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中年”美年大健康靠什么吸引阿里?

商誉埋雷、违规经营

“问题中年”美年大健康靠什么吸引阿里?

10月27日晚间,美年大健康产业控股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美年健康”)发布公告,称公司控股股东上海天亿资产,与一致行动人以及其他股东——天亿控股、上海美馨拟向阿里网络、杭州信投、上海麒钧分别转让美年健康5.58%、5.24%、5.34%股份,转让价格均为12.01元/股,总价为人民币25.1亿元。

至此,阿里网络、杭州信投与上海麒钧将合计持有美年健康16.16%股份。阿里网络和杭州信投作为一致行动人,将成为美年健康的第二大股东。

“问题中年”美年大健康靠什么吸引阿里?

据公开资料显示,美年健康成立于2004年,主营业务为健康体检、管理、咨询,2015年借壳“江苏三友”作价55亿元成功在A股上市,目前是中国最大的体检和保健服务集团。美年健康成立至今一直保持了高速扩张,健康体检中心总数增速近45%,截至9月末共有680多家体检分院(含在建)。

然而,一方面是高速扩张造成了繁荣的假象,另一方面是财报背后所反映出的商誉危机。

据美年健康财报显示,美年健康2019年6月和9月末的扣非净利润分别为-1.36亿、2.41亿元,相比去年同期下降251.24%、29.78%。利润大幅下滑的原因在于体检中心网点增加及投资规模增加。

“问题中年”美年大健康靠什么吸引阿里?

但美年健康在2016年、2017年、2018年的扣非净利润分别为3.11亿、5.32亿、7.11亿。在年报中,无论是营业收入、毛利润均实现了稳定增长。


“问题中年”美年大健康靠什么吸引阿里?

实际上,自上市以来,美年健康一直通过收购实现业绩的稳定增长,体现在财报上便是疯长的商誉。据年报显示,2014年上市前美年健康的商誉为1.119亿,上市后2016年美年健康收购慈铭体检100%股权,商誉增长至35.87亿。随后美年健康陆续以超高溢价收购新新健康、西昌美年大健康、美因基因等23家公司,截至9月末商誉已增至51.55亿,其商誉的增速远超净利润的增速。

在疯狂的跑马圈地下,截至9月末美年健康经营性现金流量净额为-6.595亿,规模同比缩小865.47%;货币资金为13.84亿,相比年初减少44.51%。

“问题中年”美年大健康靠什么吸引阿里?

此外,研发费用虽比同期增加了44.02%,但相比之下研发费用为3437万,销售费用却已高达14.3亿。在此失衡的背后则导致了美年健康近几年频繁陷遭违规经营、信息泄露举报,比如去年7月一位胃癌晚期的客户在美年健康体检时并未发现异常。值得一提的是,美年健康还多次遭到上海卫计委处罚,原因多为无证上岗。

那么为什么阿里系要投资这样一家隐藏着诸多风险的企业呢?

实际上,阿里健康作为阿里巴巴“Double H”战略在大健康领域的旗舰平台,主要业务有医药自营、医药电商、消费医疗,覆盖医美、口腔、疫苗、体检等服务。但阿里健康的主要布局仍在线上,比如阿里健康旗下的天猫医药馆GMV约595亿元,年度活跃消费者超过1.3亿,但通过天猫医药馆并不能有效收集健康数据,其本质只是一个电商平台。

从体检行业整体来看,根据前瞻产业研究院的预期,随着全国健康保健意识的增强,以及对消费升级所带来的产业机会的预期,预计2018年后全国体检人次将继续保持高速增长,至 2021 年全国健康体检数量可实现 8.4 亿人次。

“问题中年”美年大健康靠什么吸引阿里?

相比公立医院来说,非公立体检机构虽资源相对紧张,但服务、套餐多样化,且环境质量高。因而非公立体检机构成了大多数人体检时的优先选择,尤其是公司团队体检时更青睐于非公立体检带来的便利性。

据数据统计,截至目前中国体检医疗企业占据主要市场份额的分别为是美年健康、爱康国宾(2018年退市)、瑞慈医疗,其中美年健康体量属行业龙头,爱康国宾则已接受阿里系的私有化要约。在体检人数上,截至2018年末美年健康的体检人数超2778万人,瑞慈医疗仅194.9万人,爱康国宾2017年末体检人数为604.7万人。

因此阿里系引入“健康体检”的合作业务,一方面利于数据收集,以形成有价值的健康档案;另一面也是向健康体检业务的巨量市场展开统一布局。

而深陷舆论旋涡的美年健康也急需阿里系的帮助。在阿里系的技术支援下,美年健康不仅能够提升数字化管理、智能化布局,也能够借助阿里系To C端的流量以提升品牌影响力。美年健康近几年的个人体检转型战略,也有望借助流量得以突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