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的潮汕名是怎么来的?

对潮汕地区以外的人来说,潮汕的地名总是弄不清的一个谜。什么潮汕、潮州、潮安、潮阳,不知谁大谁小,谁先谁后。但是,总有一个概念是没错的,那就是:凡是带“潮”字的,就是指中国东南靠近台湾的这片地方。虽然其它地名还很多,但只有“潮”这个字在人们印象中扎下了根。

现在说“潮汕”,它已经不是个地名,而是以特有的文化形态为特征的地域名。小,则包括现在的揭阳市、潮州市、汕头市;大,则到汕尾市东部、梅州市的南部和闽南部分地方。其特点是以潮州方言为主、客家方言为辅的方言区。

我们通常说的潮汕文化,其实包括两个部分:一是潮人文化,二是客家人文化(简称“客家文化”);由于客家文化的主体和研究中心州在梅和闽南,潮人文化的研究成为潮汕地区的主要对象,多数情况下,也就习惯地称潮人文化为潮汕文化了。其实,说潮人文化应该涵盖更广,包括海外潮人与散居在国内其它地方的潮人在内。

历史上的潮汕名是怎么来的?

潮汕这个地方,两亿年前是海洋,大约在1.8亿年前由海洋变为陆地;4万年前又被海水淹没,1。8万年前复现为陆地;1万年前低处再被淹没,高处已有人类居住,大约5000年前海水退去,形成现在的地貌。

早期人类文明,在潮汕表现为“贝丘文化”和“浮滨类型文 化”。“贝丘文化”就是现在考古 ;时发现的新石器时期古人食用 :海洋食品剩下的贝壳类遗存; :“浮滨类型文化”是指在饶平浮滨镇附近发现的古墓中文物所代表的商周时期文化。

潮汕最早的行政建制,是在秦始皇统一中国以后实行郡县制时。公元前214年在岭南设立二个郡,统归扬州管。其中南海郡管辖现在广东的广大地区,在揭阳岭置戎所驻兵。后南越王独立,管辖潮汕地区近百年。史籍上已有揭阳今史定的记载。

汉武帝元鼎六年(公元前 111年),设立揭阳县,至今约 2000多年。

历史上的潮汕名是怎么来的?

新莽元始四年(4年),改揭阳县为南海亭。东汉时又改网揭阳县,隶属于荆州南海郡。

东晋咸和六年(331年),分出海阳、绥安、海宁、潮阳四县,隶属于东官郡(今东莞前身)。这时最—早早餐出现“潮”字,所以后代多有用“潮阳”代称潮汕的,即源于此。

东晋义熙九年(413年),设义安郡。现在在国外有义安会馆、义安学校等,用的就是潮汕这个古名。

南梁寸,一度改为瀛州,隶属于东扬州。陈时废。现在潮汕许多诗人作诗,还愿意用“瀛州”来代指古潮汕。

隋开皇十年(590年),撤义安郡,改海阳县为义安县。次年 (591年),取“潮水往复为名”,在义安县设立潮州,至今1400多年;

历史上的潮汕名是怎么来的?

唐天宝元年(742年),曾改潮州为潮阳郡,至758年又改为潮州。但在前人的诗作中,由于“潮阳”比“潮州’’响亮,愿意把潮州称为潮阳。所以后来的著名诗句,如“夕贬潮阳路八千”、“海滨邹鲁是潮阳”、“潮阳山水东南奇”等,都是指古代大潮汕地区。

以后行政区划和归属虽然:多有变化,但“潮州”二字始终 存在:直到清咸丰十一年(1861年),中国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失败,被迫答应在潮州开设对外贸易口岸,具体选址定在汕头。那时的汕头虽然只是海边的-一个小渔村,但已经有了停靠船舶的码头。从此汕头正式开埠,由潮州府下的澄海县管辖。

民国成立后,在广东都督府下设潮梅镇守使,驻汕头,逐步形成了汕头成为粤东中心城市的雏形。1921年7月,成立汕头市政厅。此后汕头多为粤东地区行政管理机构所在地:1945、 1947、1949、1975年,数次将汕头市定为省辖市.

历史上的潮汕名是怎么来的?

1981年,汕头经济特区成立。1991年特区扩大为全市。

从1992年1月1日起,大潮汕分为揭阳、潮州、汕头三个地级市,但文化上仍然是—个整体。潮学国际研讨会轮流在三市召开;潮汕历史文化研究中心、岭海诗社等民间组织,仍由三市人员组成;汕头大学仍以培养大潮汕人才为己任。广东的著名旅游品牌“潮汕游”,也是以大潮汕的旅游资源为对象

历史上的潮汕名是怎么来的?

总之,“潮汕”作为地域名称,虽无固定指谓,却可以泛指历史—上的这—地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