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頂尖科學家可帶動大批科研人員、投資人,上海今天來了65位“頂級帶動者”

一位頂尖科學家可帶動大批科研人員、投資人,上海今天來了65位“頂級帶動者”

時隔一年,滴水湖畔,再一次星光璀璨。

今天,第二屆世界頂尖科學家論壇將於臨港開幕。與2018年首屆論壇舉辦時不同,今年論壇舉辦地上海臨港,在不久前剛剛完成“身份轉換”——8月20日,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臨港新片區正式揭牌。從“潮來一片汪洋,潮去一片蘆葦”的灘塗開啟新一輪華麗轉身,臨港新片區正向著成為中國對外開放的新高地邁進。

一位顶尖科学家可带动大批科研人员、投资人,上海今天来了65位“顶级带动者”

第二屆世界頂尖科學家論壇於2019年10月29日開幕。

而今,65位世界頂尖科學家聚集此地,人數較上一年更多,人們的期待也更盛:通過世界“最強大腦”的巔峰碰撞,探究全球最前沿科技發展趨勢,增強上海創新策源能力,彰顯上海開放包容的城市品格。

上海,正以更前瞻性的視野和更開放的胸懷,積極融入全球創新網絡,加快向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進軍。

(一)

建立頂尖科學家朋友圈

“去年的大會特別成功!”論壇開幕前夕,世界頂尖科學家協會秘書長王侯接受了記者專訪。去年,首屆世界頂尖科學家論壇聲動全球。今年,包括44位諾貝爾獎得主,和21位圖靈獎、沃爾夫獎、拉斯克獎、菲爾茲獎獲得者在內,共65位世界頂尖科學家將齊聚滴水湖畔。

一位顶尖科学家可带动大批科研人员、投资人,上海今天来了65位“顶级带动者”

臨港滴水湖

“上一屆參會的科學家,今年80%都來了。”王侯介紹,除部分科學家因行程和身體原因無法到場,吸引科學家們再次不遠萬里來到上海的背後,有三大不可忽視的“吸引力”——

首屆論壇期間,科學家們在上海感受到了政府和社會各層面的對科學研究的重視;上海作為中國對外開放最重要的窗口,雄厚的基礎科研能力令科學家們對中國的科學發展有了新的認識;科學家們在上海交流得“暢快淋漓”

這三點“吸引力”並不令人意外。當這座星球上來自生物、醫學、物理、化學領域最優秀的科學家們出現在同一時空、同一地點,千載難逢的跨學科橫向交叉學習機會,令身經百戰的頂尖科學家們也倍感珍貴。“去年最優秀的聽眾正是諾獎得主們本人”,這一形容毫不誇張。通過一年一度的聚會,上海也為科學家們建立起一個全新的朋友圈。

臨港,便是向全球科學家們一鍵發出“入群邀約”之地。

首屆論壇也為大會舉辦地臨港帶來了一項重要成果:首個世界頂尖科學家“WLA科學社區”孕育而生。從科學研究的“最先一公里”抵達成果落地的“最後一公里”,WLA科學社區劍指科創領域全鏈條發展,藉助頂尖科學家們帶來的研究資源“集群效應”,幫助新一代科學家們完成“從0到1”的思想策源、技術孵化,和“從1到N”的應用與推廣。

一位顶尖科学家可带动大批科研人员、投资人,上海今天来了65位“顶级带动者”

10月18日,臨港新片區生物醫藥項目集中籤約

科學家社區的落戶,也帶動了臨港科創服務的升級。上海臨港科技創新城經濟發展有限公司董事長陳炯感嘆,一年來,臨港的企業服務、科學家服務更注重為頂尖人才們提供激發創新思維的環境。無論是引進最好的實驗環境,還是最舒適的餐廳、書店,一切目標都是為了讓最優秀的人才、最好的科研團隊在這裡找到方位、實現理想,勇攀科技創新的高峰。

東海之濱,滴水湖畔,世界瞭解中國、瞭解上海的窗口正越開越大。

(二)

向全球鋪設創新策源力之網

創新策源力,是評價一座城市能級與核心競爭力的重要指標。對上海而言,這事關上海建設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更關乎上海能否具備獨一無二的戰略競爭優勢。當2018年,上海首次與世界頂尖科學家論壇攜手,來自全球的創新資源也將目光聚焦上海,為這座創新之城醞釀從基礎科學“深蹲助跑”,到實現原始創新和技術突破的“起跳飛躍”。

一位顶尖科学家可带动大批科研人员、投资人,上海今天来了65位“顶级带动者”

第二屆世界頂尖科學家論壇舉辦地依舊在上海臨港

令人欣喜的是,藉助去年首屆論壇成功舉辦的契機,一年來上海科創中心建設碩果累累。大飛機、量子衛星、蛟龍號深潛器等重大創新成果相繼問世,“藍天夢、數據港、中國芯、創新藥、智能造、未來車”等新興產業在臨港自貿新片區大展宏圖。

包括全球首例體細胞克隆猴、世界首例人工單染色體真核細胞等在內,一批重要原創成果也接連亮相。僅2018年,上海科學家們在《科學》《自然》《細胞》等國際權威科學雜誌發表的原創論文共85篇,佔全國總量32.2%。今年初揭曉的2018年度國家科學技術獎中,上海有47項牽頭及合作的重大科技成果獲獎,佔全國總數16.5%,其中上海牽頭的創新項目達29項。

一位顶尖科学家可带动大批科研人员、投资人,上海今天来了65位“顶级带动者”

上海自貿試驗區臨港新片區

人才,是上海科創中心建設的第一資源。近兩年來,上海引進國內科技創新創業人才累計超過7.5萬人,僅2018年就有9個國家重大科研儀器研製項目、112個國際合作項目等最新立項。上海一年中投入在科研新立項項目的各類資助超過22億元……科學技術發展至今,人們已共同步入全球開放、協同創新的大科學時代。頂尖科學家們每年準時相約上海,謀求的無疑是在更廣領域、更大範圍、更高層次的創新突破。

“一位頂尖科學家可以帶動一大批科研人員,以及背後更廣闊的投資人、工業界群體,這是所有聚焦創新的城市都夢寐以求的‘從0到N’。”王侯告訴記者,論壇搭建的科學家交流平臺已經涵蓋包括貝爾實驗室在內的全球最一線研究機構,連點成線,為上海編織起一張鋪向全球的科研網絡。

“臨港新片區如何成為名副其實的‘科學港’,這張網將是起點。”

一位顶尖科学家可带动大批科研人员、投资人,上海今天来了65位“顶级带动者”

2018年首屆世界頂尖科學家論壇落幕前“特別環節”——桌布討論。

一場頂級科學盛會為一座城市塑造的科學氛圍,將是更為深遠的影響。去年首屆論壇落幕前的“特別環節”中,12名來自上海各所高中的優秀學生從中國工程院院士陳賽娟手中接過記號筆,將自己對科學的展望逐一鋪展在眼前的桌布上。一年過去,記者瞭解到,這些在桌布上繪製未來圖景的小小少年中,已經有人進入麻省理工、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深造。

今年,還將有100位優秀青年科學家在“青年科學家論壇”一展才華,他們面對的聽眾中有白髮蒼蒼的諾獎得主,也有來自世界各地同樣優秀的年輕人。前者帶來的將有縱貫半個多世紀的對科研的堅守,後者激發的將是最鮮活的智力碰撞。對科學的崇敬與憧憬,將再一次閃耀滴水湖畔,照亮上海的創新藍圖。

(三)

打通“從0到N”科創全鏈條

論壇開幕前不到兩週,上海自貿區臨港新片區剛剛發佈最新的“1+4”產業政策,聚焦集成電路、人工智能、生物醫藥和航空航天等四大重點產業,瞄準的恰恰是填補“國內空白”和破解關鍵領域“卡脖子”技術。就在同一天,涉及總投資超過70億元的15個生物醫藥重點項目在臨港簽約。

一位顶尖科学家可带动大批科研人员、投资人,上海今天来了65位“顶级带动者”

臨港衛星研製基地裡的電磁兼容暗室

上海正用“臨港速度”,彰顯對更快發展速度、更高發展質量的追求。

自開發建設以來,臨港地區就一直與基礎科研有著密不可分的關聯。這裡誕生了中國首臺自主知識產權的C919大飛機發動機,首根國產12英寸單晶硅棒,以及全球最大的大功率柴油機、世界上最先進的自升式鑽井平臺。隨著自貿新片區賦予的新使命,臨港將在集成電路、生物醫藥、航天航空、新能源汽車、人工智能大數據等新興產業中,持續走出一條高端產業與高水平城市融合發展之路。

一位顶尖科学家可带动大批科研人员、投资人,上海今天来了65位“顶级带动者”

落日餘暉中的臨港新片區

首屆世界頂尖科學家論壇成功舉辦後,臨港地區的創新“新引擎”和改革“點火器”便開足馬力。新片區掛牌兩個多月來,臨港新設企業數量達1329家,涉及集成電路、智能網聯汽車和生物醫藥等重點產業的企業集中籤約項目62個,總投資超過260億元。其中,不乏臨港衛星研製基地、高效低碳燃氣輪機試驗裝置等國家重大戰略新興產業和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項目。

基礎科研的“最先一公里”做得越深,科技轉化的“最後一公里”才能展現得越廣。而從原創技術誕生到前沿產業落地,臨港新片區所要先行先試的投資自由、貿易自由、資金自由、運輸自由、人員從業自由,將為科學家們所關注的基礎研究以及科學園區所注重的技術轉化,打通“一頭一尾”的科創全鏈條。由世界頂尖科學家們所延伸而來的各類創新資源,也將在臨港先行先試,突破地理空間、科學技術和人才資源的跨地區流動,進一步激發各類創新元素在上海集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