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緬甸東籲王朝的入侵下,明朝屢敗對手,為何喪失大片領土?

眾所周知,石油是工業的血液,缺少了石油,整個國家的工業體系都將停擺。而世界上最大的石油基地便是地處四戰之地的中東。中東不僅僅是作為中西方交流的咽喉要道,更是世界的能源中心。中國作為世界上最大的石油消費國,馬六甲海峽成為了中國海上石油運輸的必經之路。自從國家對能源安全問題引起重視之後,隨著中俄,中巴,還是中緬燃油管道的建設,我國在能源方面的安全困境也有所改善。這不禁讓我們暢想,假如中國能毗鄰印度洋,那我國的能源安全就會更有保障。實際上,中國在歷史上確實曾經一度瀕臨印度洋,但這塊領土並沒有保存下來,更沒有成為中國“自古以來不可分割”的一部分,這期間又有著怎樣的故事和曲折呢?

在緬甸東籲王朝的入侵下,明朝屢敗對手,為何喪失大片領土?

圖1 中東進入中國的石油路線

唐代時強大的南詔就向南擴張,攻滅緬甸驃國;在蒙古軍隊滅掉大理之後,在公元1271年元朝建立後,元世祖忽必烈繼續以武力征服周邊;在滅南宋前後,元政府曾要求周邊一些國家或地區臣服,接受與元朝的朝貢關係,但遭到拒絕,緬甸便是其中之一。根據緬甸的記載因元朝使節在到達緬甸後,因不願脫去馬靴赤腳覲見緬王而被處死。因此,在1277年至1287年間忽必烈派軍攻打緬甸蒲甘王朝,輝煌一時的蒲甘王朝戰敗投降,緬甸開始對元朝稱臣納貢,走向滅亡;而緬甸中部被元朝設置為緬中行省,這種關係一直持續到元朝末年;在元朝統治時期領土面積達到歷代中華王朝版圖之最,西南邊疆其中包括今天緬甸大部,泰國,老撾等部分,這是中華王朝向印度洋的第一次有效挺進。

在朱元璋推翻元朝建立明朝時,緬甸處在一個分裂的時期。明太祖朱元璋希望通過談判和平接收雲南,然而派出的使者均被元朝的梁王殺害,於是決定訴諸武力武力降服雲南。1381年9月,朱元璋派遣傅友德,沐英等人出征雲南,平定雲南之後,明朝在元代的邊疆劃分的基礎上,陸續在雲南外圍的邊境地區設立了宣慰司實現羈縻統治;其中木邦宣慰司、緬甸宣慰司、大古剌宣慰司、底兀拉宣慰司、底撒馬宣慰司的建立,標誌著對今緬甸大部分地區實行了有效的統治。

公元1446年,朝廷對雲南西南邊境進行重新調整,最終形成“三宣六慰”,即南甸、幹崖、隴川三宣撫司,和車裡、緬甸、木邦、八百、孟養、老撾六慰。在明朝全盛時期其領土幾乎包括了今緬甸全境,可以說這是中華王朝距離印度洋最近的一次。

在緬甸東籲王朝的入侵下,明朝屢敗對手,為何喪失大片領土?

圖2 緬甸設立的宣慰司位置圖

然而明朝對緬甸的統治主要是通過冊封當地統治者的方式實現羈縻統治,並不穩固。1386至1425年這四十年間,緬甸北部的阿瓦王朝與而南部白古王朝之間戰爭不斷百姓流離失所紛紛逃至遠離戰區的東籲,從此東籲地區人丁興旺,於1531年,緬甸誕生了後世認為緬甸歷史上最強盛的封建王朝——東籲王朝。1550年,莽應龍即位,他開始帶領東籲王朝使得分裂的緬甸再次走向一統。

在緬甸東籲王朝的入侵下,明朝屢敗對手,為何喪失大片領土?

圖3 明緬之戰

1555年,東籲王朝國君莽應龍執行北上侵略的擴張政策,以索取“花馬禮”為藉口,不斷進攻明屬土司。北上攻佔阿瓦後,一路北上,奪木邦侵隴川等地。1556年,攻陷蘭那。1566年,吞併了八百、老撾和車裡;1573年,攻佔木邦、蠻莫、隴川、孟養等土司,至此,明朝設立的“三宣六慰”全部淪陷。1581年(萬曆九年)緬王莽應龍死去,其子莽應裡繼承王位,他繼承王位後,繼續使用武力向北擴張,將其擴張的目標轉向北部臣屬於明王朝的傣—撣族地區。

“土司亦稍致饋遺,謂之‘花馬禮’,由來久矣。” ——《清史稿·緬甸傳》

1583年(明萬曆十一年),緬甸君主莽應裡派遣軍隊北上侵犯了雲南的施甸、順寧、盞達等地,當地居民慘遭屠殺,所過之地生靈塗炭。駐守雲南的沐昌祚,雲南巡撫劉世曾隨即組織軍隊反擊;另外明廷以劉綎、鄧子龍為將,在與當地的土司聯合行動下;緬甸的丞相嶽鳳兵敗被俘,群龍無首的緬軍無法抵擋住明軍的進攻,明軍在劉綎的率領下一路南下,直抵緬甸都城阿瓦城下。阿瓦緬軍守將自知不敵,於是開城投降。至此,明朝相繼收復失地,這場反擊戰以勝利告終。

“今參將鄧子龍擒賊八十二名,斬級三百九十六,俘獲賊三百餘,戰象馬牛殆百,其生擒賊人相應處決來示。” ——《明神宗實錄》

1584年,緬甸不甘失敗,再一次入侵明朝邊境,在劉綎、鄧子龍等人被明廷調走之後,緬軍攻佔了孟密幷包圍五章。在高國春的組織下,明軍再一次擊退緬軍。木邦、孟養、蠻莫等土司地區的緬甸勢力被清除。

雖然緬軍北上入侵計劃均被挫敗,然而邊境的戰爭陰雲始終瀰漫。1593年,緬甸舉三十萬大軍,戰象百頭。分兵三路再一次北上進犯雲南地區。在雲南巡撫陳用賓提前在三宣之外修築八關等預防措施的準備之下,緬甸軍隊因此遭遇重大失敗。另外在緬甸東侵暹羅的戰爭中,緬甸王儲在戰象上與泰國國王單獨對陣時被殺,緬軍大敗,因而暫時停止襲擾明朝邊境。

在緬甸東籲王朝的入侵下,明朝屢敗對手,為何喪失大片領土?

圖4 東籲王朝

1604年,東籲王朝走出前面兵敗陰霾再次復興。1606年緬軍再度北犯,攻陷了木邦緬甸軍隊,先後攻佔孟養、木邦等地。而此時的明朝國內黨爭不斷,吏治腐敗;東部日本入侵朝鮮半島,富饒的東南沿海倭患不斷,北方還有蒙元勢力虎視眈眈。明廷對於西南邊疆的這一次戰爭重視度不高,沒有派遣兵力反擊,最終在這場戰爭中,徹底失去孟養、木邦地區。

在緬甸東籲王朝的入侵下,明朝屢敗對手,為何喪失大片領土?

圖5 東籲王朝疆域

經過一系列的擴張,強盛的緬甸東籲王朝東至林城(老撾的萬象)以及今天的泰國,柬埔寨的東部,西到印度的曼尼普爾,向南到瀕臨印度洋海岸,朝北則抵至中緬邊境的九個撣族土邦,在中南半島成為一個超級大國。

從嘉靖三十五年(1556)到萬曆末年,大約半個世紀的時間,經過明王朝和緬甸東籲王朝的反覆較量,明王朝喪失了原轄的木邦、孟養、孟密、老撾、八百宣慰司,明初的“三宣六慰”,只保有了車裡一個宣慰司和南甸、幹崖、隴川三個宣撫司。

1659年,明朝末代皇帝永曆逃亡到緬甸,永曆帝死後,遺留在緬甸的明朝兵將上千人逃到麻慄壩,便決定在麻慄壩(果敢)定居。

自明朝繼承元朝的西南邊疆之後,隨著東籲王朝的興盛,疆土痛失大部。不僅因為當時的明帝國內憂外患的處境,最根本在於明朝認為此地遍佈障氣和原始森林崇山峻嶺的惡劣環境,不適合居住;當地無法給明廷創造稅收,反而需要更大的財政稅收去維持。故在戰略上對西南邊疆的重視程度不足,對緬甸的入侵沒有做到徹底根除。從此造成了中華王朝永遠無法染指印度洋,對現代中緬邊境線有著決定性作用,間接的造就了今天的“馬六甲困局”。

注:

圖1 源自谷歌圖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