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样是和俄罗斯分家,为何哈萨克斯坦过得蒸蒸日上,而乌克兰却每况愈下?

清水空流


不作不死,而乌克兰一直在作。在独立之后,乌克兰的底子是比哈萨克斯坦厚实的,因为在苏联时期的工业布局中,乌克兰是重点,造船工业、电子信息工业、航空工业、发动机工业等等都很强,而且乌克兰自然资源也比较丰富,又向来以苏联的粮仓著称。

此外,乌克兰人口也比哈萨克斯坦多,这意味着其劳动力供应要比哈萨克斯坦好。不少人只看到人多要分GDP,却没有看到人多也是生产力优势,要不然现在各国为啥现在进行人口比拼,我们都早几年放开二孩政策,甚至考虑全面放开生育。乌克兰的那点人口密度,根本就不存在人口负担问题。
但是乌克兰在独立时,少数人侵吞了国有资产,进而形成了一个个寡头。这些寡头又分为多个政治派别,斗争激烈。乌克兰的“颜色革命”,不只是来自西方,也来自俄方。所谓亲西方政府、亲俄政府的交替,就是西方与俄罗斯争夺乌克兰的表现。
寡头们无休无止的争斗,大国势力的角逐,使得乌克兰一直就无法稳定,动荡不安,而寡头们想的都是各自的利益,不是为着乌克兰国民,因此不惜与外国势力结合,甚至成为外国势力的代言人,这就使得乌克兰根本就没有国家层面的发展方向。至于族群撕裂,也是乌克兰寡头争斗以及外国势力挑唆所致。寡头们不是脑袋笨,看不到问题在哪儿,而是所在的阶层立场、利益决定了他们的心胸和决策结果。如果乌克兰寡头们稍微考虑一下国家,乌克兰也不至于烂成现在这样儿。
哈萨克斯坦不一样,其在独立之初没有像乌克兰那样形成实力强大、能够左右国家经济命脉的寡头,即使一些不大不小的寡头,也被强势的纳扎尔巴耶夫收拾掉了。这样一来,哈萨克斯坦就避免了内部无休止的争斗,能够集中精力于国家的整体发展。而且有了国家的稳定,才谈得上内部族群的稳定。哈萨克斯坦在外交上主要强调睦邻友好,但也不是平均用力,在最大程度上照顾了俄罗斯的关切。因为纳扎尔巴耶夫知道,俄罗斯就在身边,而美国为首的西方很遥远。即便美国在中亚插手,也改变不了地理上的局限。有了正确的外交,哈萨克斯坦安全有了很大保证,国家经济建设也就少了后顾之忧。
如今,原先本钱厚的乌克兰成了烂娃,看不到丝毫转好的迹象;而哈萨克斯坦则在持续的稳定中一步步发展,同时实现了政治上的顺利交班,这就保证了哈萨克斯坦能够继续稳定发展。(S)


联合防务


因为乌克兰没有纳扎尔巴耶夫!

1991年的苏联解体,对于世界而言可能只是历史课本上多出一个章节,但对于苏联的各加盟国而言却是真正的灾难,因为没有了苏联这个超级大国的影子,各加盟国只能自己面对未来的风风雨雨。

理论上说,实力较强的加盟国,依靠自身实力,是可以闯出一片天地的,比如俄罗斯、乌克兰等欧洲部分的加盟国;而那些实力较弱的国家,因为几乎没有实力,所以不得不在国际社会中随波逐流、自生自灭,比如哈萨克等中亚五国。

但现实情况是,曾拥有数十架战略轰炸机、175枚洲际导弹和1800多枚核弹头的乌克兰,在苏联解体将近30年的时间里,综合国力不仅每况愈下,从独联体二哥的位置跌落,社会还陷入动荡不安中;相反,苏联解体时曾被视为拖油瓶而被坚决抛弃的哈萨克斯坦,经历了将近30年的发展后,已然成为名副其实的中亚强国,在独联体中国力仅次于俄罗斯,已然成为世界上发展最快的国家。

那么,为何会出现如此匪夷所思的情况呢?静夜史认为有以下原因:

1、睿智领袖是国家之幸

乌克兰和哈萨克斯坦最大的差距就在于,哈萨克斯坦有纳扎尔巴耶夫,而乌克兰没有。

苏联解体后,各加盟国虽然摆脱了苏联这一阴影,但本质上还是被斯大林模式深深影响着,想要一夜之间告别共产主义拥抱西方世界是根本不现实的。

所以叶利钦的“休克疗法”才会遭遇惨败,而其他加盟国的状况则更加堪忧。在所谓的“民主”不可能瞬间取代专制的情况下,专制的政治强人就显得尤为必要。一方面,他们作为德高望重的领袖,能够保证社会剧变时的和平环境;另一方面,他们作为新旧时代的过渡者,能够以强大影响力推动国家转型。

但乌克兰没有纳扎尔巴耶夫这样的领军人物,除了毫无作为的开国总统列昂尼德·克拉夫丘克,后继的列昂尼德.库奇马、维克多·尤先科科和维克托·亚努科维除了在“向东”还是“向西”的问题上攻击扯皮,还在个人收入上实现了巨大突破。前总统彼得·波罗申科除了为寡头贴心服务,还拥有五国国籍,连下辈子的路都想好了,他们手中的乌克兰,要是能发展起来,那才是怪事。

苏联解体后,虽然哈萨克斯坦很穷,但也和乌克兰一样,继承了苏联的部分核武库,包括SS-18洲际弹道导弹104个、核弹头1400枚、图-95MS战略轰炸机40架、巡航导弹240枚,在世界核武库中排名第四。

而后,哈萨克斯坦和乌克兰都面临“弃核”的艰难抉择,对于两个穷国而言,维持核武库必定入不敷出,但放弃核武器却等于任人宰割,好处是可以得到西方国家和俄罗斯的经济援助。

在艰难的权衡后,两国都选择销毁核武器,成为无核国家,当然,两国都得到了大量的经济援助。

然而,得到援助的乌克兰依旧一蹶不振,哈萨克斯坦却异军突起。因为无核的两国从此只能归入“小国”序列,而小国的生死存亡无不仰仗大国脸色。而很明显,纳扎尔巴耶夫比乌克兰的一干领导人更聪明。

从苏联解体时,哈萨克斯坦就不愿意脱离俄罗斯,因为哈萨克斯坦太穷,跟着俄罗斯有肉吃,这种依赖绝对真心实意。但俄罗斯坚决踢开哈萨克斯坦,这让俄罗斯在干涉哈萨克斯坦时首先就理亏。而后在国际事务中,纳扎尔巴耶夫几乎从不忤逆俄罗斯,这让俄罗斯相当放心。

相比之下,乌克兰的操作堪称愚蠢的典范,“一路向西”不仅没有得到西方国家的响应,更让俄罗斯怒不可遏,结果就是克里米亚被俄罗斯夺走,东部各种逐渐分道扬镳。

作为苏联加盟国,乌克兰和哈萨克斯坦都面临俄罗斯族渗透的严重问题,这是国家分裂的最根本因素,面对这种局面,纳扎尔巴耶夫一方面以优厚条件吸纳哈萨克斯坦人回国,另一方面鼓励俄罗斯族回国创业,使得境内哈萨克族比例不断上升。同时为了压制北部的俄罗斯州,纳扎尔巴耶夫在1997年迁都阿斯塔纳,国家由此更加稳定。

而苏联解体将近30年,克里米亚还是俄罗斯族占主体,乌克兰除了强力压制没有任何任何其他办法。

所以睿智的领导人绝对是国家之幸。

2、地理位置是国家之福

和乌克兰相比,哈萨克斯坦最大的优势在于:它的地理位置更加靠东。

今日乌克兰之所以东西分裂,国家动荡,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几百年的时间里,这片土地一直都是东西方对抗的战场,不同民族再次聚居生存,最终形成了东西方激烈对抗的局面。

第聂伯河以西的西乌克兰,历史上曾被波兰—立陶宛大公国以及波兰共和国等统治,因为靠近西欧,有着浓郁的欧洲特色;而第聂伯河以东的东乌克兰地区,自1654年与沙俄合并后,便受到俄罗斯的巨大影响。为了更好地控制乌克兰,俄罗斯除了在乌克兰周边割取大片土地外,还在东乌克兰进行疯狂的种族换血,导致东乌克兰地区俄罗斯族比例不断上升,为今日乌克兰的东西对立埋下了隐患。

相比之下,虽然哈萨克斯坦因为地处俄罗斯周边,历史上难以逃避被沙俄侵略和殖民的命运,但哈萨克斯坦相对完整。

虽然中亚地区自古以来也是兵家必争之地,包括北部的俄罗斯、东部的中国以及南部的英国都曾染指这里,但哈萨克族作为游牧民族,在地形上相对封闭,且远离周边势力的政治重心,所以这里自古以来相对清静。

虽然苏联时期也曾往哈萨克斯坦大量移民,使得这里既有德意志人,也有朝鲜人,但总体而言,还是以哈萨克族和俄罗斯族为主,而在纳扎尔巴耶夫低调地进行了反换血之后,哈萨克族开始成为哈萨克斯坦的主体民族,避免了乌克兰这样被东西撕扯的命运。

而相比于乌克兰,哈萨克斯坦另一个重要优势就是他在作为俄罗斯邻国的同时,也是我国的邻国。

乌克兰之所以被东西拉扯、四分五裂,除了本国精英的摇摆不定,一个重要的原因就在于乌克兰东部的俄罗斯和西部的欧洲国家,自古以来就是水火不容的仇敌。就和春秋时期夹在楚国与晋国之间的小国一样,无论他们怎么抉择都将成为另一个大国的眼中钉。

而当下的我国与俄罗斯,因为西方国家的围追堵截成为抱团取暖的好朋友好伙伴。为了双方的利益,两大国都不会对哈萨克斯坦有所想法从而令对方警惕,这种可预见时期内的“默契”,是哈萨克斯坦国家安全的根本保证。

虽然二流国家土耳其和印度有心干预中亚事务,但他们力量有限,且和俄罗斯远未到水火不容的地步,所以哈萨克斯坦的外部环境要比乌克兰好得多。

所以,无论是乌克兰的陨落还是哈萨克斯坦的崛起都不是偶然。

多有疏漏,烦请斧正。

我是静夜史,期待您的关注。


静夜史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

这两个国家根本没有可比性。

具体原因如下:

第一,哈萨克斯坦坐在金山上,乌克兰则是穷鬼。

稍微有些国际常识的人都知道,哈萨克斯坦人口不多,却有着极为丰富的自然资源。

目前哈萨克斯坦人口不过1000多万,整个哈萨克已探明总的石油储量为100亿吨(储量约是世界前十位),煤储量为39.4亿吨,天然气储量为1.8万亿立方米,锰4亿吨。

其中以石油来看,哈萨克斯坦的石油储量大约是俄罗斯的二分之一略少,然而人口是俄罗斯的十分之一。

当年俄罗斯依靠石油等资源出口,就能创造10年的经济奇迹。那么,哈萨克斯坦真的是闭着眼睛都可以做到。

相反,乌克兰的资源匮乏,石油和天然气都必须从宿敌俄罗斯那里进口。

哈萨克斯坦坐在金山上,乌克兰则是穷鬼。

第二,对于俄罗斯的重要性不同。

乌克兰同哈萨克斯坦,对于俄罗斯来说重要性完全不同。

乌克兰自古以来扼守俄罗斯的西部大门,各方面地位都极为重要。

任何敌人想要攻打俄罗斯,必须首先占领乌克兰。

二战期间,苏军和德军在乌克兰多次血战,几乎倾全国之力。

仅仅一个基辅会战,苏军就损失了70多万人,换别国就亡国灭种了。

可见,乌克兰对于俄罗斯的重要性。

冷战时期,俄罗斯在乌克兰驻扎重兵,总数有几十万人之巨。

电影《战争之王》中,军火走私犯可以从解体后的乌克兰搞到几百亿美元的军火。

一旦乌克兰倒向北约,敌人就等于杀到了俄罗斯眼皮下。

如果当年德军是从乌克兰出发进攻,恐怕苏军连防御莫斯科的时间都没有,莫斯科早就沦陷了。

所以,俄罗斯不可能随便放弃乌克兰。

但是,哈萨克斯坦则不同。

哈萨克斯坦是中亚国家,并没有同任何一个美国的盟友国家接壤。

也就是说,从地缘政治上,哈萨克斯坦并不太重要,俄罗斯完全可以将它作为战略缓冲国,而没有必要左右这个国家。

所以,俄罗斯对哈萨克斯坦并不太关注。

这10年中国的政治影响力在哈萨克斯坦越来越大,俄罗斯也是听之任之而已。


第三,乌克兰经济腾飞的机会,被俄罗斯打断。

在克里米亚事件之前,乌克兰经济其实有着长足的好转。

然而,战争爆发以后,一切都完了。

乌克兰必须承担巨额军费,加上国家领土都少了两块,经济急转直下,目前才开始恢复。

相反,哈萨克斯坦没有大规模的战乱或者被入侵,国内形势稳定。

然而,这不是说哈萨克斯坦对俄罗斯没有提防。

目前,哈萨克斯坦从未承认克里米亚是俄罗斯的一部分,也不支持俄罗斯在乌克兰东部地区的行动。

同时,历史上俄罗斯曾经将部分领土交给哈萨克斯坦,这就是该国北部地区。

而哈萨克斯坦高度感觉到俄罗斯的威胁,宁可将首都迁移到北部地区,以防止出现乌克兰的那种情况。

乌克兰危机后,从一些俄罗斯知名政治人物口中也传出了吞并哈萨克北部的呼声,引起了哈萨克社会的警觉。

前总统纳扎尔巴耶夫两年前下令,在哈萨克语中使用拉丁字母取代过去的俄文基里尔字母,开始全面推行本国化。


其实,目前哈萨克斯坦目前对于俄罗斯是颇有戒心的,不然中国不会在该国发展的如此顺利。

其实,同俄罗斯交往的国家,都会留着一手。


萨沙


今年年初,已经当了28年哈萨克斯坦总统的纳扎尔巴耶夫“突然”宣布辞去总统职务,哈萨克斯坦也迈入了新的“春天”,对近些年发展越来越好的哈萨克斯坦来说,又迎来了进一步的发展契机。



哈萨克斯坦的发展有多种因素,世界最大内陆国的领土面积,丰沛的石油天然气等资源,纳扎尔巴耶夫治理下相对稳定的发展环境。

还有一个重要因素就是与俄罗斯的关系,作为苏联解体后的独立国家,哈萨克斯坦的地缘位置并不是很重要,与俄罗斯维持着比较好的关系,保证了哈萨克斯坦发展的外部环境。


与俄罗斯的关系,也是乌克兰每况愈下的重要原因,作为东西方的一个交界地带,乌克兰成了俄罗斯与美国争夺的焦点地带。

加上,乌克兰多任总理都没能用智慧化解开这一焦点矛盾,导致乌克兰有点腹背受敌,左右不是。这是乌克兰发展一直没有起色的关键。


你觉得哈萨克斯坦会成为经济强国吗?欢迎在下方留言讨论。


老李有刀


哈萨克斯坦发展得比乌克兰是必然的,如果乌克兰发展得更好,苏联就不会解体了。

讨到乌克兰和哈萨克斯坦的关系,必然会谈到苏联。因为苏联对两国的发展方向,早就奠定了根基。

苏联时期,乌克兰是苏联内部的次子,是地位仅次于俄罗斯的共和国。乌克兰地处东欧,各方面的条件都比较好,比苏联绝大部分加盟共和国的条件都要好,也好过俄罗斯的大部分地区。而正是由于这种先天的优越条件,使乌克兰成为了补贴整个苏联程度最高的加盟共和国。最终,付出更多,却回报很少的乌克兰,与苏联的矛盾终于爆发。乌克兰成为了促使苏联解体的三大推手之一,并且是最积极的那一个。当然,这个时候的乌克兰,在苏联的“剥削”之下,已经千疮百孔无力回天了。即便苏联真的解体,也没有能够挽救濒临绝境的乌克兰。


而哈萨克斯坦的待遇就不一样了。苏联时期,哈萨克斯坦属于那种非常贫瘠的地方,先天条件可谓非常之差。后来,为了弥补哈萨克斯坦的不足,增强苏联的整体国力,苏联对哈萨克斯坦进行了大开发,各领域都对哈萨克斯坦进行了大量的扶持。那时候的哈萨克斯坦,是要人有人,有资源有资源。在这种情况下,到苏联解体之前,哈萨克斯坦已经崛起为苏联的一块热土,繁荣程度跃居苏联各加盟共和国前列。正是苏联对哈萨克斯坦的扶持,在苏联解体的时候,哈萨克斯坦成为了试图保留苏联的主要国家之一。

总的来说,乌克兰与哈萨克斯坦之间的反差,早在苏联时期就已经奠定了。等到苏联解体以后,由于乌克兰身处东欧大国博弈的复杂区域,与稳定的哈萨克斯坦之间的差距,更加拉大了。


苏绽


“败家子”败光祖产 和“穷小子”困境逆袭的故事

乌克兰和哈萨克斯坦历史上都属于前苏联的加盟共和国。在1991年,前苏联解体后,乌克兰和哈萨克斯坦从前苏联陆续独立出来。

有趣的事,出于各加盟共和国自身利益的考虑,各加盟共和国对于是否解体退出苏联也分为两派,乌克兰是坚绝退出派的代表,哈萨克斯坦是反对退出派的代表。只所以出现不同的政治分歧,抛开与俄罗斯的历史恩怨问题,这与乌克兰和哈萨克斯坦在苏联体系中的经济地位,经济水平,经济实力,自然条件相关,这也就决定了独立出来的国家是否拥有未来良好发展的基础,独立后国家能否有未来。这就像古时侯,富贵大家族在老太爷去世后,在相关分配规则下,可以从分家中分走更多财产的兄弟就积极主张分家,分不到什么财产的兄弟就不愿意分家,仍愿留在大家庭一个道理。乌克兰能拿到更多的财产,哈萨克斯坦却分不到什么像样的财产,乌克兰就力主分家,哈萨克斯坦愿意留下,只不过加盟共和国众多,由于各种历史原因愿意分家的多,坚持了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

乌克兰是前苏联体系内重要的经济重镇,具有独立后发展的雄厚基础。独立后也从苏联继承了丰厚的遗产,拥有了创造未来发展的良好基础。

乌克兰地图

乌克兰国土面积60.37万平方公里,领土面积为欧洲第二。乌克兰国土面积的三分之二为黑土地,占世界黑土地面积的四分之一。土地肥沃,是欧洲著名的粮仓。自然资源丰富,河流众多,境内有2万多个湖泊。森林资源丰富,森林覆盖率达到43%,矿产资源丰富,一些矿产资源的储量位于世界前列。同时,战略位置重要,是历史上欧洲兵家必争之地。除了是前苏联最重要的粮食产地,也是前苏联的重工业基地,工农业都非常发达,尤其重工业基础雄厚。

相对哈萨克斯坦在前苏联体系内不属于经济水平高的地区,长年靠前苏联中央的财政支持发展,自然条件差,对独立后的未来充满忧心。

哈萨克斯坦地图

哈国领土位于中亚,虽然拥有272万平方公里的土地,是世界上最大的内陆国。但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干旱少雨,耕种条件差。虽然一度是前苏联的第三大粮食产地,这是建立在苏联强大的社会主义协调能力之下的。另外地处封闭的中亚,地缘政治条件下生存空间有限,所以哈国也是最后一个宣布独立的前苏联加盟共和国。

“兄弟”分家是各自新的开始,日子过成什么样,各自选择的道路不同,得出的结果也会不同。

具有关数据统计,1992年乌克兰的GDP为739.42亿美元,排名世界第35位;哈萨克斯坦的GDP为249.07亿美元,排名世界第57位。2018年哈萨克斯坦GDP为1842.09亿美元,排名世界第56位;乌克兰GDP为1263.90亿美元,排名世界第59位。26年间,哈萨克斯坦GDP增长了7倍多,无论是经济总量还是增速远远超过乌克兰。

分家28年后,原本财力雄厚的乌克兰经济发展停滞,国内内乱不断,政治混乱,外忧内患。哈国经历了独立后的短期阵痛,经过调整,实现了经济发展稳定,政治稳定,国内外环境安定。 是什么原因导致了短短28年间,两国产生了如此巨大的差别?

乌克兰颜色革命

国内稳定政策的不同:任何国家要发展经济都需要稳定的国内环境,乌克兰一直未解决好国内的分离主义的问题,东部顿涅斯克和卢甘斯克宣布并入俄罗斯,因此造成的内战一直不断,事实上已归入俄罗斯的克里米亚。都是长期未解决好该问题的后果;哈国在独立之初也面临着分离主义的问题,把首都从阿拉木图迁到北部的阿斯塔纳,很好的控制了临近俄罗斯的北方地区的稳定。同时,独立之初,就强调培养人民的哈萨克斯坦国家意识,把哈萨克语变为官方语言等,实现了国家稳定。

对外政策的不同:乌克兰选择了亲近欧洲的政策,一直追求加入欧盟。不惜成为欧洲与俄罗斯博弈的马前卒,绞入到大国博弈的泥潭中无法自拔。被俄罗斯狠狠收拾,所有的西方怂恿者看着乌克兰被殴打无动于衷;哈国采取了交好邻国的方式,避免卷入大国博弈的地缘政治中去。积极发展与俄罗斯,中国的友好关系,创造了良好的周边环境,同时积极参与区域合作,加入上海合作组织等,抓住一带一路机遇,努力发展经济。

政治模式的选择不同:乌克兰不顾国内实际,一味盲目学习西方民主模式,造成了政治上的混乱。颜色革命以来,乌克兰政局混乱不堪,亚努科维奇逃亡,季莫申科入狱,波罗申科陷入贪腐丑闻。甚至选出了一个根本没有任何从政经验的喜剧演员泽连斯基,此时也陷入了内斗政治的漩涡。乌克兰成了国际笑话,是一个不折扣靠革命吃饭的国家,哪有心思发展经济;而哈国政治稳定,选择了适合本国国情的政治模式,闷声发展经济。

经济发展模式不同:乌克兰在经济发展模式上仿佛靠变卖家底资产度日,中国的第一艘航空母舰辽宁号就是从乌克兰购买,本来实力雄厚的重工业基础也变得默默无闻;反观哈国近年来,采矿业,油气等工业迅速发展,其他工业门类也取得了长足进步。

领导人的智慧不同:乌克兰台面上政治人物忙于整天忙于政治的内斗,根本未关心乌克兰国家命运的前途。你方唱罢,我登台;哈国的纳扎尔巴耶夫总统作为哈萨克斯坦建国的国父,屹立哈国政坛几十年保持了国内的稳定,为哈国制定符合哈国国情的正确的发展政策,体现了他高超的政治智慧。同时,实现了哈国政治的平稳过渡,为哈国未来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败家子即使继承了再多的家产,也会有败光的一日;穷小子即使一文无有,可能也有飞黄腾达的一刻。世事难料,家国一理。秦人无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复哀后人也 。令人警醒呀,大家怎么看?


国际社区小喇叭


1991年苏联解体时乌克兰和哈萨克斯坦分别是苏联加盟共和国中第二和第三大经济体。相比之下乌克兰还略占优势——这种优势不仅体现在经济总量上,同样体现在资源和军事实力等方面:乌克兰和俄罗斯一样是一个资源大国。目前乌克兰已探明有80多种可供开采的富矿,主要包括煤、铁、锰、镍、钛、汞、石墨、耐火土、石材等,这些矿产分布在全国7000多个地区,其中有4000多个地区已进行开发。乌克兰已探明的铁矿石的储量有275亿吨;锰矿石的储量超过21亿吨,位居世界前列;煤、染料矿石、陶土地腊和石墨的储量也比较丰富。乌石油和天然气资源相对匮乏,其中80%蕴藏在第聂伯罗彼得罗夫斯克州和黑海沿岸,乌国内所需石油90%依赖进口。顿巴斯为乌最大的煤矿,已探明储量1090亿吨。在苏联时代乌克兰就有“欧洲粮仓”的美誉。独立之初的乌克兰有3500多家军工企业,职工高达300万人,这其中甚至还包括洲际弹道导弹生产厂、安东诺夫飞机设计局,黑海造船厂等军工企业。除了这些军工企业外乌克兰还继承了苏联留下来的大量军事装备:苏联一共有14个军区,其中3个军区位于乌克兰。乌克兰当时有6000多辆坦克、7000多装甲车、1500多飞机、350艘军舰。乌克兰还继承了苏联大量核武器,在质量和数量都仅次于俄罗斯:1270枚核弹头、2480枚战术核武器使乌克兰成为仅次于美国和俄罗斯的世界第三核武器大国。当时的乌克兰拥有制造生产洲际弹道导弹的能力,拥有三位一体的核打击能力。然而如今乌克兰陷于北约和俄罗斯的东西地缘之争,国内亲西方派别和亲俄派别水火不容,最终导致了克里米亚入俄和乌东战事的爆发,人均GDP不足4000美元;相比之下昔日的独联体第三大经济体哈萨克斯坦不仅国内政治稳定、民族关系和睦、经济持续增长(人均GDP8838美元),同时也成为了整个中亚地区的稳定之锚和中亚地区事实上的领导者。那么资源、经济、军事等各方面在独联体国家中都还相对不错的乌克兰是如何一步步发展到今天这般地步的呢?为什么同样是前苏联加盟共和国之一的哈萨克斯坦的命运却和乌克兰犹如天壤之别呢?

乌克兰的悲剧命运首先源于其敏感的地理区位:乌克兰正处于俄罗斯和北约势力的夹缝之间——乌克兰在历史上曾被波兰统治过,随着俄罗斯的崛起则成为俄罗斯和波兰争夺的地区,当时的乌克兰不得不在俄罗斯和波兰之间朝秦暮楚。尽管时光过去了数百年,但乌克兰位于东西方争夺的咽喉要地的格局并未改变,唯一不同的是西部的波兰变成了北约。由于其敏感的地缘区位使乌克兰成为了俄罗斯和西方大国势力角逐的舞台,同时乌克兰国内的亲俄与亲西方势力之间也存在着裂痕。在俄罗斯看来:乌克兰同北约和欧盟的接触是对俄罗斯战略空间的挤压。要知道乌克兰和波兰、捷克这些东欧国家是不一样的:波兰、捷克虽然是前苏联阵营的国家,但毕竟不是苏联的加盟共和国,在地理位置同俄罗斯也有一定距离;而作为前苏联加盟共和国的乌克兰对俄罗斯而言可谓就在家门口,更何况俄罗斯民族的发源地还是乌克兰境内的基辅罗斯,无论从民族情感或是地缘战略上而言:俄罗斯都无法接受乌克兰倒向西方的潜在可能。而北约一直以来都将俄罗斯作为自己的主要战略对手,自然不会放过乌克兰这一制衡俄罗斯的有力武器。自身实力不足的乌克兰不得不在北约和俄罗斯之间选边站队。

导致乌克兰悲剧命运的另一个因素是其国内民族状况:乌克兰东部生活着占乌克兰总人口17%的俄罗斯族,而由于历史上乌克兰曾分属波兰和俄罗斯统治的原因导致西乌克兰受西方文明影响较深并生活着大量信奉天主教的波兰等族裔。乌克兰这种族裔分布情况使国家处于一种被撕裂的状态:东部俄语人口聚居的地区亲俄意识明显,而在西乌克兰则有浓厚的亲西方意识。除了族裔之间对立之外,乌克兰在经济转型的过程中出现的贫富分化现象则进一步加剧了乌克兰国内的对立情绪——由于乌克兰西部更靠近西方发达国家,因此在经济转型过程中获得了先发优势,而东部地区的俄语居民则认为自己遭受了不公平的待遇。与此同时乌克兰的政治体制则在总统制和议会总统制之间反复摇摆不断,因为民族意识和贫富分化导致的对立各方之间又因为不同的政见而进一步加剧了对立态势,使乌克兰的政局呈现一片混乱的状态。而混乱的政治局势又使乌克兰政府无法集中精力于经济建设,人民因为自己的生活迟迟无法得到改善而日益滋生对政府的不满情绪,于是就形成了经济发展越是缓慢政局就越动荡,而政局的动荡又反过来影响经济发展的恶性循环。乌克兰在外交上的抉择往往与国内民族问题牵扯在一起:如果乌克兰政府表现得亲俄,那么西部地区的亲西方政治势力不能接受;如果乌克兰政府亲西方,那么东部地区的俄语居民又接受不了。2013年11月底在矛盾持续日积月累的发酵之后乌克兰国内的亲俄势力和亲西方势力之间终于爆发大规模冲突,到了2014年3月16日克里米亚地区举行公投宣布加入俄罗斯联邦,俄罗斯随即接收了克里米亚地区。同年5月11日乌克兰东部顿涅茨克、卢甘斯克两州举行公投,宣布成立“人民共和国”至此乌克兰已处于分裂状态。迄今为止乌克兰已经历了长达四年的内战,战火毁坏了乌克兰东部地区的重工业基地,使乌克兰经济的发展更加举步维艰,乌克兰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断下降,而生活水平的下降又进一步加剧了乌克兰国内矛盾的积压。

那么相比之下哈萨克斯坦的地缘环境如何呢?其实我们翻开中亚地图仔细端详就会发现:哈萨克的地缘格局其实并不理想,早在哈萨克民族形成之前这片地域就屡屡沦为大国博弈的角斗场——公元前五百多年这里是波斯帝国和马萨格泰人博弈之地,后来马其顿的亚历山大大帝也来到此处;在公元前后这里是汉朝和匈奴博弈之地;公元8世纪这里是大唐帝国和阿拉伯帝国博弈之地;12世纪这里是西辽和塞尔柱帝国博弈之地;13世纪这里是蒙古和花剌子模博弈之地;17~18世纪这里是清帝国、准噶尔汗国和沙皇俄国三方博弈之地;2001年阿富汗战争爆发后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势力开始向邻近阿富汗的中亚地区渗透扩张,尽管哈萨克是中亚五国中最北面的国家,离阿富汗尚有相当的距离,但也没能躲过西方势力渗透扩张的步伐,而苏联解体后俄罗斯作为苏联遗产的最大继承者仍在哈萨克保持着巨大的影响,因此在哈萨克又形成了俄罗斯同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势力的博弈。然而就是在大国博弈的夹缝中求生的哈萨克不仅顽强生存了下来,更是顽强捍卫着国家的独立性——哈萨克没沦为任何域外势力的附庸,反而在各路外部势力之间左右逢源。事实上席卷格鲁吉亚、乌克兰、吉尔吉斯的颜色革命也曾蔓延到哈萨克,然而哈萨克却没被颠覆成为一个彻头彻尾的亲西方国家,而在颜色革命流产后哈萨克也没因此而与西方势力结怨,而是继续坚持在俄罗斯和西方以及其他各路势力之间的平衡外交。作为身处大国博弈漩涡的哈萨克坚持这种平衡外交其实对自己最为有利,问题在于:乌克兰也千方百计试图在北约和俄罗斯之间维持平衡外交,然而却落了一个左右不是人的尴尬处境。那么哈萨克为什么就能实行这种平衡外交呢?

哈萨克斯坦之所以得以避免乌克兰的悲剧命运首先因为拥有一位睿智的领袖人物——纳扎尔巴耶夫以及他所确立的多元化平衡外交政策:1991年12月8日作为前苏联三个加盟共和国领导人的俄罗斯总统叶利钦、乌克兰总统克拉夫丘克和白俄罗斯最高苏维埃主席舒什克维奇在白俄罗斯的别洛韦日会晤,签署了一项关于建立独立国家联合体的协定,宣布“苏联作为国际法主体和地缘政治现实将停止其存在”。同年12月12日哈萨克斯坦等五个中亚加盟共和国的领导人在土库曼首都阿什哈巴德会晤并发表声明:表示愿意作为“平等的创始国”参加独联体。这时的哈萨克领导人是1991年12月1日以98%的得票率当选的哈萨克总统努尔苏丹·阿比舍维奇·纳扎尔巴耶夫,他可以说是这个国家的传奇人物:早在1984年他就成为了前苏联哈萨克加盟共和国部长会议主席。哈萨克独立后他连续四次当选哈萨克总统,至今仍在其位,如果从1984年算起他已实际执掌这个国家30多年,然而无论在哈萨克国内或是国外却没任何人指责他是独裁者,事实上他参与的四次总统竞选中有三次都是以90%以上的高支持率当选。2010年他被哈萨克总理、两院议长和执政党联名推举为哈萨克的“民族领袖”。《纽约时报》称其为哈萨克“国父”。哈萨克国内的大学、图书馆、博物馆纷纷用他的姓氏命名,而努尔苏丹成为了哈萨克男孩的普遍用名。而这位哈萨克传奇领袖有一个极其推崇的政治人物就是新加坡国父李光耀,而李光耀那种在大国之间实行平衡外交的理念也深为纳扎尔巴耶夫继承,因此他也被誉为哈萨克的“李光耀”。

纳扎尔巴耶夫对哈萨克的优势和问题所在都无比洞悉:位于亚欧大陆中心的哈萨克的地缘格局尽管有沦为大国博弈场所的风险,但也能使哈萨克成为沟通亚欧各国的桥梁,与此同时哈萨克探明的矿藏有90多种,在这其中石油、煤炭、铜、铅锌、黄金、钨、铀、铬等矿藏资源均位于世界前十,尤其是钨矿储量更是位居世界第一,铀和铬则位居世界第二。哈萨克独特的地缘格局和丰富的资源物资所蕴含的巨大的经济和战略利益使其成为各国竞相拉拢的对象。然而各路外部势力的纷至沓来也对哈萨克构成了有形无形的压力,在这样的格局之下实行平衡外交成为了哈萨克的立国之本:哈萨克同中、俄两国都有相当漫长的边界线,同中、俄两大邻国的关系对哈萨克显得极其重要。由于历史原因导致俄罗斯在哈萨克境内保持着相对较大的影响力,尤其是在哈萨克国内有占总人口21%的俄罗斯族。在处理与俄罗斯的外交关系时纳扎尔巴耶夫并没采取刻意排挤俄罗斯在哈萨克遗留的势力存在的方式,而是积极同其他国家加强外交联系以维持哈萨克国家外交的独立性:哈萨克积极支持中国提出的一带一路建设,以此加强同中国以及沿线国家的外交联系。二战时期苏联将远东地区的20万朝鲜族迁移到哈萨克,形成了今天的中亚高丽民族。苏联解体后韩国政府通过中亚高丽族加强同哈萨克的外交联系,而哈萨克方面也积极加强同韩国的外交关系:在2010年和2011年哈、韩两国元首互访并签署了一揽子经济合作协议。韩国的豆腐、泡菜同中国的北京烤鸭都成为了哈萨克国内东方菜的典型代表。哈萨克面对欧美势力在中亚的扩张既保持高度警惕,却又不一味加以排斥:2005年哈萨克斯坦大选时哈萨克斯坦反对派在欧美势力支持下试图搞黄色革命,一时间身穿黄衣的反对派充斥大街小巷。在这样的局面下哈萨克当局既没强力镇压,也没放任自流,而是主动出击——把自己的竞选标志也全部换成黄色,黄旗、黄围巾、黄衣服都用上了。如果反对派也穿黄色出去,民众还以为他们在支持大选。哈萨克政府还通过维持秩序,控制所有室内场馆,通过在电视上不断宣传格鲁吉亚、乌克兰、吉尔吉斯斯坦发生”颜色革命”后老百姓的生活状况、政客们的明争暗斗等,使老百姓看到这些宣传资料后不赞成”颜色革命”,发展到后来连反对派自己也不赞成“颜色革命”了。哈萨克人将自己的外交政策总结为:在保持与中、俄两个大国的睦邻友好关系上稳步发展与日、韩等东亚国家以及欧美国家的外交关系,争取在国际上广交朋友,避免介入大国地缘之争。在这一过程中哈萨克极其重视自己的国家主权独立性——比如在欧亚经济联盟问题上哈萨克旗帜鲜明地反对将该组织政治化的建议,强烈要求将一体化保持在经济领域。除因历史问题遗留在哈萨克境内的少部分俄军外,哈萨克境内没其他外国军事基地。哈萨克也在国际上发出自己的声音:倡议发起亚信会议、世界与传统宗教领袖大会。

哈萨克这种平衡外交得以施展固然与以纳扎尔巴耶夫为核心的哈萨克领导层的努力密不可分,但同样不容忽视的是:哈萨克在地缘环境上与乌克兰的差异。地处中亚哈萨克斯坦并不是俄罗斯和西方势力博弈的重点地区——西方国家的确在中亚、东亚等地也与俄罗斯存在地缘博弈,然而双方博弈的重点始终位于欧洲。同时中亚的地缘格局相比东欧而言更为复杂:乌克兰必须承受来自俄罗斯和北约的东西两面的战略压力,然而哈萨克斯坦所在的中亚地区东部毗邻中国新疆地区、北部与俄罗斯接壤,苏联解体后(尤其是在阿富汗战争后)西方势力也渗透到中亚,同时印度以及伊斯兰世界也都试图将自己的势力渗透到中亚。正因为中亚地区分布着错综复杂的地缘势力,哈萨克斯坦反而得以利用各路势力彼此牵制,从而实现在保持与中、俄两个大国的睦邻友好关系基础上积极扩大自己的外交圈子。事实上哈萨克斯坦自独立以来就确定了在国际上广交朋友的多元化外交政策而不是像乌克兰那样轻率介入到俄罗斯和西方国家的地缘之争。尤其是随着中国的一带一路战略推进之后哈萨克加强了与中国以及一带一路沿线各国的外交关系,从而使哈萨克的外交得以构建在多支点基础上;相比之下乌克兰就只能在俄罗斯和西方势力之间做双项选择,而无法找到第三个备选项,从而无法构建像哈萨克一样的多支点多元外交体系。哈萨克斯坦共和国的国土面积为2724900平方公里,是仅次于俄罗斯、加拿大、中国、美国、巴西、澳大利亚、印度、阿根廷的世界第九领土大国。截至2018年哈萨克斯坦人口约为18204499,在全球两百多个国家和地区中位居第63位。尽管哈萨克从人口、经济实力、军事实力等方面看不算一个世界级大国,但在中亚地区哈萨克的国土面积、人口规模、资源储量、经济实力、军事实力都使其当之无愧成为一个区域大国,尤其是在一带一路战略的推进中哈萨克所起的作用要远远大于其他中亚国家。随着一带一路战略的推进势必将加强中国和中西亚国家之间的政治、经济、文化交流,而哈萨克斯坦凭借得天独厚的地缘区位和较大的国家规模体量注定将扮演中亚地区举足轻重的角色,在这一过程中哈萨克斯坦将迎来新的发展机遇——由中国经哈萨克斯坦通往中西亚国家的铁路分为南北两线,而哈萨克斯坦的原首都阿拉木图和现首都阿斯塔纳恰恰正是南北两线的关键站点。

以纳扎尔巴耶夫为核心的哈萨克领导层的英明之处正在于他们明确知道哈萨克所身处的地缘环境的优势和劣势,从而真正做到了扬长避短。然而正如我们在上文所分析的那样:乌克兰的悲剧命运除了地缘环境的因素之外还有国内民族矛盾的因素。事实上哈萨克斯坦在独立之初也面临同样复杂的国内民族问题:苏联时代曾特意将几个原属俄罗斯的州划给了哈萨克。其实苏联这么做有一部分原因是希望改变哈萨克的人口结构——逐渐增加哈萨克的俄族人口以减小哈萨克的离心倾向。经过苏联多年的经营之后哈萨克的人口比例变成了哈萨克族和俄罗斯族各占40%,其他少数民族占了剩下的20%,到苏联解体时哈萨克已不是由哈萨克族占据绝对多数了:当时哈萨克族占哈萨克斯坦总人口的39.7%左右,而俄罗斯族占了37.8%,这已基本与哈萨克族相差无异了。尤其是在哈萨克斯坦北部靠近俄罗斯的巴甫洛达尔州、北哈萨克斯坦州和克斯塔奈州三个州俄罗斯族人口更是在当地占据绝对优势。如果不能妥善处理民族关系,那么哈萨克就可能爆发像乌克兰一样的国内民族冲突。哈萨克的官方语言是哈萨克语,但在日常生活中俄语同哈语并用,纳扎尔巴耶夫本人更是身体力行为国人做出表率——他每次演讲都是先说哈语然后用俄语再说一遍。在哈萨克街头哈、俄双语的标识牌和广告随处可见,哈萨克的各大电视频道也广泛使用双语。在致力于民族团结的同时哈萨克斯坦有意识强化了哈萨克族作为主体民族的地位:1992年哈萨克斯坦出台了《移民法》。哈萨克斯坦借鉴以色列吸引全世界犹太人入籍的办法将哈萨克斯坦宣传为全世界哈萨克族人的故乡,号召以前流亡国外的哈萨克族人回归祖国。在经过多年的努力后哈萨克斯在提高哈萨克族在国家中的占比方面取得重大成绩。到21世纪初已有20多万哈萨克族人回归哈萨克斯坦。到2013年哈国哈萨克族人口占全国的比例已达到64.6%,而俄罗斯族人口下降到22.3%,哈萨克族已成为哈萨克斯坦名副其实的主体民族。在强化哈萨克族的主体地位的同时哈萨克斯坦政府同样重视对少数民族利益的保护,因此哈萨克斯坦的俄罗斯族并不像乌克兰的俄罗斯族那样与政府离心离德。对哈萨克斯坦这个多民族国家而言:民族政策有时也能对外交政策产生作用——除了通过国内的俄罗斯族与俄罗斯发展睦邻友好关系外,最佳的例子就是上文提到的利用国内高丽民族的关系与韩国发展外交关系。纳扎尔巴耶夫和普京一样极为重视培养国民的民族自信:尽管哈萨克斯坦是一个在1991年才独立的新兴国家,但哈萨克国内的历史教科书可不会只将自己的历史追溯到1991年,而是一定会追溯到历史上哈萨克先民的辉煌。普京曾在访问哈萨克时盛赞纳扎尔巴耶夫“做了一件独一无二的事——在从不曾有过国家的土地上建立起了一个国家”,一向重视同俄罗斯的睦邻友好关系的纳扎尔巴耶夫的回答是“哈萨克已有1500多年的历史。我该送您一本历史教科书。”在沙俄时代和苏联时代因为历史原因导致哈萨克的民族历史记忆长期受到压制,独立后的哈萨克积极致力于通过对民族历史记忆的唤醒塑造民族自信。如今哈萨克斯坦各个大学都辟有专门的展厅向新生和外宾介绍哈萨克民族的历史文化传承。但在强调自身民族历史的同时哈萨克对在中西亚一些国家存在的泛伊斯兰注意和泛突厥主义一直保持高度的警惕,哈萨克尽管承认自己是信奉伊斯兰教的突厥系民族,但绝不会鼓吹泛伊斯兰注意和泛突厥主义,因为这势必会激起哈萨克同邻国关系的紧张。

哈萨克独立之初的首都是中亚的历史文化名城阿拉木图,然而仅仅6年之后哈萨克斯坦共和国就将首都由阿拉木图迁往了阿斯塔纳。阿斯塔纳是一个用十几年时间在草原上建立起来的城市。定都之前阿斯塔纳原名阿克莫拉——在哈语中的意思就是白色坟墓,由此可见当地的荒凉。那么哈萨克斯坦为什么要将首都从定都多年的阿拉木图迁往荒凉的阿斯塔纳呢?阿拉木图距离哈萨克斯坦的边境太近,在国防安全上不太适合作为一个独立国家的首都。东、南、西三面环山的阿拉木图北部是大片的沙漠和伊犁河谷地,城市扩展的余地天然受限,在哈萨克作为苏联加盟共和国的几十年间阿拉木图一直是哈萨克的首都,这使阿拉木图承载了大量人口和经济资源,地狭人稠的矛盾日益突出。加之阿拉木图位于天山北麓外阿赖山山前的丘陵地带,这一地区地壳垂直差异运动很强烈,是泥石流和地震的多发地带。这一切都阻碍着阿拉木图的进一步发展。更糟的是哈萨克斯坦地处中亚,历来是世界大国博弈的场所——苏联独立后西方国家开始大力向中亚渗透扩张,而俄罗斯依然在中亚保留有极强的地缘影响力。外部大国的博弈往往与哈萨克斯坦国内的民族关系纠结在一起——哈萨克斯坦是一个多民族国家,北部三州作为俄罗斯族的聚居地对哈萨克斯坦中央政府的向心力偏弱。而当时哈萨克斯坦的首都阿拉木图与这三个州几乎相隔整个哈国的南北距离,这就使哈萨克斯坦中央政府在北部三州的治理问题上感觉鞭长莫及。正是在这样的情况下哈萨克斯坦总统纳扎尔巴耶夫决定以铁腕手段推动迁都提案的通过。1997年12月10日哈萨克斯坦总统纳扎尔巴耶夫在阿克莫拉郑重宣布:阿克莫拉市正式成为哈萨克斯坦“永久性首都”,次年阿克莫拉正式改名阿斯塔纳。哈萨克斯坦总统纳扎尔巴耶夫对新首都阿斯塔纳的设想是将其打造成为“万国之都”,基于这一理念阿斯塔纳市政府在建都之初免费拨出大片土地给世界各国的设计师,与此同时哈萨克方面给这些设计师提出了唯一的要求:务必在阿斯塔纳设计出最能代表他们各自国家特色的建筑。事实上整个阿斯塔纳的整体市政布局是由日本设计师黑川纪章设计制定的:伊希拇河将整座城市分成两块——河的左岸是新建的行政区,主要分布着政府机关单位、广场、机场以及专卖进口高档商品的现代化商场;右岸则基本保留了原来的老城,主要分布着大学、图书馆、博物馆、各类批发市场以及住宅区。迁都后当地的人口由原来的30万迅速增加到60万,大大增强了哈萨克斯坦对北部地区的控制力度。如今的阿斯塔纳被誉为是“欧亚大陆上的曼哈顿”、“新巴西利亚”:矗立城主的哈萨克斯坦总统府被称为“小白宫”——这座建筑的风格模仿美国白宫而建,区别是有着蓝色的圆顶。曾设计建造过北京首都国际机场新航站楼、香港汇丰总部大楼,德国议会穹隆等世界知名建筑的英国建筑师诺曼·福斯特在距离哈萨克斯坦总统府不远处设计建造有金字塔和“沙特尔可汗”购物娱乐中心。1999年阿斯塔纳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定为“世界城市”。2010年1月欧安组织峰会首次在独联体国家举行就选择了阿斯塔纳。如今建都只有十几年的阿斯塔纳以取代塔什干、撒马尔罕等中亚历史文化名城成为中亚地区的外交和政治中心。2017年6月10日至9月10日阿斯塔纳成功举行了世博会。阿斯塔纳的发展并没使阿拉木图彻底边缘化,迄今为止阿拉木图仍是哈萨克斯坦第一大城市,事实上当初迁都之时纳扎尔巴耶夫就明确指出:迁都之后阿拉木图作为哈萨克斯坦国家文化和经济中心的地位不会改变,它仍将在未来相当长的时间内接待大部分来访的外国领导人。随着一带一路战略的提出势必将加强中国和中西亚国家之间的政治、经济、文化交流,而哈萨克斯坦凭借得天独厚的地缘区位和较大的国家规模体量注定将扮演中亚地区举足轻重的角色,在中、哈两国的经贸交流过程中哈萨克斯坦的前首都阿拉木图和现首都阿斯塔纳都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由中国经哈萨克斯坦通往中西亚国家的铁路分为南北两线,而阿拉木图和阿斯塔纳恰恰正是南北两线的关键站点。

哈萨克独立之初的人均GDP不足4000美元,经济总量在独联体国家中居于俄罗斯和乌克兰之后。哈萨克独立后开始推行市场经济和私有化,作为受游牧文化、汉文化、伊斯兰文化、斯拉夫文化多元影响的哈萨克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始终坚持一切从本国实际情况出发的务实精神,没像俄罗斯那样头脑一热就立即上马休克疗法,因此避免了经济的大起大落。哈萨克斯坦全国可耕地面积超过2000万公顷,每年农作物播种面积约1600~1800万公顷,粮食产量1800万吨左右。2010年以来哈萨克的粮食产量居世界第12位或第13位,粮食出口量居世界第5位或第6位。哈萨克的棉花产量占世界第四位,出口占第二位,哈萨克通过棉花出口创造的外汇收入占哈萨克出口创汇总数的34%。哈萨克丰富的矿藏资源为哈萨克的工业生产和对外贸易提供了有利的先天条件,国内政治的稳定、民族关系的和睦、平衡的外交格局为哈萨克经济提供了良好的发展环境。目前哈萨克是仅次于俄罗斯的独联体第二大经济体,而由于同时保持与俄罗斯、中国、韩国、欧美的良好外交关系以及哈萨克特殊地缘和丰富资源的巨大吸引力使哈萨克成为独联体国家中第一大外资吸引国。尤其是随着一带一路的推进哈萨克的政治影响力和经济发展潜力得到进一步释放。


鸿鹄高飞一举万里


说乌克兰“每况愈下”未免太过苛刻,事实上,乌克兰近年来的状况还是有所好转的。

克里米亚是2014年被俄罗斯吞并的,乌克兰跟俄罗斯的关系也就那时候闹僵的。从那之后,乌克兰每年的经济走势怎样呢?

我们来看一组乌克兰这几年的GDP数据:2015年910亿美元,2016年933亿美元,2017年1121.9亿美元,2018年1308亿美元。2018年,乌克兰GDP增速3.2%,2019年,乌克兰GDP增速依旧在3%左右,比乌克兰国家银行的预测还快。与此同时,乌克兰的通胀也在“放缓”。

应该说,自从2015年以后,乌克兰的情况是有所缓解的,国家也在恢复当中。


当然,与俄罗斯闹崩,对乌克兰的影响也是实实在在的。

乌克兰和俄罗斯关系紧张让乌克兰经济大受影响,光是俄罗斯游客每年就减少了50万左右,占乌克兰每年游客的几乎一半。

除了旅游业务大受影响之外,乌克兰在资源方面也损失惨重。由于乌克兰自己没有天然气,全部靠俄罗斯进口。乌克兰跟俄罗斯翻脸之后,俄罗斯不但在天然气供应上卡乌克兰脖子,还随意涨价,弄得乌克兰有苦难言。

不仅如此,两国关系倒退后,俄罗斯就减少了对乌克兰的机械进口,乌克兰对俄机械出口几乎降到了零。几番攻势下来,乌克兰的日子确实不好过,在土豪如云的欧洲国家中,人均GDP排名垫底,成为整个欧洲人尽皆知的穷国。

人比人,气死人,国比国,掉下巴。在乌克兰成为“欧洲最穷”的同时,同为前苏联加盟国的哈萨克斯坦,小日子却过的有滋有味。

哈萨克斯坦能够混的比乌克兰好,是有原因的

首先,哈萨克斯坦地广人稀,每平方公里不到三个人,而乌克兰的人口密度整整比人家多了30倍。

乌克兰是个农业大国,被称为欧洲大粮仓,是世界三大粮食出口国之一。乌克兰的经济本来就是靠农业支撑,其次是重工业,没有什么轻工业和科技产业。乌克兰是贫油国家,国家的燃油九成靠进口。在俄罗斯掐住乌克兰的能源入口之后,乌克兰的重工业基本就歇了,成为了农业国家。

而哈萨克斯坦则完全跟乌克兰相反,不但石油一滴都不用进口,而且还能靠石油躺着赚钱。


哈萨克斯坦的石油储备是俄罗斯的一半以上,是有名的石油输出国。哈萨克斯坦的外汇收入,有七成以上是石油收入。哈萨克斯坦人什么都不干,只靠石油出口就吃喝不完了。

油价一涨GDP更是哗哗往上涨,银子刷刷往家流。所以哈萨克斯的国民福利也是最好的,哈萨克斯坦自从独立之后,初级教育真正全免费,没有补课费,没有培训班,学生上学家长不化一分钱,哈萨克斯坦没有文盲,而且医疗免费,不会有人看不起病。

2018年,哈萨克斯坦GDP增速达到4%,都是油价上扬的贡献。


哈萨克斯坦不仅有石油,还有天然气。乌克兰的天然气几乎全部进口,而哈萨克斯坦还能靠天然气带来源源不断的外汇。只看这两点,哈萨克斯坦的日子肯定比乌克兰好过的多。乌克兰跟哈萨克斯坦根本就没法比,这天然差距可是没法弥补的。

现在的哈萨克斯坦是中亚小土豪,人均GDP曾经达到一万美元,即使这两年下跌了,还在9000美元。哈萨克斯坦而乌克兰的人均GDP仅仅3000美元出头。

所以哈萨克斯坦是中亚最发达的国家,在独联体小兄弟中日子过得是最滋润的。

除了资源优势,还有地缘优势。


乌克兰位居欧洲和俄罗斯的交界处,处于两大强权夹缝中的乌克兰,每天都面对着“向东还是向西”的疑问,国家的发展路线一直不能坚持。

不仅如此,面对俄罗斯的压力,乌克兰不得不保持大规模的军队,这对于经济上本来就十分困难的乌克兰更是雪上加霜。

而哈萨克斯坦不一样,他南部是其他几个人畜无害的中亚国家,北边是俄罗斯,东边是中国。中国和俄罗斯虽然也是两个大国,但彼此之间没有矛盾,哈萨克斯坦可以安心的发展经济。

另一方面,中国的强大经济增长也给哈萨克斯坦带来的机会。向中国出口资源,和中国发展贸易是哈萨克斯坦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本来就拥有地理的哈萨克,再赶上了中国经济腾飞的天时,想不发财都难啊!


小约翰


布热津斯基说过一句名言:是去乌克兰的俄罗斯注定无法成为强强国。所以从三个方面回答这个问题,首先被俄罗斯重视的程度不同,俄罗斯包括前苏联历来重视欧洲强于亚洲部分,乌克兰是欧洲的粮仓、是俄罗斯前出的基地、无论是坦克还是天然气管道,而且基辅是斯拉夫文化的起源地,无论任何时候,俄罗斯都不能接受乌克兰的独立,他无时无刻不不在上下其手,或明或暗,所以乌克兰不堪其扰,永远都在东西方之间摇摆,有句名言叫离上帝太远离美国太近,实际上适用于所有强国身边的小国,简单来说好比你有超级漂亮性感的老婆,家里贼有钱,但是家里人丁不旺,隔壁住的不是老王而是地球上数一数二的悍匪,你说你这个日子能不能过的住,过的好?第二地理位置:太要害了,千里大平原,在俄罗斯手里就是俄罗斯前出的基地,在北约手里就是北约的桥头堡,而且还握有黑海,可以说在俄罗斯脖子上套着的绳子,这条绳子如果不掌握在自己手里,而是北约手里,俄罗斯天天能睡好么?哈萨克在亚洲腹地 不能说不重要,但最多只是俄罗斯的一个手指头


考拉修行


答案在于两国选择的战略路线不同。一个以邻为敌,采取单边倒外交战略,打一场根本不会赢的战争,被西方完全利用了。一个以邻为友,安心发展经济,两边友好,通吃四方。

苏联解体以后,乌克兰分到了大笔遗产,无论资产质量、数量和基础、战略位置都远比哈萨克斯坦要好。但20多年后,国家状况和百姓生活却远不如哈萨克斯坦。

乌克兰独立后,不断陷入内乱中,外交政策一直在亲俄和亲西方中摇摆,政局不稳。后来不顾俄罗斯的威逼利诱,一心倒向西方,和俄罗斯关系越闹越僵,甚至最后差点直接开战。俄罗斯也借此机会鼓动克里米亚俄罗斯族人闹独立,并给以支持,把克里米亚牢牢控制在自己手里。乌克兰内部也管理混乱,贪污腐败盛行,前总统波罗申科在职期间,资产暴涨数倍,竟然还手握5国护照,已经逃往土耳其。

(乌克兰政局不稳)

(前总统波罗申科)

这种内外混乱情况下,根本无心发展经济,结果拥有4240多万人口、矿产资源非常丰富、军事技术相当先进的乌克兰,2017年GDP 总量才950亿美元,人均GDP 才2240美元,连上战场的士兵也才人民币2300多块的工资,普通工人退休金甚至不到人民币800元,成为欧洲最穷国家之一。这可是号称欧洲粮仓和能造航母、大型远程运输机的乌克兰呀。

(当年满目疮痍的乌克兰瓦良格号已经变成今天中国的辽宁号航母)

(全世界最大的运输机安225产于乌克兰)

反观哈萨克斯坦,虽然独立之初各方面不利,但政局一直非常稳定,内部团结,外部和俄罗斯、中国等邻国搞好关系,安心发展经济和各项建设,从独立之初的人均GDP不到4000美元发展到现在的人均GDP8838美元,得到了国际社会的普遍尊重和赞扬。

所以国家战略路线非常重要,政局稳定,加上安心发展经济建设,才能让国家强盛、百姓安康。乌克兰未来国家的发展道路还很漫长。

(哈萨克斯坦新首都阿斯塔纳)

谢谢观看,原创不易,敬请关注、点赞或转发,也可以在下方留言发表您的宝贵意见,再次感谢。


分享到:


相關文章: