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和曾跑城

戲迷 | 李和曾跑城

三個徐策表演的徐策跑城,從古畫譜搜圖試作。 (高建群/圖)

(本文首發於2019年10月24日《南方週末》)

1944年,侵華日軍陷入困境。統帥部將駐冀南地區一一○主力師團和駐邢臺第一混成旅團撤走。八路軍開始戰略反攻,準備解放邢臺。一直躲在濟南的國民黨河北省二十二區督導員任曉民匆忙趕到邢臺,以接收大員身份接管了順德道尹公署。為了搶佔地盤,他網羅邢臺周圍各縣漢奸、偽軍三千多人,組成保安部隊,自任司令,委任任縣劉超群、南和劉磨頭、威縣和夢久、鉅鹿張伯奎四個鐵桿漢奸為旅長,準備死守,阻止八路軍攻城。

八路軍1945年9月初開始圍城,攻城部隊由三方面組成,一是由秦基偉、何政文領導的太行軍區一支隊,二是由何濟林、賀亦然、張西三領導的冀南二分區部隊,三是由胥光義領導的冀南四分區西支隊。隆堯縣的縣大隊區小隊也去參戰,十五歲的表哥也在其中,摩拳擦掌地對我說,要殺敵立功。

圍困在城中的,有一個李和曾京劇團,從天津過來的,住在馬路街中國大戲院(後改名人民劇場)。任曉民自稱小諸葛,虛張聲勢,要點李和曾的《失空斬》,部下以為不可,讓外人知道“打掃街道的俱都是老弱殘兵”,就要“失街亭”。任曉民為鼓動士氣,要點《大保國》《定軍山》《戰長沙》《陽平關》。李和曾說,我學的是高派,你點的都是譚派戲。譚派特點是蒼涼悲壯,略有沙音,“雲遮月”。高派的特點嗓音高亢,悲愴激昂,用的是“疙瘩腔”。我會演的戲有《走麥城》《擊鼓罵曹》《哭秦庭》《煤山恨》《碰碑》《白帝城》《七星燈》《馬嵬坡》《高平關》,隨你點。任曉民一聽,都是失敗、死亡的悲劇,掃了興,也就不要他唱了。但是下令沒收戲箱,拉回道尹公署院內,以示懲罰。

任曉民定下軍令狀,命令劉超群守東城,劉磨頭守北城,和夢久守西城,張伯奎守南城。三支攻城部隊召開聯席會議,研究攻城計劃,冀南二分區攻東門,佯攻南門,太行一支隊攻北門,冀南四分區攻西門。各自偵察地形,選擇突破口和進攻路線,構築工事,趕造雲梯,四分區利用火車站水塔作瞭望臺,觀察城內敵人動靜。

9月23日夜,正是農曆八月十五。太行部隊佔領北關電廠,切斷電源,城內一片漆黑。23時,邢臺四周槍聲大作,攻城戰鬥全面展開。二分區選擇了東城門北側高處為突破口,利用雲梯登上城頭,很快拿下東門。北門外護城河深,不易抬雲梯過去。借夜色掩護,戰士們扛炸藥包接近北門,半路上被敵人發覺,改用頭頂方桌外加溼棉被,把炸藥送上去終於炸開了城門。先頭部隊沿長街向南,攻佔了敵人指揮部。四分區強登西門,最後東南北三面包抄,把兩千名敵人壓在西門門洞,迫使他們放下武器。

24日凌晨4時結束戰鬥,除任曉民、張伯奎趁亂墜城逃跑外,生俘敵人3200名,繳獲輕重機槍33挺,長短槍2100支,炮1門,汽車1輛。邢臺宣佈解放,紅旗插上清風樓。冀南二分區專員任夷(任仲夷)為第一任市長,市政府設在西門裡道尹公署舊址。任市長在院內發現了戲箱,問清來由,立即交還李和曾劇團。

李和曾夾雜在歡慶的人群中,熱淚盈眶,乘興走遍四門,觀察戰鬥情況,為勝利鼓舞,腳步越走越快,走著走著想起了《徐策跑城》,馬上折回去決定當晚就上演,慰問英雄的八路軍。誰說他只唱高派,麒派戲也會演呢。晚場不僅演《徐策跑城》,還加上前邊的《法場換子》《舉鼎觀畫》,連成一出大戲。聽到“忽聽家院報一信,言道韓山發來兵,叫家院帶過了爺的馬能行,看是何人來到臨”,臺下掌聲雷動。接著跑圓場,他像白天看四門一樣,越跑越快,比平時多跑了十幾圈,直跑得大汗淋漓。最後一段原板:“湛湛蒼天不可欺,是非善惡人盡知,血海冤仇終須報,只是來早與來遲。”李和曾臨時抓詞:“太行山發來人和馬,冀南還有三千兵。”滿院子人都站起來鼓掌喝彩。第二天商定,劇團由冀南行署收編,移師南宮,一直唱到解放初,中間還應邀到西柏坡慰問演出。

堯山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