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二解史第29讲——中国上古八大姓姓及其分化

中国人非常注重自己的姓氏,有句俗话讲“行不更名,坐不改姓”。 现在的子女大都随父姓,但是姓这个字却是由女人而来。在母系社会里人们只知其母,不知其父。所以族群和血缘是来源于女性的,姓自然也是跟随母姓。著名的上古八大姓姬、姒、姜、嬴、妘、妫、姚、妊,全部是女字旁,是从母系氏族流传下来的。一个部落源于同一个女性始祖,这个部落便共有一个姓。

赵二解史第29讲——中国上古八大姓姓及其分化

“姓”“氏”本不同

在先秦时代,姓和氏是两个不同的概念。随着部落的发展和人口的繁衍,同姓的人们又分成了几个部落,这些部落的命名便称为氏。奴隶社会的贵族有土地、官职、特长或谥号,所以就用封地官职特长或谥号为氏。比如黄帝姓公孙(一说姓姬),在轩辕之丘长大,所以叫轩辕氏。炎帝姓姜,善事农桑所以号神农氏。

赵二解史第29讲——中国上古八大姓姓及其分化

自汉代以后,姓氏已经合二为一,姓便是氏,氏便是姓。现在的很多姓氏追本溯源都可以追到先秦时期的上古的姓。 比如,赵、李都出自嬴姓,钱姓出自周朝一个管钱的官职,郑、王都出自姬姓分封而来。下面是八大姓分化!一、姜姓

姜姓传自于炎帝神农,之所以姓姜,原因和黄帝一样,神农生长于姜水旁。神农后裔以姜为姓,后世助武王伐纣的姜子牙就是炎帝后代,不过姜子牙被封齐,后来田氏代齐,姜子牙的后代或以姜为姓,或以齐为姓。姜姓传承至今已经衍生了102姓,其中包括:吕、许、神、章、谢、齐、方、文、申、卢、柴、庆、贺、高、国、雷、易、纪、丘、薄、赖、盖、丁、査、谷、聂、尚、焦、柯、饶、景、封、邱、崔、骆、左、充、郦、逄、连、向、浦、厉、强、斜、晏、檀、雍门、申屠、公牛、淳于、东郭、高堂、子雅。

赵二解史第29讲——中国上古八大姓姓及其分化

二、妫姓

妫姓源自上古五帝中的虞舜,舜开始的封地为姚,所以其后人多以姚为姓。妫姓的分支多为王、陈,田、夏、满,至于本姓妫,似乎没听过。

赵二解史第29讲——中国上古八大姓姓及其分化

三、妘姓

据传闻妘姓源自火神祝融,是五帝之一颛顼的后裔,后世衍生有鄢、郐、路、罗、鄅、妘、曹、斟、己、董、彭、秃、芈等姓

四、姒姓

现在也很难看见了,据报道现今好像只有不足2000人。姒姓源自大禹,后世分支有题、夏、顾、扈、谭、夏侯、鲍、曾、卜、娄、巢、邓、窦、戈、杭、嵇、计、欧阳、莘、蔚、禹、越等30多个姓

五、姞姓

姞姓开源自黄帝的儿子(第几子史料找不到),后世衍生有吉、雍、孔、尹、蔡、鲁、允、鄂、密、须、阚、严、光、羊、杨、逼、断、敦、燕、郅、虽等姓

六、妊姓

《左氏春秋》中载,妊姓为伏羲氏风姓后代。另说妊姓即“任姓”一脉,是中国传说时代黄帝长子的后裔。另有任姓来源于契族,任姓是契族古老姓氏之一。契族后裔建立辽国。

七、姚姓

姚姓同样出自五帝之一的虞舜,(也有说法说出自夸父)舜生于姚墟,他的子孙后裔就多以姚为姓。姚姓分支多达60多姓,比较常见的有陈、王、孔、文、吴、胡、孙、虞、田、袁、车、陆等姓。

八、姬姓

姬姓源自轩辕黄帝,黄帝是中华三大始祖之一,更被后世称为人文之祖。据成书于西晋的《帝王世纪》记载,轩辕黄帝生于寿山,而长于姬水。姬为江河之名,故此黄帝姓姬,全名为姬轩辕。(上古取姓多源于安居地名)周朝的国姓便是姬姓(虽说那时没有国姓的概念),在周朝的时候,武王姬发分封诸侯国,其中姬姓国就有53个。分封者大都以国名为姓,再加上东西两周战伐不休,亡国者甚众,改姓纪念亡国的人也数不胜数,到后来姬姓的分支竟占《百家姓》总数504姓的82%,有411姓之多。

姬姓为此衍生出上百个姓氏列如:王、张、杨、周、吴、李、孙、胡、朱、林、郑、郭、管、鲁、蔡、霍、龙、段、雷、钱、易、李、刘、黄、谢、冯、董、程、袁、虞、邢、康、毛、曹、卫、毕、魏、滕、杨、蒋、韩、唐、詹、何、梁、于、孟、许、万、常、石、廖、邹、陆、孔、崔、秦、江、武、乔、贺、赖、龚、文、智、傅、沈、彭、吕、苏、卢、贾、刁、阎、余、潘、杜、戴、汪、田、任、方、史、顾、侯、邵、召、茅、单、甘、耿、焦。(其中不排除其他来源,比如王姓,后世亡国皇子改姓王以记身份,但姬姓是主源)

赵二解史第29讲——中国上古八大姓姓及其分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