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识层面微风吹过,潜意识层面波浪滔天

武老师认为,自恋、性和攻击性是人类所有心理动力和行为背后的三重基本动力。性和攻击性是人类的两大动力,这二者有个很简单直接的理解:性,让关系拉近;攻击,让关系变远。

生命力展开时,必然是有攻击性的,这是极为普遍性的力量。精神分析师们大多会认为,一个人是否修炼好了攻击性,是一个极为根本的问题。

精神分析师给自己找治疗师,一个重要的评估标准,就是这个治疗师,他有没有修好攻击性这一关。

比如武老师本要给自己找一个治疗师,在业内口碑极好,但看到他时,觉得攻击性像是从他身上,彻底被抽走了,于是放弃了要找他的愿望。相反,如果一位精神分析师是一个动不动就愤怒的人,那意味着他没有修好自己的攻击性。

所以最好是,一个人既是有力量的,同时又是能安放好自己愤怒的。能整体做到这一点并不容易,但多数人都在不同程度上,体验过这一点。

意识层面微风吹过,潜意识层面波浪滔天

调查:你在什么时候酣畅淋漓地释放过你的攻击性?那是一种什么样的感觉?欢迎留言。

一次是小时候在家,愤怒的跟父亲大吵大闹,忽略他的感受,像疯了一样的愤怒,发泄自己内心的怨恨。其实心里很害怕,那种失控的感觉,让人印象深刻。

还有一次,是跟一个朋友聊天,充分而旗帜鲜明地告诉她,我的愤怒生气。庆幸的是她回给我了一个微笑,告诉我她当时的情绪,我一瞬间眼泪就掉了下来,我觉得她治愈了我,在那一瞬间,我们的距离也在拉近。

分享一段鲁米的诗:

我到得了那里吗?

那个鹿只扑向猛狮的地方。

我到得了那里吗?

那个我所追寻者在追寻我的地方。

每个人都不好惹

在学精神分析时,总能听到一个说法:如果来访者还没有开始表达他的攻击性,那就意味着咨询还没有真正开始。

当然,这种有点绝对化的话语是很多的,比如还有这个说法,就是将上面那句话改成:如果来访者还没有开始谈性,那就意味着咨询还没有真正开始。

意识层面微风吹过,潜意识层面波浪滔天

这些说法可以理解为:当一个人没有向你展示他真实的本性时,咨询就还没有真实开始。而人类的真实本性,我们最近一再提到,就是自恋、性和攻击性。

所以在和每位来访者开始咨询时,武老师都会提到一个原则:在这个咨询室中,你是有自由度的,除了攻击我的身体和你自己的身体,其他你说什么做什么都可以。

这样说一个重要目的,是为了让来访者知道他是可以在咨询师面前表达攻击性的。对于多数来访者而言,要做到这一点非常不易,他们更容易讨好咨询师,在咨询师面前表现的毕恭毕敬,像个乖孩子似的。

比如,一位来访者是白领,脸上好像就写着“懂事”两个字,每次来到咨询室时,总是正襟危坐,非常用心地听,表达敬意和感谢,常常说对她有多大帮助。

可现实生活中,她是一个非常容易暴怒的人,只不过她心中产生暴怒后,会担心破坏关系,于是拼命压制自己的怒气。

武老师曾写过一篇文章叫《性格是你的内在关系模式》文中说:问题,在关系中形成;问题,在关系中呈现;问题,在关系中疗愈。

来访者在现实中的问题或性格,是在原生家庭中形成的,也会呈现在其他各种关系中,特别是咨询关系。

所以可以这样推论,这位来访者在现实中很容易暴怒,但怕破坏关系而去压抑;那必然的她在咨询关系中,也会很容易暴怒,但害怕破坏咨询关系,而一样会去压抑。

意识层面微风吹过,潜意识层面波浪滔天

于是,在当她在咨询中,诉说对别人的暴怒和压抑时,有时武老师会说,在我们的咨询关系中,也许你一样对我产生了暴怒,但因为害怕,所以压抑了怒气。

这是一个很重要的咨询技术,就是让来访者看到,他的一些关键心理是同时呈现在四个方面的:他当下的关系中,他童年的关系中、他内在的关系模式中,还有咨询关系中。

刚开始时,她会说,没可能的,武老师我对你非常满意尊敬,我完全看不到我对你愤怒的理由。

逐渐地她说,武老师我的确在上次咨询中,对你产生了愤怒,可是我始终说不出口。后来终于有一次,她在咨询中说,我对你很生气!

然后下次咨询她取消了,再下次咨询她迟到了。探讨到底发生了什么,让她先取消一次,接着又迟到。

她说这两星期,她一直惴惴不安,担心上次对武老师表达的愤怒,会把他杀死。理性上知道这是不可能的,但感觉太真实了,并且正好那段时间,武老师在微博上被人围攻,于是她想武老师的这份不幸,极可能是她上次表达愤怒所导致的。

意识层面微风吹过,潜意识层面波浪滔天

为什么她会担心成这样?她其实隐隐地觉得自己像全能神一样,她一表达攻击性,武老师就被她毁灭了,这是她不敢表达攻击性的深层原因。

并且她也的确是一个不好惹的人,容易有自恋性愤怒,所以她会有这样的想象:吴老师如果惹着她,她就会对他有愤怒,然后那一刻恨不得他去死。这种恨不得别人去死的自恋性暴怒,隐藏在普通级别的愤怒之下。

关于意识和潜意识,武老师说过一句话:意识层面微风吹过,潜意识层面波浪滔天。很多人不敢表达愤怒,就是因为意识层面的愤怒,按逻辑来讲是非常合理的,但潜意识层面的愤怒,却是达到了恨不得别人去死的地步。

同样很多人不敢表达渴望,也是因为意识层面的渴望看起来很正常,但潜意识层面的渴望,却是达到了恨不得独占全世界的地步。

如果用级数来表示可以说,这位来访者那次对他表达出来的愤怒只有十分,但在她潜意识中,对他的愤怒也许达到了一千分甚至更高,所以她自然是不敢表达攻击性的。

比如,经常有长期的来访者,一到咨询室就对武老师说:武老师,这次我觉得没什么好说的,我说的太多了,你作为我的咨询师应该对我很了解了,所以你能说点什么吗?有的来访者干脆说:武老师,这次你开始一个主题吧。

意识层面微风吹过,潜意识层面波浪滔天

多次讨论后,发现当来访者问这个问题时,绝大多数时候都是因为上次有了不满,通常这份不满是上次谈到一个话题时,武老师没有理解到他们。

于是他们非常生气,非常失望,所以不想再开启一个话题,既是怕再遭遇失败,也是因为就是生气。

发现这一点很重要,这样一来,不仅发现了来访者的一个模式,也可以来探讨,上次咨询时到底发生了什么,让他生气。

比如她很多次一到咨询室,就眼巴巴地看着武老师说:这次你找个话题吧。探讨总结后发现每当这时,都是因为上一次,她觉得咨询中误解了她,不仅如此,误解还让她觉得,武老师在说,她是一个人品不好的人。

咨询师误解来访者太正常了,但只有不合格的咨询师,才会给来访者下“人品不好”这种道德判断,武老师自信他不会有的。

有时武老师会澄清,这个判断是没有资格去做的,而且也没有做。不过这不重要,重要的是,这是来访者自己的内在想象,以及这个内在想象,会驱动着她做什么,从而影响了她的外在现实。

比如对她来说,在现实生活中,一旦她觉得对方认为她人品不好,攻击了她的人格,那她就会和对方中断乃至彻底结束关系。

意识层面微风吹过,潜意识层面波浪滔天

这个模式导致她一直失去各种关系,而有些关系本来是非常宝贵的,失去太可惜。经过多次探讨,她对这个模式看得越来越清楚,也越来越能掌控自己的人生了。

再有这种“这个人竟然认为我人品不好”的判断发生,她会告诉自己,也许是自己误解了,或告诉自己耐心一点,给对方和自己沟通的机会,而继续沟通,总能化解误解。

有部电影《别惹我》,说一个黑社会家庭,向警方举报了黑帮内幕,于是逃到法国小镇生活,是外来户,被欺负,他们就干净利落的,报复了所有人,简直睚眦必报,而且手段残酷可怕。

武老师看完后觉得,大多数人都想活成这个黑社会家庭的样子,但因为种种原因,不敢活出来。当然现实上,也不能活成这样。

但至少要知道,每个人都不好惹,特别是你自己也绝对不好惹。那些看上去非常“老好人”的人,其实一样有根本性的自恋,一样容易有愤怒,只是没有表达出来,甚至都觉知不到。但如果一旦有机会,他们会展现自己的报复心。

很多人有这样的体验:在某件小事上,你被得罪了,而你出于种种原因没有表达出你的攻击性、你的怒气,结果这件小事,你一直记得,多少年都放不下。

意识层面微风吹过,潜意识层面波浪滔天

但如果有一次又发生了这种小事,你表达了怒气,然后你发现,不仅你觉得真畅快,对方也没有恼火,甚至你们的关系,可能还变得更好了。

这是攻击性的一个根本功能。

总结

1.意识层面微风吹过,潜意识层面波浪滔天。很多人不敢表达愤怒,就是因为意识层面的愤怒从逻辑讲是非常合理的,但潜意识层面的愤怒,却是达到了恨不得别人去死的地步。

同样的,很多人不敢表达渴望,也是因为意识层面的渴望,看起来很正常,但潜意识层面的渴望,却是达到了恨不得独占全世界的地步。

2.攻击性的普遍性。咨询中来访者的各种拖延、迟到,乃之早到与讨好等等,也许都在表达他们的愤怒,对咨询师的不满。

3.每个人都不好惹,你自己也绝对不好惹。那些“老好人”其实一样有根本性的自恋,容易有愤怒,只是没有表达出来,甚至都觉知不到。但如果一旦有机会,他们就会展现自己的报复心。

4.相信太多人有这样的体验:在某件小事上,你被得罪了,出于种种原因没有表达出攻击性和怒气,结果这件小事,一直记得,多少年都放不下。

意识层面微风吹过,潜意识层面波浪滔天

但如果有一次又发生了这种小事,你表达了怒气,然后发现,不仅你觉得畅快,对方也没有恼火,甚至你们的关系可能还更好了,这是攻击性的一个根本功能。

思考

前两天刚发生一个类似的真实事件,马上出现了这个案例对应起来,确实关系变得更好。当学到一个知识后,身边的所有发生的一切都在告诉我,我早就应该知道这一点。所以内在想象和外在世界是镜像关系。

如果能把这种互动,含有攻击性的,双方都当做游戏。在一段关系中,每个人都不好惹,每个人都有情绪,愤怒、生气,不表达是不可能的,一定会用这样或那样的方式表达出来。也许更多的方式需要不断的探索。

其实自从觉知道愤怒,并且学会表达这种情绪后,感觉自己变了温和很多。现在看来能够表达攻击性,是一种生命力的舒展,建立一个小目标,就是让生命力美丽的绽放。

谢谢你的欣赏,观点来自《武志红的心理学课》对于本文内容,你有其他观点吗?欢迎留言和我一起探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