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有些银行职员自己从来不买银行理财产品?

用户99998284468


家族财富密码评论员山石:

其实银行内部各个职能部门之间的划分还是比较清晰的,而且各个岗位之间跨度很大,一个岗位的人不一定了解另外的岗位的具体情况,很多事情也不是银行内部的所有员工都是相同的。

就拿柜员来说就只干柜员的事情,整个理财产品从备案确定募集资金规模和投资方向,再到上架销售需要很多部门的协同配合,题主更多意义上指的是柜台的银行基层员工,他们对于理财产品的整个运作过程可谓知之甚少,在销售理财的过程中也只是按照给定的范本进行销售。理财产品又分为自己银行备案发行的产品和代销的理财产品(一般代销的产品有基金公司的各类基金产品、保险公司的理财等等)。

对于基层员工来说他们更多的是接触已经上架的产品,前期过程和投资决策基础他们其实了解的不多,那么他们在选择理财的时候自然和普通人就没有什么区别,根据自己的风险偏好选择自己能够承受的风险之内的最高收益产品。

在银行内部一般会有这样的分级,对于投资项目做分类,如果被评定为收益较高的好项目,银行一般会动用自有资金去投资直接赚取更高的收益,比较好比较可靠的贷款项目也会动用自有贷款,例如央企、国企的大型融资项目等,安全又能赚取丰厚的回报,这些项目的融资银行一般是不会包装成理财的;只有那些银行看不上的项目银行才会包装成理财项目然后发售出去,依靠社会资金进行融资他们赚取了管理费。所以说真正知道内部的人可能就不会去买自己发售的理财了,因为他们知道这些都不是好的理财项目。


家族财富密码


和人有关和他工作无关。

我自己做外汇投资,之前认识一个银行职员想和我学习,然后我教了他很多东西,他自己也炒汇(他们银行可以开户炒汇)。炒汇本身就是风险很高的理财产品。并且前年我和一个外汇团队对接,我们资金托管给这个团队炒汇,收益很可观,这个人也一直跟我投,我们这个项目做到了现在一直都稳定的收益。所以买不买理财产品和本人对投资这件事情有没有意愿有关。

有的人因为穷,我见过无数经济情况不好的人,这些人基本没有投资意愿。没钱的人更担心风险,更怕出事情。问题是,任何赚钱的机会都有风险。没有风险想获得大笔收益还是很难的。

有很多优质的理财产品,一下来都直接被银行职员抢光.有很多信托理财,有优先和劣后级的,产品是劣后补优先的。很多优先级的优质产品分分钟都被银行自己人买走。我们都没接触到而已。


布林以交易为生


题主你到底要问什么?

是为什么银行职员不买银行理财?还是为什么银行职员买银行理财?

算了,老白我就是银行的,就都回答回答吧,挺好理解的。

为什么银行职员不买银行理财?

包括老白在内,身边的在银行、证券工作的朋友同事,99%的人通常都不买银行理财产品。为什么?因为利息低啊,因为不灵活啊,因为没技术含量啊!大多数人都是选择投资于股票、基金,来获得更高的收益,有一些人,还会去做一些期货投资。有的高级玩家,还有投资实体的。总之,大家都不太喜欢做银行理财产品。

为什么银行职员买银行理财?

上面老白我提到是“99%的人通常不买”,还有1%和不通常的机会买呢。什么情况下,银行职员要买银行理财呢?业绩压力大的时候呗。季度末、半年末、年末,任务完不成了,为了完成任务,为了顺利拿到奖金,为了不被领导骂,为了不被淘汰掉,大家只能自己买自己银行的理财了。

现在,明白了吧,原因就那么简单。


杂谈金融


不知道你这个消息是从何得来?作为一名资深的银行狗,可以肯定的告诉你,银行的职员够买自家的理财产品是最积极的,这是为什么呢?

银行理财

有购买过银行理财产品的人,应该都知道,理财产品的收益率远远高于定期存款,举个简单的例子,目前一年期的理财产品收益率达到4%以上的不再少数,但是在银行里,比如四大行,三年期的定期存款利率还没有4%,所以投资理财比投资定期存款是更加划算的。

对于部分人而言,之所以不敢购买理财产品,主要在于不熟悉、不了解,总是盲目的以为理财产品随时会亏损似的,所以坚决以及决绝的选择了定期存款。但是对于银行人而言,这个疑惑就不存在了,因为银行人对于理财产品是了解的、熟悉的,人对于陌生的事物可能还会存在恐惧感,但对于自己熟悉了解的则不会,银行人知道理财只要你不是买R3级及以上的产品,没有遇到所谓的飞单或者虚假理财,那么出现风险的概率可以说百万分之一都不到。所以银行人是够买理财比例最高的一个群体了。

为什么有的员工从来不买?

有银行职工不买理财的吗?有的,为什么呢?因为穷,在资产新规落地前,银行理财的起购点为5万元,不要小看这5万元,比如对于我来说,存款就是长期保持都在5万元以下,所以买不了理财产品,只能去买次一级的货币基金,因此不买理财的银行员工,99%都是因为没有足够的钱。

总结

理财产品不是洪水猛兽,在我国理财产品的历史已经有近20年了,只要你没遇到飞单或者虚假理财(可以通过自助渠道,比如网银、手机银行购买,来规避这两种情况),那么R3以下的理财产品随便买,收益妥妥的、安全也妥妥的。


鲤行者


这个问题刚好适合我来回答,我本身就是银行职员,其次我也在做投顾方面的工作,正好两方面都符合,一个是自己以身说法,第二我对于产品或者投资还是有一点研究,正好来回答这个问题。

对于你的问题和描述似乎有点矛盾,但是我有点理解你的意思,你是想说银行职员能够最先接触到某些不错的产品,很多人都内部员工都在买,但是依然有一些人从来不买,是他们有更好的投资渠道吗?你大概是这个意思吧。对于你来说,你更想了解的是,这部分人是不是有更好的投资渠道,这些渠道是什么。

据我观察,就银行职员来说,主要投资方式有存款,理财产品,国债,各种类型的基金,股票,纸白银或纸黄金,黄金T+D,期货,房产还有比如字画等另类投资品。

首先我先告诉你,银行职员是买理财产品的。并且可能大部分银行职员都只是购买理财产品而已。对于大部分银行职员来说,他们的投资水平和普通人没有什么太大区别。

对于大部分银行职员,他们的风险偏好是相对较低的。虽然每个人都期望获得一个高收益,但是绝大部分人是不能忍受本金损失的。这大部分人就成为了理财或者货币基金的拥趸。他们的大部分资产也就成了这种虽然不承诺保本,但是风险很低的资产。

其次,有部分银行职员的风险偏好是比较高的。这其中就包括一般投资者和高手了。对于银行职员来说,他们能够接触到的投资方式较一般人来说要多很多。无论这是由于开户任务,作为被动入场者进入,还是因为工作原因可以了解到更多的投资方式。

对于风险偏好高但水平一般的投资者,他们也是市场中韭菜中的一员,他们也属于被收割的那一部分。很多人银行职员并没有形成自己的投资逻辑,没有系统的逻辑框架,由于工作的原因,他们可能听到的风声会早一点,或者他们对于市场的关注是长期的,所以难免会成为市场中的一员。他们也是听风就是雨,各种道听途说,这个黄金做一点,那个股票做一点,甚至还有些去做期货啊黄金T+D等产品,大部分人是亏损的。但是相对于普通投资者来说,银行职员无论是亏损程度还是亏损人员的比例都会低一点。因为对于市场情况他们关注的时间比较久,对于行情能够敏感一点,先知先觉一点,这会比一般人水平高一点。

对于高手。那就不仅仅投资某一项资产了,专门去做理财产品是不可能的。这类人可能就是做投顾这方面工作的,或者是做理财工作的,并且对于投资非常有兴趣,可以长时间保持专注的对投资进行研究,经验非常丰富且一定形成了自己的投资逻辑框架。这时候就不会仅仅关注理财产品了,理财产品算是一种被动投资方式,这部分人一般会选择主动投资,当然如果有好的理财产品,他们也会买入。他们更注重的是资产配置以及对于宏观经济的把握,哪里的确定性机会大一点,哪里的收益高一点就去做配置。无论是什么资产,可能房子的价格出现低点,具有投资价值,就去买房。股票具有了买入价值,就去炒股。这就很难限定了,主要看外界形势了。

无论做什么行业的人,员工个人能力都是参差不齐的。做一行,对于本行业可能认识和了解的多一点,但这并不就意味着就可以成功。主要看个人兴趣,个人能力,以及个人的坚持与努力了。其实购买银行理财没有什么不好,凭借这种省心省力的方式,获取的收益足以秒杀A股中80%以上的投资者了,说起来还是挺心酸的。


留于白写的一点东西


大错特错,银行职员不但会买自己家的理财,而且比外面的人风险意识更强。

很多人都觉得,银行人自己学金融,一定都是激进投资者,其实呢,很多银行人,尤其是女性,是标准的稳健型投资者,更偏向于购买稳健的银行理财产品。

一个典型的银行员工的工资是这样打理的——

因为工资卡就是自家银行的,直接在手机银行购买,连转账的力气都省了——日常将自己的银行账号签约一个现金管理产品(货基、类货基、智能活期),工资一进账,立马滚收益,一分钟也不停。

关于每天计息的产品开发——银行人其实比普通人想的更周到,毕竟货基只限周一到周四申购,错过这个时间不算收益,银行人设计了365天计息的存款产品,钱过个夜就有利息,企业都非常喜欢这种产品。

卡里不足一万的时候,银行人自己会买一点预期年化4左右的产品,过了万,那盯着每周发布的理财就成。

银行人可能真的没在鱼鹅煲里放钱,因为将银行储蓄卡绑定第三方支付,一样随时划款消费,而且自家捆绑的货基收益也未必低。

银行人不会轻易到第三方平台借钱,因为“万三万四”打动不了银行人,更看不懂为了一个手机就把自己滚成百万负债的年轻人。

银行人也不会轻易做第三方平台提供的分期消费,双十一就要到了,谁家分期利率低,银行人怕是早就自己算好了,支付的时候会勾选信用卡支付,然后回头到信用卡发卡行做分期。


醒韭客


我在银行工作多年,我简单回答一下这个问题。

我想说句实话,因为银行职员不愿意露财。

如果银行买了自己银行理财产品,多半都会被同事知道,因为这种客户,银行会分配给客户经理,要进行回访,维护,客户经理一看系统,就会知道你在自家银行的底细,所有的存款,理财产品情况,一目了然,换做是你,你会愿意吗?

以上!


鄧行长


12年毕业进入银行,现在专注服务于高净值客户,说说我的看法:

首先,你的问题是想说银行职员能够最早接触到不错的理财产品,但是依然有一些人从来不买,你想知道为什么,是么?是想问,他们有更好的投资渠道么?

据我了解,银行员工主要投资方式有理财产品、基金,你像存款、保险这种业务要不是为了完成任务几乎没人考虑,其他更小众的贵金属类似的业务投资的人更少了。

其实,对于大部分银行职员来说,他们的投资水平和普通人没有什么太大区别。类似私募、信托这些门槛高的产品很多人甚至都没通过。他们的日常工作也是局限在自己了解的那块业务。

当然,一小部分人具备专业理财知识,那就不仅仅投资某一项资产了,专门去做理财产品是不可能的。这类人可能就是做投顾这方面工作的,或者是做理财工作的,并且对于投资非常有兴趣,可以长时间保持专注的对投资进行研究,经验非常丰富且一定形成了自己的投资逻辑框架。这时候就不会仅仅关注理财产品了,理财产品算是一种被动投资方式,这部分人一般会选择主动投资,当然如果有好的理财产品,他们也会买入。

最后,决定你投资什么产品的往往都是手里的闲钱有多少~富人永远赚的比穷人多


金融灬韩


就一个字:穷。

看到这个问题和部分答案,作为一名银行职员我都想笑了,银行员工不买理财是因为了解理财产品风险大所以自己不买,感情银行设计理财产品就是为了忽悠老百姓啊?还有什么银行员工专业知识高选择收益更高更好的投资方式,你以为我是一名国际金融理财师我买股票就比你厉害,我买p2p就不会跑路?

在我身边,买理财产品的同事大有人在,让家人朋友买的也不少,怎么能说银行职员没人买理财?为什么买理财,原因有很多,第一,为了完成任务或增加业绩,必须得买;第二,自己行的产品比较了解,比外面的更放心,也更便捷,一旦有风险的风吹草动自己也第一时间知道;第三,没有什么更好的投资方式,银监会主席郭树清都说收益率6%的产品要打问号,你真的以为他在忽悠外人?


而不买理财的人,大部分的原因就是穷,上图是根据去年上市银行公布的年报按照薪酬支付和在册正式员工数计算的平均薪酬,看着挺多,但实际上要明确两点,第一这是企业支付的人力成本而非员工开到手的工资,打个比方,一个职员月薪1万元,企业要为其缴纳至少4410元五险一金,如果是新人(未享受福利分房的)在有些地区公积金是按25%、15%的比例缴纳,那么雇主缴费再加1300元,如果有企业年金,则再多几百,就算6000吧,这样企业每年的人力成本就是(10000+6000)*12=19.2万元,第二,别忘了这是平均薪酬,平均你懂的。

那么银行职员呢?就算是1万月薪,要扣除至少2220元的五险一金,再加上企业年金个人也要交几百,再扣除个人所得税,开到手也就六千多,算上房贷呢?日常开销呢?每个月能剩下2000就不错了,这点钱咋买理财?放余额宝里得了。

当然,银行也有不少家庭条件好的,挣得多的,这样的人会买理财,每个月就剩几千的,还真买不了理财,而不是不买理财。


鑫财经


题主的问题问的是银行职员为什么不买银行理财产品,注解却说的是银行职员买的比普通人多,看似两个问题是矛盾的,其实也说明了银行内部的一种现象:银行职员一般不买自己银行的理财,一旦遇到自己银行发行的理财利率比较高的时候就会抢着买。

我作为银行从业者,还真是对这种情况有感触。大家都知道目前市面上银行的理财产品利率普遍在4.0-4.7%左右。前一段时间我们行内发行了一款5.0%的理财产品,只不过需要100万起步。平时不买理财的同事都口耳相传去购买,据说光员工及员工家属就认购了将近一半的额度。要知道平时员工购买理财的占比也就在10%左右。你说银行员工没钱吗?那为什么100万起的理财都能买。你说员工有钱吧?为什么平时都不买理财?我分析这里边有以下四个原因:

一、投资偏好

银行员工虽然比非金融圈的人多接触一些金融知识,但是在投资风险偏好方面与非金融圈的人一样。他们要么是追求高收益高风险的股票、期货。要么就是追求低收益低风险的存单和理财。由于银行员工在金融知识方面有一定的掌握,所以这些人群更愿意去做一些收益高风险高的产品。换言之,银行员工根本看不上自家银行发行的理财产品的收益。

二、可选择性多

大家应该注意到,几乎每一个人的朋友圈中干同类职业的人是最多的。银行员工也不例外,认识的同业朋友,了解的同业资讯都是非常多的。在银行员工的脑海里不是要选这家银行的什么理财产品,而是选择市面上哪家金融机构的什么投资项目。银行职员能够了解到更多的理财项目,可选择的理财产品范围更广,种类更多。

三、信息优越性

以我们银行发行的5%收益的理财产品为例,在发行时,我们内部员工是最先知道的,什么时候买最合适(根据剩余额度以及起息日的时间可以进行判断),剩余额度的实时变动情况等。除此以外,银行员工为了更好的做营销,会经常浏览同业的手机银行、直销银行等发布理财的渠道。市面上哪家银行利息高,哪家银行期限长,我们都一清二楚。银行员工会在对比多家银行之后再决定将自己的资金放在哪家银行。

四、业绩指标

大部分银行员工都是有业绩指标的,发行5%的理财产品,员工肯定抢着买。但如果发行一个4%的理财产品,没人买的时候,银行员工也会在业绩指标的要求下顶上。如果你员工不买,那就让员工的亲戚朋友买。如果亲戚朋友都不买,那当月的绩效就会受影响。绩效受到影响事小,从此在领导心中留下一个不积极的印象事大啊!

总结:

银行员工在银行工作的过程中也被银行“逐利”的属性熏陶着,自身也会对理财收益等信息比较敏感。当你看到银行员工不买自家银行的理财时,不要惊讶,有可能是自己理财利率真的不高。当你看到银行员工积极买自家理财时,也无需诧异,有可能是理财利率高,也有可能是要冲业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