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宏斌:有钱人开始老了,融创正式进军医疗产业

地产界“接盘侠”融创中国在地产、文旅、文化板块之外,正式杀入医疗产业。

10月27日,融创中国与清华大学签署捐赠协议,融创中国正式向清华大学教育基金会捐赠10亿元资金。同时,融创中国还将在青岛西海岸新区投资数十亿元,建设清华大学青岛医学中心。

融创中国董事会主席孙宏斌表示,这样的投资回报可能比较慢,甚至前几年可能亏钱,但是要从长远来看。

孙宏斌:有钱人开始老了

孙宏斌在现场表示,现在有钱人慢慢老了,医疗产业这个市场非常大。做养老、康养,做这些东西没有一个好的医院是不行的。

“我们将在青岛打造一个北方最好的医学中心,依托这个包含医教研产的医学中心,融创正式进入医疗产业。”孙宏斌表示,这种投资回报可能会比较慢,前几年可能亏钱,但是要从长远来看。

清华长庚医院执行院长董家鸿则透露,这次和青岛市政府西海岸新区,融创中国三方签约,要建设一个世界级的中心,打造健康中国新的标杆,希望打造一个可复制的健康医疗模式。无论是管理体系、运营模式、信息化系统,包括硬件和软件做一个标准化的模式,将来就可以复制。

这次协作项目包括2家医院:清华大学附属融创青岛医院、清华大学附属融创青岛国际医院;3个中心:一家医疗人才教育中心,一家精准医学研究中心,以及智慧医疗研究中心。未来清华八年制的高端人才的培养,有部分要放到这里。一些医学辅助的人才,也要在青岛落地。

同时,融创中国将向清华大学教育基金会捐赠10亿元资金,用于支持清华大学开展教育与科研、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等工作。

孙宏斌曾于1985年取得清华大学硕士学位,“我30多年前在清华上了个研究生,但很少回去。如果研究生算是校友的话,那我应该是清华校友。”

此前2017年5月,同为地产巨头的泰禾集团宣布向同济大学捐款2亿元,设立“同济大学泰禾医学发展基金”,是当时同济医学教育史上收到的最大单笔现金的捐赠。孙宏斌此举颇具同样意味。

地产企业跨界医疗众多

这是继万科、恒大、华润、富力等地产巨头之后,又一家大型房产企业宣布投入医疗大健康领域的怀抱。而仅在昨日(10月28日),万达集团联合美国学术型医疗中心——匹兹堡大学医学中心(UPMC)在成都为双方共建的第一家医院举办奠基仪式。由万达集团出资,这家位于成都的医院预计在3年后完工,并达到最高国际质量标准。

万达集团董事长王健林说,选这个地方(成都)作为万达进入医疗健康领域并与UPMC展开长远合作的第一站。

房地产转型的概念从2009年就诞生,此后不断发酵。早在上个世纪90年代,已有地产公司已经开始尝试开发养老项目,在地产中配置养老中心和养老服务。

分析人士指出,地产发展的趋势,正在发生变化:一是从产品竞争向服务竞争的转变,二是由地产开发向社区运营的转型,三是由单一的地产业务向整合创新型社区平台业务的延伸。

健康医疗等新产业能满足以上三点,并成功引导社会资本发生流动,仅2017年中国地产行业在健康产业的投资高达3000多亿元。社区医疗、Medical Mall 、社区养老等模式备受追捧。

据不完全统计,包括泰禾、万达、恒大、绿城、富力等在内超30家房企以投资新设或收购的方式布局大健康领域,涉足医疗地产开发、医院投资运营、医药器械与服务、生物制药和其他非诊疗服务等领域。

像其他房企一样,融创中国也在紧密转型,围绕着消费升级,紧密布局“房地产+N”。此前在2017年,孙宏斌因为投资“下周回国”贾跃亭创办的乐视,致使170亿“打水漂”,市场风评一度陷入僵局,当年8月,融创从王健林手中收购了13家万达文旅城,才扳回一局,也因其收购众多项目,被业界称为“接盘侠”。

房企跨界成绩几何

地产公司进入医疗领域主要考虑跟自身业务的协同性,医院、产业园区等跟地产开发相关性较大的领域于此成为地产+医疗的投资重点,其他领域则视投资远景和行业属性决定。

从覆盖的领域来看,地产公司布局的项目基本覆盖了“医药险”全产业链,其中又以养老地产、医院、互联网医疗、产业基金、医疗产业园等为布局重点。

以养老地产为例,养老地产实际上就是在传统的地产开发中嵌入养老设施和养老服务,开发难度和运营难度都不算高,在具体的运营过程中还可与养老照护机构进行合作,能够做到“重投入,轻运营”。

但地产跨界医疗之路道阻且难。2019年8月,绿景控股发布重大资产重组进展公告称,尚有3174.8万元股权转让价款及逾期支付产生的违约金未收回。这笔股权转让款是绿景控股出售医疗资产的款项。

绿景控股从2015年退出房地产业务,计划募集超百亿元布局妇幼医疗服务领域,先后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北京市儿科研究所等签订合作协议。此后,两项合作终止。但绿景控股目前无土地储备,由于营业收入少,2019年上半年亏损超过百万。

华业地产2015年1月斥资21.5亿元收购重庆捷尔医疗设备有限公司100%股权,进军医药商业和医疗服务,变身华业资本。自2019年6月以来华业资本股价一直在1元上下徘徊,而医疗转型战略被指责要为公司低迷现状负责。

业内分析,在投入与产出比方面,医疗行业与房地产行业截然不同:医疗是长期投入、回报周期长;地产讲究的是周转快、高利润。地产商投入一个亿,按照其惯有逻辑,希望有20倍的回报;即便认识到医疗回报低一些,也希望有两三倍的回报。医疗行业至少需要三年,才有希望实现现金流持平,两个行业的期望值差别很大。

专业性高、政策性强,向来是医疗行业的两大“高墙”,即便现在政府鼓励社会资本办医,政策口子已开,这两堵高墙还是难越。前方,还有医学专业的限制等待这些初入者。最终能否打破舆论“假做医疗实为圈地”的质疑,正在艰难转型的房地产商们还需更加努力。

(素材来源:诊锁界、亿欧、健康界、澎湃新闻)

本文转载自其他网站,不代表健康界观点和立场。如有内容和图片的著作权异议,请及时联系我们(邮箱:[email protecte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