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块链入门:怎么才算一个有价值的数字货币

币圈一直有一个直击灵魂的问题:这个币有什么价值?

经济学里面有句话说的好:价值决定价格。虽然可能不完全是,但价值肯定是影响价格的重要因素。我们在投资中肯定是以获利为目的的,如果无法判断其价值,那么对其价格的判断只能从K线来了解了。行业内不缺一些K线高手,但是,如果是一个刚刚出现的数字货币,一个没有上线的项目,K线还没走出来,怎么判断呢?没有历史数据就无法判断——对于一个新项目来说K线显然是失效的。对于趋势的把握就要考虑币本身的价值。

数字货币现在还处于孩童阶段,和金融结合紧密,缺乏监管之下乱象丛生,导致传统行业的估值模型几乎全部失效,即使是这些年一直叫嚷的互联网思维到了区块链行业依然不灵光,那么怎么样去评估一个数字货币的价值呢?

那么既然老方法不管用了,新的方法还不成熟。那么我们就忘掉所有招式,无招胜有招,以最简单朴素的逻辑去判断一个数字货币的价值。你会惊讶的发现,可能你觉得没有价值的可能有价值,你觉得有价值的可能没有价值。

区块链入门:怎么才算一个有价值的数字货币

基本原理:

第一条原理:任何投资都需要一个时间的限制。当然,如果价格达到预期,我们可以适当延长时间周期,几个月,甚至几年。但这样的话,投资标的就不需要围绕在数字货币这个领域选择了,那还有更好的投资项目。数字货币的投资时间周期至少在三年内,这还是我最大限度的放宽了标准。传统VC也就是3-7年,证券股票二级市场投资我就算说拿着苹果股票、阿里巴巴股票三年,又有几个人拿得住。

另外一条原理就是:任何价值如果不能体现在价格之上,那么,对于投资者,就是没有价值。相信这一条大家都是认同的,毕竟投资的第一要务就是赚钱嘛。

那么要使一件商品或者一个东西增值的话,要怎么做呢?首先,要让大家都认同他的价值,认为它很不错——这就是“共识”,也就是要有需求。第二,它本身可能比较稀缺,有稀缺性这个特点。符合以上两条,就不要担心没有市场,明眼人的话一定会搞一个交易市场出来的。

比如最近周杰伦的演唱会门票,交易平台上买不到了,黄牛就出来了,网上买七八百一张票非常稀缺,黄牛分分钟给你炒到几千上万,大家都知道,不是炒到这个价格就是这张票本来值这个价格。这是经济学的基本原理,或者说人性的基本法则。为什么买不到票呢?平台把价格提三倍五倍,自然你就可以买到票了,前些年有经济学家这么表达观点,结果被“刚需”论调的人大骂。其实没什么可骂的,人类除了摄取蛋白质、水、糖分、无机物等维持生命的东西之外,世界上没有任何东西是真正的刚需。

记住两点,共识和足够稀缺。

供给侧

价格其实就是供需关系,理论上来说,数字货币的供给方是不会变更的,非常透明的。然而事实上缺并非如此。但是对于主流币来说,供给方的问题并不大。就拿比特币为例,平均每十分钟产生50个,四年区块产量减半,总量2100万。所有人算同一个起跑线,中本聪的消失或者对地址上的btc一个都不动,相当于人为的锁定了一小部分流动性。供给侧的模型主要是直销类产品喜欢的东西,这是2019年模式币的主体设计核心,这样的供给设计,对行业和技术发展都没有太大帮助,需要了解相关信息的读者只要搜索模式币基本都能搜索到很多信息,去里面找到有关供给控制的内容即可。

需求侧

假如说,数字货币的供给方是透明且不可变更的,那么需求放便是核心了。需求方的规模越大越好。需求侧规模经济在学术界的叫法又叫做网络效应。

网络效应的意思是,使用这个网络的人越多,这个网络的价值就越大。网络效应在互联网行业上用的非常多。举个经典的例子,微信。用微信的人越多,人们就可以通过微信和更多的人沟通,微信对每个用户的价值也就越来越大,然后又会有更多的人用微信。所谓的“需求创造新的需求”。

想要数字货币的价格不断上涨也是同理,就需要持续的有人进来,而必须得依靠网络效应才能有人愿意进来。来一波人可以,持续来人很难,这也就是历史上大多数的数字货币价格经过拉升跳跃之后,就一路下跌,趴在那里,或是一蹶不振或是在等待大饼的召唤。所以说判断数字货币是否有价值,其实就是判断这个币是否有网络效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