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核桃編程狂奔背後的一點冷思考

關於核桃編程狂奔背後的一點冷思考

10月23日,少兒編程品牌核桃編程宣佈獲得5千萬美元B輪融資。在行業進入冷靜期核桃編程仍能創紀錄的拿到融資這也說明資本市場對其發展成績的認可。截至2019年8月,核桃編程在讀學員超過65萬名,在讀學員單季度增長率超過85%。

但發展太快往往容易引發自身的根基不牢。就目前看來,相對於行業一些頭部玩家,入局稍晚的核桃編程在基礎設施上似乎是有些落了下乘。而且在發展策略方面,以低價實現擴張的發展模式未來能否持續或許還要打上一個大大的問號。

“高效+低價”求規模:但“師資不夠,技術來湊”絕非長久之計

核桃編程在客群定位方面選擇的是小學生群體,主打輕體驗式課程,目標是用低價的圖形化編程課吸引嚐鮮者完成編程教育啟蒙,以此來實現市場的快速擴張。

不得不說,低價對於很多人確實很有殺傷力。

在過去一段時間,行業存在的一個共識性觀點在於編程教育的競爭關鍵在於對高認知度家長們的爭奪,而這部分人群很多都集中在一二線城市,此前“少兒編程風”也主要在這些地區刮。如今,隨著編程教育與應試升學的聯繫度越來越緊密,越來越多低等級城市家長也開始意識到編程教育的重要性,在如今這樣一個消費分級理念深入人心的商業社會,核桃編程主打的低價策略對於下沉人群而言無疑是具備吸引力的。

就像拼多多,當電商巨頭們在正面戰場廝殺慘烈之際,它就是以五環外市場為切點迂迴切入,上演了一場“夜襲珍珠港”的大戲。核桃編程也是如此,這也是為什麼在資本趨於冷靜行業面臨洗牌之際,這家入局並不算早的企業仍然能獲得用戶增長獲得資本青睞的原因所在。

核桃編程低價的背後在於課程較輕,以一款比較基礎的戰略產品推向市場,2018年1月份之前以錄播課模式為主,我們其實可以把它看作是一個MVP,後期通過逐步完善來提供課程水平。這也有效降低平臺對教師的人力依賴,降低運營成本。

師資不夠,技術來湊,如今核桃變成似乎已經告別錄播,“人機雙師”成為主打項目。但AI真能替代人工教學嗎?並不能,這也是為什麼核桃編程採取二者結合的方式,因為從長遠發展來看,優質教師資源才是編程教育平臺賴以發展的基礎設施。

過去商業社會的發展經驗告訴我們,技術本身的價值在於輔助和便利,並不改變教育本質,因此,優質的產品依然要靠教育的內容取勝,任何一種商業模式或者產品都無法脫離產業的運行規則存在,而在難易輕重上不同行業可能受制度、體制的影響程度不同。編程教育也是教育,面對不同知識基礎學習能力的學生,AI仍然無法替代人的作用。

從用戶心理的角度來看,低客單價,加上技術的噱頭,本身試錯成本也夠低,試一試也無妨,但課程內容教學質量才是續費的關鍵。目前在低價下沉市場還沒有太多玩家,未來隨著更多企業的湧入,這對於核桃編程來說可能會帶來一定的競爭壓力。

事實上,教育其實是個結果導向型的領域,價格有影響但絕不是主要因素。對於核桃編程而言,對於這一短板似乎也很瞭解,在不久的融資似乎也將用在師資力量的完善方面。但對於核桃編程而言,仍需同時間賽跑,在基礎設施的完善速度上要跑過平臺用戶的生命週期,跑過資本的等待耐性。

除此之外,以低價切入下沉市場,核桃編程未來或許仍需考慮品牌調性方面的問題。

低價固然容易獲客,但這會不會給人們一種低質的第一感覺呢?一個品牌從高端往低端延伸易,反之則要難得多,而這或許需要引起核桃編程的重視。

產品思維or用戶思維:出發點不同,結果各異

核桃編程從開始到現在所選擇模式,給人感覺似乎是一種產品驅動市場的模式。例如從錄播到“AI人機雙師”,通過對課程模式和練習環節的設計深耕,提升單個教師的人效。咋一看這也是針對下沉市場的消費需求,但仔細想來這一模式似乎是圍繞核桃編程能提供什麼而不是用戶真正需要什麼。

對於成立於2017年的年輕平臺而言,從自身企業資源入手本身也無可厚非,但在這樣運行一段時間之後一定要回歸到用戶導向上來。

那麼從用戶視角來看,最需要的是什麼?在互聯網江湖團隊看來應該是課程的標準化與連續性。

眾所周知的是,我國編程教育起步較晚在教研涉及方面還有待進一步的打磨。現在市場的編程教育兩種,即通過Scratch承載的低齡版編程教育,以及針對程序員開發的成人版編程教育。

然而,介於這兩者之間有很大一部分空白區域,這份空白區域使得國內編程教育存在嚴重的斷層,本身就沒有為高考或者中招服務的教育模塊,不像語數外以及文理綜合有著清晰的教研邏輯,這也是的很多用戶在低齡階段使用了,入門了,但也會由於沒有接下來對應的課程而出現脫課,這才是目前行業玩家、有關教育機構關注的焦點。

任何一個與教育有關聯的產品發展的第一要義就是基於教育本質的土壤。但核桃編程在課程的延展性方面似乎還有待進一步提升,起步晚,並沒有迎合應試教育的教學生命週期。少兒編程企業要想走得更遠,就必須延展用戶的使用生命週期,而不只是停留在如何能夠好的“激發學生創造潛能,培養邏輯思維”上。

當然了,這一點可能不是核桃編程的問題,而是Scratch的問題。因為Scratch一開始並不是專門面向少兒開發的,它的的誕生是為了人們可以有一款簡單易上手的圖形化編程工具可以使用,並不提供系統的學習計劃、課程或方案,它用開源社區來完成用戶的聚集和作品共享,也不關心也不引導孩子們未來是否會學習代碼編程。

少兒編程教學主要採用“圖形—代碼—算法”的階段式體系,在低齡兒童教育的圖形階段往往很容易就得到滿足,但在高年齡段的編程群體中,很少有人再使用Scratch。由此可見,依託Scratch很難覆蓋青少年兒童編程學習的整個週期。在核桃編程的官網上我們可以清晰地看到“6-12歲小創客的創作平臺”這一定位,但如果只是針對低齡兒童,對於家長而言,考慮應試教育、學習連續性等因子,那些學習週期更長的平臺或許會使更好的選擇。

如果把目光一直放在產品上,那可能一直都被Scratch這個“緊箍咒”所限制。但如果從用戶視角出發,就能搞清楚少兒編程教育最需要的到底是什麼,從而突破過去的思維定式。

憑藉精準的市場洞察、人群定位以及獨特的產品設計,核桃編程以較低的成本實現快速的規模擴張。但不得不說的是,“入門考試”容易,“畢業”很難。對於核桃編程而言需要考慮的問題還有很多,未來核桃編程的發展依舊任重道遠。

把握先發窗口期:雙線齊動提高發展“加速度”

對於核桃編程而言,接下來的路可能充滿荊棘,但機遇是大於挑戰的。就像核桃編程 CEO 曾鵬軒說的那樣,少兒編程並非“五環內科目”。

憑藉低價實現渠道下沉,在下沉市場核桃編程實現品牌認知度的擴張,並且建立了不錯的品牌口碑,這也為其爭取到一個窗口期或者說是時間差,在這期間需要做的就是完善自己,這主要包括以下兩個方面:

*完善自身基礎設施

基礎設施一定是放在第一位,在行業進入深水區,只有具備強悍基礎設施的公司才有能力打持久戰,一家企業要想在一個行業長久紮根,沒有強悍的基礎設施是不可能的。

那什麼是編程教育的基礎設施?答案是教師、教師、教師!

核桃編程是“AI人機雙師”模式的引領者,但需要注意的是,技術本身並不是什麼壁壘,因而這一模式創新本身並不具備稀缺優勢,目前在教學過程中加入AI輔助教學的少兒編程玩家也不在少數。產業發展的稀缺性資源還得迴歸到教師資源上來,通過教師資源的完善,為規模擴張提供人才保障。

從用戶心理的角度來看,有了強悍的基礎設施教師資源作為支撐,用戶在潛移默化中也會對品牌產生一種高品質的認知,改變過去低價可能給個別用戶留下的低質印象。

事實也的確如此,目前各個頭部少兒編程企業似乎都探索適合自己的老師培養方式,以求老師資源的量產。在這一方面,核桃編程可以一邊借鑑競品的教師資源培養模式,另一邊還要結合自身產品特徵,因地制宜。

*突破Scratch侷限:強化客戶生命週期價值

客戶生命週期價值(CLV),意思是指用戶這輩子能為你創造的價值總和。而CLV建立最大的價值就是極大地強化了用戶粘性。

拉新重要,但更重要的是持續的留存。正如前面我們提到的那樣,核桃編程已經在下沉用戶群體中收穫了一大批天使用戶,不應該把目光只盯著6-12歲。在這期間,如果有不少兒童對編程產生極大的興趣,苦於平臺沒有接下來續航的內容只得投身其它平臺,這樣一來,核桃編程似乎有些為他人做嫁衣的味道。

但從用戶的角度來看,原來在核桃編程上體驗很好,如果能繼續學習,消費慣性思維影響下這會是自己的首選。因此,對於核桃編程而言,應該開始著力設計並開發出適合更高齡學生使用的編程教育體系和教材,延長用戶生命週期,提升自身平臺的天滑板。

除此之外,編程教育火熱的一個重要原因在於與升學考試掛鉤,既然與升學考試掛鉤,那就意味著應該向年級線看齊,設計以年級為單位的課程線,把低齡編程教育和高齡教育無縫鏈接。

對於核桃編程而言,要充分利用現在的資本優勢、品牌優勢、入口的先發優勢,與時間賽跑,盯準編程教育的這兩大KSF,及早佈局,這才未來少兒編程平臺發展的長久之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