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比馬奇諾防線,德國的這道防線作用明顯,令盟軍的進攻很是吃力

二戰歷史上,法國人修築的馬奇諾防線可謂無人不知無人不曉,名氣的由來一方面在於它強大的體系與功能,另一方面,如此堅固的防線竟完全成了擺設,淪為笑料。相比馬奇諾防線,德國人其實也在戰前與戰爭期間修築了一道自己的防線,雖說名氣並沒有多大,但是卻在戰爭後期起到了很大的作用,讓盟軍的進攻很是吃力。

“齊格菲防線”是納粹德國在二戰開戰前,在其西部邊境修築的對抗法國人馬奇諾防線的防禦體系,同時也為了重點保護國內重要的工業腹地--魯爾區。德國人自己更多的稱之為“西牆”或“齊格菲陣地"。

相比馬奇諾防線,德國的這道防線作用明顯,令盟軍的進攻很是吃力

齊格菲防線

與馬奇諾防線相比較,齊格菲防線的特點是大部分工事體積較小,但是數量眾多,最多時達到約1萬2千個,遠超馬奇諾防線。該防線修築完成共使用混凝土900多萬噸,是馬奇諾防線的2.4倍;使用鋼鐵35萬噸,是馬奇諾的2.3倍。防線全長達630千米,縱深有35到75千米,其中布有雷場、反坦克壕、龍牙系統等。

相比馬奇諾防線,德國的這道防線作用明顯,令盟軍的進攻很是吃力

龍牙系統

但是該防線也存在一部分缺陷:由於數量巨大,很多工事只有混凝土而缺乏用於防禦重型炮彈的裝甲鋼板,這主要是由於德國當時鋼鐵的緊缺造成的。同時,很多戰爭後期新開發出來的大型火炮無法安裝與之前較小的炮臺上,這也進一步削弱了防線的火力。

相比馬奇諾防線,德國的這道防線作用明顯,令盟軍的進攻很是吃力

在戰爭中期,德國組建了大西洋堡壘,很大一部分的防禦武器以及防備軍隊都移動到了各地的海岸線周邊,齊格菲防線曾一度變得有名無實。直到1944年9月,盟軍突破西線防禦向德國本土發起進攻,德軍才開始依託這條防線進行防禦。12月美軍以飽和轟炸和炮擊支援試圖突破,但沒有成功。直到第二年,盟軍再次發起多次猛烈攻勢,終於一步步的突破了齊格菲攻勢,在這場攻勢中,盟軍傳奇名帥蒙哥馬利、巴頓等悉數登場。至此,該防線一共阻滯了盟軍5個月時間。之後,盟軍一路猛進直搗柏林。

相比馬奇諾防線,德國的這道防線作用明顯,令盟軍的進攻很是吃力

盟軍突破防線

齊格菲防線的宣傳意義幾乎和它的戰略意義一樣大,在相當長的時間裡,它都被宣稱為一條堅固的防線,一直影響到了1944年,但到了真的面對它的時候,無論是德國人還是盟軍,都發現這條防線的大部分設計已經不符合當時的戰場形勢了,儘管它起到了阻滯盟軍的作用,但顯然不像德國人聲稱的那樣堅不可摧。在現代戰爭中,“世界上永遠沒有堅固的防線”,往往最好的防守就是進攻,僅想著依靠一條防線守住國土的時代已經過去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