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飽受欺凌,為何當時國際社會仍將其納入列強?

莊立勝


清朝一直自詡為天朝上國,殊不知自己早在乾隆末年就落後於世界了,自稱“十全老人”的乾隆帝在逼迫英國使臣向他行三跪九叩的大禮並拒絕與英國通商時肯定不會想到堂堂大清會在47年後被當初自己看不上的“小國”用大炮轟開國門,被迫通商。也就是在鴉片戰爭後清朝的統治者才逐漸意識到中國已經與西方有很大的差距了,不過即便如此清朝皇帝也不為所動,並沒有採取什麼補救措施來縮小差距,直至第二次鴉片戰爭失敗後,國內呼籲改革的聲音空前高漲,清朝統治階級也認為不改革不行了,洋務運動就在這個背景下開展了起來,這是晚清洋務派所進行的一場引進西方軍事裝備、機器生產和科學技術以挽救清朝統治為目的的自救運動,對古老又落後的帝國有很大幫助。

在1864年清朝下轄的新疆各地的回族、維吾爾族相繼發動暴動,次年喀什噶爾的回部請求浩罕汗國增援,浩罕可汗就派了阿古柏率軍進入新疆,阿古柏隨即佔據整個回疆,並建立了哲德沙爾汗國,1867年阿古柏又廢除了傀儡國王並自立為王,將國號改為洪福汗國。沙俄也在此時派兵攻打新疆伊犁,此舉也是向清朝表明自己支持阿古柏的態度。不過經過幾年的洋務運動,清朝已經今非昔比了,肯定不會放任阿古柏在新疆胡作非為而不管。

在十九世紀七十年代清政府一直在圍繞著注重海防還是塞防的問題而討論,尤其是在清朝想要收復新疆時海防和塞防之爭就更加激烈了,李鴻章以日本為主要假想敵,主張放棄塞防,左宗棠則指出西北“自撤藩籬,則我退寸而寇進尺”,尤其是英國和俄國的勢力更容易滲透進邊疆,而丟了新疆則蒙古不保,蒙古失守則京師可危,所以慈禧太后也是支持左宗棠的塞防建議,任命左宗棠為欽差大臣,全權督辦新疆軍務,旨在收復新疆。

清朝在洋務運動中接觸了很多新式裝備,使得清軍的整體實力上了一個臺階,反觀阿古柏佔據了新疆後則默默無聞,背後支持他的沙俄也不可能出兵與清朝正面作戰,所以清軍很快就收復了以古牧地,烏魯木齊為首的大片疆土。1877年4月兵分三路的清軍又攻克了達坂,托克遜,吐魯番,至此清軍在南疆就沒有什麼威脅了。不久之後阿古柏暴斃,其子伯克·胡裡也是個膽小之人,怕清軍圍剿自己就逃到沙俄境內了,1878年1月清軍收復了和田,宣告收復新疆之戰的勝利。

致此時新疆除了被沙俄佔據的伊犁外,其餘諸地都重新歸清政府管轄。1878年清政府又派崇厚去俄國商討伊犁的事,無奈清朝之前在國際社會上的表現太軟弱了,沙俄根本不把崇厚放在眼裡,不僅不贊同崇厚交付伊犁的合理要求,還逼迫他簽訂《里瓦幾亞條約》,名義上將伊犁還給清朝,但卻要求清朝將伊犁南境的帖克斯河流域和西境霍爾果斯河以西的大片領土割讓給沙俄,這樣一來伊犁的北、南、西三面都是沙俄的勢力範圍,伊犁成為孤城。除此之外沙俄還要求清朝賠償五百萬盧布以作沙俄軍隊代收代守伊犁的軍費。簽訂如此具有侮辱性的條約簽訂讓清廷震怒,崇厚也因此被大罪處理。清政府改派曾紀澤(曾國藩長子)前往俄國談判,要求廢除《里瓦幾亞條約》,為了增加談判籌碼,清政府派左宗棠離開肅州出嘉峪關向伊犁挺進,左宗棠到達新疆哈密後就部署了三路兵力準備收復伊犁。而此時的俄國剛在土耳其身上吃過虧,再與清朝開戰得不償失,於是選擇了退讓。

1881年曾紀澤與沙俄簽訂了《中俄伊犁條約》,內容大致包括中國收回伊犁,取消《里瓦幾亞條約》的各地規定,只允許俄國在嘉峪關、吐魯番設領事館。不過兵費賠償從500萬盧布漲到了900萬盧布。雖然此條約嚴格意義上講也是不平等條約,但能從沙俄手中要回土地已經實屬不易了,至此新疆全境都被清朝收復。

收復新疆使得清朝在國際社會上的形象有所改善,同時洋務運動也確實增強了清朝的實力,因此清朝短暫的跨入了列強的行列,讓老牌列強刮目相看。可惜十幾年後甲午戰爭的失敗,斷送了清朝自強的進程,送日本登上了列強的末班車。


貧道青竹


縱觀大清朝的整個歷史,雖說在後期的時候是非常軟弱的,但是在清朝的前期可以說是非常強大的, 統治者也很強勢。特別是在康乾盛世這一時期,可以說清朝的統治者做了很多振奮人心的事情。

就比如說在康熙的時期,俄國佔領了我國北方大片的領土,但這個時候的康熙並沒有選擇和俄國妥協,他選擇去和俄羅斯做鬥爭。並且在隨後的戰爭當中取得了勝利,也收回了被俄國侵佔的土地。正是因為這場戰役,清朝上了俄國的列強名單。並且之後康熙也是以雷霆手段收復了臺灣,這一系列的功績也體現了康熙的偉大。

在乾隆的時候更是這樣,緬甸侵略我國的西南地區,並且緬甸那個時候可以說是非常強大的。畢竟緬甸學習了西方很多先進的技術,以及擁有許多比清朝先進的武器,但這又怎麼樣呢?

儘管在剛開始的時候我們打不過你,但是清朝的統治者採取了以時間換空間的做法,硬生生的把你拖到和我們議和的地步,然後簽訂了一些互不侵犯的條約。這場清緬戰爭從某種程度上來說,打出了天國的赫赫威名。在之後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讓其他的國家斷了侵略清朝的念頭。

就在八國聯軍侵華之後,慈禧迫於各種壓力還是向列強宣戰,而且是包括當時的英國,德國這種強大的國家,可見就算到了清朝晚期,實力都是不容小覷的。





風清揚fighting


不清楚當時"列強"的標準是什麼,不過,當時滿清在三個方面是非常"強大"的。

1、疆域。(略)

2、人口。當時世界總人口17億,清帝國佔了四分之一。而且,清帝國當時是"勞務輸出"大國,據歷史學家陳翰笙統計,歷史上共有700萬華工出國(賣豬仔),美國、歐洲、東南亞、澳洲.......其中19世紀60年代,美國修建橫貫北美大陸的鐵路,"每一根枕木下面都有華人的屍骨"。

3、GDP。1894年甲午戰爭時,清帝國的GDP是日本的4倍。


衛傑1415926


二戰後國民政府也位列世界五強,真實情況大家心中有數。主要是沾了人口多、體量大的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