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骨文發現的先商曆史:《史記》的商王世系居然存在次序顛倒

(本文為林屋公子《周朝八百年》系列014)

上一期我們介紹了甲骨文的一些常識,那麼,甲骨文到底提供了哪些信息?我們先說說甲骨文是如何被研究的。

這要從甲骨文的發現說起了。1899年,當時古董商範維卿從河南安陽小屯村購買了一批有字甲骨,帶到北京請國子監祭酒(國家最高學府校長)王懿榮鑑定。王懿榮本身就是金石學家,敏銳發現這是一種古文字,於是他自己也開始訪求購買。1900年,王懿榮在庚子國變中殉國,他收藏的甲骨為劉鶚所購入。1903年,劉鶚撰寫第一部甲骨著錄書《鐵雲藏龜》,從此甲骨文廣為人知,小屯村民開始瘋狂挖掘,歐美學者也想方設法蒐購。

1904年,孫詒讓撰寫第一部甲骨研究著作《契文舉例》。之後研究甲骨文的主要人物有羅振玉、王國維和郭沫若。羅振玉出版《殷墟貞卜文字考》等著作,整理出一些殷商先王先妣的名字,並親身到安陽小屯考察。王國維出版《殷卜辭中所見殷商先公先王考》《續考》這兩部劃時代的著作,其中根據兩塊甲骨斷片,綴合起來就是殷商六位先公:上甲、報乙、報丙、報丁、示壬、示癸的名字,並且在《古史新證》中提出著名的“二重證據法”。

甲骨文發現的先商曆史:《史記》的商王世系居然存在次序顛倒

1928年,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才派董作賓主持小屯殷墟考古,從此揭開了官方科學發掘殷墟的序幕。此後直至今日,在殷墟出土的有字甲骨多達3萬餘片。這些甲骨文裡多次出現“商”“中商”“大邑商”“天邑商”等商人自稱,足以證明這就是商朝王都所在地。那麼,甲骨文到底反映的是殷商的哪個時代呢?整體來看,甲骨文反映的是盤庚遷殷到武王伐紂這大致300年的歷史。也就是說,甲骨文證明盤庚之後這段商朝是明白無誤存在的。

那麼,盤庚以前的商朝又是什麼情況呢?這仍然要從甲骨文中的記錄去還原了。在《史記•殷本紀》中,先商的世系是非常明確的父子相繼,我們從對《周本紀》的解讀已經質疑過。從甲骨文來看,帝嚳、契、昭明、相土、昌若、曹圉、冥、振的世系是不存在的,甲骨文裡只有高祖夒、高祖河、高祖王亥、王亙等先王,唯一與文獻可以明確對應的是王亥(振),他的名字在古本《竹書紀年》《山海經》中已提到,王亙大概就是王亥的兄弟恆。

不過,這些先王缺少世系記錄,是否是真實人物也不可知。但從上甲開始,商朝的世系就完整了。這仍然得益於董作賓先生的研究。

甲骨文發現的先商曆史:《史記》的商王世系居然存在次序顛倒

在1933年,董作賓發表《甲骨文斷代研究例》,提出了根據世系、稱謂、貞人、坑位、方國、人物、事類、文法、字形、書體等十項標準進行甲骨文斷代。結論是武丁以以前的盤庚、小辛、小乙為一期;祖庚、祖甲為二期;廩辛、康丁為三期;武乙、文丁為四期;帝乙、帝辛為五期。在1945年,董作賓又出版《殷歷譜》,依據祖甲、帝乙、帝辛的祭祀卜辭總結出“周祭”制度。所謂“周祭”就是對先王、先妣輪流進行的五種祭祀,以十旬為一個週期。

在這個周祭制度排列出的周祭譜裡,上甲就是世系明確第一位先王,即《殷本紀》的“微”、古本《竹書紀年》的上甲微。上甲微之後是匚(報)乙、匚丙、匚丁三代,而《殷本紀》卻是報丁、報丙、報乙,可見此處《殷本紀》錯誤。報丁之後是示壬、示癸以及他們的配偶妣庚、妣甲,而《殷本紀》卻是主壬、主癸,可見“主”當為“示”之誤。根據常玉芝《商代周祭制度》的觀點,所謂“上甲三報二示”這六位先王就是在周祭譜的第一旬受祭。

我們注意到,從上甲開始,所有的商王名字都帶有個天干。這是為什麼呢?古人認為一旬有十日,而每日則是不同的太陽輪值,這十個太陽被叫作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也就是天干十日的由來。商王以十日為名,所以又叫“日名”。商王的日名是如何選擇的?眾所周知,紂王帝辛死於甲子日,所以不是死日;而“上甲三報二示”排列相對有序,所以也不是生日;那麼最可能還是後人卜選形成的,結論就是在某天祭祀某位先王。

甲骨文發現的先商曆史:《史記》的商王世系居然存在次序顛倒

另外,“上甲三報二示”的“匚”和“示”,明顯也不是名字。“匚”本義是盛放廟主的神龕,後來也寫作“報”。前文我們提到《左傳》說“上甲微能率契者也,殷人報焉”,現在看來“三報”也享有這個級別的祭祀。“示”象徵的是神主牌位之形,“上甲三報二示”又合稱“上甲六示”。可見,《殷本紀》所參考的材料也是類似祭祀譜性質,但其中一些含義或許太史公已不能理解了。

“二示”之後就是大乙和配偶妣丙。大乙就是鼎鼎大名的商湯,他的名字很多,古本《竹書紀年》說“湯有七名而九徵”,在甲骨文裡能找到大乙、成、唐等稱呼,商湯還被稱作“高祖乙”,可見地位非同一般。但遺憾的是,因為甲骨文只是祭譜,所以絲毫沒有涉及商湯滅夏一事。而商朝信史又只能從盤庚開始算,那麼夏朝是否存在,從甲骨文中的確是得不出結論的,這不能不說是一個遺憾。

比較幸運的是,伊尹在甲骨文中卻非常活躍。關於“伊”“伊尹”的卜辭多達130多條,他被附祭於上甲與大乙;甚至與上甲以前的先王一樣,成為商王求年、求雨的對象。這都是證明伊尹在商代祭祀中的地位非同一般。所以,古本《竹書紀年》中所謂伊尹篡位一說,大概是站不住腳的,“伊尹放太甲”的確是公忠為國之舉。可以印證的是周祭譜中關於商湯到太甲之間的世系,那麼太甲即位先後發生了什麼呢?


林屋公子,文史作家,主攻先秦秦漢史。系今日頭條簽約作者,悟空問答簽約作者,網易歷史專欄作者,百度ta說合作作者,全歷史合作作者,出版有《先秦古國志》《先秦古國志之吳越春秋》《山海經全畫集》實體書三種,作品散見於《國家人文歷史》《北京晚報》《醒獅國學》《百家講壇》《威海晚報》等報刊雜誌及自媒體。感謝閱讀,歡迎關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