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建引領小區管理 文明自治深入人心

“硬化了的院壩就是美,停車方便了,出行安全了……”

眼下,我市“雙創”工作正如火如荼推進。名山區蒙陽鎮名茶園小區、老酒廠小區也藉此東風,以黨建引領,對小區進行改造,昔日髒、亂、差的老舊小區正發生大變化。

名山區老舊小區改造的典型,無疑是名茶園小區。這裡曾經汙水橫流、蚊蠅亂飛、垃圾無人掃、車輛亂停放……

近日,記者走進該小區發現,髒、亂、差現象已不復存在,取而代之的是乾淨整潔的環境。

党建引领小区管理 文明自治深入人心

名茶園小區成立業主委員會

多部門協助管理 小區設施得到提升

1996年,原名山縣國營茶廠職工宿舍名茶園小區正式投入使用,20戶茶廠職工開心入住,2000年國營茶廠改制,職工宿舍失去了庇護。名義上是小區居民自我管理,實際上是沒有管理——無物業、無門衛、無業主委員會。 此後,該小區經常發生偷盜事件,部分居民佔用公攤面積種菜,還有部分居民私搭亂建……為此,不少居民叫苦不迭,但是一直無人承擔小區管理事項。

事情的轉機發生在今年5月,借“雙創”之機,名茶園小區在蒙陽鎮政府指導下成立了黨支部,在小區黨支部的指導下,名茶園小區選舉產生了首屆業主委員會,對小區進行管理,結束了19年的無人管理模式。

在硬件設施方面,今年9月,雅安市經濟和信息化局、名山區方誌辦以及蒙陽鎮政府等小區“聯包幫”和管理單位共同籌措資金9萬元,對名茶園小區進行了改造——疏通了140米排汙溝,硬化院壩500餘平方米,整理、塗刷圍牆、樓面600多平方米……短短一個月時間,小區內的排汙、通行、停車、綠化等條件得到改善。

眼望著小區發生的巨大變化,小區居民抑制不住激動的心情紛紛表示:“多虧黨和政府的關心,他們才能有一個良好的居住環境。”

國慶期間,80歲的小區業主趙明先還寫了一首詩,“民生橋頭說民生,小區改造美環境。活動空間倍增大,老人兒童甚歡喜……”詩句中,無不體現小區居民對現在美好生活環境的讚美。

党建引领小区管理 文明自治深入人心

清除小區內雜草

党建引领小区管理 文明自治深入人心

名茶園小區

建立管理制度 增強小區造血功能

小區管理是系統而複雜的工程,稍有不慎,前期的努力就要“打水漂”。接下來又怎麼辦?名茶園小區黨支部委員、業主委員會副主任黃明達給出了答案——管理制度化、黨員帶頭幹……

目前,《名茶園小區業主公約》和《名茶園小區業主管理制度》已經出爐。

禁止私挖亂種。不得在小區內任何公共區域種植蔬菜瓜果,包括盆栽蔬菜,避免施肥招來蚊蠅。一旦發現,業主要自覺清除,經業主委員會提醒仍不整改的,按照制度規定實施小額懲罰。

堅持輪流保潔。在無資金保障聘請專職保潔人員的情況下,名茶園小區實行小區業主輪流參加公共區域衛生保潔。由業主委員會按月公佈輪值表,業主需自覺參加,發現明顯垃圾未清除,要相互提醒,長期不參與衛生保潔的業主,經大家確認,由業主委員會向該業主徵收衛生保潔代理費。

“我們還採用了黨員幹部帶頭乾的措施。”業主委員會相關負責人說,將12名黨員信息全部上牆,由黨員帶頭履行小區業主公約和管理制度,主動接受小區居民的監督。

此外,雅安市經濟和信息化局、名山區方誌辦等“聯包幫”單位也發揮了積極作用。“為小區改造出謀劃策、出資出力;多次到小區舉行聯誼活動;多次到小區開展‘雙創’宣傳、打掃衛生等活動。”小區業主委員會相關負責人說,小區居民十分感恩,紛紛表示要把小區管好、維護好,不辜負大家的一片心血。

“未來,我們將重點解決小區創收問題,增強自身造血功能,解決大樓維修、化糞池定期清淤、衛生保潔等問題。”黃明達表示,小區黨支部和業主委員會已經成立,健康、和諧、文明、平安的小區自治理念已逐步樹立起來,小區未來將會更美好。

朱玉龍 臧祖建 張成

雅安日報/北緯網記者 劉慶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