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商銳評|劍指汽車“要害”的浙江雄心

文|浙商銳評員 吳美花

漫畫|李紅紅

製圖|潘盈盈

浙商銳評|劍指汽車“要害”的浙江雄心


這是您讀到的第28篇浙商銳評


浙商銳評|劍指汽車“要害”的浙江雄心


在杭州大江東,靠近石巖墾種點的那條路被命名為“長福杭路”。長福杭路、梅林大道、濱江二路以及一條南北走向的佚名路,合圍成一個約為2.64平方公里的方形區域,裡面“裝”進了杭州迄今為止投資額最大的單體工業項目長安福特杭州工廠。從地圖上看,整個項目用地佔了方形區域的一半以上。

長安福特杭州工廠的周邊來往車輛並不多,但排成長隊的掛車時常會堵了高速入口的通道。這是整車廠對這片待開發土地較為明顯的影響之一。此外,從這裡被掛車運出去的每一輛車,都向這片土地注入了產值、研發以及帶動整個產業生態的能力。

長安福特杭州工廠往南4-10公里便是呈三角形分佈的吉利汽車、廣汽傳祺(杭州)以及東風裕隆(杭州),這四大整車製造基地構成了大江東的汽車產業底色,也將成為浙江打造世界級汽車產業集群中的頂樑柱。

幾乎全球所有的汽車產業集群,都是先有整車製造再有零部件產業,但浙江是例外。上世紀80年代,在以“市場換技術”的國資與外資的組合遊戲中,以民企為主的浙江沒有機會參與整車製造。但它們嗅到了來自主機廠的金屬味,開始依附於長三角的整車製造發展零部件產業。

迄今為止,一輛汽車上的3萬多個零部件,很少有浙江不能製造的。這是浙江的驕傲,但也有人盡皆知的痛楚與困擾。從這裡出去的汽車零部件,雖然很多已經夠上了歐盟標準,卻始終走不進核心部件的圈子。

它們也希望向核心部件轉型,但很少有合資品牌願意冒險使用國產零部件。因為一旦召回,損失巨大。

當然,不是所有的零部件製造商都是弱勢群體。浙江的汽配企業曾經有一個美好設想,就是讓自主汽車品牌用上國產零部件,後者在博世等全球頂級的汽車零部件供應商那裡也時常碰壁。然而,與自主品牌合作後的零部件製造商再次受到了傷害,因為回款期更長、價格壓降幅度更狠。

無論是面對主機廠無抵抗之力的國產零部件製造商,還是面對全球頂級零部件供應商不得不放下身段的自主汽車品牌,都必須正視技術才能自強的現實。浙江民企也正通過頻繁的國際併購,來儘早拿到核心技術的入場券,不過它們仍需要地方政府能夠整合產業生態,幫助上下游實現資源對接,並在此基礎上加大人才引進與研發的力度。

每一個世界級汽車產業集群的崛起都經歷了漫長的過程。比如日本國產車就經歷過故障不斷、一年報廢的灰色歲月。此後的日本極為注重核心技術的研發,給予了本土汽車產業大量的保護與扶持,才培養出了豐田等足以和福特、通用抗衡的超級巨頭。

因此,浙江要打造世界級汽車產業集群,比引進大規模的整車製造廠更為關鍵的是培育自己的核心技術生產核心部件。從年初頒佈的《浙江省汽車產業高質量發展行動計劃(2019—2022年)》來看,浙江似乎擁有這種決心。

浙商銳評的出爐在於媒體的責任。

當我們孜孜不倦地奔跑在新聞真相的路上模糊;

當我們捕捉千萬浙商成長與發展時,

我們發現無數的喧囂讓事件變得的聲音時,

我們發現瀰漫著不少迷惘。

在這個大時代裡,

我們需要亮出“媒體的立場”。

請您記得,

浙商銳評是蒼茫大海中的燈塔,

請您記得,

浙商銳評是我們對於未來的希望。

如果您對此話題有自己的見解,

歡迎您在後面給浙商銳評組留言;

歡迎提供話題給浙商銳評,

也歡迎您為浙商銳評撰寫銳評。


浙商銳評|劍指汽車“要害”的浙江雄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