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說過嗎?當年泉州人在此通宵排隊買小說

聽說過嗎?當年泉州人在此通宵排隊買小說

泉州中山中路192-1號和192號的新華書店,是一棟中山路上少見的4層樓,這棟大樓建成於1975年,臨街的上面兩層沒有設置門窗,整面牆上寫著“新華書店”和中文拼音,顯得氣勢恢宏。

中山路的新華書店深刻影響泉州人的生活,從1956年到上世紀80年代初,在這幾十年時間裡,泉州讀書人的精神食糧,幾乎是來自新華書店。

艱辛創業,激發讀書熱潮

听说过吗?当年泉州人在此通宵排队买小说

1978年初,第五屆全國人大會議和全國政協會議召開,泉州的慶祝隊伍走過中山中路,旁邊新華書店也掛出了慶祝會議勝利召開的標語。(黃強/供圖)

據泉州市新華書店工作人員介紹,全國的新華書店最早出現於1937年4月,已有80多年的歷史。福建省新華書店1949年9月在福州開業;兩個月後,泉州新華書店於1949年11月成立,到今年已成立70週年。

隨著管屬的改變和行政區域調整,泉州市新華書店曾四次易名,新中國成立初期稱“泉州新華書店”,1950年改稱“新華書店泉州中心支店”,1960年改稱“晉江地區新華書店”,1985年改稱“泉州市新華書店”。

听说过吗?当年泉州人在此通宵排队买小说

2002年中山路新華書店舉辦滬版、京版圖書展銷會,這時書店大樓的立面已改造。(泉州市新華書店/供圖)

1949年泉州解放後,泉州軍管會文教處指派莊建國負責籌建泉州新華書店。當年10月,此前由國民黨官辦的泉州日報社和印刷廠移交給書店,其中中山路的泉州日報社社址供新華書店使用。

1949年11月1日,泉州新華書店宣告成立,莊建國任首任經理。據書店老員工回憶,開張營業那一天,書店熱鬧非凡,泉州讀者紛紛擁入,爭相選購,書店全體人員出動接待讀者。當年發行的圖書有馬恩列斯著作、毛主席著作和政治、文藝讀物等150多種。

久旱逢甘霖,革命書刊的發行,激發了泉州人民的讀書熱潮。比如安海幾所學校買到了《白毛女》《劉胡蘭》《王貴和李香香》等劇本後,迅速組織排練演出,當時觀眾人山人海,轟動一時。

1949年11月底,莊建國調離,陳若愚繼任經理。1950年,泉州新華書店開始籌建各縣新華書店,各地新華書店隨之紛紛開業。

為兵服務,冒著炮火前行

听说过吗?当年泉州人在此通宵排队买小说

這是上世紀90年代初,讀者在義全街新華書店內選購圖書,上面還寫著“知識就是力量”的標語。(泉州市新華書店/供圖)

泉州市新華書店還有一段獨特的歷史,值得和平年代的人永遠銘記。

泉州地處我國海防前線,上世紀50年代,沿海大軍雲集,金門島炮火紛飛,泉州書店的同志發揚新華書店的傳統,深入戰爭前沿,為廣大軍民提供文化食糧和精神武器。

1949年冬至1950年春,國民黨戰機頻頻空襲泉州市區和沿海地區,泉州書店的同志不顧戰火危險,帶著圖書到郊外部隊駐地供應,發行毛主席著作和反映革命鬥爭的圖書,戰士們紛紛說:“這是送給我們的精神武器。”

泉州安海、石獅分銷處的同志更是不辭艱險,多年來經常冒著炮火,渡海上大嶝島,到蓮河、奎霞、石井、東石、圍頭、金井等前沿陣地送書,受到廣大指戰員的熱烈歡迎。書店的服務工作受到部隊領導機關的重視,特地投稿《福建日報》,讚揚泉州新華書店姚清潔等同志為兵服務的事蹟。

1953年姚清潔光榮出席全國文教系統先代會,毛主席還接見與會代表,併合影留念。1952年李祖景、黃春富被評為全省書店系統首批積極工作者,黃春富出席華東新華書店先進工作者代表會。

泉州書店長期保持為兵服務的精神,流動供應沒有間斷,還在許多軍人服務部設立圖書專櫃。

曾任泉州市新華書店書記兼副經理的離休老幹部李祖景,出生於安海鎮,是1949年9個參與籌備泉州新華書店的人員之一,1990年離休。據他回憶,上世紀50年代,他參與籌備石獅、安海等地新華書店分銷處,由於資金緊缺,一邊要在街邊擺攤宣傳售書,一邊尋租店面。找到店面後,他和同事親手製作書架、櫃檯,粉刷牆面,還借來自行車到泉州書店載書。在這樣艱苦的條件下,新華書店分銷處一個個建立起來。

上世紀70年代,在泉州市新華書店擔任書記期間,李祖景和老經理陳克含痛心於書店建店幾十年,全靠租店過日子,多次向上申報基建計劃,終於在1975年和1988年建成中山中路和溫陵南路的兩棟辦公營業綜合樓,解決了辦公營業的難題。

與書為伴,影響幾代讀者

听说过吗?当年泉州人在此通宵排队买小说

泉州學風濃郁,許多市民在閒暇時間前來新華書店看書、買書。(泉州市新華書店/供圖)

據“老泉州”廖福偉回憶,上世紀30年代至50年代初,泉州中山路上圖書店星羅棋佈。中山南路指揮巷口南向東側有一家兩三開間的書店,1956年公私合營後併入新華書店。開店前,為了宣傳新華書店新事物,新上崗的書店領導和工作人員,每天傍晚還特意在街面上擺攤,或用三輪人力小貨車擺滿圖書,邊售書邊宣傳。那時的中山南路街面上,每當夜幕降落,沒有機動車通行,連摩托車都沒有,就成了各種商販擺攤設點的商業街和步行街,包括宣傳書籍在內的叫賣聲此起彼伏,熱鬧喧囂。這家新華書店後來搬遷到中山中路新華書店。

听说过吗?当年泉州人在此通宵排队买小说

以前的圖書,還會蓋上書店的印章,表明是哪家店售出的。這是上世紀80年代購於中山南路新華書店的圖書,上面有“新華書店 泉州17”的印章。(許月才/供圖)

那時的廖福偉還小,據他回憶,看到擺滿圖書的宣傳攤和售書車很好奇。看不懂大本書,就翻翻小人書,顧客不多,穿著淡藍偏灰制服的書店領導和店員很熱情,拿各種連環畫圖書給小朋友看,宣傳讀書的好處。這些童年的美好經歷,讓他終生受益。

據在中山路長大的鄭福海回憶,1984年新華書店還開設一家外文書店,在中山中路承天巷口的民主布店旁,對面就是標準體育商店。

風采盡顯,市民趕來聽歌

听说过吗?当年泉州人在此通宵排队买小说

這是當年海濱公社文化站和人民電影院聯合印製的歌譜,很受老百姓歡迎。(許月才/供圖)

據泉州市區地方誌學會理事許月才回憶,在中山路永康成百貨三層樓舊址上設立的新華書店科教門市部,主營科教類書籍,也賣磁帶,一直經營到上世紀90年代。

許月才說,在泮宮南側曾有一家小型合作書店,是新華書店的合作書店,掛著新華書店的招牌,除銷售、出租書籍外,還兼賣歌譜(這種歌譜是一張照片,每張5分錢,早期從廈門進貨)。據新華書店原副總經理歐西南介紹,這家書店的業務由新華書店指導並負責批發書籍售賣,自負盈虧,行政上屬工商行政管理部門管理。

上世紀六七十年代,這家新華書店盡顯風采,日夜播放樣板戲和革命歌曲,許多市民前來中山路上欣賞。記得除了語錄歌外,《老房東查鋪》《看見你們格外親》《革命熔爐火最好》三首歌曲很火爆,也是當時背景下古城夜生活的獨特景觀。後來這家書店改為海濱公社文化站,除了售書,還宣傳文化,用播音器播放電影插曲,在中山路上熱鬧非凡。

純真年代,通宵排隊買書

听说过吗?当年泉州人在此通宵排队买小说

歐西南講述新華書店往事。

據離休老幹部李祖景、老經理陳克含撰寫的泉州市新華書店簡史記載,新中國成立之初,泉州私營書店遍佈市區,有泉州書店、泉山書店、大公書店、新南書店、學生書店等九家,還有不少書攤書販。1955年開始實行對私改造,1956年全部併入新華書店,作為市店門市部售書。

改革開放初期,泉州人對文學的熱愛是如今難以想象的。歐西南出生於1945年,1964年到泉州市新華書店工作,曾任副總經理。據他回憶,上世紀70年代末,中國四大名著及《巴黎聖母院》《安娜·卡列尼娜》等文學著作,由人民文學出版社和上海譯文出版社再版,並由新華書店發行。在上市前一天晚上,泉州的讀者就到中山路新華書店門口排隊,為的是第二天一大早能購到心儀的名著。因購書的人實在太多,當時限定是每人限購3套,個別讀者和書店員工關係好,可以適當“走後門”多照顧一兩套,這段佳話到如今還被泉州讀書人津津樂道。歐西南至今還記得,當時《紅樓夢》一套三冊,定價3.45元;《基督山伯爵》一套四冊,定價4元整。

歐西南介紹,上世紀80年代,泉州市民已習慣春節到新華書店購買春聯。1984年,他和新華書店的林清泉一起負責閩南地區的春聯印發任務,從徵集徵訂,到請泉州知名書法家題寫,再到製版、染紙、印刷、發貨,全部親力親為,銷售的春聯非常受市民歡迎。

當年的春聯以“令”為單位,一令是500張。1988年,泉州市新華書店印製1250令春聯,利潤達3萬多元,可見當年有數十萬閩南家庭購買泉州市新華書店的春聯,影響非常廣泛。

上世紀80年代初,每逢新春,家家戶戶都要張貼年畫。歐西南每年都要到北京、上海等地調入大量年畫,供泉州市民選購。中山路新華書店的年畫櫃檯在春節前一個月就人滿為患,擔心櫃檯被擠塌,書店員工甚至需要特意加固、保護。

此外,上世紀七八十年代,新華書店門口還是泉州市集郵迷交流的地方,許多集郵愛好者在這裡購買、換置,也是當年泉州民間文化熱的一景。

听说过吗?当年泉州人在此通宵排队买小说

中山路的新華書店是許多泉州愛書者經常光顧的地方。(泉州市圖書館/供圖)

歐西南說,1975年中山路的大樓建成後,極大促進書店的圖書事業發展,當年一樓設置成售書大廳,二樓設置有外文部、租書櫃、計劃發行部、城鄉服務部等,三樓是辦公室、會議室,四樓則是員工宿舍和廚房。

听说过吗?当年泉州人在此通宵排队买小说

新華書店還經常舉辦作者簽名售書會,吸引市民前來購書。(泉州市新華書店/供圖)

在時代的發展中,中山路的泉州市新華書店開展許多圖書展銷活動,如2002年滬版、京版圖書展銷會,還有2003年元宵節“全國地方版出版社優秀圖書大聯展”、“讀經典名著,做文明公民”等活動,深受市民歡迎。

听说过吗?当年泉州人在此通宵排队买小说

經過新華書店北側邊門,可以來到這座石材立面的大樓後門。2010年起,中山路新華書店和泉州明視眼鏡聯營合作,成立泉州新華明視眼鏡。中山路新華書店整合到溫陵南路新華書店,並斥資300多萬元進行裝修擴建,經營面積近2000平方米,品種達10萬多種。為了方便讀者,泉州市新華書店將文化服務延伸至城東片區,2017年12月在中駿世界城四樓設立一個涵蓋“閱讀學習、展示交流、聚會休閒、創意生活”四大功能的綜合書城,面積達1117平方米。

听说过吗?当年泉州人在此通宵排队买小说

在大樓三層陽臺,爬上鐵梯,可以抵達新華書店四樓最高處,從這裡可以看到清源山和東西塔,古城風光盡在眼底。

在幾十年的時間裡,

這裡不僅是中山路上的高樓,

也代表泉州圖書發行事業的高度,

與市民的文化生活息息相關,

留下了太多充滿墨香的回憶。

……

您還可以靜下心來,聽他們講述中山路的故事——

【我與中山路的故事】

文圖:王了

攝像:點創傳媒 蘇維斯

實習生:蘇婷慧

注:本文在撰寫過程中,得到泉州市新華書店、李祖景、歐西南、吳智娜、許月才、廖福偉、鄭福海、蔡永懷、黃強、莊莉等單位和個人的大力協助,在此一併致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