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否还在看纸质书籍?

用户5476258046


我一直在看纸质书籍。


但是必须要承认的是,我也曾动摇过,尝试着去读电子书。但是,最终还是更喜欢读纸质书。

于我而言,读纸质书有以下几个好处:

第一,纸质书有质感,一页一页翻下去,能增强自己的阅读体验;

第二,可以详细做读书笔记。虽然现在的电子书也有做笔记的功能,但是我更喜欢在书上贴签,用笔写下自己当时的想法。这样读到的内容,印象会更深刻。

第三,纸质书可以随意往前翻,往后翻。我读书的时候有一个不好的习惯,就是读到自己不是很理解的内容时,喜欢往前翻。虽然电子书也可以做到这一点,但是翻起来并不方面。而且我每次读一本新书的时候,喜欢从头到尾随便翻一番。纸质书的话,翻起来就特别方便,电子书的话就比较难一点。

第四,我喜欢收藏纸质书。收藏纸质书,跟把电子书放在书架的感觉完全不一样。收藏一本好书,好像得到一个宝物一样。

第五,纸质书可以送人。朋友生日或者一些参加活动,不知道送什么礼物的时候,我都会选择送书。这样能够有效避免踩雷。但是纸质书的话就不太方便送,除非你送人家一个电子阅读器,并给人家充会员。这就太麻烦了。

第六,从舒适度上来说,纸质书在灯光的作用下,可以缓解视觉疲劳。而电子书,很容易让人视觉疲劳,想睡觉。

第七,能够让人静下心来。

第八,喜欢书的“体香”

当然,这并不是说读电子书不好,电子书也有很多优点,例如方便携带、环保等。只是从个人角度而言,比较倾向于读纸质书。如果是出远门的话,一般还是会选择带电子阅读器,读电子书。


王小维Vian


家中有藏书,但和一些读书大咖相比起来量非常少。大学毕业10年,我是从今年5月份入驻头条以后开始自发看书的,现在平台已经给自动开通了原创、加了黄V、成为了文化领域优质创作者。在这里要感谢头条,感谢我看过的这几十本书。


喜欢读纸质书有三个原因

第一,纸质书籍比电子书更有手感。一本书捧在手里沉甸甸的,一页一页翻阅感觉自己也是个有书香气的文化人呢!

第二,纸质书籍做笔记更方便。好记性不如烂笔头,读书的时候喜欢随手拿着笔勾勾画画,有感触的地方还可以写下自己的小联想和观点。这一点,纸质书比电子书更有优势。

第三,电子书虽然便捷,但它离不开一样东西,那就是电。手机没电了,书看不成。Kindle没电了,书看不成。纸质的就不一样了,随时随地不需要其他凭借都能满足读书的需要。


最近阅读过的书目

有人喜欢读历史,有人喜欢读唐诗宋词,我最喜欢的是文学名著小说这一挂。

最近读的书有下面几本:

艾米莉勃朗特《呼啸山庄》,一个爱你爱到死,死了也不能停止爱你的故事;

查尔斯狄更斯《大卫科波菲尔》和《雾都孤儿》,一本告诉你努力去做一个好人才是天底下最美丽的故事的书;

毛姆《月亮与六便士》,一个男人化解中年危机,抛开世俗眼光,狂热追梦的故事。


希望有更多的朋友加入读书的大队伍里面,书里的世界可比综艺、影视剧好看的多呢!


书心一片


依旧在看,之前“微信读书”很火的时候,在“微信读书”上跟风,读了一段时间,当时还有好友排名,读的十分起劲,坐地铁也读,等车也读,上厕所也读。好像一切能被我利用的时间我都利用起来读书了,但是最后我发现一个问题,书是读了,但并有走心。至此又回归到了纸质书的读书模式中。

依旧在读纸质书的原因

1、纸质书可以做笔记,虽然现在有ipad的电子工具,但我还是喜欢在纸质书上写写画画,好像这样读的更走心、更深入。并且,在你第二次拿起这根本书可能对之前的笔记有了新的解读,也不失为一种乐趣。

2、读纸质书更有成就感,我特别喜欢将书摞成一摞,等你读完的书摞成高高的一摞或者摆满整整一面强的书架时,真是满满的成就感,这能更好的激励你去读更多的书。

3、读纸质书的效率更高,读电子书可能在任何碎片的时间、空间都可以,但这种碎片化的东西往往受外界的影响很大,外界的影响对你读书的效率是一种很大的干扰,远比不上你坐在书桌前或者去图书馆读一本书的效率。

4、读纸质书更加有仪式感,坐在书桌前打开一本纸质书,我总感觉这好像瑜伽中的冥想,是一种静心的过程。有时间读书不只是为了获取知识,更重要的是一种静心和释放自我的过程。

所以我依旧喜欢读纸质书,可能这要花费我不少的金钱,但我觉得这很值得。当然,也并不是电子书就不好,只是我更喜欢纸质书的阅读习惯。


夜晚,华灯初上,在一束灯光下,静静的读书,也算是在这喧闹的时间中洗涤心灵。


苏晓说


曾经,我很喜欢买书,有时候在书店看到一本喜欢的书,总是会忍不住上淘宝将它买下。但买回去之后,能够从头看到尾的书没有几本。简单的说,我就是属于那种买书不看的人。

原本也觉得没有什么,直到搬家的时候,看着这些厚重的书,突然觉得压力山大。书架上那些形形色色的书,经常提醒我,曾经的自己是多么冲动。



后来有一段时间,渐渐地就不买书了,改为看电子版书籍,但电子版的看久了,又会觉得视觉疲劳。

我似乎更喜欢那种翻阅书籍的感觉,纸质的书籍,总是带着淡淡的墨香,我喜欢这种感觉。

当然,更重要的是,看纸质书籍,做起笔记来也会更加方便,夹个书签,写写批注,都让我觉得阅读起来更有效率。至少,下一次再阅读同一本书时,目的性比较明确,不会像大海捞针似的苦苦找寻。



介于以上种种原因,我现在依然会选择阅读纸质书籍,只是现在很少买书了。

我回到最原始的做法——借书。

因为借来的书,两个月后必须归还,有了紧迫性,我才能用最快的速度阅读,我不仅不再拖延,而且格外珍惜阅读的每一分钟。


寻韵


看纸质书。感觉已经是很久远的事了。

大约三年前,一个文友在微信读书里送给我一本书,我点开,安装了,就开始看了起来。

渐渐地,我知道,在微信读书里看半个小时可有一分币。积累了分币可以在里面买书。就这样给我节约了很多精力和时间。

以前我也经常买书。但常常纠结买什么书好,比如一个作者出了几本书,有时,我无法确定哪一本书是我喜欢的。

还有,在图书馆里借书,每次去图书馆都要安排一个整时间,要等车坐车,到那里还要去找。借回来有时候工作忙,担心看不完。

有一次,就出现过这样的事,因为那段时间人在外面忙事情,书没看完,后来就交了罚款。

微信读书我也推荐给很多网友。一开始他们担心看电子书对视力不好,其实,看电子书有诀窍。微信读书就是,可以调字的大小,可以调背景色,还可以调明暗度。

一般情况下,看书的时候时间长了我会调背景色。在一段时间内用不同的背景色看书可能对视力好一点吧,这是我的理解。

看电子书还有很多好处,它可以碎片化阅读。比如,上班路上,等车、坐车都可以看一会儿,睡觉之前可以看,也可以听,很方便。

如果看到喜欢的句子、图片,可以顺手抓图,微信读书也可以复制粘贴评论里。这样便于保存,可以随时翻看,也可以有时间时摘录下来。








砚墨琴心


我喜欢纸质书,而且也喜欢买书,会经常在网上或书店里买书。

当然了,读书最爱也是读纸质书。读书之时,安静时刻,心无旁骛,只闻那淡淡的书香气,真是别有一番滋味。

上班之余,闲暇时刻,沏一杯清茶,拿一本闲书,慵懒地窝在沙发一隅,那是烟火人生中最美好的享受。

但我也经常读电子书。读得最多的电子书是“微信读书”。出门在外,碎片时间,电子书很方便。但电子书,总是让我觉得少了一点味道。



B雨玫


我喜欢看纸质的书籍,虽然为了省钱,我也经常利用上班空闲用电脑看书。但是如果两相比较,我肯定选择看纸质书。

纸质书才是书,是真正的书卷。

我从小家里条件不好,不怎么买书,我看的书都是各处借的,我走到哪就借书借到哪,不管到谁家做客,都会问问有没有可以借我看看的书。我也不藏书,我经常搬家,生活的原因,所以我每到一个城市都会到当地图书馆办理借书证,然后借书看。不过图书馆借书不一定能借到自己特别喜欢看的书。不过我这人看书也随缘,碰到什么看什么,只要是内容积极健康的,我都看,当然我个人比较偏爱文史类书籍。

看书应该还是纸质的好,有读书的感觉,有仪式感,更郑重一些。


梧桐


下班回家后,我一直都是看纸质书的,反正家里藏书很多。当然有时也会看一些电子书,比如外去坐车,搭地列时。电子书毕竟方便,下载到手机中即可。

我从小就爱买书及收藏书,家里是满满六大排柜的书籍,保守估计有3千本以上。这些书我是按: 軍事兵法类、历史书类、诗词类、文典类、小说类、工具书类、书画类…分类收纳的。

家里藏书虽然很多,但读的却很少。因常年在广州这边工作,这几年还比较安稳。四、五年以前,因工作原因,经常要在江苏,浙江,广东,香港,越南,柬埔寨等地频繁出差,能安稳下来读书的机会很少。

这几年工作安稳了些,不用再满天飞来飞去。下班后,回到公司宿舍后,大都数时间都是读读书,在今日头条,百度贴吧,吾爱诗词…等等平台,写写文章,诗词自娱自乐。

这不,又在京东,当当网上买了很多书放在宿舍里,我这个京东,当当网上的钻石级客户,每年都要送万两银子给他们。就是见到书就要买,收不住手。为这事被老婆骂了好多次。

最近常在读的书有《华杉讲透孙子兵法》,《古文观止·汇注本》,《毛泽东品孙子兵法》,《论语别裁》,《脂汇本·红楼梦》,《三家注·红楼梦》,《春秋韬略》,《山海经》等书。





步雲御風


山无棱、天地合,我也不会放弃读纸质书。

这是流传了几千年,扎根于我们血液中的知识印记。不管未来电子书如何发展,它都不能取代纸质书。也不可能有人一本纸质书都不看,只看电子书。

01

纸质书有长久的历史

如果按照东汉元兴元年(公元105年),蔡伦改进造纸术的时间来计算,纸或纸质出版物已经有将近2000年的时间了。
纸或者书也开始普及起来,至少,不用向以前那样出门带竹简,结果还写不了多少字。

从此,读书就是每个人成长的必经过程。特别是读纸质书,是每个上学的人都要看的。

02

我尝试过不读纸质书,但臣妾做不到啊~

我读纸质书最疯狂的时候,曾经一度囤书几百本,光书架就塞了整整两个。
突然,有一天看了《断舍离》这本书,开始决心放弃纸质书。将我几年收集到的纸质书,我都卖了。
刚开始我还留了几十本经典的好书,结果去年我还是都卖了,一本不剩。
此后,我开始主要看电子书,凡是有电子版的书,我都不会看纸质书。

客观来说,是方便了很多,至少不用下单买书、找地方放书了。直接下载好电子版看就好了。

但,时间长了就会发现,这样的读书,少点“读书的味道”。因为在屏幕上看书,感觉和看普通的文章、看视频没什么区别。
它会降低你的读书体验,让你读书时也会降低专注力,导致读完后很容易感觉自己什么都没读。
所以,今年以来,我又开始加大了纸质书的读书比例,纸质书和电子书一起看,但两者都不会放弃。
我是千城,读完1000本书,走过1000座城。欢迎【关注】,一起读书、写作、赚钱!

在下千城


是的!我一直保持着看纸质书的习惯,并且在家中会专门有放置纸质书籍的书架。

除此之外,我还会在自己的书桌上,床头上,有时放置一些书籍,这不仅仅是因为自己的一个爱好,而是让自己长期养成保持阅读纸质书籍的习惯。

由于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促进了电子书籍的发展,这让我们在很大程度上更依赖电子书籍多一点,似乎很多人都认为,逐渐被取代的纸质书籍似乎要迎来它悲观的命运,淡出人们的视线。

纸质书籍真如大家所预料的那样,将会没有自己的一席之地吗?

我个人是不相信的。因为抛去它的传播价值,纸质书籍还会有其它的的价值,比如阅读体验感和收藏价值。

01

阅读体验感。

比起电子书籍,纸质书籍的阅读体验更好,不仅会有感官上的舒适体验,同时对人们的视觉也会比电子书籍伤害小。

相比于电子书籍,阅读一本纸质书籍,你不会觉得眼睛特别疲劳,但是用同样的时间阅读一本电子书籍,你的眼睛就会产生疲劳感。

据美国全国职业安全与健康研究所研究显示,如果一个人每天看电脑或者电子产品超过3小时,那么,90%的人眼睛会受伤! 长时间看电脑的人,往往会有眼皮沉重、眼睛干涩、眼睛酸胀的症状,严重的还有流泪、视力下降、眼压增高的问题,这些都是眼睛受伤的表现。

对于纸质书籍,在视觉体验上,它柔和的视觉感更优于电子书籍。

就这一点来说,不管文字信息被任何载体取代,在未来很长的时间里,纸质书籍都不会彻底消失。

而我喜欢看纸质书籍,也跟这一点有着很大的关系,每当我拿起一本纸质书的时候,心理产生的都是一种愉悦感,而没有焦虑感,相反,在电脑旁边呆的时间一长,就会觉得眼睛很不舒服。

02

收藏价值。

有一本书叫做《大英图书馆书籍史话》,不仅介绍了书籍的发展历史,同时还给我们提出了人类未来面对纸质书籍到底需要如何选择,纸质书籍的未来价值到底是在哪里?

这本书是由英国人大卫.皮尔森书写的,这位作者在毕业后一直从事图书馆工作,对图书不仅有着深厚的感情,还有着对书籍独到的见解。

在这本书中,作者就向我们说明了收藏图书的价值。

在《大英图书馆书籍史话》这本书中,作者说:“人们因为不同的原因而拥有书籍,阅读只是因素之一。有人借藏书来展示他们的财富和地位,有的是为了给子孙留下文化遗产。”

收藏书籍,被人们奉为与书为乐的一种精神享受,并且具有着长久的文化意义。

试想,每一本书籍对于每一个人来说,都会有不同的故事和不同的文化背景,我们把它放在自己的书架里,不仅作为观赏,还作为一种文化象征,又作为一种能世代相传的文明之物。

所以 大卫.皮尔森说:传承和弘扬文化遗产,才是我们收藏纸质书籍的目的。

未来不管世界发展成什么样,我们都需要在一些时间里适当的保留和寻找历史的痕迹,那么纸质书籍就能充当这样的角色。

相较于电子书而言,纸质书籍的这种传承和保留收藏作用会更具实际和长远意义,更便于人们使用。

另外,如果我们能了解相关的纸质书籍的来源,也会增加我们对纸质书籍的感情,让我们愿意去收藏和阅读。

在《大英图书馆书籍史话》这本书中说:“刻有文字的黏土板是人类最早的长期记录信息的手段之一,虽然一块黏土板上只能刻几句话,但是它可以流传数千年,至今仍能被人阅读。
而一张软盘可以容纳几十万字,但已经是过时的技术,因为计算机硬件的日新月异,现在这样的软盘已经基本不可读取。”

这句话明确的告知了我们,纸质书籍对于我们生活的意义,并不是电子书籍可以轻易取代的。

所以,保持阅读纸质书籍的习惯,可以让我们有更好的文化生活。


以上就是我的回答,欢迎交流讨论!


我是遇见安苒,愿意和你一起遇见读书的日子!欢迎评论关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