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人的白宫战争:杨安泽,美国总统大选的「华裔脸孔」

普通人的白宫战争:杨安泽,美国总统大选的「华裔脸孔」

父母都来自台湾的美籍企业家——杨安泽(Andrew Yang)——参战角逐美国总统大位,投入民主党的初选参选。但辩论会上发言时间永远最短的杨安泽,为何人气却持续居高不下?

距离2020美国总统大选还有一年多,但民主党初选参选爆炸,战况已是空前激烈。3场辩论会上,包括前副总统、州长、国会议员、市长们在内,十多位参选人杀得难分难解,辩论会后的民调支持度却总是互有消长,战局陷入胶着。

其中唯独来自纽约的华裔企业家杨安泽(Andrew Yang),是媒体公认的最大赢家。

辩论会上他的发言时间永远最短,人气却持续居高不下。他从政资历最浅,生平未曾担任过公职,去年在政坛上还是默默无闻,在网络上宣布参选后,如今却已有能力跃居全国民调第4,甚至一度超越「奥巴马2.0」欧洛克(Beto O'Rourke)、「移民之女」贺锦丽(Kamala Harris),直追三巨头:拜登(Joseph Biden)、华伦(Elizabeth Waren)、桑德斯(Bernie Sanders),让看他笑话的人满地找眼镜。

普通人的白宫战争:杨安泽,美国总统大选的「华裔脸孔」

杨安泽从政资历最浅,生平未曾担任过公职,去年在政坛上还是默默无闻。图为9月杨安泽(右二)参加民主党初选辩论。图左至右则为其他候选人:印第安纳州南湾市长布塔加智(Pete Buttigieg)、前副总统拜登(Joe Biden)、「移民之女」贺锦丽(Kamala Harris)、桑德斯(Bernie Sanders),最右则为华伦(Elizabeth Waren)。

杨安泽今年44岁,已婚、育有2子,父母都来自台湾。他自哥伦比亚大学法学院毕业后,只在律师事务所短暂任职几个月,就转换跑道进入科技业,之后经营线上教育公司有成,被大企业收购,快速累积可观的资产。2011年,他创办非营利组织「为美国创业」(Venture for America),致力于培训企业家到世界各地创造就业机会,荣获奥巴马政府授予「白宫变革领袖」(Champions of Change)的称号。

杨安泽在科技业发迹,也靠着主打科技议题让他成为2020大选的镁光灯焦点。当党内对手纷纷高呼捍卫欧记健保、加入气候协定、加强管制枪枝、取消富人减税优惠,只有他一心在乎机器人。

杨安泽在他的著作《普通人战争》(The War>他深信自动化与人工智慧终会导致数百万人失业,美国将面临有史以来最严重的经济危机。他也认为,美国近年严重的种族冲突与暴力事件,都是经济问题所造成的。

杨安泽的「末日预言」乍看之下或许夸张,但绝非无的放矢。2017年,麦肯锡顾问公司所作的预测就指出,到了2030年,全美将有3分之1的工作因自动化科技而消失。近年来,大型科技公司在市场上取得垄断地位,以及社群媒体独大、压缩其他传播媒介等现象,确实引发「科技恐惧症」的反动力量,也使得杨安泽的警语备受关注。杨安泽也提出,当选后将增设专责机关,管制脸书等社群媒体,还要任命科技部长常驻硅谷,研究新兴科技。

普通人的白宫战争:杨安泽,美国总统大选的「华裔脸孔」

杨安泽在他的著作《普通人战争》中详述他的「盛世危言」。他深信自动化与人工智慧终会导致数百万人失业,美国将面临有史以来最严重的经济危机。他也认为,美国近年严重的种族冲突与暴力事件,都是经济问题所造成的。图/《普通人的战争》(The War on Normal People)

至于机器人危机的对策?杨安泽打出「人道至上」(Humanity First)的口号,提出「自由红利」(Freedom Dividend)政策:不设定其他任何资格或条件限制,由联邦政府每个月发给成年的美国公民每人1,000美元自由支配。

杨安泽强调,这项政策的重点不是钱,而在于人们可以利用钱去做什么事。他认为,「自由红利」可以帮助人民对抗自动化的威胁、降低财务焦虑,无后顾之忧地加入置产或投资的行列,还能培养更多新秀企业家,与政府推行社会福利计画、分配资源的作法相比,把钱直接交给个人运用不啻更有效率。

钱从哪里来?杨安泽说,羊毛出在羊身上,透过开征增值税,可以让得利于自动化的企业掏钱支应。「我们的经济型态正以史无前例的飞快速度转化,摧毁了许多社群与各行各业,虽然我们不能确保所有人都不受影响,但我们能让更多人、更快速、更广泛地分享科技创新所带来的红利。」杨安泽认为,自动化是不可逆的趋势,但他的政策能让更多人雨露均沾。他也强调,「自由红利」不会造成浪费,原本领受社会福利的人,必须选择放弃,才能改领「自由红利」。

普通人的白宫战争:杨安泽,美国总统大选的「华裔脸孔」

「自由红利」是杨安泽主打的政策政见:不设定其他任何资格或条件限制,由联邦政府每个月发给成年的美国公民每人1,000美元自由支配。

毫无意外地,保守派指责杨安泽的「自由红利」是异想天开,如果政府支付每人每年1万2,000美元,这笔费用将占去整个联邦政府总预算的一半,势必排挤其他政府支出,还会造成严重的通货膨胀。他们更在意的是,平白获得收入,将导致美国人丧失工作诱因,成天在家坐等领钱。许多自由派也同样反对「自由红利」,他们认为政府不设资格条件就发钱,是不公平的资源分配,将使穷人过度负担。

「自由红利」并不是杨安泽的创见,它的原型是「无条件基本收入」(UBI),19世纪时美国社会改革家亨利乔治(Henry George)就提过类似主张,数十年来学界及社会也一直在讨论。民权运动领袖金恩博士(Martin Luther King Jr.)、经济学家傅利曼(Milton friedman)、脸书创办人扎克伯格(Mark Zuckerberg),也都曾表示支持。

目前在世界各国,「无条件基本收入」还停留在局部实验或政治理念的阶段。2016年,瑞士举办了「无条件基本收入」入宪公投,最后以76.9%的反对票遭否决。希拉里克林顿在2016年大选时,曾考虑将「无条件基本收入」纳入政见,最后考量这个构想「不切实际」而作罢。

普通人的白宫战争:杨安泽,美国总统大选的「华裔脸孔」

概念源于「无条件基本收入」的「自由红利」,不意外地遭受保守派指责。希拉蕊柯林顿在2016年大选时,其实也曾考虑将「无条件基本收入」纳入政见,最后考量「不切实际」而作罢。

杨安泽坚定认为,未来5至10年间,也就是下两届美国总统的任内,必定会发生自动化所导致的严重灾难,而他从政的使命就是要为人民敲响警钟,提出解决方法。至于其他自由派人士所关心的议题,杨安泽似乎就没这么感兴趣,他虽然自称社会自由派,却也坦承自己在堕胎、移民、气候、拥枪权等诸多议题上,还没有完全想好政见,仅表示自己认同「自由派大概都会认同的事情」。

看着杨安泽,不禁令人想起最近刚过世的另一位传奇人物—— 罗斯.佩罗(Ross Perot)。佩罗是白手起家的富商,他在1992年独立参选总统,主打严重的国债问题,以及北美自由贸易协定(NAFTA)所造成的失业危机。佩罗与杨安泽同为企业家、一样祭出保护主义的经济政见,支持群众也都以蓝领阶级与中产阶级为主。那一年,佩罗获得19%的选票,是自1912年老罗斯福独立参选以来,得票率最高的第三势力候选人,也是导致老布希连任失败的重要原因。

杨安泽与佩罗都主打经济牌,对于其他议题没太多著墨,吸引许多对文化、社会议题冷感的经济选民。相对于两党政客「只拼政治不拼经济」,杨安泽标榜自己不讲意识形态,创造一个受欢迎的竞选标语「不左,不右,前进!」(Not left, not right, forward! ),务实、中道的进步主义形象,完全符合经济选民的口味。此外,杨安泽讲求科学治理、重视数据资料的科技人风格,也让不少来自民主党及共和党、厌倦政治恶斗的社会精英成为「杨粉」(Yang Gang)。

相对于两党政客「只拼政治不拼经济」,杨安泽标榜自己不讲意识形态,务实、中道的进步主义形象,完全符合经济选民的口味。讲求科学治理、重视数据资料的科技人风格,也让不少厌倦两党政治恶斗的社会菁英成为「杨粉」(Yang Gang)。

杨安泽虽然角逐民主党提名,他的政治形象与路线却较类似独立参选人。综观美国近代政治史,能成功带起风潮的第三势力,可归纳为两种路线:第一种是以排他的种族主义或身份认同作为号召,如华勒斯(George Wallace)、川普( Donald Trump);第二种就是以经济保护主义作为诉求,如佩罗、杨安泽。

这两种路线的共同特征就是诉诸民粹、以恐惧作为号召,本质上是对于美国政治传统的反动。2016年,川普主打经济保护主义与移民问题,成功汇聚这两股反体制的第三势力,但他上任后过度做政治操作,甚至与白人优越主义沾上边,使得许多原先支持他的经济选民开始犹豫。

杨安泽能否成为第一位华裔美国总统,现在预测或许言之过早,但他似乎已经是民主党内距离川普最近的人。民调显示,在民主党众多总统参选人中,只有杨安泽能在川普支持者中享有显著支持度,这表示——他有能力可以抢夺川普的票源。

他不落俗套的政见、大胆直言的憨胆,也让他与2016年的川普一样,享受素人从政的光环。许多民主党选民都认为,谈起美国面临的问题,所有参选人都能滔滔不绝说出一箩筐,但说到解决问题的方法,似乎只有杨安泽能够端出牛肉,其他参选人只会继续痛骂川普。

普通人的白宫战争:杨安泽,美国总统大选的「华裔脸孔」

许多民主党选民都认为,谈起美国面临的问题,所有参选人都能滔滔不绝说出一箩筐,但说到解决问题的方法,似乎只有杨安泽能够端出牛肉,其他参选人只会继续痛骂川普。图为纽约唐人街餐厅。

杨安泽也以自己的「专业」分析川普现象。他认为自动化导致密西根州、俄亥俄州、宾州等「铁锈带」(Rust Belt)数百万劳动阶级失业,正是这些选票造就川普的胜利,但「川普抓住正确的问题,却搞错问题的答案」。杨安泽与川普一样主打经济与社会危机牌,但川普是把外来移民当作代罪羔羊,杨把问题归咎于机器人;川普提出筑墙作为解决问题的方法,杨则是发钱。杨安泽成功扮演素人政治家的秘诀是,让自己既与川普相似,又能作出明显区隔。

为了证明「自由红利」可行,杨安泽已经开始进行社会实验。他先是在爱德华州与威斯康辛州各挑选1名实验对象,自掏腰包每个月支付1000美元。在9月12日的辩论会上,杨安泽更宣布举办「自由红利」竞赛,他将由竞选网站的注册帐号中,随机挑选10位民众发派一年份的「自由红利」。此言一出,很快就吸引将近50万人注册,争取这10个名额。无论实验结果如何,杨安泽团队已经达成极佳的宣传效果。

但已经开始有人质疑,杨安泽「发钱打选战」可能有违法之虞。美国联邦选举法禁止候选人将竞选经费挪为私人用途,杨安泽自掏腰包做实验,或许还没有违法的问题,因为他用的是自己的钱,而且事先表明实验对象的投票行为不会受到任何限制。但如果是由杨安泽团队扩大进行实验,钱从竞选经费里面出,就可能有法律争议。

对此,杨安泽竞选团队解释:杨个人虽然是「无条件基本收入」的信仰者,但「自由红利」是他参选总统的政见,把竞选经费花在实验上绝非私人用途。

普通人的白宫战争:杨安泽,美国总统大选的「华裔脸孔」

杨安泽认为自动化导致「铁锈带」数百万劳动阶级失业,正是这些选票造就川普的胜利,但「川普抓住正确的问题,却搞错问题的答案」。杨安泽与川普一样主打经济与社会危机牌,但川普是把外来移民当作代罪羔羊,杨把问题归咎于机器人。图为纽约唐人街一角。

在杨安泽之前,挑战过总统大位的华裔政治人物,只有1964年的华裔资深参议员邝友良(Hiram Fong),但邝是共和党人,最终未获得党内提名,现在杨安泽出线的机会,显然比当年邝要来的大。不过杨安泽对于华裔身份一向不多谈,毕竟他的支持者大多是30岁以下、无宗教信仰、关切经济议题的白人男性;身为少数族裔,如果主打超越种族的经济议题,有助于吸引更多选票。然而,杨安泽将种族冲突归因于经济因素的论调,已经使他在华裔以外的少数族裔明显流失选票,尤其是非裔美国人。

谈起自己的优势,杨安泽说:「我是素人、提出另类的主张,吸引很多希望华府有不同对话、不同声音的人」。其实他聪明在善用蓝海策略,主打其他对手不会谈、也谈不来的议题,不费吹灰之力凸显自己的个人特质。

「杨粉」们总会戴上写着「MATH」(数学)的帽子,这是杨安泽团队借用华裔擅长数学的刻板印象做宣传,也是他的另一个竞选标语——「让美国多用脑」 (Make America Think Harder)的缩写,讽刺川普执政让美国弱智化。杨安泽本人也喜欢用这个标语,向选民说明投给他的好处:「川普的相反,恰好就是一个喜欢数学的亚裔」。

普通人的白宫战争:杨安泽,美国总统大选的「华裔脸孔」

杨安泽能否成为第一位华裔美国总统?或许言之过早。但他聪明在善用蓝海策略,主打其他对手不会谈、也谈不来的议题,不费吹灰之力凸显自己的个人特质,成为民主党初选战中独特且具吸引力的「华裔脸孔」。

普通人的白宫战争:杨安泽,美国总统大选的「华裔脸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