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年·70人】範炳夫:紮根基層28年的“農民法官”

慶祝新中國成立70週年/ 遼寧政法大型系列主題報道70年·70人

紮根基層28年的“農民法官”

記退休海城市人民法院牛莊人民法庭審判員範炳夫

人物簡介

範炳夫,2016年退休,退休前系海城市人民法院牛莊法庭審判員。紮根基層法庭28年來,累計審結和執行各類案件4200餘件,無一發改。榮立二等功2次,獲最高人民法院表彰2次,被評為鞍山市人民滿意政法幹警、鞍山市特等勞動模範、遼寧省人民滿意政法幹警、遼寧省優秀法官等稱號,2010年年底被最高人民法院評為全國優秀法官。

座右銘:老牛自知夕陽晚,不用揚鞭自奮蹄。

【70年·70人】範炳夫:紮根基層28年的“農民法官”

範炳夫

甘當“農民法官”

10月15日,在範炳夫家的客廳裡,記者看到一起案件當事人寫給他的一首詩被裱好掛在牆上。範炳夫說,這首詩他十分珍惜,他覺得這是對他28年基層審判工作的最好“獎勵”。

1988年,當時32歲的範炳夫考進海城市人民法院,成為一名光榮的人民法官。因老家在海城農村,範炳夫更能深刻感受和了解人民群眾的期盼,於是他主動要求到離百姓最近、條件艱苦的農村法庭工作。

同年年底,院裡將範炳夫分配到距海城市20公里的牛莊法庭任書記員。從那時起直到退休,範炳夫始終工作在農村法庭,先後在海城市法院所屬的牛莊、析木、南臺和西柳4個法庭任書記員、助審員和審判員,走遍了全市的鎮鎮村村。

把庭審開到百姓家裡

農村人家居住分散,交通不便,老百姓去法庭一趟不容易,於是他就俯下身子、邁開步子、走進院子,把庭審開到村裡,開到百姓家裡。

有一起贍養案,因當事人是老人,腿腳不方便,範炳夫就帶領辦案人員騎車冒著零下20多攝氏度的嚴寒來到老人家。當老人拄著柺杖打開門後,看到眉毛和頭髮都掛滿了白霜的範炳夫一行,非常感動。在範炳夫的主持下,老人又過起了安享天倫之樂的幸福生活。

2002年,範炳夫在南臺法庭時審理了一起工程欠款糾紛案件。該案所涉及的工程已層層轉包,幾易其主,原告幾年多方討要無果,因著急上火而中風偏癱。範炳夫經過艱難追討,最終把3萬元欠款放到原告手中。第二天,原告讓家人把自己推到法庭,顫抖著雙手從懷裡拿出一張紙說:“這是我心裡最想跟你說的!”範炳夫一看,上寫道:“優秀法官人輩出,南臺法庭遇炳夫;誰與炳夫能相等,大宋年間有包拯;誰與炳夫能相爭,嘉靖年間海剛鋒;誰與炳夫能相同,康熙年間于成龍。”看著這首打油詩,範炳夫心裡一陣激動:“作為法官只是做了分內之事,而百姓出於感激之情竟然給予這麼高的評價,我何以敢當!”這件事讓範炳夫深受震撼,激勵他更加堅定地為百姓辦案,做人民公僕。

給百姓和諧與安寧

採訪時,範炳夫多次強調,法官最大的價值就在於定分止爭。

南果梨是海城大屯一帶的特產,也是當地經濟的支柱產業,當地某村周某、張某二人與村委會因栽種的幼樹數量爭議起訴到法庭,四五十畝的果園,上萬株果樹一眼望不到邊,連當事人自己都嫌麻煩沒有認真清查過。為了徹底查清幼樹的數量,範炳夫冒著酷暑一棵一棵做記號,一星期下來,範炳夫肩頭和背部的衣服浸出了一道道白花花的汗漬。宣判時,村幹部說:“為了一個公道的判決,你這樣賣命工作,我們服判,絕不上訴。”

28年間,範炳夫累計審執結各類案件4200餘件,無一上訪纏訴,無一超審限,無一違法違紀。退休後,範炳夫依舊十分關心法院工作,仍然承擔著義務法律諮詢員的職責,群眾鄰里有什麼事還願意讓他給調解調解,聽他講講法律規定,因為大家都非常信任他。

王海江 駐鞍山記者 馬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