瑪多城區面貌新

青海新聞網·青海新聞客戶端訊 我們走在果洛藏族自治州瑪多縣城,處處感受到“全域無垃圾”治理帶來的可喜變化。

“縣城的環境好多了,一路走過來,路兩邊收拾的乾乾淨淨的。”家住瑪多縣河源小區的扎西多傑說,“過去,一颳風滿大街都是垃圾,大家很有意見。”

近年來,瑪多縣堅持“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從治理環境衛生出發,將各項工作任務細化分工,加大對人流量較多區域的環境衛生整治,加大宣講力度,積極動員全民參與,全縣環境衛生得到了極大改善。

如今在瑪多縣城,隨便走進一條街道、一個社區,雖然沒有南方的花團錦簇,但井然有序、乾淨整齊的配套設施會躍入眼簾;保護環境的宣傳標語在牆體廣告、電子顯示屏、廣場的顯要位置更是處處可見,整座小城洋溢出濃濃的環保氣息。

“環保標語上了牆,垃圾就很少落地了。”環衛工人措毛說。

環保理念也走進了學校課堂。在學校少年宮裡,廢物回收製作的精美飾品、環保服裝等物品琳琅滿目,這些都是老師和孩子們的奇思妙想。

“我現在回到家就會把不要的物品收集起來,然後帶到學校,和同學們利用課餘時間,製作出有用的東西。”三年級的普毛青說。

他們把一個個廢棄的小物品“變廢為寶”,老師們更是通過豐富多彩的環保課程,將環保理念深植於孩子們的內心。

增進思想共識,增強行動自覺,是推進環境整治工作的“源頭活水”。

全域無垃圾治理行動開展以來,瑪多縣對小商店、小飯館等行業進行了重點整治,對店內店外環境衛生實行“三包”政策,確保每一片地面都有人清掃、都有人管理。

個體工商戶李麗娜說:“一開始聽說要開展衛生大掃除,其實心裡還有點不理解,但是看到街道變得乾淨整潔了,過路的老百姓為我們豎起大拇指的時候,我才真正明白,這整治算是改在點子上了。”

如今,瑪多縣道路井然有序、店面乾淨衛生、水域乾淨清澈。“現在每天起床第一件事就是打掃自己家的環境衛生。”家住易地搬遷安置點的牧民謝日保說道。

無疑,牧區環境衛生整治的主體是群眾,廣大群眾是環境衛生整治的支持者、參與者和受益者。因此,全域無垃圾治理行動一開始,瑪多縣就充分認識到廣大牧民群眾在此項工程中的主體作用,通過組織開展“美麗鄉村”建設、“最美家庭”“五星級文明戶”“最美庭院”等創建活動,大力引導群眾改變觀念,讓全域無垃圾治理行動深入人心,在生態環境保護中凸顯力量。

瑪多縣還立足“六位一體”共建共治共享基層治理社會治理模式,組建了4個鄉鎮生態管護站,32個村級管護組和190個管護分隊,設置3042名生態管護員,根據屬地管理原則、明確職責,讓網格員成為全域無垃圾治理行動的“排頭兵”。

“走出家門,再也看不見垃圾亂倒,只見寬闊乾淨的街道,環境優美的文化廣場,這對於世代生活在這裡的牧民來說,生活質量提高了一大截。”生態管護員扎扎說。

瑪多縣全域無垃圾治理行動,帶來了一場群眾觀念的轉變。綠色在瑪多大地鋪展,正逐步展現出一幅山川秀美的生態畫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