的災難多嗎?人類學家:他們活得挺滋潤

日本的森林

日本是一個溫帶國家,是世界上降雨量最豐富的溫帶國家,日本列島的降雨量僅比熱帶地區少一點點,因為雨水充足,所以日本的森林恢復速度非常的快。日本的森林覆蓋率高,很大程度上並不是因為日本人的環保意識強,而是日本的森林容易恢復。森林的生長,僅僅靠降雨量是不夠的,還需要充足的光照,英國的降雨量十分的豐富,但是,英國的森林覆蓋率卻很低,日本的森林覆蓋率高達60%,但英國僅為11%,原因就是英國的降雨量雖然豐富,但是英國的光照不充足。溫帶海洋性氣候,非常有利於草坪的維護,但不利於種植樹木。

英國處於溫帶海洋性氣候區,全年溫和溼潤,但光照不足,日本列島的大部分地區位於亞熱帶季風氣候區,只有北海道一帶處於溫帶季風氣候區,亞熱帶季風氣候的特點是夏季高溫多雨,冬季溫和少雨,屬於雨熱同期型的氣候,非常有利於植物的生長。季風本身就容易帶來降水,日本列島又是一個島嶼,所以是帶有海洋性的亞熱帶季風氣候,在季風與海洋性的雙重作用下,再加上夏季的颱風,使得日本成為了世界上降雨量最豐富的溫帶國家。

日本列島不僅降雨量豐富、光照充足,而且地形多樣。日本列島的山地、丘陵比較多,海拔每升高1千米,氣溫就下降6℃,複雜多樣的地形也有利於生物的多樣性。

生物資源豐富的好處,就是食物資源豐富,因此,日本雖然地質災害比較頻繁,但是,古代的日本人是不愁吃的。

日本列島不僅陸地上的食物資源十分的豐富,海洋裡的食物資源也很豐富,海洋中有大量的魚類、貝類、螃蟹可供食用,全球最大的海鮮消費群體就是日本人。

地震、火山、海嘯,日本真的災難多嗎?人類學家:他們活得挺滋潤

日本的海岸

日本的皇室是所謂的“萬世一系”,這在世界歷史上是非常罕見的,日本天皇為什麼能夠做到“萬世一系”呢?這與日本的地理環境和地理位置有關。日本列島的食物資源非常的豐富,所以,古代的日本人是不愁吃的,日本社會不會遭受到災荒的襲擊,在衣食無憂的狀況下,底層的老百姓願意接受天皇、幕府、領主、武士這樣的層級統治,但如果,每隔幾百年就發生一次氣候變遷,使得農業經濟大受影響,整個社會就會發生動盪,這樣的層級統治結構很容易崩潰。日本天皇“萬世一系”,還與日本列島不容易受到亞歐大陸的影響有關,日本列島與亞歐大陸處於若即若離的狀態,在航海技術落後的古代,想要渡海攻打日本,是非常困難的。

地震、火山、海嘯,日本真的災難多嗎?人類學家:他們活得挺滋潤

日本繩紋時代的村莊,復原圖

日本列島與亞歐大陸處於若即若離的狀態,但並未完全與世隔絕,這樣一來,日本人既能夠引進中國先進的文化與技術,還能夠有所選擇。如果日本列島完全處於海中,完全與世隔絕,那麼,日本人的文化會非常的落後,會與澳大利亞和新西蘭的土著居民一樣,處於原始社會的階段。這種若即若離的狀態,還不利於瘟疫的傳播,在漫長的古代社會,亞歐大陸上的居民經常遭受瘟疫的襲擊,如天花、鼠疫、霍亂等等。

地震、火山、海嘯,日本真的災難多嗎?人類學家:他們活得挺滋潤

公元17世紀,歐洲的黑死病

在古代,困擾人類的三大難題就是戰爭、饑荒和瘟疫,只是到了20世紀,隨著戰爭、饑荒和瘟疫的逐步消失,地震、火山、海嘯等自然災害對人類造成的傷亡才凸顯了出來。

日本的食物資源豐富,很少發生戰爭和饑荒,日本列島與亞歐大陸處於若即若離的狀態,又不利於瘟疫的傳播。美洲大陸同樣不會遭受鼠疫、天花、麻疹等病毒的襲擊,但是呢,印第安人卻處於完全與世隔絕的狀態,身體沒有抗體,到了新航路開闢之後,印第安人一遇到鼠疫、天花、麻疹等病毒,就毫無抵抗力了,大量的印第安人死於歐洲人帶來的病毒。然而,日本列島則不存在這種情況,日本列島並未完全與世隔絕,日本雖然不易遭受瘟疫的襲擊,但是,日本人身上早就有抗體了,有限的人員交流,足以讓日本人產生抗體。古代的日本沒有大規模的瘟疫,但並不代表沒有瘟疫,因為亞歐大陸的一些病毒還是會被帶到日本的。

因此,古代的日本人,在人類學家看來,其實是活得挺好的。日本的原始社會非常的漫長,直到公元前5世紀之時,日本人還在森林裡採集和狩獵,原因就是日本的食物資源太豐富了,根本不需要農業,實際上在很早之前,中國的水稻種植技術就傳播到了日本,但是因為日本的食物資源太豐富了,所以,日本人一直將水稻種植作為採集和狩獵的補充。

到了近現代社會,我們之所以認為日本是一個多災多難、資源貧乏的小國,主要有兩個原因:第一,近代社會所謂的資源,不再侷限於生物資源了,還包括礦產資源,日本列島恰恰是缺乏礦產資源的島嶼;第二,隨著人類科技水平的提高,饑荒和瘟疫逐漸消失,饑荒和瘟疫曾經困擾了人類幾千年,到了21世紀卻非常罕見了,於是,地質災害所造成的傷亡就凸顯了出來。

綜上所述,日本列島其實是一個生物資源非常豐富的島嶼,地理位置也比較好,並不是不適合人類居住。實際上,日本列島的人口數量非常之多,日本的人口數量有1.2億,而領土面積只有30多萬平方公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