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訪李自成行宮 回味米脂一段歷史

細雨霏霏。來到李自成行宮,品味一段歷史。

探訪李自成行宮  回味米脂一段歷史

這次來米脂城,有機會探訪李自成的行宮,也是圓了我兒時的夢想。小時候,天天守候在收音機旁,聽關於李自成的評書。感覺那段歷史距離自己是那麼的遙遠。

想遊好李自成行宮,需要了解那段塵封已久的歷史。

李自成行宮位於米脂縣城北的盤龍山上。明崇禎十六年,李自成在西安建大順國 後,遂命人在這裡修建了行宮和祖墓,山名也是因此而來。李自成行宮是李自成在西安建立大順國後,其侄李過奉命回米脂修建的。

探訪李自成行宮  回味米脂一段歷史

行宮依山據險,前後2層90級臺階,將秀麗別緻的樂樓、梅花亭、捧聖樓、二天門以及凌空而立的玉皇閣聯結托起,蜿蜒有序地直上山巔。在山頂一塊空闊的平地上建有巍峨、富麗的啟祥殿和兆慶宮。其建築雄奇挺拔,氣勢壯觀。 李自成行宮構思精巧,造型別致,主要建築有樂樓、梅花亭、捧聖樓、玉皇閣、慶祥殿和北慶宮等,是陝北別具一格的宮殿園林旅遊區。 李自成行宮內還設有米脂婦女革命史蹟展。

探訪李自成行宮  回味米脂一段歷史

李自成第二次歸鄉是在崇禎十六年(公元1643年),其時他已經在西安建立了大順政權,年號永昌。就在頭一年,明毅宗朱由檢旨命米脂知縣邊大授刨毀了李自成在三鋒背山的祖墳,並焚燒屍骨,揚言已斬斷了闖王家的“龍脈”,從此可以高枕無憂了。為報毀墳揚骨之仇,重建祖瑩,闖王命侄兒李過統兵3萬,回師米脂先行做準備祭陵等事宜。回米脂後,李過見城北馬鞍山後有群山環抱,前有無定河迴繞,龍盤虎踞,氣勢雄威,便仿承天府的式樣,將山上原有真武廟改建為闖王行宮,以恭侯闖王駕臨。行宮修成後,整個建築更加威武顯赫,公然帝王居址。是年十一月,闖王親率大軍回故里參加祭奠,“戌馬萬匹,旌旗數十里。”沿途百姓扶老攜幼,歡聲雷動,以迎闖王。到米脂後在行宮前下馬,闖王見行宮地勢雄偉,建築莊嚴,心中十分歡喜,遂賜名為“

盤龍山”,行宮正殿為“啟祥殿”,後殿為“兆慶宮”。並在樂樓唱戲3天,與民同樂。

探訪李自成行宮  回味米脂一段歷史

對於李自成的歷史悲劇,早在1949年中國革命勝利之時,毛澤東就向全黨推薦郭沫若寫的《甲申三百年祭》,告誡全黨“打江山難,守江山更難”。

李自成失敗後,他的歸宿問題,300年來一直是個未解之謎。當前的爭論主要有兩種觀點:一種認為李自成在湖北與清軍交戰失利後,僅帶28騎,奔往通山縣九宮山,突遭以陳九伯為首的地主武裝襲擊而死,年僅39歲。贊同這種觀點的有著名歷史學家姚雪垠、謝承紅、吳晗等。

探訪李自成行宮  回味米脂一段歷史

另一種觀點認為,李自成用金蟬脫殼之計,來到了湖南省石門夾山寺隱居為僧,直到69歲時圓寂。這種觀點是依據1981年該寺發掘奉天玉和尚墓出土的許多文物,與當地流傳李自成出家為僧的一些故事極為吻合,專家們又根據出土的碑石、墓磚上有關文字、圖案等,推斷出與陝北的風俗習慣有關,認為這個和尚極有可能是李自成。

探訪李自成行宮  回味米脂一段歷史

遙想年少之時,痴迷於天天坐在收音機旁,傾聽李自成的歷史傳記。一切彷彿還在眼前。去追求一個結果,已經沒有必要。我們可以以歷史為鑑,走出自己完美的人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