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骨學研究120年大事簡表

1899年,王懿榮發現甲骨文。王懿榮是學界公認的甲骨文最早的發現者。

1903年,劉鶚出版《鐵雲藏龜》。這是第一部甲骨文著錄書。

1904年,孫詒讓撰成《契文舉例》。這是第一部甲骨文字考釋和研究著作。

1909年,日本學者林泰輔發表《清國河南湯陰縣發現之龜甲獸骨》。這是第一部日本學者的甲骨學研究著作。

1915年,羅振玉出版《殷虛書契考釋》,大量文字得到考釋,卜辭基本可以解讀。

1917年,王國維發表《殷卜辭所見殷先公先王考》,甲骨文開始作為史料研究商代歷史;加拿大學者明義士出版《殷墟卜辭》,這是第一部西方學者的甲骨學研究著作。

1920年,王襄出版《簠室殷契類纂》,被認為是第一部甲骨文字典。

1928年,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在安陽殷墟進行第一次科學發掘,拉開了殷墟13次發掘的大幕,甲骨文整理進入科學發掘階段。

1933年,董作賓發表《甲骨文斷代研究例》,把甲骨資料分為五個時期,甲骨文史料價值極大提高;郭沫若出版《卜辭通纂》,資料翔實,編著體例精到。

1934年,唐蘭出版《殷墟文字記》,甲骨文字考釋成果和考釋方法得到推進;孫海波出版《甲骨文編》,是早期甲骨文字形、考釋彙編。

1936年,發現YH127坑,出土有字甲骨1.7萬餘片,是迄今發現甲骨數量最多的坑位。

1938年,日本學者貝冢茂樹發表《論殷代金文中所見圖像文字》,提出殷墟卜辭中有不屬於商王的卜辭。

1939年,曾毅公出版《甲骨存》,這是第一部甲骨綴合的專書。

1944年,胡厚宣出版《甲骨學商史論叢》,這是早期甲骨文與商史研究的範例。

1948年,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編《殷墟文字甲編》《殷墟文學乙編》出版,殷墟13次發掘的主要成果得以刊佈。

1953年,鄭州商城遺址發現兩片有字卜骨,系安陽殷墟之外第一次發現商代甲骨文。

1954年,陳夢家《殷墟卜辭綜述》出版,是對前五十年學術的全面總結,又在各個領域有所推進。

1956年,李學勤發表《談安陽小屯以外出土的有字甲骨》,指認出西周甲骨。

1967年,日本學者島邦男《殷墟卜辭綜類》出版,是第一部甲骨文資料類編。

1970年,加拿大學者許進雄發表《鑽鑿對卜辭斷代的重要性》,關注鑽鑿形態與甲骨斷代的關係。

1973年,發現小屯南地甲骨,出土有字甲骨5000餘片,是新中國成立後發現甲骨最多的一次。

1977年,李學勤發表《論婦好墓的年代及相關問題》,提出歷組卜辭時代提前;陝西扶風鳳雛遺址發現西周有字甲骨300餘片。

1978年,郭沫若主編、胡厚宣總編輯《甲骨文合集》出版,刊佈傳世甲骨資料41956版,被譽為甲骨學史上里程碑式的著作。

1979年,於省吾《甲骨文字釋林》出版,考釋文字300多個,總結音、形、義相結合的考釋方法。

1980年,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編《小屯南地甲骨》出版,公佈甲骨資料4000餘版。

1984年,林沄發表《論小屯南地發掘與殷墟甲骨斷代》,提出字體作組合為分組、分類的唯一標準;王宇信《西周甲骨探論》出版,是第一部西周甲骨綜合性論著。

1991年,發現花園莊東地甲骨,出土有字甲骨600餘片;黃天樹《殷墟王卜辭的分類與斷代》出版,是甲骨文斷代兩系說的完善。

1992年,裘錫圭《古文字論集》出版,是甲骨文字考釋新成果、新方法的展現。

1996年,於省吾主編《甲骨文字詁林》出版,是近百年甲骨文字考釋成果的彙總。

1999年,王宇信等主編《甲骨學一百年》、彭邦炯主編《甲骨文合集補編》、宋鎮豪著《百年甲骨學論著目》出版,是甲骨學百年成果的展現。

2003年,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編《殷墟花園莊東地甲骨》出版,刊佈完整單坑非王卜辭500餘片;山東濟南大辛莊遺址發現有字卜甲4版,是商代王都之外首次發現商代甲骨文。

2005年,陝西岐山周公廟遺址發現有字甲骨600餘片。

2006年,安陽殷墟入選《世界遺產名錄》。

2010年,宋鎮豪主編《商代史》出版,是目前最全面的商代斷代史著作;黃天樹主編《甲骨拼合集》出版,體現了甲骨綴合新方法、新理論的闡釋與實踐。

2012年,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編《殷墟小屯村中村南甲骨》出版,刊佈甲骨文資料300餘片。

2017年,甲骨文入選《世界記憶名錄》。

2018年,甘肅彭陽姚家塬發現西周有字甲骨。

作者:徐義華,系中國社會科學院古代史研究所研究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