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興與華為技術領域差距大嗎?

路邊的白兔


說到國內通訊行業的標杆,大家第一反應就是華為公司。然而瞭解科技圈早的網友們應該對中興公司也不陌生,曾經的中興和華為可謂是國內通訊行業的一對“神鵰俠侶”,構築了國內90%以上的通訊基站。

但是如今二者之間的差距,好像越拉越大,如今的中興節節敗退,幾乎被人們所遺忘,而反觀華為公司,則步步高昇,成為了大部分人心中的“明星企業”。那麼造成今天這個差距的主要原因是什麼呢?小編來帶大家分析一下。

1、定位不同,一個是狼,一個是羊

首先要明確一點的是,中興是一家上市公司,而華為公司則是一家民營企業。前者既然上市了,那肯定有大批的股東支持,當然帶來的影響也很大——董事會會干涉公司的運營項目。說的好聽點,就是哪個項目值得發展就做什麼,說的難聽點,就是什麼賺錢就做什麼。以至於中興公司從上到下都變成了“溫順的小綿羊”,領導怎麼說,他們就怎麼做,從來不用擔心未來會怎樣,反正比起大部分公司來說,中興的待遇非常優厚。

而華為公司則背道而馳,在任正非的帶領下,華為人就像是一條條餓極了的狼,在華為你幾乎很少能看見怠惰的員工,每一個人都在儘自己的全力發光發熱。用任正非的話說:惶恐才能生存,偏執才能成功。當夜幕降臨,萬家燈火飄起的時候,華為人依舊在堅持著自己的崗位,奮發圖強。

2、產品的質量和服務的品質不同

有人說,中興不是很少做手機了嗎?其實努比亞手機就是中興旗下的,但是和華為手機相比,努比亞太過小眾了,沒有屬於自己的處理器和不同產品的定位。反觀華為,不僅研發出了屬於自己的海思麒麟處理器,還獨立出了子品牌榮耀手機,主攻線上年輕群體市場。

而服務方面,二者的差距更大了,華為公司為了更好地傾聽消費者們的意見,還專門成立了“花粉俱樂部”,只要你願意,就可以成為其中的一員。而線下門店更是數不勝數,一條街上出現了好幾家華為手機的旗艦店,都不足為奇。反觀努比亞手機,就連很多二線城市都找不到門店,那消費者又怎麼敢購買一個連售後點都沒有的手機品牌呢?


3、對人才渴求、對研發的付出不同

中興愛不愛財,小編不知道,但是華為創始人任正非愛“才”,是有目共睹的。對於人才的渴求,任正非從不掩飾,甚至公開喊話道歉,讓一位在華為受委屈選擇離開的老員工回來,而在這一點上中興就顯得有些“佛性”了。對於研發,任正非總是不計投入,甚至直言華為可能是世界上最窮的高科技公司,因為大部分的利潤都被重新放回了研發上,而中興沒有這樣做,也做不到,畢竟董事會也不允許在研發上投入那麼多。

這就是為何起點相近的華為公司和中興公司,如今的差距卻越來越大的原因了。大家覺得未來中興可能會“捲土重來”,追上華為嗎?


物流觀察室


中興與華為技術領域差距大嗎?

就這個問題來說就純技術領域來說其實也不見的有多大的差別,但是他們的經營模式卻有天壤之別。

中興是一家上市公司,為了開展業務,開拓國際市場,擴大企業經營他就會廣泛融資,而這樣做的結果是美國很快就把中興給買斷了,美國實際上就控股中興了,中興所做的一切都要受控於美國,實際上中興就變成了在中國註冊的美國公司了,一切經營管理也就沒有自主權了,一切都得聽美國人的擺佈。

而華為公司卻與中興洽洽相反,華為到今天也不是一個上市公司,華為的原始積累是企業內部股份制,所以外資是無法進入華為的,華為是被上市公司拒之門外的,企業和股市沒有任何關係,這就是美國要打壓華為時卻沒有任何手段來對華為進行控制,也只能在國際上造謠說華為的產品存在安全癮患,可是這一切國際社會對美國的所謂安全觀知道的一清二楚,明白告訴世人,只有華為的產品才是最安全的。

如此一來,美國既沒有起到打壓華為的目的,反倒給華為做了一通免費的廣告,使華為在世界上盡人皆知,而且身價倍增。這就是在關鍵時刻上市的中興公司與不上市的華為公司之間的最大區別。

美國控股中興,中興在企業發展上就寸不難行。相反華為就因為沒有外資入股才有條件能作出一系列的反制措施,使美國無計可施,這也就是中國民族工業在改革的大潮中所體現出來的最大優勢吧。


馬到成功82484612918


應邀回答本行業問題。

現在華為的研發成果開始逐年增加,中興和華為之間的技術領域是有一定的差距的,但是也沒有非常大,就中興而言,很多通信業外的還是看得太低了。

中興公司被很多通信業外人士看低,但是實際上在通信業內部中興也是一家巨頭。

中國的通信業是從3G時代開始崛起的,在通信製造業這塊的兩隻領頭羊,就是中興和華為。

目前全球的通信製造業是四強爭霸,分別是華為、諾基亞、愛立信、中興。

要知道這個格局是一大批歐美的通信業巨頭倒閉、被合併之後形成的格局,而倒下的巨頭哪個都不可小視,當年也都是叱吒風雲的角色。算一下前後倒下的巨頭有摩托羅拉移動、西門子移動、阿爾卡特、朗訊、北電,而且被很多人認為很強大的三星在通信業運營商這塊也是被壓縮的非常厲害,到了5G時代才重新有一些起色。

這裡從側面也可以看到中興的技術實力。

其實大家可以想想,現在在全球的科技領域,有幾家中國的企業可以牢牢地佔據第四的位置呢?

中興就通信業的而言,也是一家通信製造業的全產品線公司。

現在就運營商業務這塊,中興也涉足了全部的運營商領域,包括數據、傳輸、接入、有線、無線,這些各個領域,中興都是非常強大的,而且也是華為在全球的主要競爭對手之一。

就技術實力而言,中興也掌握了海量的通信業專利。

中興的研發能力也是非常強大,從中興的專利數量就可以看到,甚至一度中興的專利數量還要超過華為。

現在華為近些年的商務推廣做的更好,積累了大量的資金進行研發,中興和華為之間的專利數量才開始逐漸的拉大。

不過即使是這樣,就在最新的5G標準必要專利之中,中興也是佔據了不少的比例。

中興近些年其實還是發展的不錯的,不過華為發展的更好,很大程度是由於華為太耀眼了,掩蓋了中興的光芒。

總而言之,華為近些年商務發展的更好,才有更多的資金投入研發,發展的更好一些,也逐步的開始拉開了和中興之間的技術差距,但是其實中興也是很強大的,也並不能太小看了。

以上個人淺見,歡迎批評指正。喜歡的可以關注我,謝謝!

認同我的看法的請點個贊再走,再次感謝!


通信一小兵


為何會導致中興和華為有這樣的技術差距?我覺得主要的問題在企業的戰略思維上,華為看的更遠一些,危機意識更強一些。而中興的戰略規劃遠不如華為,自頂而下就導致了兩者在技術上的具備顯著的差距


先說說技術理論上的差距


中興和華為的差距是的確有,但是在理論技術層面沒有想象中的那麼大,以5G為例,中興目前5G標準必要專利排名第三,華為排名第一,因此從這方面來說兩者都是好樣的。當然華為的投入更大,華為的產出更多,這點也不否認。

我們周圍很多人對華為豎大拇指,對中興豎小拇指的原因是因為中興在去年美國的制裁中沒有挺住,而今年美國想故伎重演,但是華為挺住了。實際上我覺得不能這麼簡簡單單的認為中興是一個垃圾。


中興是美國製裁的第一家高科技公司,中興虧就虧在沒有準備上。中興沒有像華為一樣未雨綢繆,而華為的確也是在中興遭受制裁後加快了備胎計劃的進度。所以正因為中興毫無準備,所以才被打了一個措手不及,如果華為同樣是沒有任何準備的狀態,華為也不會好過在哪裡去。

這就是中興和華為戰略思維差異導致兩者在技術積累上的差距,華為的技術儲備很明顯更深厚,所以才保證了華為這次挺得住。華為一直在戰略上時刻警惕美國可能的發難,產品的技術延續性積累做的很早,而中興一直沒有警惕。


其實美國首先打擊中興,也就證明了中興至少技術上有打擊的價值,也是特朗普優選的中國產品。


硬件能力上,芯片能力差距巨大


其次我覺得中興和華為的主要的技術差距還體現在硬件上。華為在戰略上一直強調硬件是華為設備的核心競爭力,而中興一直輕視硬件而重視軟件。所以我們可以認為在軟件能力上中興可能不輸華為,在硬件能力,尤其是芯片上中興和華為差一大截。


我記得一直到2015年左右,中興的核心路由器才用上自研的轉發芯片,而華為在10年前就開始商用,這就體現了兩者的根本差距。華為一直戰略上對標思科等先進企業,把硬件芯片當成核心競爭力,而中興很長時間以後才開始考慮在產品中使用自研的芯片。

目前華為的海思是全國第一的IC企業,大部分核心芯片實現了自研,尤其突出的是ARM平臺的各種CPU,而中興微電子排名全國第10左右,很多核心的芯片都沒有實現自研,比華為晚了太多,這是硬件能力的差距。


軟件能力上,中興和華為半斤八兩


在軟件工程能力上,中興和華為差距我覺得不是那麼明顯,反正都不如全球的一些先進互聯網企業的軟件工程能力,畢竟中興和華為實際上還是歸類於硬件企業。

華為偏流程,中興偏能力。華為的的研發流程更合理和科學,嚴謹的IPD研發流程保障了華為設備軟件出錯的概率比中興小的多。


但是我認為中興碼農的平均個人軟件能力,可能比華為的平均水平還強一些,這是因為中興沒有嚴格的流程保障產品的穩定不出錯,就必須要有更強的個人軟件研發能力來分析、定位、解決,這個其實挺尷尬的。


產品技術方面,某些領域中興和華為差距很大


雖然在理論技術層面,我認為兩者沒有太大的差距,但是由於中興的戰略眼光比較短線,因此在產品能力上會被硬件和目光短淺的技術規劃限制,導致中興某些產品和華為差距明顯。中興的通信設備和華為同為全業務的通信製造商,我來大概比較一下各個領域的差距

芯片,剛才說了,差距巨大。兩者的戰略思維導致了根本性的差距


移動通信系統,包括無線基站和核心網,我認為沒有多大的質變的差距。當然華為的設備肯定更好一些,中興在國內運營商的體驗來看,排名第二問題不大


數據通信系統,中興和華為的差距巨大。中興的核心路由器和華為的核心路由器可能有2代的差距,其他數據通信產品如交換機、防火牆,中興和華為的差距也很大。這是由於中興之前根本就沒重視數通,而且投入不夠,內部鬥爭也消耗了太大的精力,導致中興不如華為

傳統和接入,我認為兩者幾乎打平,當然由於華為自研芯片的原因,華為在下一代傳輸接入的性能上應該領先中興,不過我覺得代際沒有數通那麼大,基本上目前可商用的設備是半斤對八兩


雲計算上,中興和華為差距顯而易見,華為的公有云已經在全國排名前五,而中興幾乎沒有可商用的公有云。即使是企業的私有云,華為目前排名全國第一,中興連H3C和阿里都不如

AI技術上,中興和華為的差距也很大。海思的AI芯片能力在通信企業裡是靠前的,而中興的AI幾乎聞所未聞。華為現在在搞全AI戰略,所有的產品都要有AI能力,而中興的AI不論是專利數還是硬件,都和華為無法相提並論


終端和消費者產品,這個我就不提了,中興和華為差距也太大了,華為智能手機當之無愧的全國第一,家庭物聯網產品至少排名前三,中興這兩者都屬於other


結論:中興還要加油


所以,我們可以看到,理論技術上即使中興和華為差距不像想象的那麼大,在產品上中興和華為海思有顯著的差距的,中興應該就在1-2個領域的產品可以和華為並駕齊驅,其他都遠不如華為。


這個差距的主要原因還是我們講的企業戰略思維的差距,中興目光比較短,看不到長遠的未來,因此在芯片和產品的未來演進上都遠不如華為。

順便說一句,中興和華為的技術差距,還有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中興更偏國企,各種派系利益關係複雜,領導子公司又多,讓中興無法好好的激發員工能力,聚焦技術。


IT老菜鳥


差距非常大

中興面對美國製裁

2018年3月,美國商務部突然宣佈對中興實施全面制裁,禁止中興在未來7年內使用購買美國的任何產品和技術,這突然的制裁打亂了中興的經營活動。最後還是創始人何為貴,不得不重新出馬,跑到美國去尋求諒解,最後再交納了10億美元罰款之後,中心要辭退現有的管理層,並充足美國認可的管理層,聘請美國人當公司,堅持經營活動上報美國,等一系列的採訪之後,美國解除了對中興的限制,這讓我想到了當年的不平等條約。這一次打擊之後中信徹底進入到了衰退時期,現在5g興起中心的市場份額不足5%,以後估計還會逐漸的衰退,徹底成為一個二線品牌,

華為面對美國製裁

<strong>我們先來看一段數據,在全球5G專利技術上,中國持有專利技術3400項,韓國2051項,美國1368項,而在中國的5g專利當中,有一半是華為企業持有的。而且根據數據調查顯示,在中國大陸境內,5G基地臺的建設已經超過35萬多臺,數量是美國的10倍以上。我們知道,在過去的一百多年人類歷史,科技主要是被西方國家所領導的,但是在這十幾年,中國的科技發展迅速,在短短的時間內已經趕上成為科技大國。

面對美國及谷歌的制裁,華為憑靠自己的技術及科研上十分霸氣,反倒華為越來越強勁。

作為曾經國內手機市場第一陣營“中華酷聯”中的重要一員,中興曾與華為一道,曾達到很多品牌無法企及的高度——全球第四。但如今華為一路高歌,已成為國內第一,全球第三,並想把安卓手機之王三星挑下馬。而中興手機已連續三年跌出國內智能手機市場前五。


餘生平淡


對於中興不能一味否定,這對它太不公平。通信設備領域,華為全球第一,中興第四。華為技術上大概領先中興6到12個月。要知道,華為和中興在市場競爭中是逼得北電破產,諾基亞西門子阿爾卡特朗訊合體,幾乎幹掉了市面上全部大拿的。同樣是落後100年,你見哪個中國車企逼得豐田本田寶馬奧迪合併,大眾福特特斯拉破產的?所以 中興看起來沒那麼牛完全是因為華為太牛了 掩蓋了它的光芒 中國其它的科技公司和他比真的都是弟弟 研發投入和專利都沒有中興多。


哥得八個猜想


二十年前中興領先,二十年後華為領先。中興是設備製造商,華為是技術服務商,中興全行業產品都能製造,華為全面技術設備服務。中興是股份制,華為是股份合作制。中興援助第三世界被美國打了黑槍,罰款巨大損失慘重,現在被美國裝了木馬全程監控相當於給美國當長工,華為保密作的好也更守法,美國拿他沒辦法公開撕破臉把總舵主女兒關起來強破華為就犯。現在來看華為ok


把v


EMUI9.1帶來了兩大黑科技突破,一是拿出了新的華為超級文件系統(EROFS),一是方舟編譯器帶來的全新系統及應用的編譯和運行機制。而華為EMUI9.1在系統層面的突破,或是它對下一階段的戰略破局做鋪墊。

華為對系統底層技術的研發也賦予到自家的EMUI優化。2016年的EMUI5.0中提出"天生快,一生快"是基於華為AI自學習系統,以及軟硬結合的精細化資源調度和安卓系統組件深入優化等一系列技術的組合,希望將Android系統變成"抽屜式可替換"架構。

2018年,華為EMUI8.1拿出了GPU Turbo技術,打通了EMUI操作系統以及GPU和CPU之間的處理瓶頸——針對GPU和CPU兩者搶奪TDP的功耗問題,在系統底層對傳統的圖形處理框架進行了重構,實現了軟硬件協同,使得圖形運算整體效率提升60%,芯片的功耗降低30%。當前在華為EMUI9.1中,GPU Turbo達成了接近滿幀高畫質的遊戲運行體驗,帶動了功耗節省等層面的性能提升。

其次是,華為方舟編譯器提供了全新的系統及應用的編譯和運行機制,從動態編譯變為靜態編譯,就是將高級語言直接編譯成機器碼,徹底消除了虛擬機動態編譯的額外開銷,實現了開發和運行效率的兼容並舉


搞機雷哥


首先要承認國內乃至國外中興在通訊都是一流企業。但是和華為比確實差距越來越大。核心技術一定有。國內能走到世界前列的能有幾個。還是高科技。不能因為人家和華為比差距大了就說成狗屁。


相見不如懷念217


技術差別不大,差別大的是管理能力和效率,人才的有效組織和管理才是一個公司的核心競爭力。其次差的是股權結構,中興是航天加起來大股東,團隊是單一大股東,問題很多。最後,創始人格局不一樣,這個格局不知道是因為股權結構導致的還是人本身的差距。總體來說,中國稱得上戰略大師的企業家應該就任和馬了。嗯,海爾是個笑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